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作者:记工 更新:2021-11-25 13:01
在首任暑长杜导正的倡导下,1988年冬在北京的翠宫饭店,全国的书商们召开了首次会议。而后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图书批发市场,书商们这才有了合法的身份和正统的经营权。我们杂志停刊了以后,我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这时候国家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工人可以停薪留职的政策,我就成了系统中第一个停薪留职的人。我在机关工作的这五年里,收益最大的就是增添了阅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目睹了部分国家机关里人浮于事,散漫臃肿的官僚作风。我利用出公差的机会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知道到了东北以外的人是怎么样的活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闯江湖其实就是最好的社会实践……
我准备自己开个书店,可是那时的政策规定,个体书店只许零售不许搞批发。我如果想经营批发业务就必须找一个主管单位,申请集体性质的营业执照。
我在《城市时报》上看到一个广告,内容大意是:长春市长城集体公司,欢迎各位有志之士,来这里独资或合资,领办或创办企业。联系人:董事长沈太福、副董事长沈太安、总经理孙兴佳。我找到了沈太福很顺利地和他签下了合约,我每月上交他500块管理费。他给我办了一个集体性质的长城书店。我真没想到当时坐个破上海卧车的沈太福,后来能在北京玩出那么大的非法集资案,把自己的命也玩进去了。
书店开业了,我当时只有2000块钱。我的第一批业务是帮《妇女月刊》推销他们的积压杂志,我把他们的杂志发往全国各地,然后我出去收账。那时候的书商们绝大多数都很守信誉,卖完货的马上结账,没卖完的我就和他们调换了一些书,发回来自己卖。这一趟下来我赚了两万多块。这是我人生中淘到的第一桶金,从此我由一个不伦不类的工人,或者说是国家公务员,转变成了一个商人。这两万块钱成了我的启动资金,我捏着它踏上了越闯离家乡越远的江湖征程。
多少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在这以后我赚过许多比这多了去的银子,也没有那么激动过!那时候没有一百元和五十的票子,我喝了八两白酒爬上了床,把枕头扔在了地上,枕着这两方十元的票子,嘿!嘿!不瞒你们说,我半宿都没睡着啊!那是1987年,我还不满24岁呢。我能不激动吗?我周围的哥儿们天天都喊倒麻袋,倒盘圆……可是我没看见谁真发了!
那时候我能赚钱,并不是我有多么灵活的经济头脑。而是我的胆子大,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在机关混,其实我们单位的高人有许多,如果他们那时候能像我一样走出来,现在肯定也会事业有成。那时候的大环境比较好,国家也在不断地出台有关政策,鼓励人们下海经商。只要你敢拼搏、肯吃苦,干什么都能发财。由此可见,解放思想,观念更新,努力拼搏,才是发财和发展的法宝。
有了资金就要滚动,我用这笔钱包发了一期《风采》,由于当时的发行经验不足,再加上不是我自己组稿,我也没有参与封面的设计,杂志出现了积压,好在这期杂志不是由我印制的,并没有把我的资金套死,我只好推迟和他们结账。
不久我拜拜了沈太福,关闭了我的书店,应沈阳蓝盾书店孙楠之约,来到沈阳包发了多种出版物。从此开始了我浪迹天涯的漂泊生活。我当时住在沈阳的交通宾馆,身边总是有一帮人跟着我混吃喝。有进货的书商,有出版社的,有印刷厂的,也有社会上的人,每天打打闹闹的做事,也赚了不少钱,但那时候我只有24岁,深沉不住,再加上为人仗义,钱基本上随赚随花了。我把自己武装得全身都是名牌,什么金利来、老人头、皮尔•卡丹……
那时候沈阳比较好的餐馆是白云和菲菲,还有大北的卡拉OK西餐歌舞厅,我们经常光顾,当时沈阳所有好的宾馆我都住过!那时候甚至我想打谁就打谁……虽然我没少惹祸,但也着实在沈阳风光了一阵子……当时在沈阳和我天天在一起混的有一个叫老五的流氓,他后来吸毒死了。
有一天他给我领来了一个小姐,这小姐非常漂亮只有十七岁,是个学生妹。老五问我干不干她?在此前我虽然搞过对象也搞过破鞋,但是像这种直截了当的嫖娼,还没尝试过。这小姐别看比我小,可是她比我可开放多了,她脸不红不白地脱光了衣服,然后就催促着还有点傻痴情的我说:“你倒是麻溜快点呀!”
