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者:愚蠢猎人 更新:2021-11-25 11:11
当然也是由于俄法同盟,俄国海军在法国技术的支援下,建造出了几种近代战列舰“佩列斯维特(Пересвет)”级以及号称俄国海军前无畏级集大成之作的“博罗季诺(Бородино)”级等一大批战列舰,俄国海军看似前景无比。但是,依然是远东的问题让俄国再次丧失了其应该得到的发展机遇。
俄国念念不忘背后的威胁,不断加强的中国始终威胁着这个广阔大帝国的腹部,俄国采取的策略就是挑拨中亚民族和中国的对立,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一个象征性的事件就是在俄国派遣的“鞑靼志愿军”支持下,喀尔喀人在1904年5月宣布成立“大蒙古汗国”。此事最终导致了中俄草原战争的爆发,虽然这场战争主要在陆上进行,但是俄国在太平洋的最大基地:堪察加半岛上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周围,展开了一系列的围困战和小规模海战。这些战斗中,中国及其仆从国高丽、日本、虾夷舰队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俄国海军的明星:马卡洛夫(Степан Осипович Макаров)海军上将也随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在与中国舰队的激战中葬身大海,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事实上遭到了溃灭。万里驰援的波罗的海舰队也在次年初在南中国海的朋古兰岛附近遭到刘步蟾将军麾下的中国海军痛击,俄国舰队一蹶不振。这场战争也在俄国的失败下结束,战后的《柏林条约》规定俄国不得在远东配置战列舰和不得构筑要塞,更是让俄国在远东数百年的冒险事实上宣告了破产。
***
在大西洋彼岸,美国还一直徘徊于内战之后的恢复期,内战中得以广泛运用的铁甲舰队要么报废,要么出售给了当时还在睁开惺忪睡眼的睡狮:中国。内战后20年,美国海军军官都羞于见到南美小国的军官,因为这些小国的海军都比美国的强大,更加现代化,直到1879年,国会才批准了—项与其说是重建海军、倒不如说是建设全新海军的法案,授权建造防护巡洋舰“亚特兰大(Atlanta)”号、“波士顿(Boston)”号、“芝加哥(Chicago)”号和轻型护航舰“海豚(Dolphin)”号,公众很快给它们起了别号——“海军的ABCD”。虽然规模还很小,但是它们标志着美国海军从旧到新的转变。这些舰艇由钢制造,以蒸汽为动力,双层船体水密舱室,完全电气化。美国海军这才开始迈向了新的时代。1885年,美国根据外国的舰船设计建造了第一批“得克萨斯(Texas)”号和“缅因(Maine)”号2艘准战列舰,有人说它们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强化了的装甲巡洋舰,其主炮分别只是由2门12英吋和4门10英吋。
比起这些初期的建设,对于这支新生海军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担任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和首席教官的是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上校。他提出的海权理论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国会批准建造了3艘远洋战列舰,“印第安纳(Indiana)”号、“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号和“俄勒冈(Oregon)”号,每艘舰的排水量均为10288吨,航速达到16节,装备4门13英吋、8门8英吋和4门6英吋火炮,这是那个时代令人可畏的舰船。但是没有等到这些军舰完工,1890年2月15日。“缅因”在哈瓦那港发生爆炸,随即沉入海底,舰上共有260名官兵丧生,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和中国对西班牙的战争,虽然当时认为爆炸原因是西班牙的蓄意破坏,但是真正原因只能说还是一个千古谜团。
在战胜西班牙以后,美国海军也发生了质的飞跃,1891年国会又授权建造了战列舰“衣阿华(Iowa)”号,它的排水量和航速都超过“印第安纳”级战列舰。新兴的美国工业进一步促使了美国海军的腾飞,到了1900年底,美国建成了16艘战列舰,这16艘战列舰将船舷涂成白色,航行4万6千海里,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向世界显示了美国海军的实力。
