第24章
作者:笛子梧桐 更新:2021-11-25 16:35
愿人性的进步使战争和暴力在地球永久地成为历史。
正文 第三十五章 说着喜欢男人的名字
莫云飞一直以做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东方大国,中华文明拥有几千年灿烂的历史,当今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但是,这些光耀着光芒的中华之尊并不为利比里亚多数人所熟知。
这天,莫云飞和汪亮两人去绥德鲁市中心转转,主要是为了对当地的情况作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维和医疗工作,并力所能及地为当地百姓服务。在街头,莫云飞与普通利比里亚人的对话让莫云飞感到惊讶。
莫云飞与市场里一个商店的售货员聊天儿。这是一个二十岁上下的男子,皮肤黑色亮泽,双眼炯炯有神。莫云飞对他说:“我是中国医生,来这里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请问你知道中国在哪里吗?”
“不知道。”售货员一脸茫然。
“你听说过哪些关于中国的故事?”
“香港人为选举的事情上街游行,小孩子因为食用有毒奶粉中毒,最近中国发生过矿难,多人死伤。”
“你怎么知道的?”莫云飞心里一沉,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出现在非洲朋友的嘴中,而这些黑暗面他们倒有所了解,这是怎么回事呢。莫云飞想知道其中原因,当然就接着问下去。
售货员很快地回答:“BBC。”
莫云飞深知,非洲朋友此时所言的有关中国的消息不代表中国的全部,是一个歪曲的描绘。莫云飞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应该让利比里亚人对中国有一个客观和准确的了解,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来到非洲后,通过调查与其他方式的了解,[奇`书`网`整.理.'提.供]莫云飞对利比里亚的认识接近于全面。
利国教育落后,十余年的内战导致文盲很多,他们看到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只知客从东方来,只知中国人来自亚洲,但不知道中国在哪里,更不知道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英文报纸很少登载关于中国的消息。利比里亚绝大多数人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是收听英国的BBC广播,在绥德鲁地区几乎是唯一的手段。也难怪他们,能够传达到他们身边的中国信息就如此。由于众所周知和不为人知的原因,BBC对中国的报道并不全面,但BBC中的故事就构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中国。
这个时候来买东西的人很少,莫云飞与汪亮趁着售货员比较空闲的时机,主动和他聊中国的现状,生动地说明中国的巨大变化,磁悬浮列车,时速几百公里,飞驶在黄浦江畔;2008年夏天,全球的体育盛会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中国的神舟六号载着两名中国宇航员遨游太空几昼夜,嫦娥奔月的幻想在可以想像的年代将在中国成为现实。售货员的嘴张成了“O”型,莫云飞传达出来的中国印象让售货员无法不惊叹。
