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作者:于江    更新:2021-11-25 12:32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
  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劝承天启运,受命于
  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
  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
  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
  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
  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
  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
  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
  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决心下定于凌晨。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
  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
  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 九·二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
  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2.清除三朝垃圾二十多万吨
  南洋华侨领袖、东南亚最大的企业家陈嘉庚,接到毛泽东的邀请电,回国参加政治
  协商会议,共商国是。6月4日,陈嘉庚抵达北平。
  那天,他路过天安门,见到这个著名的宫廷广场垃圾成堆,心中颇有感慨。
  垃圾如山,臭气阵阵。这个广场就像封建皇朝和反动的国民党政权一样衰败到了极
  点。
  为此惊诧的不仅是这位南洋华侨领袖。
  北平解放时,解放大军开进来,只见这座闻名世界的城市有不少地方垃圾成山。有
  人估计,当时市内堆积的垃圾不少于60万吨。
  皇城根下的垃圾也是有说头的。除了民国当朝的垃圾外,令人惊奇的是,不少垃圾
  还是“文物级”的——是明清两朝的遗物。这不是演绎,因为当时有人从垃圾堆里找出
  了不少明清时代的文物。
  民国时期,城里的垃圾堆还在不断增多。日积月累,垃圾倒成了旧皇城地质的一部
  分,不同时期倒下的垃圾就像一层一层的页岩。后来,市区内再也没有办法往高处堆放
  了。于是,垃圾堆就上了房顶,就上了街道,就到天安门广场安家落户了。
  当时城内有个叫二龙坑的地方,连年堆放垃圾。长起了一座高高的、臭气冲天的山
  头,居民们出门得翻越这座垃圾山才行,生活、交通苦不堪言。
  北平解放后不久,军管会人员来到天安门时,简直不相信眼前这座城楼就是天安门
  城楼。只见城楼破败不堪,杂草在寒风中晃来摇去。他们踏上通向城楼的砖道时,一群
  野鸽子扑索索飞起来,咕咕地呻叫着飞上天空,一派萧杀景象。通向城楼的古老阶梯上,
  满是厚厚的、表面业已风干的鸽子粪便,一脚踩上去,浓郁的霉臭味直冲鼻孔,弥漫在
  空中。
  皇城根下的一位居民诉说道:“我们的房子埋在垃圾堆里十几年了!”
  垃圾成山,不仅阻塞交通,而且污染环境,滋生疾病,严重损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
  康。
  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决不能建立在这样一座垃圾城之上。
  在天安门被确定为开国大典场地之前,1949年春天,北平市人民政府就号召党、政、
  军、民、学、商各界,成立了清运委员会。
  “清运工作,即为人民服务。人民政府除了使人民的生活有保障,并且有机会普遍
  受到教育外,还要保证减少人民的死亡率。”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在清运委员会召开的动
  员大会上说。
  共产党领导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古城垃圾宣战。
  形式多样的清运会在北平城一个接一个地召开。
  红红火火的全民大清扫运动揭开了序幕。
  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他们用标语、漫画、壁画、家庭访问、街头演讲
  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和发动群众,点燃广大市民清扫垃圾、清洁自己生活环境的工
  作热情。
  1949年3月24日到4月18日,为大清扫的第一战役。主要任务是清户、清巷。
  l949年4月26日到6月30日,为大清扫的第二战役。主要任务是清除待运场和重点地
  区。
  经过91天的会战,北平市共清除垃圾219280公方,重达201638吨。
  垃圾数量实在惊人!
  陈嘉庚进北平时,北平市打响的垃圾战第二战役尚未结束,天安门广场上的垃圾山
  尚未被新中国的“愚公们”搬走,因此使他有幸目睹了旧中国留下的蔚为壮观的奇特景
  象。
  当天安门将辟为广场,北平将改为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等消息传出后,获得新
  生的人们干劲更足了。
  “建设人民首都”,天安门城楼下矗立起一块崭新的巨幅标语。
  这是人民的意志。
  这是政府的号召。
  数千名共青团员、青年学生涌上天安门广场,参加义务劳动。他们用锄头、铁锹除
  草铲土,没有工具的干脆用手搬石块,填平大大小小的坑坑洼洼。
  广场西侧的垃圾山消失了。
  广场上的腐臭味消散了。
  市建设局的工人大军开进了广场
  这是建设自己的广场啊!工人身上蕴藏的冲天干劲火山一般爆发出来,他们奇迹般
  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个辽阔的广场诞生了。这个广场可以容纳20万人。
  很快,沥青石渣路面铺好了。
  鲜花、绿草、树木种上了。
  天安门广场焕然一新,美丽得如同即将迎接新生活的新娘。
  天安门广场的新生,是整个北平城获得新生的一个缩影。
  古都打响的这场垃圾战,一直持续到1949年底。至此,所有的垃圾山都被新中国的
  “愚公们”彻底搬掉了。
  告别古老皇城,拥有崭新首都的市民们感慨道:“旧社会穷人走路都困难,新社会
  给我们开了幸福路。”
  天安门广场以及许多像天安门广场那样的垃圾堆的消失,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象征。
  死城北平已经成为历史了。
  新生的北京,则犹如初生的婴儿,沐浴着朝阳,生机勃勃。
  3.为新中国门面整容
  当确定以天安门城楼为开国大典主席台的那一刻起,这座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经典
  之作,就升华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门面了。
  天安门始建于1417年,建成于1420年。由于完全仿建于南京的承天门,因而也就袭
  用承天门之名,意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被视为明成祖之后的明皇朝承天命
  和敬天的首要之地。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7月,承天门被火焚毁。宪宗成化元年(l465年)3月,
  在工部尚书白圭的主持下,重新修复了承天门,并由原来的东西5间扩大为9间,将牌坊
  式改建为宫殿式,基本具备了今天天安门的规模。1644年,占据白山黑水的“大清”军
  队攻入北京,人主中原,承天门两次焚于战火。顺治皇帝进京时,承天门就像牙齿脱落
  的骷髅头,只剩下5个黑乎乎的门洞,上半部已荡然无存。清顺治8年(1651年),顺治
  帝下诏重修承天门。修复后,正式命名为天安门。岁月沧桑,但这个名称一直保留下来。
  天安门城楼雕粱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建筑面积有两千多平方米,成行排列的柱子
  多达六十多根。《大清会典》说其“雕扉三十六”,是指每间都有四扇油饰红色的凌花
  窗门下都是雕花裙板,四周有汉白玉栏杆,望柱上有莲瓣瓜头,柱身柱间的栏板为荷瓶
  雕刻。同时,还有整齐犹如龙爪菊的斗拱,梁柱上有华丽的缠枝莲和宝珠吉祥的草形绘。
  暗檐处则用青、蓝、绿等冷色与鲜艳的红柱、红墙相映衬,显得十分美观。
  天安门城楼上,东西两边各有三间黄瓦红墙、红窗子的小房间,它原是守护天安门
  城楼的护军的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