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作者:阿越 更新:2021-11-25 12:09
今日碰上司马梦求几人,说的当时当世之事,便是说历史得失,品评也是适可而止,绝不肯夸张虚饰。
石越本就有招揽之意,此时更觉不舍,便吩咐侍剑,让人点起蜡烛,挂上「气死风」,做彻夜之谈。〈编按:气死风,风灯。因外有护罩,风吹不熄,故称。〉众人从上午至晚上,边喝边谈,本来各有醉意,石越又说到给侍剑和唐康找了个箭术教练,以为君子当文武全才方为上品。
范翔带着酒意,指着司马梦求笑道:「石大人,若论文武全才,司马纯父可是上马能杀敌,下马能作赋。其箭法之精妙,亦非开封府一个捕头可比。」
司马梦求微微笑道:「仲麟不要胡言乱语。」
潘照临却笑道:「纯父何必过谦,仲麟岂是乱说话之人?」
范翔一本正经地说道:「正是,我范仲麟什么时候会乱说话?纯父兄何必谦虚,干脆表演一下,也给石大人看看你的本领。」
众人哄然称是,侍剑少年心性,更是想看热闹,也忍不住露出期盼之色。
潘照临却依然是似笑非笑地说道:「纯父兄表演两手,我们以此下酒,岂不也是雅事一桩?」
司马梦求是何等人物,早就看出来潘照临实是石越身边的谋士,对自己的态度相当微妙。
他此时对石越颇为倾服,而石越言语中也已微露招致之意,心想干脆就一展生平所学,也好给石越一个好印象,同时让潘照临知道他司马梦求的本事。当下并不回答,只是迟疑地看了石越一眼。
石越对于所谓武艺,心里本来就很好奇,毕竟他是看着武侠小说长大的一代人,加之大家都在兴头上,当下微微笑道:「纯父就露一手,给大家开开眼界吧。」
司马梦求见石越发话,站起身来,抱拳笑道:「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侍剑见他答应,顿时心花怒放,连忙说道:「公子,我这就去取弓箭刀剑,来给司马公子。」
石越心思一转,叫过侍剑,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侍剑似乎吃了一惊,略一迟疑,方才答应着去拿诸般兵器。
不多时,侍剑便带着一个家丁,取了弓箭和一个大盒子过来。
石越先接过弓箭,双手交到司马梦求手中。
这是一张犀角弓,石越提举胄案虞部之时,胄案经常会造些好兵器出来送给王公贵族,石越做了那份差使,下面的人要巴结他,自然忘不了给他留一份。
当时他按价付钱,还曾让那些手下大吃一惊,因为在当时,这些事情根本就不被视为受贿,完全是平常事。他这些兵器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处,多半是当摆设。
司马梦求接过此弓,不由赞了一声:「好弓!」
弓是好弓,箭自然不会是坏箭,金箭筒内二十枝箭,全是雕翎箭。
司马梦求也不说话,走出亭来,就在曲桥之上,搭箭上弦,嗖嗖嗖三箭,只听弓弦响过,池塘那边的三枝柳条,应声而落,掉在水池之中。
而箭势并不稍减,一直钉到花园的围墙之上。
众人一齐起身,凭栏而立,齐声喝采,侍剑更是兴奋得小脸通红。
司马梦求微微一笑,手中却不停留,接连二十箭发出,二十枝雕翎箭在雪白的围墙上,竟是钉出一个隶书「石」字来。
这手箭法,连潘照临也望而失色。
石越击掌笑道:「司马纯父,果然神技。」
司马梦求拱手谦道:「雕虫小技,让石大人见笑了。」说着就要把弓还给石越。
石越摆了摆手,却不去接,「所谓红粉送佳人,宝剑赠英雄。这张弓放到我这里,白白蒙尘,不如就送给纯父,明天我再让人,去在弓上刻上纯父的名字,纯父不要推辞才好。」
司马梦求心里也很喜欢这张弓,而且他也是豪侠之人,当下躬身笑道:[奇`书`网`整.理提.供]「如此学生愧领了。」