她的这种直来直去,不拖泥带水的精神,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迅速开始操练,双手在她的玉体上抚摸,她那刚才还有点冷漠的娇体随着我的爱抚,不停地扭动,发出了呻吟……在她的催促下我奋力挺进,次次直抵花心……
不久我们俩就大汗淋漓,她整个人颤抖着,床单已经让她抓揉成了一团,我紧抱着她小屁股的双手已经如水洗一般。下面更是湿成了一片,我虽然已经舒服了一次,还在继续偷炮,此时她已经四肢软绵……她在我生龙活虎的攻击下,又死灰复燃,她起伏不停地配合着我,就像我们老师吃饭馋我那样——呱唧、呱唧的声音响成了一片……
完事以后我给了她一百块钱。法律认定的嫖娼行为虽然不是犯罪,但无疑是丑陋和不道德的,这种行为应当被文明社会所唾弃。但这个古老行业的存在有其非常复杂的原因。这事情发生在我们老百姓身上,就显得污浊不堪。可发生在蔡锷和小风仙身上,不仅能流芳千古,甚至还有国民革命的味道。这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嫖娼这个名称其实是个官称,政府部门最爱这样叫,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可不买这个账,各地都有各地的叫法。比如说哈尔滨管这个叫“逮兔”,长春叫“跑皮”,沈阳叫“打抽”,北京叫“喇蜜”,西安叫“调棒”,呼和浩特叫“捻米”,成都口旷抓猫”,广州叫“打洞”,各地都有不同的叫法我全知道……全国人民的通俗叫法是“打炮”,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书商”一词的由来
有一次我从沈阳去北京办事,特意新买了一双“老人头”皮鞋穿上。可是早晨醒来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了,气得我把列车员大骂了一顿,列车长和乘警帮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我估计偷我鞋的人可能早就下车了。北京到了,列车长给我找来了一双烂拖鞋,正值冬天我总不能光着脚下车呀!我趿拉着拖鞋骂骂咧咧地下了车,身着西装革履手提密码箱的我,非常狼狈极不协调地走出了北京站。
我来到了北京红十字宾馆,这里是以襄樊李际科为首的书商的聚集地。那时候的老李堪称是中国书商领袖,在宾馆长包几个房间和一辆伏尔加小车,迎来送往全国各地的书商,呼风唤雨好不风光。从1986至1988年这三年是书商们最好干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出版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中国人民经历了三十几年的文化饥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人们对出版物的需求巨增,迫切地希望通过阅读当代的国外文学作品,来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变化。
这使得欧、美、日、港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在中国十分畅销。由于我们国家当时还没有加入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当时在我国出版非常简单,像日本作家西村寿行和大抒春雁等带点黄色的书越发好卖,这让许多人都发了财。翻译书的畅销是由沈阳的书商葛啸推出了《玫瑰梦》被通缉,还有长沙童清明出的《查太莱夫人和她的情人》被查禁,才兴起了这股风。现在我们回过头再看这两本书的内容,远不如贾平凹的《废都》。
当时的中国职业书商为数还不多,能算是大老板的全国不过一百多人。能称为发行商的不过几十个人,大家彼此都认识,这些人的文化档次很低。许多人都是卖小报的出身,甚至还有几个不识字的文盲也都叨上了大菜。用济南书商陈大东的话来讲:“搞书的都是苦出身。”
在当时,没有文化的人收入能超过有文化人的收入,凭的是能拉下架子,能吃苦耐劳和胆子大。那时候社会上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搞导弹的不如买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得到更新。知识分子觉醒了有时候会变得更黑……
我们这伙档次不高的书商,称霸中国出版发行的市场只是昙花一现。在大浪淘沙中他们有的得到了升华,有的苦苦的挣扎,有的改行了,有的干脆就干不下去了。1993年在邓老爷子南巡以后,一批有文化的国有企业精英先后下海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有出版社的王强、曹华艺,新华书店的石宗伟、作家刘兴华等一大批文化精英加入了书商的行列,这时候“书商”一词才真正的叫响。随着政策的放宽,现在的书商拥有上亿的资产,已经不足为奇了。
老李安排我和肖古龙住在一起,他那时候还只是一个进货的小菜。他身材不高不矮略有点发胖,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很讨女孩子喜欢。他是安徽蚌埠人,堪称是一个老江湖,14岁就逃学和几个大哥靠贩运鱼、虾、蟹闯荡上海滩了。他当时年纪小所以地位低,大哥们去喝酒只能由他来看货,他非常辛苦分钱又最少。可他还是很满足,因为大哥们带他认识了外面的世界,他更为自己能自食其力而感到自豪。蚌埠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庙小妖风大。先后走出了肖古龙、赵宝海、二郎、朱国庆等搞书的风云人物!