“队长,你真不简单呀。你的英文说得可好呀。我只能是做你的保镖了,看你办事,听你说话,保卫你的安全。”汪亮由衷地崇拜地莫云飞来了。
“也怪,英语这东西说多了,也就自然了,表达起来就不困难了。不过,我比李义明主任就差远了。”莫云飞有所认可,也有所清醒。
“队长,张媛的英文好象也不错。”汪亮在心中陡地想起了张媛。自从成立维和医疗队来,汪亮对张媛的好感一天比一天强,这会,当他在队长这里说出她的名字,他都有种特别爽快的感觉。
“嗯,是的。”张媛的英语水平如何莫云飞当然清楚,客观上说来,要比莫云飞自己稍逊一筹,但他不忍坏了汪亮的好心情。莫云飞隐约感觉到了汪亮对张媛的喜爱,是的,一个未娶,一个未嫁,这是情理之中。莫云飞理解汪亮是在争取机会。作为队长,他当时也只能这样回答。
※※※朱闲带领2名战士运送垃圾,看天空中一半阴云一半斜阳,暗淡的光线映衬着通往丛林的小路,小路更显幽深寂静。垃圾处理池在一个偏僻孤寂的丛林中,距医院营区五公里以外。三人走到半路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自然的天象立刻让一道美丽的彩虹斜跨在丛林上空,彩虹的一边就是垃圾池所在地,汽车朝着彩虹疾驶而去。到达之后,映入眼帘的不是绚丽彩虹的背影,而是一群皮包骨头、衣衫褴褛的黑人小孩。小的只有两三岁,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他们有的呆呆的略带胆怯的站在那里,有的埋头在垃圾处理池里翻弄着在寻找东西。
两名战士麻利的将垃圾卸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这群孩子又像饥饿的小动物一样扑向苍蝇、蚂蚁成群的垃圾池。你争我夺的翻找食物和自认为可用的东西。朱闲惊呆了,偶尔在电视中闪现的镜头片段,却真切地显现在眼前。那天,晚上朱闲失眠了,失眠中的朱闲作出了重要的决定。
维和医疗队每天一次去垃圾池送垃圾。此后,朱闲再带人去送垃圾的时候,都会指导战士把那些剩余的食物和不用的旧衣物,悄悄地用塑料袋封好,带给他们;孩子们在垃圾堆里找到东西时会望着朱闲,当朱闲点头就表示能吃或能用,摇头则相反,他们之间心领神会的诚信语言表达了一种跳跃国界的情感。朱闲用中国军人自己的方式,尽力做让自己心安的事情。
不久,朱闲与他们其中的一对小兄弟渐渐地熟识起来,小兄弟两人还在上小学,哥哥叫约翰,上三年级,弟弟叫普,上二年级。他俩比别的孩子懂事,也比较喜欢说话一些。一次,约翰告诉对朱闲说:“我们放学之后,就会赶到这里,等你们好心的‘CHINESEFRIEND’,我的这些小伙伴,有的兄弟姐妹太多,大人实在没办法养了,有的没了爸爸妈妈,才到这儿的。战争也夺走了我的爸爸妈妈,只有奶奶照顾我俩,供我俩上学,我们祖孙仨相依为命……”看到他童真的眼睛里闪着晶莹激动的泪花,朱闲的内心涌出一种难以名状地心酸和苦涩。小约翰继续对朱闲说着:“奶奶让我们好好上学,长大好有出息。叔叔,等我和弟弟长大了,学了本领,挣很多很多的钱养奶奶,也给这些小伙伴们买吃的……,叔叔谢谢你们给我的铅笔,谢谢!”朱闲心里很酸,回去的路上,大家谁也没有说话,都晓得彼此心中的感受,同去的小战士还有冰凉的泪水印在他的脸庞。
有一天,因为工作紧张的原故,当天没有送垃圾去垃圾池。第二天去的时候,小家伙们用废旧的破纸箱铺在地上,整齐地坐在那里,一个小不点竟然趴在他哥哥的怀里安闲地打着小呼噜。和以往一样,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迅捷的动作。临返回的时候,几个幼稚的声音问到:“叔叔你们明天会来吗?我们会在这里等你们的。”他们在这里等了整整一夜!
