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作者:南飞雁 更新:2021-11-25 13:21
董克温转身面朝山本大步过去,冷冷笑道,“你手里有刀,可惜老子不愿死在你的刀下!今天,就叫你见识见识什么叫中国爷们儿,什么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着,他高高地举起裁纸刀,放在脖子上,高声道:“爹!儿子没给董家丢人!儿子死了,死得得劲!真他娘的得劲!”说着,他握着刀使劲朝脖子里一勒,顿时鲜血喷涌而出,气绝身亡。
49算人间知己吾和汝(1)
康复生牢记董克温的嘱托,一回到天津就找到信局送出去了那两封信。董克温写给卢维章的信到了钧兴堂,老平一看见“克温绝笔”四个字,吓得赶忙送到卢王氏那里。她心惊肉跳地看完了信,发现信封里鼓鼓囊囊,似乎还有东西。抽出一看,居然是董克温手书的董家宋钧烧造秘法!卢王氏既知卢维章心病所在,着实不愿他再为此劳力伤神,连卢豫川都没敢告诉。但她苦熬了几天之后,却越想越惶惑不安,只得狠下心肠,带着信和秘法来到了卢维章病榻之前。
卢维章这几日在众人精心照料下,恢复了些气力。卢豫海又从烟台发来电报,说一百万两银子的货已经顺利脱手,扣除烟号日常周转所需,已将八十万两银子由日升昌票号汇出,不日可达。这标志着卢家老号的海外商路历经半年开拓,大局已定。总号上下欢欣鼓舞,在庆祝酒宴上,就连最近一直闹别扭的苗象天和卢豫川都是把酒言欢,开怀畅饮。消息传到钧兴堂,这对病重的卢维章多少是个安慰,冲淡了多日以来的病气。卢王氏看着他刚刚好转的身子,实在不忍说出实情,但卢维章一眼看见了她手里的东西,表情遽然一变道:“你拿的是什么?”卢王氏只得送上信和秘法,劝道:“你把心放宽点,董克温之死固然有咱的不是,但他在信上说得明白,是他自己愿意的……”卢维章哪里还听得进这些,匆匆拆信读了起来。
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董克温在信上并没有辱骂责备之意,也没有自愧弗如的表示。他平静地告诉卢维章,他能明白卢维章的难处,既不能得罪官府和朝廷,也不能就此献出真正的秘法,何况能让禹王九鼎自然玉碎,使得日本人空欢喜一场,就算是赔上自己一条命又有何妨?只是在信尾处,董克温话锋一转,奋笔疾书道:
克温醉心于大宋官窑宋钧技法之恢复,三十又九年矣。某深知天青之于董家,玫瑰紫之于卢家,正如禹王九鼎之于朝廷,岂有旁落他人他国之理乎?克温一生无儿无女,与九鼎玉碎一处,乃得偿平生所愿。而大东家设计于前,收网于后,固有保全国体之托辞,究其本意扪心自问,于公可也,于私亦可也,然于情可乎?然于理亦可乎?克温素仰大东家英名一世,耿直一生,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个中隐情即不为人所知,又如何于夜深人静之时泰然自若?昔董卢两家蒙上天所眷,得悟天机,然此幸事耶?祸事耶?守之于内,则子孙必受其咎,豫川如斯,克温如斯,大东家心血耗尽,亦如斯也;弃之于外,则天怒人怨,亦愧对宋钧先祖之英灵。今时局动荡,外敌犯边,朝廷懦弱,民心已散,非宋钧技法公之于世之际。然日后玉宇呈祥,河清海晏,克温斗胆请大东家将卢家与董家宋钧烧造秘法重现天日!如大东家果悟宋钧之道,须知宋钧乃天赐神技,岂有一家一族,一门一姓所能占也?自玫瑰紫一出,后天蓝问世,天机由此大泄,神垕镇屡遭大难,董卢两家亦是大祸连连,或子女夭折,或家丑不断,或人死非命,此皆意图独霸宋钧神技而遭天谴也!克温随信将董家烧造秘法送上,大东家或取之,或毁之,或日后献之,皆由大东家决断。而董家烧造玫瑰紫不成,克温已参透其中奥妙,亦已告知父亲。于今以后,董家可烧玫瑰紫,卢家可烧天蓝,此非他故,盖为两家避祸消灾而已。将死之人,言之凿凿,念之切切,望大东家体恤。某今囚于倭人军舰,深感亡国之痛,身受凌辱之耻,羞愤难为。克温忍辱负重,但求一朝玉碎,就此绝笔。
大清光绪二十一年秋九月
卢维章手一松,信笺散落在病榻上。他轻轻抚着那本董家宋钧烧造秘法,喃喃道:“知己难觅,没想到我卢维章的知己,居然是仇人,居然死在了我的手上!”