石越微微一笑,走到侍剑身边,接过他手中的檀木盒,再走到司马梦求面前,笑道:「这里有件东西,还请纯父鉴赏。」
众人见石越如此慎重地取出一样东西,知道必非凡品,不由一起围了上来。
司马梦求却抽空偷偷瞄了潘照临一眼,见他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微露笑容,显是早知里面是什么东西了。
司马梦求当下接过这个三尺长半尺宽的檀木盒,右手轻轻一扣,把盖子打开。
众人一齐把头凑过去,只见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柄古剑,剑鞘和剑柄,皆是黑色,上面刻有简单的花纹,在剑鞘之上,刻有隶书诗句:「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
宋人文章独推韩愈,司马梦求等人自然知道这是韩愈的名句,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赤诚相待。
石越这时候拿出这么一柄剑来,背后深意,不言可知。
司马梦求拿起剑来,只觉触手生寒,便知这确是一柄宝剑。
他把盒子交给一个家丁,右手握剑,左手抓鞘,刷的一声,将剑拔出半截,便见寒光四溢。
他观摩良久,自问见识并不浅薄,却不知道此剑之名,于是问道:「学生孤陋寡闻,竟不知此剑来历。」
潘照临笑道:「这柄宝剑,是有人高价从杭州购得,送与公子。苏子瞻大人、公子与在下,皆是不识。剑上并无题款,唯鞘上有韩文公诗一句而已。」
范翔伸着脖子看了一回,他本是个儒生,自然也不会识其来历,不过他生性机敏,眼珠一转,高声笑道:「何言中路〈注二十七〉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这柄剑虽由昆吾〈注二十八〉之铁炼成,却必是零落飘沦已久,竟至于没没无名,要待石大人方能识它,可见也是机缘巧合。
「此剑之前辗转于俗人之手,自然无名,然宝剑入英雄手,日后必当显名于世。学生以为不如就由石大人给此剑起个名字,也好别让它埋没了。」
他一番话语带双关,以宝剑暗喻司马梦求,还轻轻拍了石越的马屁一下,便连潘照临也暗赞他的机智。
石越虽然不喜欢别人拍马屁,但是如范翔这般恰到好处,只怕是圣人再世亦不能拒,何况石越乃一凡人,便听他笑道:「仲麟道这宝剑蒙尘已久,只怕也是事实,否则以苏子瞻大人那般高才,岂能有不识出处之理?方才仲麟用了郭震〈注二十九〉的诗句,我就从这诗来名之,称这柄剑为『昆吾剑』,如何?」
石越都把名字说了出来,除非是吴安国,别人又怎么会说不好?自然是哄然称赞。
石越见众人都说不错,又笑道:「仲麟方才说宝剑入英雄手,方能显名于世。此话深得我心,在座并无习武之人,文武全才,当数纯父,我便将这昆吾剑赠予纯父,料纯父定不会让它埋没。」
他这话一说出来,除了潘照临,众人都是吃了一惊。
这柄宝剑,虽然无名,却必是名贵之物,竟然就此相赠。不过众人都是聪明之人,石越之意,已经非常明显。
司马梦求轻抚昆吾剑,慨然说道:「大丈夫在世,能得一知己足矣。学生定然不负大人之望,绝不让此剑蒙羞。」
说完拔剑出鞘,白衣晃动,剑光闪闪,竟是在曲桥之上舞起剑来。
只见他出剑之时,有如雷霆之怒,收剑之时,却似江海澄光,白衣寒光,滚滚翻动,看得众人都痴了。
舞得兴起处,突然将宝剑掷上云霄,高达数十丈,而司马梦求手执剑鞘,准确地把电闪一样的宝剑接入鞘中。
潘照临看着此景,不知怎的,心中忽有慷慨高歌之意,情不自禁地拍栏歌道:「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注三十〉这本是唐人的一首长诗中的几句,潘照临心有所感,此时唱来,慷慨豪迈之意,动人心魄,众人对这首诗都不陌生,此时亦克制不住心中的情绪,一齐跟着拍子,慨然歌道:「……岂不服艰险,只思清国雠。山川去何岁,霜露几逢秋。玉塞已遐廓,铁关方阻修……」