我准备自己开个书店,可是那时的政策规定,个体书店只许零售不许搞批发。我如果想经营批发业务就必须找一个主管单位,申请集体性质的营业执照。
我在《城市时报》上看到一个广告,内容大意是:长春市长城集体公司,欢迎各位有志之士,来这里独资或合资,领办或创办企业。联系人:董事长沈太福、副董事长沈太安、总经理孙兴佳。我找到了沈太福很顺利地和他签下了合约,我每月上交他500块管理费。他给我办了一个集体性质的长城书店。我真没想到当时坐个破上海卧车的沈太福,后来能在北京玩出那么大的非法集资案,把自己的命也玩进去了。
书店开业了,我当时只有2000块钱。我的第一批业务是帮《妇女月刊》推销他们的积压杂志,我把他们的杂志发往全国各地,然后我出去收账。那时候的书商们绝大多数都很守信誉,卖完货的马上结账,没卖完的我就和他们调换了一些书,发回来自己卖。这一趟下来我赚了两万多块。这是我人生中淘到的第一桶金,从此我由一个不伦不类的工人,或者说是国家公务员,转变成了一个商人。这两万块钱成了我的启动资金,我捏着它踏上了越闯离家乡越远的江湖征程。
多少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在这以后我赚过许多比这多了去的银子,也没有那么激动过!那时候没有一百元和五十的票子,我喝了八两白酒爬上了床,把枕头扔在了地上,枕着这两方十元的票子,嘿!嘿!不瞒你们说,我半宿都没睡着啊!那是1987年,我还不满24岁呢。我能不激动吗?我周围的哥儿们天天都喊倒麻袋,倒盘圆……可是我没看见谁真发了!
那时候我能赚钱,并不是我有多么灵活的经济头脑。而是我的胆子大,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在机关混,其实我们单位的高人有许多,如果他们那时候能像我一样走出来,现在肯定也会事业有成。那时候的大环境比较好,国家也在不断地出台有关政策,鼓励人们下海经商。只要你敢拼搏、肯吃苦,干什么都能发财。由此可见,解放思想,观念更新,努力拼搏,才是发财和发展的法宝。
有了资金就要滚动,我用这笔钱包发了一期《风采》,由于当时的发行经验不足,再加上不是我自己组稿,我也没有参与封面的设计,杂志出现了积压,好在这期杂志不是由我印制的,并没有把我的资金套死,我只好推迟和他们结账。
不久我拜拜了沈太福,关闭了我的书店,应沈阳蓝盾书店孙楠之约,来到沈阳包发了多种出版物。从此开始了我浪迹天涯的漂泊生活。我当时住在沈阳的交通宾馆,身边总是有一帮人跟着我混吃喝。有进货的书商,有出版社的,有印刷厂的,也有社会上的人,每天打打闹闹的做事,也赚了不少钱,但那时候我只有24岁,深沉不住,再加上为人仗义,钱基本上随赚随花了。我把自己武装得全身都是名牌,什么金利来、老人头、皮尔•卡丹……
那时候沈阳比较好的餐馆是白云和菲菲,还有大北的卡拉OK西餐歌舞厅,我们经常光顾,当时沈阳所有好的宾馆我都住过!那时候甚至我想打谁就打谁……虽然我没少惹祸,但也着实在沈阳风光了一阵子……当时在沈阳和我天天在一起混的有一个叫老五的流氓,他后来吸毒死了。
有一天他给我领来了一个小姐,这小姐非常漂亮只有十七岁,是个学生妹。老五问我干不干她?在此前我虽然搞过对象也搞过破鞋,但是像这种直截了当的嫖娼,还没尝试过。这小姐别看比我小,可是她比我可开放多了,她脸不红不白地脱光了衣服,然后就催促着还有点傻痴情的我说:“你倒是麻溜快点呀!”