卢王氏生怕他心情激动,再惹出心悸吐血的顽疾,忧心忡忡道:“老爷,你……”“我没事,只是心中感慨罢了。”卢维章微微摇头道,“这件事还有谁知道?”“信是直接送到钧兴堂的,除了老平和我,再没人知道了。”“那就好啊。这封信,这本秘法,你去跟咱家的秘法一起藏好。看来我还不能死,豫川心魔未去,豫海在外未归,我若是死了,岂不是有愧于董克温如此重托!”
卢王氏没想到他看完信之后竟是这样的反应,提到嗓子眼的心方才落到肚里。她收好了信和秘法,笑道:“这就是了!咱得好好活着!你病了这么多天,钧兴堂上下都是提心吊胆的!广生和广绫就在外头玩儿呢,我让他们进来吧?”
卢维章摇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你是想让我看在广生和广绫的面上,把你儿子召回来过年,是不是?”卢王氏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卢维章闭上眼睛道:“我说过了,辽东的商路一天不开辟,他就别动这个心眼!还有,眼下这件事怕是已经轰动朝野了,豫海那里也没必要再隐瞒。你就给他写封家信,把实情原原本本告诉他,连董克温的意思也告诉给他,看看他是什么态度。”
夫妻俩正唠着闲话,老平面如死灰地跑了进来,张口就道:“老爷,董家出大事了!”卢王氏狠狠瞪了他一眼,道:“你慌成这个样子,不怕惊了老爷!”老平擦汗道:“夫人,此事已经轰动全镇,根本瞒不过大东家!董克温的灵柩昨天送回来了,今天从董家传出消息,说是,说是董家老太爷董振魁也,也死了!朝廷还下了旨意,河南巡抚马千山因督造不力,革职问罪;朝廷向董家全数追回重造禹王九鼎的二十万两银子,又加罚了一倍,一共是四十万两,限期三月缴齐!”
49算人间知己吾和汝(2)
董振魁接到董克温的绝笔信后,一夜之间便苍老起来。他苦苦支撑到儿子的尸首回到神垕,抚尸大哭,悲痛欲绝,昏厥在当场。醒来后老汉屏退了所有人,说是要一个人静一静。董克良知道父亲老年丧子,心中痛苦到了极点,却也不敢远离,便在门外守了一夜。第二天,他想起给大哥出殡的事,便轻手轻脚地推开门,却见父亲端坐在桌前,已然是浑身僵硬,死去多时了。而书桌上的宣纸墨迹犹未干,写着斗大的一个“仇”字!旁边放着的,就是董克温在前往日本的军舰上写下的绝笔遗书。
遗书上字字泣血,摧人肺腑。董克温告诉父亲,他在研读过程中已经发现了卢家秘法是假的,对后果也早有所料,但为了完成皇差,不给日本人企图再战、一举灭亡大清以口实,不得不如法炮制。 他烧出豫州鼎之际,已然明白了自己的结局,能跟禹王九鼎死在一起,他此生无憾了。至于卢家宋钧烧造秘法,他已经参悟到了其中玄机,也将弥补之策详细写了下来。信里再三提醒父亲,万不可一气之下跟卢家打官司,朝廷决不会让董家打赢这场官司的。在写给董克良的话里,他再次忠告董克良务必留意官场,生意做得再大,也难逃官场风云莫测。他还告诫兄弟千万要忍住仇恨,不要急于报仇;父亲老迈体虚,不能过于操劳,自己死后,董家老窑的重担就落在他一人身上了;与卢家虽有世怨,此番又添新仇,但卢维章父子都是商界不世英才,务必小心应付,等等。其言辞之恳切,其用心之良苦,其见识之高远,其心态之平和,其死意之坚决,统统化作洋洋洒洒数千言,渗在这封遗书中了。