当歌至「卒使功名建,长封万里侯」之时,便是连似懂非懂的侍剑,也心潮澎湃不已。众人都在想象着自己就如那把昆吾剑,此时虽然没没无名,但日后建功立业,虽有艰难险阻,而必定终于能显名当世、流芳青史……
也是自此夜之后,司马梦求与陈良一起进入石越的幕府,而吴从龙与范翔,日后亦成为「石党」的中坚。
注二十三:庸外加庸,「租庸调」为中国唐代前期主要的赋役制度。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粟两石,为「租」;输绢两丈、绵三两〈或布两丈四尺、麻三斤〉,为「调」;服役二十日,称正役,不役者每日纳绢三尺〈或布三点六尺〉,为「庸」。
免役钱就相当于「庸」,所谓「庸外加庸」,这里即是说收取了免役钱之后,还要求百姓服役或者缴纳庸钱。
注二十四:客户,是指自己没有土地,向人租地耕种的佃户。
注二十五:免役宽剩钱,免役法废除了以往按户等轮流服役,改为由政府出钱募人服傜役。因此,原来须服役的百姓须缴钱给政府替代傜役,便称为「免役钱」,而原来不须充役的百姓,则须缴交「助役钱」。
在征收免役、助役钱时,还必须加收十分之二的免役宽剩钱,这是为了储备荒年之用,但实际上却年年征收,与常赋无异。
注二十六:三班,宋朝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
所谓「供奉三班」,大致是指东、西头供奉官至三班借职,被称为「小使臣」的武官。
注二十七:中路,半路。
注二十八:昆吾,古代的宝刀、宝剑。以昆吾山上的赤铜打造成。亦作「锟铻」。文中的昆吾,是指昆吾山。
注二十九:郭震,唐代诗人,有《古剑篇》流传于世。相传《古剑篇》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所写,藉物以言志。
石越本就有招揽之意,此时更觉不舍,便吩咐侍剑,让人点起蜡烛,挂上「气死风」,做彻夜之谈。〈编按:气死风,风灯。因外有护罩,风吹不熄,故称。〉众人从上午至晚上,边喝边谈,本来各有醉意,石越又说到给侍剑和唐康找了个箭术教练,以为君子当文武全才方为上品。
范翔带着酒意,指着司马梦求笑道:「石大人,若论文武全才,司马纯父可是上马能杀敌,下马能作赋。其箭法之精妙,亦非开封府一个捕头可比。」
司马梦求微微笑道:「仲麟不要胡言乱语。」
潘照临却笑道:「纯父何必过谦,仲麟岂是乱说话之人?」
范翔一本正经地说道:「正是,我范仲麟什么时候会乱说话?纯父兄何必谦虚,干脆表演一下,也给石大人看看你的本领。」
众人哄然称是,侍剑少年心性,更是想看热闹,也忍不住露出期盼之色。
潘照临却依然是似笑非笑地说道:「纯父兄表演两手,我们以此下酒,岂不也是雅事一桩?」
司马梦求是何等人物,早就看出来潘照临实是石越身边的谋士,对自己的态度相当微妙。
他此时对石越颇为倾服,而石越言语中也已微露招致之意,心想干脆就一展生平所学,也好给石越一个好印象,同时让潘照临知道他司马梦求的本事。当下并不回答,只是迟疑地看了石越一眼。
石越对于所谓武艺,心里本来就很好奇,毕竟他是看着武侠小说长大的一代人,加之大家都在兴头上,当下微微笑道:「纯父就露一手,给大家开开眼界吧。」
司马梦求见石越发话,站起身来,抱拳笑道:「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侍剑见他答应,顿时心花怒放,连忙说道:「公子,我这就去取弓箭刀剑,来给司马公子。」
石越心思一转,叫过侍剑,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侍剑似乎吃了一惊,略一迟疑,方才答应着去拿诸般兵器。