正文 第三十六章 爱汹涌情涛涛
张媛对莫云飞的好感越来越深,但是她却无法让其象雨后的春笋那样,任自己的感情自由地茁壮地成长,她甚至无法对任何人说起这种感觉,因为他是队长,因为他是好父亲好丈夫。她知道这样下去她会越滑越深,越滑越深,甚至会不能自拔,然而,只要看到他的身影,只要听见他的声音,这一切又变得不可遏制;就算不见其影,不闻其声,他还会栩栩如生地走进她的梦里,出现丝毫不亚于现实情怀的扰人心扉的场景,这场景如此逼真,如此深入内心,以至于梦醒之时,张媛需要好一阵才明白自己是刚刚从梦中的浪漫走过。
在这样的狂思乱想中,张媛读小学二年级的可爱的外甥阳阳在六一儿童节前给她打了个电话。接到这个电话,张媛心潮起伏,是呀,好象好久没有给她最喜欢、最讨人爱的外甥联系了,在这样紧张的维和医疗中,万里之遥的外甥却好象变得有些印象模糊。张媛意识到这一点时觉得有些愧疚,即便工作再紧张再劳累,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的花不了多少时间,真要用心,以时间问题作理由,只能说是自欺人,或许自己正处在一种感情的漩涡之中,没有了清醒的判断,迷失了方向,也淡化了曾经的牵挂。
有了这份心思和想法,张媛牢牢地把这事放在了心上。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这天,张媛给姐姐家挂了一个电话,张媛听见话筒里姐姐叫着小外甥快来接电话的声音,而后是小外甥可爱的童音,“妈妈,我来了,我来了!”那一刻,张媛泪盈眼眶。电话是公用的,不能占了太长时间,讲过一小段话后,张媛与小外甥说再见。晚上,张媛再给外甥写了一封电子邮件。
“阳阳,我好可爱好可爱的小外甥:得知你被评上了三好学生,并且还上台表演了你拿手的舞蹈节目,小姨真的为你感到骄傲!多么希望象往年那样和你一起,陪在你身边和妈妈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呀。可是没有办法,因为小姨必须要去为饱受战争肆虐的国度带去和平的福音,小姨远征是为了要让更多的小朋友象你一样有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也能象你一样无忧无虑的茁壮成长。虽然小姨身在异国他乡,可小姨每天都在思念着你,不过我并不会为你担心,因为有很多的叔叔阿姨,还有你的妈妈关心着你、照顾着你。
正如你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为你们庆祝佳节一样,我们也在绥德鲁的一所学校为当地的小朋友庆祝节日。我们不仅给他们带去了食品、捐赠了课桌,还为他们提供了义务看病服务。同样是孩子,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战争不仅让他们一贫如洗,衣不裹肤,还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享有卫生保障的权利,在联合国的介入下,才逐渐恢复了部分的校舍,孩子们才有了重返校园的机会。
正文 第三十五章 说着喜欢男人的名字
莫云飞一直以做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东方大国,中华文明拥有几千年灿烂的历史,当今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但是,这些光耀着光芒的中华之尊并不为利比里亚多数人所熟知。
这天,莫云飞和汪亮两人去绥德鲁市中心转转,主要是为了对当地的情况作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维和医疗工作,并力所能及地为当地百姓服务。在街头,莫云飞与普通利比里亚人的对话让莫云飞感到惊讶。
莫云飞与市场里一个商店的售货员聊天儿。这是一个二十岁上下的男子,皮肤黑色亮泽,双眼炯炯有神。莫云飞对他说:“我是中国医生,来这里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请问你知道中国在哪里吗?”
“不知道。”售货员一脸茫然。
“你听说过哪些关于中国的故事?”
