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作者:鸽子树 编著    更新:2021-11-25 11:31
  【高位厚禄】高贵的官位,优厚的俸禄。
  【高位重禄】见“高位厚禄”。
  【高抬明镜】见“高抬明镜”。
  【高抬明镜】亦作“高抬明镜”。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见《西京杂记》卷三。后以“高抬明镜”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高抬贵手】见“高抬贵手”。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高枕勿忧】犹言高枕无忧。
  【高枕而卧】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
  【高枕安卧】见“高枕而卧”。
  【高枕安寝】见“高枕而卧”。
  【高枕无忧】垫高了枕头睡觉,无所忧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扰。
  【高岸深谷】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很多。
  【高官厚禄】高的官位,优厚的俸禄。
  【高官重禄】见“高官厚禄”。
  【高官尊爵】显贵的官职和爵位。
  【高官显爵】见“高官尊爵”。
  【高门大户】大户大家。
  【高居深拱】谓高居帝位,垂拱而治。
  【高城深池】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守坚固。
  【高风劲节】见“高风峻节”。
  【高风亮节】犹言高风峻节。
  【高风峻节】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高屋建瓴】在高屋脊上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通“瀽”,倾倒。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
  【高飞远走】逃避到远处去。
  【高飞远举】①犹言高飞远走。②比喻奋发有所作为或前程远大。
  【高高在上】①谓所处极高。指上苍、天帝或人君。②泛指地位高。③今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
  【高堂大厦】见“高楼大厦”。
  【高唱入云】《西京杂记》卷一:“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習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后以“高唱入云”形容歌声响亮,直入云霄。亦用以形容文辞情调的激越。
  【高鸟尽良弓藏】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
  【高深莫测】①高深的程度无法测度。②谓无法知其奥秘。
  【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
  【高情远致】超逸的情怀、意趣。
  【高情远意】见“高情远致”。
  【高情远韵】见“高情远致”。
  【高视阔步】形容气宇轩昂或态度傲慢。
  【高阳酒徒】《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后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高掌远蹠】《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薛综注:“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后用以比喻开拓,开辟。
  【高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高睨大谈】高谈阔论,神态傲兀。语出汉张衡《应间》:“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高节清风】谓人品高超。
  【高义薄云】亦作“高义薄云天”。①指诗文所表达的义理、境界极其高妙。②形容人很讲义气。
  【高义薄云天】见“高义薄云”。
  【高歌猛进】高声歌唱,勇敢前进。谓情绪高昂地大步前进。
  【高凤自秽】东汉高凤,字文通,执志不仕,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后用为自诬之典。
  【高楼大厦】见“高楼大厦”。
  【高楼大厦】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高谈大论】谓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高谈虚论】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
  【高谈雄辩】谓豪放不羁、论理充分有力的谈论。
  【高谈阔论】①见地高超、范围广泛地谈论。②大发议论;漫无边际地谈论。含贬义。
  【高头大马】①体形高大的马。②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
  【高抬明镜】亦作“高抬明镜”。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见《西京杂记》卷三。后以“高抬明镜”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高爵厚禄】见“高爵重禄”。
  【高爵重禄】谓爵位高,俸禄厚。
  【高斋学士】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
  【高垒深沟】谓筑起高的壁垒,掘下深的壕沟,用以固守。
  【高识远见】见“高见远识”。
  【高顾遐视】向高远处看。意谓志向高远,傲视流俗。
  【膏火自煎】油脂因能照明而致燃烧,比喻人因有才能或有财产而得祸。
  【膏场绣澮】谓土地肥沃,水沟纵横。
  【膏腴子弟】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腴贵游】犹言富家贵族。
  【膏粱子弟】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膏粱文绣】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膏粱年少】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纨袴】指富贵人家子弟的生活,有浮华奢侈。浅薄无知之意。
  【膏粱锦绣】同“膏粱文绣”。
  【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
  【膏车秣马】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膏脣岐舌】犹言膏脣拭舌。岐舌,谓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膏脣拭舌】润滑嘴脣,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膏脣贩舌】犹言膏脣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
  【櫜弓卧鼓】藏弓息鼓。谓战事停息,天下太平。
  【櫜弓戢戈】亦作“櫜弓戢矢”。《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
  【櫜弓戢矢】见“櫜弓戢戈”。
  【櫜甲束兵】谓脱去铠甲,收起兵器。
  【槁木死灰】干枯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喻“丧我”的“坐忘”境界。后亦引申为对世事无动于衷。
  【槁形灰心】形容身体衰弱,意志消沉。
  【槁项没齿】颈枯齿落。年老貌。
  【槁项黄馘】谓面黄肌瘦。《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贤者~而死于下,不贤者比肩接迹而显于世。”
  【槁项黧馘】见“槁项黄馘”。
  【槁苏暍醒】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
  【割肉补疮】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割肚牵肠】犹牵肠挂肚。形容思念之切。
  【割鸡焉用牛刀】谓处理小事何用礼乐。后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鸡,也写作“鸡”。
  【歌功颂德】颂扬功绩和恩德。语本《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歌舞昇平】唱歌跳舞以庆祝太平。含有粉饰太平之意。
  【歌声绕梁】歌声回旋于梁栋间,经久不息。形容歌声美妙动听。
  【革凡成圣】革除凡习,成为圣哲。
  【革凡登圣】见“革凡成圣”。
  【革心易行】谓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革邪反正】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革命反正】《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后因以“革命反正”谓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革命创制】谓变革天命,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
  【革故立新】见“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后遂以“革故鼎新”指革除旧的,创建新的。
  【革面革心】见“革面洗心”。
  【革面洗心】《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又《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后以“革面洗心”比喻彻底悔改。
  【革面悛心】见“革面洗心”。
  【革面敛手】谓改恶从善,不敢恣意妄为。
  【革风易俗】改变风气和习俗。
  【革奸剷暴】清除奸佞,铲除暴虐。
  【革新变旧】谓更造新的,改易旧的。
  【革图易虑】改变打算。
  【革旧从新】同“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同“革故鼎新”。
  【革旧图新】抛弃旧的事物,谋求新的途径。
  【格不相入】犹言格格不入。
  【格古通今】穷究古代,通晓当代。谓学富识广。
  【格物致知】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