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者:南飞雁    更新:2021-11-25 13:20
  要搁在以前,卢维章肯定会欢呼雀跃一番,可现在的卢维章满脑子都是媳妇和孩子。他媳妇王氏再有一个月就生产了,前些天请来一个游方郎中把脉。中午吃饭时,大嫂还特意借来两个鸡蛋炒了。那个六十多岁的老郎中目光贼亮,筷子上的功夫也很了得,不多时一盘子韭菜炒鸡蛋挑得净剩下些韭菜,把旁边的侄子卢豫川眼馋得两眼噙泪。老郎中吃得满嘴油乎乎的,摇头晃脑讲了半天谁都听不懂的医道,最后撂下一句“保不定会早产”就扬长而去了。这可吓坏了卢维章和卢维义。乡下女人最怕的就是头胎早产,媳妇身子骨本来就弱,家里也请不起大夫,真早产了怕是凶多吉少,十里八乡中一尸两命的惨事还少吗?卢维章朝着董家圆知堂走去,心里却乱成了一团麻,种种思绪仿佛一锅煮烂的面条,捞都捞不起来。
  董家圆知堂大门外,已经来了不少人,都是来看热闹领赏物的。董家是神垕镇的首富,老东家董振魁今年五十岁整寿,大房太太董杨氏又怀了身孕,分娩之期就在今晚。董家双喜临门,早放出话去,凡是来道贺的乡亲们,不分男女老少,一律能领到面、肉、油各两斤,意为六六大顺。仅此一条,已足见董家圆知堂的财大气粗。刚过了戌时,圆知堂里鼓乐喧天,特意从湖南醴陵县重金买来的烟花腾空而起,什么双龙戏珠、彩霞满天、百鸟朝凤,把黑黢黢的天幕染得姹紫嫣红,虽不是过年,却比过年还热闹百倍。工夫不大,圆知堂外边就聚集了差不多半个神垕镇的人,如同沸水一般喧哗起来,三条长桌前,霎时间排起了长龙。
  卢家兄弟来得早,卢维章看见卢维义直奔派发面和肉的长桌而去,想喊住他已经迟了,只得苦笑了一声,挤进排队领油的人群里。卢维章早有准备,一个自家窑里烧出来的小罐就抓在手里。董家的人个个换了身新衣装,笑容满面地张罗着派发赏物,每发出去一份,就在来人的手背上点一记朱砂。卢维章领齐了三份赏物,提着罐子离开了人堆,再想找哥哥的时候,已经觅不见他的身影了。
  卢维章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下百无聊赖地等着,周围有不少领了赏物看热闹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董家的排场。卢维章凑在人群里听着,模样很专注,却也不插话,只是淡淡地笑着。这时,一辆黑色大马车在圆知堂门口悄悄停下,车夫的号坎上写着“开封府东关仁和车行”,一看就知道是省城来贺喜的达官贵人。领头的伙计挑起门帘,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从车里出来,满脸的喜色。伙计高声喊道:“日升昌票号汴号大掌柜李鸿才给董大东家道喜!”圆知堂门里早有人迎了出来,与李鸿才互相施礼,将他请进了圆知堂。一个伙计模样的年轻人张大了嘴:“我的妈哟,日升昌票号的汴号大掌柜啊!我在开封府早就听说过日升昌,那可是咱大清国最大的票号,光一个汴号,本金就不下一百万两银子!不上万两银子的买卖人家根本不做!为的啥?没做头,利太少!”
  “没看出什么特别的啊?瞧他那模样,和我们家那个老不死的屠户姨夫差不多……”
  “人家是大掌柜,顶着七厘的身股呢。什么是身股你知道吗?”
  “那谁不知道,人家晋商都讲究身股,无论是伙计还是掌柜,都有一份!”
  “算你多少懂点,可你知道吗,人家日升昌汴号大掌柜每年的红利,不下一万两银子!”
  “吹吧你,我说最近几天镇里牛肉跌价了呢,原来都是给你吹死的……”
  好几个人哄笑起来。卢维章轻轻一笑,继续听他们舞马长枪地吹牛。说话间两队佩刀的绿营兵快步跑来,在圆知堂门口肃立两侧,而后,一顶轿子在圆知堂门口停下。来的是个银顶黄盖皂帷的八抬官轿,抬轿的都是戴着缨帽穿兵服的绿营兵。围观的人们都不说话了,伸长脖子朝轿子那里看过去。一个五短身材、面色白皙的中年官员哈着身子钻出轿子,他穿着九蟒五爪的官袍,外边做工精致的锦鸡补子,告诉人们他是位地地道道的二品大员。一个兵丁朗声叫道:“进士及第,钦命河南布政使勒宪勒大人给董大东家道喜!”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清承明制,在豫省没有设总督,布政使在清朝专管一省财赋、民政和人事,是地位仅次于巡抚的高官。豫省不比晋省,自古以来都有重农抑商的传统,从“士农工商”的排位可知,商贾中人敬陪末座,向来被官场瞧不起。没想到不过是神垕镇一个大商之家添了个儿子,连开封府里的藩台大人都给惊动了,还来亲自道贺。圆知堂大管家老詹早得了消息,在门外候着,此刻笑容满面地迎上来,纳头跪倒在勒宪面前。勒宪上去扶起了老詹,两人像是老相识了,一路说笑着走进了圆知堂。看热闹的人们这才发出一片唏嘘之声。一个中年人叹道:“瞧见没,这就是董家的排场!任你是二品大员,接着咱神垕人的帖子,也得乖乖地来道贺……”
  1若为庸耕,何富贵也(2)
  “你知道什么,豫商里就一个康百万,一个怀帮,再就是咱神垕镇的瓷商了。就咱一个镇子,每年的赋税银子占了全省的四分之一!人家董家又是神垕的首富,藩台大人怎么了,不也指望着咱缴银子纳税呢,不来才怪!”