此时,与欧美发生的这一连串沸沸扬扬的海军事件相比,远东所发生的一切却显得无关重要。然而、就在远东的战争舞台上,一场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海战预示着一支新兴力量已经露出了峥嵘,一个古老的帝国开始重新走向了海洋。1891年4月20日,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派遣巡洋舰第二分舰队自香港向马尼拉进发,6天以后,欧阳骐将军以一艘军舰掉了块油漆为代价,全歼了西班牙驻菲律宾舰队,驱逐了西班牙在远东的势力,这个昔日的海上帝国威风扫地。
新生中国在赶走满洲人以前,就从使用洋枪队的五艘铁制明轮汽船开始尝试近代海军建设,不久,又自己研制了第一艘蒸汽军舰“郑和”号,这艘曾经以海盗行为猖獗一时的舰船(编者按:作者站在帝国主义立场上,选择性地遗忘了英帝国的发家也是建立在他们所谓的“海盗行径”上的,希望读者明鉴。)可以说是新中国海军的开端和精神象征。
不久,中国以廉价购入了大量美国内战的剩余物资,废旧的装甲舰,此举甚至于在中国国内至今依然褒贬不一,褒者云,这些旧船解决了中国数百年有海无防的窘态,贬者称,美国旧舰属于近海甚至于内河用船,购置这样的舰艇是外行的举断。然而,对于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而言,这些舰船可以说为他们争取了十年时间。当然这些军舰之中也有“奇货”,那就是亚洲最早的铁甲舰,由法国建造而出售给南方邦联的“石墙”号,该舰标准排水量1358吨,装备一门300磅阿姆斯特朗滑膛炮,两门70磅阿姆斯特朗炮,两门6磅炮,两门4磅炮。采用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最高航速10.6节。中国将其首命名为“戚继光”号,该舰在和日本就虾夷共和国的争端而进行的箱馆海战中发挥了决定的作用。不过,1874年由于台风在基隆沉没,打捞修复以后成为宿舍舰“建威”号,随后再卖给了虾夷国。
1880年,显然是受了我国“不倦(Inflexible,当时译名为“英弗莱息白”)”号的启发,中国向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以580万马克定制了两艘当时远东绝无仅有的铁甲舰,这型铁甲舰的首制舰还是以他们海军的精神象征“郑和”命名,二号舰也承箱馆海战的英雄舰之名,使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将领戚继光的名字,称为“继光”号。该舰满载排水量7670吨,主要装备为克虏伯12英吋主炮4门,航速15.4节。这个七下西洋的中国唯一值得夸耀的航海家之名,又一次成了中国海军步入列强之林的象征。
此后,由于威廉二世的海洋扩张政策也让精明的中国预感到了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开始向英国投来了媚眼。当年曾经主持向美国购舰的中国外交部长章德淳开始频频出访伦敦,与英国签订了数项贸易协定。这个原来在西点毕业的前部长在1884年看中了正在兴建的“海军上将(Admiral)”级装甲舰,他致书国会,请求向英国定购,并详尽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国人在激烈争论以后,参考了外长的意见而提出了改造方案,将侧舷装甲减少为15英吋,并向朴次茅斯船厂定制。该舰主炮采用了和“柯林伍德(Collingwood)”号同样的12英吋,而装甲的减轻使该舰的航速达到了17.5节,成为了当时最快的装甲舰。这艘军舰被命名为“张骞”号。(原注:据说这是海军部为了表彰这位部长,特意取的舰名,章部长的字为“效骞”意思是效法这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探险家。而为此,这位部长也将自己的儿子改名为骞,以表纪念,这个儿子日后也成了海军将领。这样的事情在中国这个长幼分明的国度据说引起过一些风波,不少人讥笑这样改名似乎是“老子效法儿子”,为此这位基督徒部长不以为然,仅以“子若贤于父,父亦当效之,吾愿吾子更贤于父”便打发了这场议论。)
订制这艘1885年完工的军舰对于中国而言,其意义还远不止于此。按照协定,中方还获得了该级军舰的所有设计图纸,说明书,以及测试和试航的数据。此外,也包括以下各种兵器和其他图纸资料,还招聘了以瓦茨爵士为首的专家赴华协助工作。中国分别在马尾、大沽以及江南造船厂仿制了这种装甲舰各一艘,分别取名为“成功”、“沪生”以及“秉誉”号。这些军舰成了中国造船界极好的实验平台,1888年8月8日竣工的“成功”号成了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战列舰,而对于以这位引退不久的传奇国父而得名的“沪生”号,中国人又进行了不少改造,比如所用主机采用了其自己设计的汉阳式三涨式蒸汽机,这些改造使该舰在1890年才得以服役,最后一艘“秉誉”号则被改装得更加彻底,中国从法国留学回国的造船工程师魏瀚带来了法国设计师路易·埃米利·贝尔丹(Louis É;mile-Bertin译注:当时称为白劳易)的某些设计思路,将垂直的英国式干舷设计为颇有法国风味的向外鼓出式,并略作修改发展,这样的设计使军舰增加了排水量,抬高了干舷,增加了稳定性,改善了航海性能,而且加强了防御,倾斜的船体不仅从效果上增加了装甲,而且使炮弹产生跳弹现象,在这个设计方案下,“秉誉”号的装甲减少到了13.5英吋,当然,为此所花的代价是工程难度的大大增加,这艘军舰直到1891年末才告完工。