不多时,侍剑便带着一个家丁,取了弓箭和一个大盒子过来。
石越先接过弓箭,双手交到司马梦求手中。
这是一张犀角弓,石越提举胄案虞部之时,胄案经常会造些好兵器出来送给王公贵族,石越做了那份差使,下面的人要巴结他,自然忘不了给他留一份。
当时他按价付钱,还曾让那些手下大吃一惊,因为在当时,这些事情根本就不被视为受贿,完全是平常事。他这些兵器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处,多半是当摆设。
司马梦求接过此弓,不由赞了一声:「好弓!」
弓是好弓,箭自然不会是坏箭,金箭筒内二十枝箭,全是雕翎箭。
司马梦求也不说话,走出亭来,就在曲桥之上,搭箭上弦,嗖嗖嗖三箭,只听弓弦响过,池塘那边的三枝柳条,应声而落,掉在水池之中。
而箭势并不稍减,一直钉到花园的围墙之上。
众人一齐起身,凭栏而立,齐声喝采,侍剑更是兴奋得小脸通红。
司马梦求微微一笑,手中却不停留,接连二十箭发出,二十枝雕翎箭在雪白的围墙上,竟是钉出一个隶书「石」字来。
这手箭法,连潘照临也望而失色。
石越击掌笑道:「司马纯父,果然神技。」
司马梦求拱手谦道:「雕虫小技,让石大人见笑了。」说着就要把弓还给石越。
石越摆了摆手,却不去接,「所谓红粉送佳人,宝剑赠英雄。这张弓放到我这里,白白蒙尘,不如就送给纯父,明天我再让人,去在弓上刻上纯父的名字,纯父不要推辞才好。」
司马梦求心里也很喜欢这张弓,而且他也是豪侠之人,当下躬身笑道:[奇`书`网`整.理提.供]「如此学生愧领了。」
石越微微一笑,走到侍剑身边,接过他手中的檀木盒,再走到司马梦求面前,笑道:「这里有件东西,还请纯父鉴赏。」
众人见石越如此慎重地取出一样东西,知道必非凡品,不由一起围了上来。
司马梦求却抽空偷偷瞄了潘照临一眼,见他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微露笑容,显是早知里面是什么东西了。
司马梦求当下接过这个三尺长半尺宽的檀木盒,右手轻轻一扣,把盖子打开。
众人一齐把头凑过去,只见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柄古剑,剑鞘和剑柄,皆是黑色,上面刻有简单的花纹,在剑鞘之上,刻有隶书诗句:「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
宋人文章独推韩愈,司马梦求等人自然知道这是韩愈的名句,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赤诚相待。
石越这时候拿出这么一柄剑来,背后深意,不言可知。
司马梦求拿起剑来,只觉触手生寒,便知这确是一柄宝剑。
他把盒子交给一个家丁,右手握剑,左手抓鞘,刷的一声,将剑拔出半截,便见寒光四溢。
他观摩良久,自问见识并不浅薄,却不知道此剑之名,于是问道:「学生孤陋寡闻,竟不知此剑来历。」
潘照临笑道:「这柄宝剑,是有人高价从杭州购得,送与公子。苏子瞻大人、公子与在下,皆是不识。剑上并无题款,唯鞘上有韩文公诗一句而已。」
范翔伸着脖子看了一回,他本是个儒生,自然也不会识其来历,不过他生性机敏,眼珠一转,高声笑道:「何言中路〈注二十七〉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这柄剑虽由昆吾〈注二十八〉之铁炼成,却必是零落飘沦已久,竟至于没没无名,要待石大人方能识它,可见也是机缘巧合。
「此剑之前辗转于俗人之手,自然无名,然宝剑入英雄手,日后必当显名于世。学生以为不如就由石大人给此剑起个名字,也好别让它埋没了。」
