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者:[美]斯特林·西格雷夫    更新:2021-11-25 14:23
  赫丝特也跟着赫德一起回了北京,1879年11月1 日,诺丽叶出生。神秘的东方生活已经不再能激起赫丝特的丝毫兴趣,1882年她带着孩子回了欧洲。在这之后的20年里,赫德夫妇一直分居两地。赫德一直很谨慎,对这样的分居生活从不做任何解释,只通过邮件保持忠诚的联系。赫德在金钱方面一直也很谨慎,他正在成为一个阔人,供养着赫丝特在英国和欧洲大陆过着奢华的生活。这正是她一直所希望的,他没有让她失望。
  当今圣上两位最重要的仆人如今正面相对了:李鸿章和罗伯特。赫德,最有权力的中国政治领袖和最有影响力的西方人。他们逐渐发展了密切的工作关系,但却维持着疏远的私人关系。总督大人在北京的时候,赫德就尽可能经常去拜访他,时间一般是夜里10点,一直要呆到很晚,常常聊至深夜。在赫德的日记里,李鸿章被当作重要的内部消息来源而再三被提及。他对李鸿章简朴的持家之道赞佩有加;总督大人用一张普通的桌子招待赫德,吃的通常有鱼、小鸡和一大碗米饭。赫德好意地向衙门里的人谈起这些,还说他本人也很讨厌铺张浪费。不料,他的话很快就传到了李鸿章那里。下一次赫德去的时候,李鸿章备了一桌精美的菜肴,足足有60多盘,从鱼翅到荔枝,应有尽有。食量再大的人也要望而生畏,赫德被迫每样菜都尝了一点,而李鸿章则对他的局促狼狈甚为得意,不动声色地评论道:“这回你再也不会到别处去说在我家吃得像个苦力了吧。”
  罗伯特。赫德见识过李鸿章最好和最坏的一面。那是1864年他被召去调停李鸿章和戈登的激烈争吵的时候——那段时间戈登向他介绍了李鸿章的背信弃义和冷酷无情。
  赫德一直提防着李鸿章,但面对政府中大量的犬儒主义和不诚信的行为,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从专业的角度讲,他尊敬李鸿章,这种尊敬随着两人在各自的任上渐渐老去而逐步增长。“李鸿章并不很坏,”赫德说,“但他所处的环境则很糟糕。他很有才能,但却缺乏正直和诚实。”
  尽管李鸿章腐败、不诚实和机会主义,但他是个行动的人,只要他拿定主意的事情,就一定有能力做好。他使自己陷身于大量例行公事和令人讨厌的工作上,在有限的细节问题上倾注了他的精力。其他的汉族大臣可能在晒太阳,避免任何麻烦,而李鸿章却是个肉身发电机,这倒有点像北爱尔兰佬所赞赏的某种品格。“他渴望工作,”赫德曾经评论道,“而其他人,正好乐得让他取操持那些令人讨厌的工作。”
  赫德在中国几十年,一直抱持着他顽固的乐观,认为自己和其他那些好人的努力,最终将会使中国克服障碍,稳定地走上改革和现代化的道路。在他到北京的头十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认为,这条大船最终会转过弯来,朝向正确的方向航行。”
  1885年,有人提名赫德出任英国驻华公使。当他把这个消息电告他的妻子赫丝特时,她力劝他拒绝这一职位。这使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他对此很伤心。他是多么渴望自己在中国的传奇生涯“能够在不列颠公使馆里有一个迷离伤感的结尾。”
  这个机会是因为现任公使的意外死亡而出现的,这位不幸的老兄非是别人,正是狂暴强横的巴夏礼(如今是亨利爵士),悲惨的“亚罗战争”的始作俑者。作为一个年轻人,他使得赫德既妒羡又沮丧。“这家伙是如何自负,而命运之神对他又是多么眷顾啊!”赫德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亨利爵士的继任者,他甚至连给海关的告别致辞都已经写好了。他的计划是让他的弟弟詹姆斯继任他的位置。但在旁人看来,詹姆斯的毛病(主要是酒的缘故)是显而易见的:“总理衙门认为他太爱开玩笑了。”李鸿章则极力想让自己的人继赫德之后,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总督大人提出的人选是德璀琳8 ,一位精明而顽强的德国人,长着卷曲的黑发,修剪整齐的范戴克9 式的胡子,一双沉着、敏锐的眼睛藏在夹鼻眼镜的后面,他来中国已经20多年了。赫德早在1865年就雇用了他,并注意到“他看上去是个令人愉快、聪明伶俐的小伙子,但说话有点口齿不清,说中文时总是带有重音。”1872年,德璀琳已经升任税务司,6 年后被派往天津,在那儿他成了李鸿章的私人顾问。赫德的常规做法是让他的人不断在各地轮换,但德璀琳是李鸿章的宠信,赫德破例让他在天津呆了整整27年。作为中国政府的秘密顾问,德璀琳与赫德之间难免有些摩擦。
  赫德担心,如果让德璀琳当上了总税务司,海关将会成为李鸿章的私人禁地。因为任何东西只要经过李鸿章之手,就会被弄脏,并被他变成一只漏斗,让银子漏进他的保险柜而不是国库。赫德曾向朋友抱怨,一个受李鸿章控制的海关将会“受到伤害……即使不会让它寿终正寝的话,也会让它的有效性彻底断送。”阻止李鸿章图谋的唯一途径,就是把德璀琳继任的问题直接提交到太后。慈禧认为,她更愿意“咱们赫德”继续留任总税务司之职。