俄国念念不忘背后的威胁,不断加强的中国始终威胁着这个广阔大帝国的腹部,俄国采取的策略就是挑拨中亚民族和中国的对立,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一个象征性的事件就是在俄国派遣的“鞑靼志愿军”支持下,喀尔喀人在1904年5月宣布成立“大蒙古汗国”。此事最终导致了中俄草原战争的爆发,虽然这场战争主要在陆上进行,但是俄国在太平洋的最大基地:堪察加半岛上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周围,展开了一系列的围困战和小规模海战。这些战斗中,中国及其仆从国高丽、日本、虾夷舰队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俄国海军的明星:马卡洛夫(Степан Осипович Макаров)海军上将也随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在与中国舰队的激战中葬身大海,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事实上遭到了溃灭。万里驰援的波罗的海舰队也在次年初在南中国海的朋古兰岛附近遭到刘步蟾将军麾下的中国海军痛击,俄国舰队一蹶不振。这场战争也在俄国的失败下结束,战后的《柏林条约》规定俄国不得在远东配置战列舰和不得构筑要塞,更是让俄国在远东数百年的冒险事实上宣告了破产。
***
在大西洋彼岸,美国还一直徘徊于内战之后的恢复期,内战中得以广泛运用的铁甲舰队要么报废,要么出售给了当时还在睁开惺忪睡眼的睡狮:中国。内战后20年,美国海军军官都羞于见到南美小国的军官,因为这些小国的海军都比美国的强大,更加现代化,直到1879年,国会才批准了—项与其说是重建海军、倒不如说是建设全新海军的法案,授权建造防护巡洋舰“亚特兰大(Atlanta)”号、“波士顿(Boston)”号、“芝加哥(Chicago)”号和轻型护航舰“海豚(Dolphin)”号,公众很快给它们起了别号——“海军的ABCD”。虽然规模还很小,但是它们标志着美国海军从旧到新的转变。这些舰艇由钢制造,以蒸汽为动力,双层船体水密舱室,完全电气化。美国海军这才开始迈向了新的时代。1885年,美国根据外国的舰船设计建造了第一批“得克萨斯(Texas)”号和“缅因(Maine)”号2艘准战列舰,有人说它们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强化了的装甲巡洋舰,其主炮分别只是由2门12英吋和4门10英吋。
比起这些初期的建设,对于这支新生海军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担任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和首席教官的是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上校。他提出的海权理论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国会批准建造了3艘远洋战列舰,“印第安纳(Indiana)”号、“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号和“俄勒冈(Oregon)”号,每艘舰的排水量均为10288吨,航速达到16节,装备4门13英吋、8门8英吋和4门6英吋火炮,这是那个时代令人可畏的舰船。但是没有等到这些军舰完工,1890年2月15日。“缅因”在哈瓦那港发生爆炸,随即沉入海底,舰上共有260名官兵丧生,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和中国对西班牙的战争,虽然当时认为爆炸原因是西班牙的蓄意破坏,但是真正原因只能说还是一个千古谜团。
在战胜西班牙以后,美国海军也发生了质的飞跃,1891年国会又授权建造了战列舰“衣阿华(Iowa)”号,它的排水量和航速都超过“印第安纳”级战列舰。新兴的美国工业进一步促使了美国海军的腾飞,到了1900年底,美国建成了16艘战列舰,这16艘战列舰将船舷涂成白色,航行4万6千海里,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向世界显示了美国海军的实力。
此时,与欧美发生的这一连串沸沸扬扬的海军事件相比,远东所发生的一切却显得无关重要。然而、就在远东的战争舞台上,一场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海战预示着一支新兴力量已经露出了峥嵘,一个古老的帝国开始重新走向了海洋。1891年4月20日,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派遣巡洋舰第二分舰队自香港向马尼拉进发,6天以后,欧阳骐将军以一艘军舰掉了块油漆为代价,全歼了西班牙驻菲律宾舰队,驱逐了西班牙在远东的势力,这个昔日的海上帝国威风扫地。