“香港人为选举的事情上街游行,小孩子因为食用有毒奶粉中毒,最近中国发生过矿难,多人死伤。”
“你怎么知道的?”莫云飞心里一沉,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出现在非洲朋友的嘴中,而这些黑暗面他们倒有所了解,这是怎么回事呢。莫云飞想知道其中原因,当然就接着问下去。
售货员很快地回答:“BBC。”
莫云飞深知,非洲朋友此时所言的有关中国的消息不代表中国的全部,是一个歪曲的描绘。莫云飞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应该让利比里亚人对中国有一个客观和准确的了解,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来到非洲后,通过调查与其他方式的了解,[奇`书`网`整.理.'提.供]莫云飞对利比里亚的认识接近于全面。
利国教育落后,十余年的内战导致文盲很多,他们看到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只知客从东方来,只知中国人来自亚洲,但不知道中国在哪里,更不知道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英文报纸很少登载关于中国的消息。利比里亚绝大多数人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是收听英国的BBC广播,在绥德鲁地区几乎是唯一的手段。也难怪他们,能够传达到他们身边的中国信息就如此。由于众所周知和不为人知的原因,BBC对中国的报道并不全面,但BBC中的故事就构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中国。
这个时候来买东西的人很少,莫云飞与汪亮趁着售货员比较空闲的时机,主动和他聊中国的现状,生动地说明中国的巨大变化,磁悬浮列车,时速几百公里,飞驶在黄浦江畔;2008年夏天,全球的体育盛会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中国的神舟六号载着两名中国宇航员遨游太空几昼夜,嫦娥奔月的幻想在可以想像的年代将在中国成为现实。售货员的嘴张成了“O”型,莫云飞传达出来的中国印象让售货员无法不惊叹。
“队长,你真不简单呀。你的英文说得可好呀。我只能是做你的保镖了,看你办事,听你说话,保卫你的安全。”汪亮由衷地崇拜地莫云飞来了。
“也怪,英语这东西说多了,也就自然了,表达起来就不困难了。不过,我比李义明主任就差远了。”莫云飞有所认可,也有所清醒。
“队长,张媛的英文好象也不错。”汪亮在心中陡地想起了张媛。自从成立维和医疗队来,汪亮对张媛的好感一天比一天强,这会,当他在队长这里说出她的名字,他都有种特别爽快的感觉。
“嗯,是的。”张媛的英语水平如何莫云飞当然清楚,客观上说来,要比莫云飞自己稍逊一筹,但他不忍坏了汪亮的好心情。莫云飞隐约感觉到了汪亮对张媛的喜爱,是的,一个未娶,一个未嫁,这是情理之中。莫云飞理解汪亮是在争取机会。作为队长,他当时也只能这样回答。
※※※朱闲带领2名战士运送垃圾,看天空中一半阴云一半斜阳,暗淡的光线映衬着通往丛林的小路,小路更显幽深寂静。垃圾处理池在一个偏僻孤寂的丛林中,距医院营区五公里以外。三人走到半路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自然的天象立刻让一道美丽的彩虹斜跨在丛林上空,彩虹的一边就是垃圾池所在地,汽车朝着彩虹疾驶而去。到达之后,映入眼帘的不是绚丽彩虹的背影,而是一群皮包骨头、衣衫褴褛的黑人小孩。小的只有两三岁,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他们有的呆呆的略带胆怯的站在那里,有的埋头在垃圾处理池里翻弄着在寻找东西。
两名战士麻利的将垃圾卸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这群孩子又像饥饿的小动物一样扑向苍蝇、蚂蚁成群的垃圾池。你争我夺的翻找食物和自认为可用的东西。朱闲惊呆了,偶尔在电视中闪现的镜头片段,却真切地显现在眼前。那天,晚上朱闲失眠了,失眠中的朱闲作出了重要的决定。
维和医疗队每天一次去垃圾池送垃圾。此后,朱闲再带人去送垃圾的时候,都会指导战士把那些剩余的食物和不用的旧衣物,悄悄地用塑料袋封好,带给他们;孩子们在垃圾堆里找到东西时会望着朱闲,当朱闲点头就表示能吃或能用,摇头则相反,他们之间心领神会的诚信语言表达了一种跳跃国界的情感。朱闲用中国军人自己的方式,尽力做让自己心安的事情。
不久,朱闲与他们其中的一对小兄弟渐渐地熟识起来,小兄弟两人还在上小学,哥哥叫约翰,上三年级,弟弟叫普,上二年级。他俩比别的孩子懂事,也比较喜欢说话一些。一次,约翰告诉对朱闲说:“我们放学之后,就会赶到这里,等你们好心的‘CHINESEFRIEND’,我的这些小伙伴,有的兄弟姐妹太多,大人实在没办法养了,有的没了爸爸妈妈,才到这儿的。战争也夺走了我的爸爸妈妈,只有奶奶照顾我俩,供我俩上学,我们祖孙仨相依为命……”看到他童真的眼睛里闪着晶莹激动的泪花,朱闲的内心涌出一种难以名状地心酸和苦涩。小约翰继续对朱闲说着:“奶奶让我们好好上学,长大好有出息。叔叔,等我和弟弟长大了,学了本领,挣很多很多的钱养奶奶,也给这些小伙伴们买吃的……,叔叔谢谢你们给我的铅笔,谢谢!”朱闲心里很酸,回去的路上,大家谁也没有说话,都晓得彼此心中的感受,同去的小战士还有冰凉的泪水印在他的脸庞。
有一天,因为工作紧张的原故,当天没有送垃圾去垃圾池。第二天去的时候,小家伙们用废旧的破纸箱铺在地上,整齐地坐在那里,一个小不点竟然趴在他哥哥的怀里安闲地打着小呼噜。和以往一样,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迅捷的动作。临返回的时候,几个幼稚的声音问到:“叔叔你们明天会来吗?我们会在这里等你们的。”他们在这里等了整整一夜!
