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作者:鸽子树 编著    更新:2021-11-25 11:31
  【诘戎治兵】谓整治军事。戎,戎服;兵,兵器。语本《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诘曲聱牙】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暢达。
  【诘屈磝碻】形容语言生硬难懂。
  【诘屈聱牙】同“诘曲聱牙”。
  【诘屈謷牙】同“诘曲聱牙”。
  【诘诎聱牙】同“诘曲聱牙”。
  【洁己奉公】谓自身廉洁,为公事尽力。
  【洁己从公】见“洁己奉公”。
  【洁身自守】保持住个人自身的纯洁。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
  【洁身自爱】见“洁身自好”。
  【洁身累行】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縲”。
  【洁清自矢】谓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洁浊扬清】犹激浊扬清。
  【捷足先得】谓行动敏捷的先达到目的,或得其所求。
  【捷足先登】同“捷足先得”。
  【捷雷不及掩耳】犹迅雷不及掩耳。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桀犬吠尧】桀相传是夏代的暴君,尧是传说中的远古时代的圣君。“桀犬吠尧”谓桀的狗向着尧乱叫。比喻坏人的爪牙攻击好人。也谓各为其主。语出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於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跖之客可使刺由。”
  【桀敖不驯】同“桀骜不逊”。
  【桀贪骜诈】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
  【桀傲不恭】同“桀骜不逊”。
  【桀傲不驯】同“桀骜不逊”。
  【桀骜不恭】同“桀骜不逊”。
  【桀骜不驯】同“桀骜不逊”。
  【桀骜不逊】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
  【桀骜自恃】强横自负。
  【桀骜难驯】谓凶悍倔强,难以驯服。
  【截长补短】①截取有馀,以补不足。②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截趾適履】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截胫剖心】砍断足胫,剖开心胸。《书·泰誓下》:“扞纣呴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孔传:“扞纣王呴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於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后以“截胫剖心”为暴君酷虐残民之典。
  【截然不同】谓不同之处非常分明。
  【截发剉稾】见“截发留宾”。
  【截发留宾】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截辕杜辔】犹拦驾。语本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来辕於谷口,杜妄辔於郊端。”
  【截断众流】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
  【截镫留鞭】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后用为对离职官吏表示挽留惜别的套语。亦省作“截镫”。
  【截铁斩钉】同“斩钉截铁”。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佛教禅宗比喻截断妄想。
  【截鹤续凫】《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因以“截鹤续凫”比喻事物勉强相代,失其本性。
  【解甲休士】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
  【解甲休兵】见“解甲休士”。
  【解甲投戈】卸掉盔甲,放下武器。谓不再战斗。
  【解甲倒戈】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解甲归田】脱下战袍,回乡务农。指将士复员,不再从事战争。
  【解民倒悬】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解,解救;倒悬,头朝下倒挂着。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解衣包火】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解衣抱火】见“解衣包火”。
  【解衣般礴】脱衣箕坐。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
  【解衣推食】慷慨赠人衣食。谓施惠于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解衣槃磅】同“解衣般礴”。
  【解衣磅礴】同“解衣般礴”。
  【解衣盘礴】同“解衣般礴”。
  【解纷排难】谓为人调解纠纷或排除危难。
  【解铃须用系铃人】见“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事亦见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后因以“解铃须用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解铃还是系铃人】见“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铃系铃】见“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剑拜仇】谓息争释怨。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解黏去缚】解除黏著和束缚。
  【戒骄戒躁】警惕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
  【借刀杀人】亦作“借剑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的手去害人。
  【借水行舟】见“借水推船”。
  【借水推船】亦作“借水行舟”。谓趁势行事。
  【借公行私】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讽喻现实。
  【借交报仇】亦作“借客报仇”。亦作“借身报仇”。指舍身助人报仇。
  【借花献佛】《过去现在因果经》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於佛。”后以“借花献佛”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借身报仇】见“借交报仇”。
  【借面吊丧】谓人虚有其表。
  【借风使船】借风力行船,比喻顺势行事。
  【借客报仇】见“借交报仇”。
  【借尸还阳】犹言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迷信者谓人死后灵魂附着于他人的尸体而复活。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岳寿,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尸骸是小李屠,魂灵是岳寿。”《西游记》第十一回:“魏徵奏道:‘御妹偶尔寿促,少苏醒便说此话,此是刘全妻借尸还魂之事。’”清袁枚《新齐谐·借尸延嗣》:“阎君指长鬼告予曰:‘此尔翁也。着他领尔借尸还魂,生子延祀。’”后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势力、思想等假托别的名义重新出现。
  【借酒浇愁】①用喝酒来排遣愁怀。②比喻用诗文来抒发愁苦的感情。
  【借景生情】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
  【借剑杀人】见“借刀杀人”。
  【借篷使风】比喻借他人之力办事。
  【借题发挥】①假借某事为题,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或发表与此事无关的议论。②假借某事为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巾帼须眉】犹言女中丈夫。巾帼,指女子;须眉,指男子。称女子而有丈夫气概者。
  【斤斤计较】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小事。
  【斤斤较量】谓在琐细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今日有酒今日醉】见“今朝有酒今朝醉”。
  【今月古月】唐李白《把酒问月》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后人诗词中常用“今月古月”一语,谓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今生今世】此生此世。谓有生之年。
  【今来古往】犹古往今来。
  【今非昔比】今天与过去不能相比。形容变化巨大。
  【今是昔非】见“今是昨非”。
  【今是昨非】亦作“今是昔非”。现在对,而过去错了。含有悔悟之意。语出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今朝有酒今朝醉】亦作“今日有酒今日醉”。今天有酒则今天痛饮。比喻只图眼前享乐。
  【今蝉蜕壳】金蝉脱壳。今,通“金”。谓使用计谋而逃脱。
  【金人三缄】指人之慎言。语出《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金口木舌】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李轨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矣。”汪荣宝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扬圣人制作之义,亦如奋木铎以警众也。”“金口木舌”原指木铎,古时施行政教时,奋木铎以振告万民。后借喻为宣扬圣人教导的话。
  【金口玉牙】喻口齿尊贵,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金口玉言】见“金口玉音”。
  【金口玉音】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金口御言】同“金口玉音”。
  【金友玉昆】谓一门兄弟才德并美。后常用为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金戈铁甲】同“金戈铁马”。
  【金戈铁马】①指战争,兵事。②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③借指武职、军人。
  【金戈铁骑】见“金戈铁马”。
  【金丹换骨】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
  【金玉之言】同“金石良言”。
  【金玉良言】见“金石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