他一番话语带双关,以宝剑暗喻司马梦求,还轻轻拍了石越的马屁一下,便连潘照临也暗赞他的机智。
石越虽然不喜欢别人拍马屁,但是如范翔这般恰到好处,只怕是圣人再世亦不能拒,何况石越乃一凡人,便听他笑道:「仲麟道这宝剑蒙尘已久,只怕也是事实,否则以苏子瞻大人那般高才,岂能有不识出处之理?方才仲麟用了郭震〈注二十九〉的诗句,我就从这诗来名之,称这柄剑为『昆吾剑』,如何?」
石越都把名字说了出来,除非是吴安国,别人又怎么会说不好?自然是哄然称赞。
石越见众人都说不错,又笑道:「仲麟方才说宝剑入英雄手,方能显名于世。此话深得我心,在座并无习武之人,文武全才,当数纯父,我便将这昆吾剑赠予纯父,料纯父定不会让它埋没。」
他这话一说出来,除了潘照临,众人都是吃了一惊。
这柄宝剑,虽然无名,却必是名贵之物,竟然就此相赠。不过众人都是聪明之人,石越之意,已经非常明显。
司马梦求轻抚昆吾剑,慨然说道:「大丈夫在世,能得一知己足矣。学生定然不负大人之望,绝不让此剑蒙羞。」
说完拔剑出鞘,白衣晃动,剑光闪闪,竟是在曲桥之上舞起剑来。
只见他出剑之时,有如雷霆之怒,收剑之时,却似江海澄光,白衣寒光,滚滚翻动,看得众人都痴了。
舞得兴起处,突然将宝剑掷上云霄,高达数十丈,而司马梦求手执剑鞘,准确地把电闪一样的宝剑接入鞘中。
潘照临看着此景,不知怎的,心中忽有慷慨高歌之意,情不自禁地拍栏歌道:「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注三十〉这本是唐人的一首长诗中的几句,潘照临心有所感,此时唱来,慷慨豪迈之意,动人心魄,众人对这首诗都不陌生,此时亦克制不住心中的情绪,一齐跟着拍子,慨然歌道:「……岂不服艰险,只思清国雠。山川去何岁,霜露几逢秋。玉塞已遐廓,铁关方阻修……」
当歌至「卒使功名建,长封万里侯」之时,便是连似懂非懂的侍剑,也心潮澎湃不已。众人都在想象着自己就如那把昆吾剑,此时虽然没没无名,但日后建功立业,虽有艰难险阻,而必定终于能显名当世、流芳青史……
也是自此夜之后,司马梦求与陈良一起进入石越的幕府,而吴从龙与范翔,日后亦成为「石党」的中坚。
注二十三:庸外加庸,「租庸调」为中国唐代前期主要的赋役制度。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粟两石,为「租」;输绢两丈、绵三两〈或布两丈四尺、麻三斤〉,为「调」;服役二十日,称正役,不役者每日纳绢三尺〈或布三点六尺〉,为「庸」。
免役钱就相当于「庸」,所谓「庸外加庸」,这里即是说收取了免役钱之后,还要求百姓服役或者缴纳庸钱。
注二十四:客户,是指自己没有土地,向人租地耕种的佃户。
注二十五:免役宽剩钱,免役法废除了以往按户等轮流服役,改为由政府出钱募人服傜役。因此,原来须服役的百姓须缴钱给政府替代傜役,便称为「免役钱」,而原来不须充役的百姓,则须缴交「助役钱」。
在征收免役、助役钱时,还必须加收十分之二的免役宽剩钱,这是为了储备荒年之用,但实际上却年年征收,与常赋无异。
注二十六:三班,宋朝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
所谓「供奉三班」,大致是指东、西头供奉官至三班借职,被称为「小使臣」的武官。
注二十七:中路,半路。
注二十八:昆吾,古代的宝刀、宝剑。以昆吾山上的赤铜打造成。亦作「锟铻」。文中的昆吾,是指昆吾山。
注二十九:郭震,唐代诗人,有《古剑篇》流传于世。相传《古剑篇》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所写,藉物以言志。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