正文 第三十六章 爱汹涌情涛涛
张媛对莫云飞的好感越来越深,但是她却无法让其象雨后的春笋那样,任自己的感情自由地茁壮地成长,她甚至无法对任何人说起这种感觉,因为他是队长,因为他是好父亲好丈夫。她知道这样下去她会越滑越深,越滑越深,甚至会不能自拔,然而,只要看到他的身影,只要听见他的声音,这一切又变得不可遏制;就算不见其影,不闻其声,他还会栩栩如生地走进她的梦里,出现丝毫不亚于现实情怀的扰人心扉的场景,这场景如此逼真,如此深入内心,以至于梦醒之时,张媛需要好一阵才明白自己是刚刚从梦中的浪漫走过。
在这样的狂思乱想中,张媛读小学二年级的可爱的外甥阳阳在六一儿童节前给她打了个电话。接到这个电话,张媛心潮起伏,是呀,好象好久没有给她最喜欢、最讨人爱的外甥联系了,在这样紧张的维和医疗中,万里之遥的外甥却好象变得有些印象模糊。张媛意识到这一点时觉得有些愧疚,即便工作再紧张再劳累,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的花不了多少时间,真要用心,以时间问题作理由,只能说是自欺人,或许自己正处在一种感情的漩涡之中,没有了清醒的判断,迷失了方向,也淡化了曾经的牵挂。
有了这份心思和想法,张媛牢牢地把这事放在了心上。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这天,张媛给姐姐家挂了一个电话,张媛听见话筒里姐姐叫着小外甥快来接电话的声音,而后是小外甥可爱的童音,“妈妈,我来了,我来了!”那一刻,张媛泪盈眼眶。电话是公用的,不能占了太长时间,讲过一小段话后,张媛与小外甥说再见。晚上,张媛再给外甥写了一封电子邮件。
“阳阳,我好可爱好可爱的小外甥:得知你被评上了三好学生,并且还上台表演了你拿手的舞蹈节目,小姨真的为你感到骄傲!多么希望象往年那样和你一起,陪在你身边和妈妈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呀。可是没有办法,因为小姨必须要去为饱受战争肆虐的国度带去和平的福音,小姨远征是为了要让更多的小朋友象你一样有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也能象你一样无忧无虑的茁壮成长。虽然小姨身在异国他乡,可小姨每天都在思念着你,不过我并不会为你担心,因为有很多的叔叔阿姨,还有你的妈妈关心着你、照顾着你。
正如你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为你们庆祝佳节一样,我们也在绥德鲁的一所学校为当地的小朋友庆祝节日。我们不仅给他们带去了食品、捐赠了课桌,还为他们提供了义务看病服务。同样是孩子,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战争不仅让他们一贫如洗,衣不裹肤,还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享有卫生保障的权利,在联合国的介入下,才逐渐恢复了部分的校舍,孩子们才有了重返校园的机会。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