董克良握着遗书,纸上斑斑点点的泪痕,不知是大哥边写边泣,还是老父亲边读边哭所致!他自幼受父之抚养,得兄之教导,而眼下这两个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人竟然一起骤然离世。董克良这三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神垕读书受教,还是外出经商历练,都是父兄精心安排的,此刻他们撒手离去,只留给了他凋敝的生意和泼天的仇恨。放眼今后,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去面对世界,去报仇雪恨了!而董家老窑两处堂口,一下子没了主持大局的哥哥,又没了坐镇运筹的父亲,还要缴纳四十万两的赎罪银子。一时间大好江山变得满目疮痍,花花世界顿成人间地狱啊……董克良宛如一具石像,久久地站在父亲的尸体旁,品味着刻骨铭心的痛苦和悲怆。
在董克良的力主之下,董家上下不顾当前惨淡的局面,给老太爷董振魁和大少爷董克温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丧事。出殡的当天,董克良一身重孝,领着全家人送父兄走完了最后一程。大管家老詹也是个六十开外的老汉了,两眼哭得红肿不堪,颤声道:“孝子伺候啦!”
董克良跪在地上,高高举起瓦盆儿,用力摔下去。瓦盆摔在包了红纸的两块砖上,“啪”地粉碎了。董克良眼泪早已流干,面无表情地站起。身后顿时哭声大作,一片哀号。董克良从老詹手里接过灵幡,在前引路。老詹指挥棺木起行,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一路之上,吹鼓手高奏哀乐,纸钱纷纷扬扬。街道两旁全是各大窑场自发搭设的路祭棚,就连卢家老号的两处堂口也不例外。老詹不时从前面跑过来,向董克良道:“前边是镇上瓷业公会的路祭棚。”
49算人间知己吾和汝(1)
康复生牢记董克温的嘱托,一回到天津就找到信局送出去了那两封信。董克温写给卢维章的信到了钧兴堂,老平一看见“克温绝笔”四个字,吓得赶忙送到卢王氏那里。她心惊肉跳地看完了信,发现信封里鼓鼓囊囊,似乎还有东西。抽出一看,居然是董克温手书的董家宋钧烧造秘法!卢王氏既知卢维章心病所在,着实不愿他再为此劳力伤神,连卢豫川都没敢告诉。但她苦熬了几天之后,却越想越惶惑不安,只得狠下心肠,带着信和秘法来到了卢维章病榻之前。
卢维章这几日在众人精心照料下,恢复了些气力。卢豫海又从烟台发来电报,说一百万两银子的货已经顺利脱手,扣除烟号日常周转所需,已将八十万两银子由日升昌票号汇出,不日可达。这标志着卢家老号的海外商路历经半年开拓,大局已定。总号上下欢欣鼓舞,在庆祝酒宴上,就连最近一直闹别扭的苗象天和卢豫川都是把酒言欢,开怀畅饮。消息传到钧兴堂,这对病重的卢维章多少是个安慰,冲淡了多日以来的病气。卢王氏看着他刚刚好转的身子,实在不忍说出实情,但卢维章一眼看见了她手里的东西,表情遽然一变道:“你拿的是什么?”卢王氏只得送上信和秘法,劝道:“你把心放宽点,董克温之死固然有咱的不是,但他在信上说得明白,是他自己愿意的……”卢维章哪里还听得进这些,匆匆拆信读了起来。
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董克温在信上并没有辱骂责备之意,也没有自愧弗如的表示。他平静地告诉卢维章,他能明白卢维章的难处,既不能得罪官府和朝廷,也不能就此献出真正的秘法,何况能让禹王九鼎自然玉碎,使得日本人空欢喜一场,就算是赔上自己一条命又有何妨?只是在信尾处,董克温话锋一转,奋笔疾书道:
克温醉心于大宋官窑宋钧技法之恢复,三十又九年矣。某深知天青之于董家,玫瑰紫之于卢家,正如禹王九鼎之于朝廷,岂有旁落他人他国之理乎?克温一生无儿无女,与九鼎玉碎一处,乃得偿平生所愿。而大东家设计于前,收网于后,固有保全国体之托辞,究其本意扪心自问,于公可也,于私亦可也,然于情可乎?然于理亦可乎?克温素仰大东家英名一世,耿直一生,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个中隐情即不为人所知,又如何于夜深人静之时泰然自若?昔董卢两家蒙上天所眷,得悟天机,然此幸事耶?祸事耶?守之于内,则子孙必受其咎,豫川如斯,克温如斯,大东家心血耗尽,亦如斯也;弃之于外,则天怒人怨,亦愧对宋钧先祖之英灵。今时局动荡,外敌犯边,朝廷懦弱,民心已散,非宋钧技法公之于世之际。然日后玉宇呈祥,河清海晏,克温斗胆请大东家将卢家与董家宋钧烧造秘法重现天日!如大东家果悟宋钧之道,须知宋钧乃天赐神技,岂有一家一族,一门一姓所能占也?自玫瑰紫一出,后天蓝问世,天机由此大泄,神垕镇屡遭大难,董卢两家亦是大祸连连,或子女夭折,或家丑不断,或人死非命,此皆意图独霸宋钧神技而遭天谴也!克温随信将董家烧造秘法送上,大东家或取之,或毁之,或日后献之,皆由大东家决断。而董家烧造玫瑰紫不成,克温已参透其中奥妙,亦已告知父亲。于今以后,董家可烧玫瑰紫,卢家可烧天蓝,此非他故,盖为两家避祸消灾而已。将死之人,言之凿凿,念之切切,望大东家体恤。某今囚于倭人军舰,深感亡国之痛,身受凌辱之耻,羞愤难为。克温忍辱负重,但求一朝玉碎,就此绝笔。
大清光绪二十一年秋九月
卢维章手一松,信笺散落在病榻上。他轻轻抚着那本董家宋钧烧造秘法,喃喃道:“知己难觅,没想到我卢维章的知己,居然是仇人,居然死在了我的手上!”
卢王氏生怕他心情激动,再惹出心悸吐血的顽疾,忧心忡忡道:“老爷,你……”“我没事,只是心中感慨罢了。”卢维章微微摇头道,“这件事还有谁知道?”“信是直接送到钧兴堂的,除了老平和我,再没人知道了。”“那就好啊。这封信,这本秘法,你去跟咱家的秘法一起藏好。看来我还不能死,豫川心魔未去,豫海在外未归,我若是死了,岂不是有愧于董克温如此重托!”
卢王氏没想到他看完信之后竟是这样的反应,提到嗓子眼的心方才落到肚里。她收好了信和秘法,笑道:“这就是了!咱得好好活着!你病了这么多天,钧兴堂上下都是提心吊胆的!广生和广绫就在外头玩儿呢,我让他们进来吧?”
卢维章摇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你是想让我看在广生和广绫的面上,把你儿子召回来过年,是不是?”卢王氏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卢维章闭上眼睛道:“我说过了,辽东的商路一天不开辟,他就别动这个心眼!还有,眼下这件事怕是已经轰动朝野了,豫海那里也没必要再隐瞒。你就给他写封家信,把实情原原本本告诉他,连董克温的意思也告诉给他,看看他是什么态度。”
夫妻俩正唠着闲话,老平面如死灰地跑了进来,张口就道:“老爷,董家出大事了!”卢王氏狠狠瞪了他一眼,道:“你慌成这个样子,不怕惊了老爷!”老平擦汗道:“夫人,此事已经轰动全镇,根本瞒不过大东家!董克温的灵柩昨天送回来了,今天从董家传出消息,说是,说是董家老太爷董振魁也,也死了!朝廷还下了旨意,河南巡抚马千山因督造不力,革职问罪;朝廷向董家全数追回重造禹王九鼎的二十万两银子,又加罚了一倍,一共是四十万两,限期三月缴齐!”