她的这种直来直去,不拖泥带水的精神,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迅速开始操练,双手在她的玉体上抚摸,她那刚才还有点冷漠的娇体随着我的爱抚,不停地扭动,发出了呻吟……在她的催促下我奋力挺进,次次直抵花心……
不久我们俩就大汗淋漓,她整个人颤抖着,床单已经让她抓揉成了一团,我紧抱着她小屁股的双手已经如水洗一般。下面更是湿成了一片,我虽然已经舒服了一次,还在继续偷炮,此时她已经四肢软绵……她在我生龙活虎的攻击下,又死灰复燃,她起伏不停地配合着我,就像我们老师吃饭馋我那样——呱唧、呱唧的声音响成了一片……
完事以后我给了她一百块钱。法律认定的嫖娼行为虽然不是犯罪,但无疑是丑陋和不道德的,这种行为应当被文明社会所唾弃。但这个古老行业的存在有其非常复杂的原因。这事情发生在我们老百姓身上,就显得污浊不堪。可发生在蔡锷和小风仙身上,不仅能流芳千古,甚至还有国民革命的味道。这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嫖娼这个名称其实是个官称,政府部门最爱这样叫,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可不买这个账,各地都有各地的叫法。比如说哈尔滨管这个叫“逮兔”,长春叫“跑皮”,沈阳叫“打抽”,北京叫“喇蜜”,西安叫“调棒”,呼和浩特叫“捻米”,成都口旷抓猫”,广州叫“打洞”,各地都有不同的叫法我全知道……全国人民的通俗叫法是“打炮”,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书商”一词的由来
有一次我从沈阳去北京办事,特意新买了一双“老人头”皮鞋穿上。可是早晨醒来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了,气得我把列车员大骂了一顿,列车长和乘警帮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我估计偷我鞋的人可能早就下车了。北京到了,列车长给我找来了一双烂拖鞋,正值冬天我总不能光着脚下车呀!我趿拉着拖鞋骂骂咧咧地下了车,身着西装革履手提密码箱的我,非常狼狈极不协调地走出了北京站。
我来到了北京红十字宾馆,这里是以襄樊李际科为首的书商的聚集地。那时候的老李堪称是中国书商领袖,在宾馆长包几个房间和一辆伏尔加小车,迎来送往全国各地的书商,呼风唤雨好不风光。从1986至1988年这三年是书商们最好干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出版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中国人民经历了三十几年的文化饥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人们对出版物的需求巨增,迫切地希望通过阅读当代的国外文学作品,来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变化。
这使得欧、美、日、港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在中国十分畅销。由于我们国家当时还没有加入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当时在我国出版非常简单,像日本作家西村寿行和大抒春雁等带点黄色的书越发好卖,这让许多人都发了财。翻译书的畅销是由沈阳的书商葛啸推出了《玫瑰梦》被通缉,还有长沙童清明出的《查太莱夫人和她的情人》被查禁,才兴起了这股风。现在我们回过头再看这两本书的内容,远不如贾平凹的《废都》。
当时的中国职业书商为数还不多,能算是大老板的全国不过一百多人。能称为发行商的不过几十个人,大家彼此都认识,这些人的文化档次很低。许多人都是卖小报的出身,甚至还有几个不识字的文盲也都叨上了大菜。用济南书商陈大东的话来讲:“搞书的都是苦出身。”
在当时,没有文化的人收入能超过有文化人的收入,凭的是能拉下架子,能吃苦耐劳和胆子大。那时候社会上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搞导弹的不如买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得到更新。知识分子觉醒了有时候会变得更黑……
我们这伙档次不高的书商,称霸中国出版发行的市场只是昙花一现。在大浪淘沙中他们有的得到了升华,有的苦苦的挣扎,有的改行了,有的干脆就干不下去了。1993年在邓老爷子南巡以后,一批有文化的国有企业精英先后下海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有出版社的王强、曹华艺,新华书店的石宗伟、作家刘兴华等一大批文化精英加入了书商的行列,这时候“书商”一词才真正的叫响。随着政策的放宽,现在的书商拥有上亿的资产,已经不足为奇了。
老李安排我和肖古龙住在一起,他那时候还只是一个进货的小菜。他身材不高不矮略有点发胖,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很讨女孩子喜欢。他是安徽蚌埠人,堪称是一个老江湖,14岁就逃学和几个大哥靠贩运鱼、虾、蟹闯荡上海滩了。他当时年纪小所以地位低,大哥们去喝酒只能由他来看货,他非常辛苦分钱又最少。可他还是很满足,因为大哥们带他认识了外面的世界,他更为自己能自食其力而感到自豪。蚌埠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庙小妖风大。先后走出了肖古龙、赵宝海、二郎、朱国庆等搞书的风云人物!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