新生中国在赶走满洲人以前,就从使用洋枪队的五艘铁制明轮汽船开始尝试近代海军建设,不久,又自己研制了第一艘蒸汽军舰“郑和”号,这艘曾经以海盗行为猖獗一时的舰船(编者按:作者站在帝国主义立场上,选择性地遗忘了英帝国的发家也是建立在他们所谓的“海盗行径”上的,希望读者明鉴。)可以说是新中国海军的开端和精神象征。
不久,中国以廉价购入了大量美国内战的剩余物资,废旧的装甲舰,此举甚至于在中国国内至今依然褒贬不一,褒者云,这些旧船解决了中国数百年有海无防的窘态,贬者称,美国旧舰属于近海甚至于内河用船,购置这样的舰艇是外行的举断。然而,对于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而言,这些舰船可以说为他们争取了十年时间。当然这些军舰之中也有“奇货”,那就是亚洲最早的铁甲舰,由法国建造而出售给南方邦联的“石墙”号,该舰标准排水量1358吨,装备一门300磅阿姆斯特朗滑膛炮,两门70磅阿姆斯特朗炮,两门6磅炮,两门4磅炮。采用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最高航速10.6节。中国将其首命名为“戚继光”号,该舰在和日本就虾夷共和国的争端而进行的箱馆海战中发挥了决定的作用。不过,1874年由于台风在基隆沉没,打捞修复以后成为宿舍舰“建威”号,随后再卖给了虾夷国。
1880年,显然是受了我国“不倦(Inflexible,当时译名为“英弗莱息白”)”号的启发,中国向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以580万马克定制了两艘当时远东绝无仅有的铁甲舰,这型铁甲舰的首制舰还是以他们海军的精神象征“郑和”命名,二号舰也承箱馆海战的英雄舰之名,使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将领戚继光的名字,称为“继光”号。该舰满载排水量7670吨,主要装备为克虏伯12英吋主炮4门,航速15.4节。这个七下西洋的中国唯一值得夸耀的航海家之名,又一次成了中国海军步入列强之林的象征。
此后,由于威廉二世的海洋扩张政策也让精明的中国预感到了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开始向英国投来了媚眼。当年曾经主持向美国购舰的中国外交部长章德淳开始频频出访伦敦,与英国签订了数项贸易协定。这个原来在西点毕业的前部长在1884年看中了正在兴建的“海军上将(Admiral)”级装甲舰,他致书国会,请求向英国定购,并详尽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国人在激烈争论以后,参考了外长的意见而提出了改造方案,将侧舷装甲减少为15英吋,并向朴次茅斯船厂定制。该舰主炮采用了和“柯林伍德(Collingwood)”号同样的12英吋,而装甲的减轻使该舰的航速达到了17.5节,成为了当时最快的装甲舰。这艘军舰被命名为“张骞”号。(原注:据说这是海军部为了表彰这位部长,特意取的舰名,章部长的字为“效骞”意思是效法这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探险家。而为此,这位部长也将自己的儿子改名为骞,以表纪念,这个儿子日后也成了海军将领。这样的事情在中国这个长幼分明的国度据说引起过一些风波,不少人讥笑这样改名似乎是“老子效法儿子”,为此这位基督徒部长不以为然,仅以“子若贤于父,父亦当效之,吾愿吾子更贤于父”便打发了这场议论。)
订制这艘1885年完工的军舰对于中国而言,其意义还远不止于此。按照协定,中方还获得了该级军舰的所有设计图纸,说明书,以及测试和试航的数据。此外,也包括以下各种兵器和其他图纸资料,还招聘了以瓦茨爵士为首的专家赴华协助工作。中国分别在马尾、大沽以及江南造船厂仿制了这种装甲舰各一艘,分别取名为“成功”、“沪生”以及“秉誉”号。这些军舰成了中国造船界极好的实验平台,1888年8月8日竣工的“成功”号成了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战列舰,而对于以这位引退不久的传奇国父而得名的“沪生”号,中国人又进行了不少改造,比如所用主机采用了其自己设计的汉阳式三涨式蒸汽机,这些改造使该舰在1890年才得以服役,最后一艘“秉誉”号则被改装得更加彻底,中国从法国留学回国的造船工程师魏瀚带来了法国设计师路易·埃米利·贝尔丹(Louis É;mile-Bertin译注:当时称为白劳易)的某些设计思路,将垂直的英国式干舷设计为颇有法国风味的向外鼓出式,并略作修改发展,这样的设计使军舰增加了排水量,抬高了干舷,增加了稳定性,改善了航海性能,而且加强了防御,倾斜的船体不仅从效果上增加了装甲,而且使炮弹产生跳弹现象,在这个设计方案下,“秉誉”号的装甲减少到了13.5英吋,当然,为此所花的代价是工程难度的大大增加,这艘军舰直到1891年末才告完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