  太后的愿望使赫德拿定了主意,他宣布:自己将继续留在目前的岗位上。在接下来的23年里,他继续任劳任怨,成为唯一一个将慈禧描述为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妖怪的西方人。
  「译注」
  1 阿马,北爱尔兰南部的一个郡,据说是由圣帕特里克创建,是爱尔兰罗马天主教和新教主教所在地。波塔当是该郡的一个小镇,赫德爵士即出生于此地。后面提到的贝尔法斯特是北爱尔兰首府及最大城市。
  2 郭士腊,即卡尔。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古斯拉夫(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1803-1851 ),德国传教士。
  3 路德教派,由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 )所创立的教派。路德反对教会阶层的富有和腐败,认为只要在信仰的基础上即可获得超度,而不须借助于教会的典籍,这些观点使他于1521年与天主教会脱离,创立了路德教会。
  4 波美拉尼亚,欧洲中北部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地区,靠近波罗的海,位于今天的波兰西北部和德国东北部境内。10世纪时由斯拉夫人的部落居住,12世纪时被波兰征服。这一地区后来分裂并被各个强国统治过,包括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瑞典、丹麦和德国。
  5 斯德丁,波兰西北部的一座城市,靠近奥德河河口。1648-1720 年间被瑞典统治,1720年割让给普鲁士,二战后该城成为波兰的一部分。
  6 暹罗,即今天的泰国。
  7 马可。波罗路,即台基厂,1901年庚子事变后改称马可波罗路。
  8 德璀琳(Gustav Detring 1842-1913),1865年进中国海关任职。在海关48年中,先后在厦门、北京、上海、广州、镇江、宁波、芝罘(烟台)、天津等海关任职,长期任天津海关税务司。
  9 范戴克(1599-1641 ),出生于英国的弗兰德斯画家。
  第三部分新的铁帽子王第41节礼教的人质(1 )
  1875年,当光绪被带到紫禁城与他的嗣母慈安和姨妈慈禧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还只有3 岁。他困惑而又惊恐,一时很难适应,看来要成为天子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罗伯特。赫德在日记中写道:恭亲王亲自照料小皇帝——告诉他该做什么,从各方面关照这孩子。(孩子的父亲七王爷)并不在他的身边:他一方面有病在身,另一方面也为这孩子伤心——在他看来这孩子压根就不会快乐。小皇帝的母亲、奶妈和其他女人来安慰他,但都被赶了出去。后来,奶妈又再一次被派来了,但不到一个小时又被慈禧给打发走了。慈安太后……认为这个小家伙应该忘掉他从前的环境,完全像在宫里出生的孩子一样成长。
  后来的医学报告显示,光绪年轻时受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有时候几乎不能维持头脑的正常运转。这一生死攸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紫禁城造成的。学者们一致猜测:进宫之前的光绪是个正常(虽然有点容易激动)的孩子,离开了舒适的家庭,剥夺了健康的童年,再加上后来被“那个邪恶的女杀手”慈禧折磨成一个人骸,这一切,都深深地损害他的心灵,在宫里生活得像个实际上的战俘,直至去世——被慈禧(或者是出于她的懿旨)所谋杀。光绪故事的这个版本,是被自封的改革家康有为当作玷辱太后的一个手段而发明的。后来,空想改良家阿莉西娅。利特尔又冒冒失失地把康有为的这个版本当作真理一样四处散布,从来没人看见那些闭目塞听的盲从者们适当地制止过这个眼花缭乱的故事的肆意蔓延。关于光绪皇帝的真相,戏剧性地各异其趣,从而更加引人入胜。
  年仅3 岁的光绪由于过度紧张而陷入痉挛,以至于患上了严重的口吃,这是他母亲(慈禧的妹妹)虐待孩子的后果。这个家庭的另一位成员、也就是后来的溥仪皇帝1 对光绪的母亲有过非常生动描绘:“她一生拜佛,成年放生烧香,夏天不进花园,说是怕踩死蚂蚁。她对蚂蚁仁慈如此,但是打起奴仆来,却毫不留情。据说醇王府一位老太监的终身不治的颜面抽搐病,就是由她的一顿藤鞭打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