49算人间知己吾和汝(2)
董振魁接到董克温的绝笔信后,一夜之间便苍老起来。他苦苦支撑到儿子的尸首回到神垕,抚尸大哭,悲痛欲绝,昏厥在当场。醒来后老汉屏退了所有人,说是要一个人静一静。董克良知道父亲老年丧子,心中痛苦到了极点,却也不敢远离,便在门外守了一夜。第二天,他想起给大哥出殡的事,便轻手轻脚地推开门,却见父亲端坐在桌前,已然是浑身僵硬,死去多时了。而书桌上的宣纸墨迹犹未干,写着斗大的一个“仇”字!旁边放着的,就是董克温在前往日本的军舰上写下的绝笔遗书。
遗书上字字泣血,摧人肺腑。董克温告诉父亲,他在研读过程中已经发现了卢家秘法是假的,对后果也早有所料,但为了完成皇差,不给日本人企图再战、一举灭亡大清以口实,不得不如法炮制。 他烧出豫州鼎之际,已然明白了自己的结局,能跟禹王九鼎死在一起,他此生无憾了。至于卢家宋钧烧造秘法,他已经参悟到了其中玄机,也将弥补之策详细写了下来。信里再三提醒父亲,万不可一气之下跟卢家打官司,朝廷决不会让董家打赢这场官司的。在写给董克良的话里,他再次忠告董克良务必留意官场,生意做得再大,也难逃官场风云莫测。他还告诫兄弟千万要忍住仇恨,不要急于报仇;父亲老迈体虚,不能过于操劳,自己死后,董家老窑的重担就落在他一人身上了;与卢家虽有世怨,此番又添新仇,但卢维章父子都是商界不世英才,务必小心应付,等等。其言辞之恳切,其用心之良苦,其见识之高远,其心态之平和,其死意之坚决,统统化作洋洋洒洒数千言,渗在这封遗书中了。
董克良握着遗书,纸上斑斑点点的泪痕,不知是大哥边写边泣,还是老父亲边读边哭所致!他自幼受父之抚养,得兄之教导,而眼下这两个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人竟然一起骤然离世。董克良这三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神垕读书受教,还是外出经商历练,都是父兄精心安排的,此刻他们撒手离去,只留给了他凋敝的生意和泼天的仇恨。放眼今后,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去面对世界,去报仇雪恨了!而董家老窑两处堂口,一下子没了主持大局的哥哥,又没了坐镇运筹的父亲,还要缴纳四十万两的赎罪银子。一时间大好江山变得满目疮痍,花花世界顿成人间地狱啊……董克良宛如一具石像,久久地站在父亲的尸体旁,品味着刻骨铭心的痛苦和悲怆。
在董克良的力主之下,董家上下不顾当前惨淡的局面,给老太爷董振魁和大少爷董克温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丧事。出殡的当天,董克良一身重孝,领着全家人送父兄走完了最后一程。大管家老詹也是个六十开外的老汉了,两眼哭得红肿不堪,颤声道:“孝子伺候啦!”
董克良跪在地上,高高举起瓦盆儿,用力摔下去。瓦盆摔在包了红纸的两块砖上,“啪”地粉碎了。董克良眼泪早已流干,面无表情地站起。身后顿时哭声大作,一片哀号。董克良从老詹手里接过灵幡,在前引路。老詹指挥棺木起行,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一路之上,吹鼓手高奏哀乐,纸钱纷纷扬扬。街道两旁全是各大窑场自发搭设的路祭棚,就连卢家老号的两处堂口也不例外。老詹不时从前面跑过来,向董克良道:“前边是镇上瓷业公会的路祭棚。”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