  人们的议论声又响了起来,吹牛的吹牛,不服的不服,热闹得像是镇上赶大集。卢维章静静地听着他们议论,两只眼睛却盯在不远处悄悄过来的一顶青布小轿上。在圆知堂外停轿场里,各式各样的轿子马车琳琅满目。清代等级制度森严,三品以上的大官可乘银顶黄盖皂帷的轿,在京城内只能用四人抬,出京方可用八人抬;四品以下的地方官只准乘锡顶四人抬的小轿;一般地主豪绅就是再有钱,也只能坐黑油齐头平顶皂帷的轿子(注:参见《清史稿·志八十·舆服四》)。停轿场里光是八抬的大轿就有四五顶,四抬的轿子更是黑压压一片。跟这些大轿相比,眼前这顶青布齐头的两抬小轿显得很寒酸了,看热闹的人也没把它放在眼里。等到一个顶多二十来岁、员外打扮的年轻人猫身钻出轿子的时候,卢维章腾地站起来,两只眼睛蓦地迸射出光芒,脱口而出道:“真来了!”
  旁边一个年轻人奇怪道:“卢秀才,你说的是谁?”
  卢维章没有答话,继续热切地追踪着那个年轻人的身影。年轻人并不着急着让手下人通报,在圆知堂外饶有兴致地踱步,看着摩肩接踵领赏物的人们,不住地点头微笑,背在身后的手里,一把洒金的竹扇轻轻摇着。有人哂笑道:“这个破落户真是好笑,大冬天儿的拿了把扇子,没什么毛病吧?”周围一阵附和的笑声。卢维章两眼中的亮光渐渐暗淡下去,他看了看手里宝贝般的一块肉和一小袋面,又看见手背上三点大红色的朱砂,脸上萌动着自惭形秽的神色。他将手里的东西随手扔在地上,长叹一声道:“若为庸耕,何富贵也!”(注:出自《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说话间,圆知堂正门、仪门都开了,董家大少爷董克温和老相公迟千里急匆匆迎了出来,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笑意。董克温老远就拱手朝年轻人施礼,高声道:“康兄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年轻人微笑还礼,还没等他说话,跟在董克温后边的老詹就高声喊道:“巩县康店康鸿猷大东家给董大东家道喜!”话音没落,一旁伺候的几个小厮就放起了迎客的烟花和鞭炮,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里,两道烟火腾空而起,在人们的头顶上绽开千万条光芒。
  老詹刚才那句话在人声鼎沸的圆知堂门外并不十分响亮,可“巩县康店康鸿猷”这七个字却如同七声闷雷,震得人们耳朵里嗡嗡直响。康鸿猷跟迟千里见了礼,就携了董克温的手,一边朝圆知堂走去,一边笑道:“拿这排场迎接我一个乡野粗人,有些过了吧?叔父身子骨可好?大半年没见了,上次在康店见了一面,至今受益无穷啊。”董克温赔笑道:“劳康大东家惦记,家父身子骨还好,此刻正在书房等候。”董克温比康鸿猷看着显老,脸颊深深地凹陷进去,因为常年皱眉沉思,额头之间已经有了一道深深的皱纹。两人虽是携手并行,但董克温举止间带着恭敬,康鸿猷却是潇洒随意中透着巨商的豪气和神采。临近花甲之年的老相公迟千里含笑跟在后边,表情比董克温还要谦卑。这个排场当真非比寻常,大少爷董克温是圆知堂董家老窑的少东家,而迟千里给董家领东做老相公快三十年了,全权主持生意,地位仅在董振魁父子之下。普天之下当得起这样的排场的布衣人家,除了巩县康店的康百万,还能有谁?当时在圆知堂门外领赏物的,发赏物的,各位贵宾带来的轿夫走卒不下千人,却陡然寂静得如同子夜的深谷,众人无不一脸痴痴的表情,眼巴巴地看着他们两个人的身影消失在圆知堂深处。
  巩县康店康百万,这个名号在明清两代响彻大江南北,是豫商当之无愧的领袖家族,也是民间供奉的三大活财神之一。康家自明朝中叶开始发迹,到如今已经稳稳当当地富了快三百年了,传承了数代而不衰。大清嘉庆年间,朝廷用了十年时间,在川、鄂、陕、豫、甘五省镇压白莲教起义,耗军费达白银两亿多两,康鸿猷的祖父康应魁执掌下的康家供应了整整十年的军需物资,两三千万两银子赚到了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