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作者:白竹猪 更新:2021-11-25 10:35
我向左后方退去。扭动下身体,避开了这个方向敌人的突刺,反手握住步枪,一个反撩阴脚解决了他。就地一滚,我掏出了毛瑟手枪,扫了一个标准的扇面。连同包围我的三人,一共打倒了五个人。
向前猛冲一步,借助腰腿的力量,我用左手作了个标准的‘投标枪’动作,身体却就势扑倒,去取另一支步枪。
我听见一阵惊呼声,知道‘标枪’的目标,那个想后退的上校,是个重要人物,够本了。我站起身来,双手握步枪,预备再挣两个。
……
我‘标’中的那个上校,是北军第二十师三团团长上校王冠雄,是71.2高地的最高指挥官,他是前来鼓舞士气的。王冠雄死后,北军很快崩溃,我军占领了71.2高地高地。我因为率先冲上高地,击毙敌军指挥官,为夺取高地,作出突出贡献,荣立一等功一次。
这一战,我们胜利了。
我们连战死33人,受伤67人,伤亡近三成。我没有受伤,只是心里难受。
{下面的比较恶心,建议饭后观看}
我不是初次作战了,但是,此战中有一幕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佯攻的时候,战士黄大海正跑我前面几米处,我们一起猫着腰,利用地形,向前冲。敌军逐渐组织起了火力,空中子弹划破空气的声音,呼啸在耳边,也不时的从空中掉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记忆里看到过的,最不受欢迎的东西,大概要算是棵手榴弹了。我估计仍下来的一定是个新兵,因为老兵扔下来的手榴弹,在半空中就炸了。那棵手榴弹恰恰落在我面前,不等它落地,就被我一脚踢飞了,真是谢天谢地,它飞远才爆炸。
但黄大海则不同。那时,黄大海就在我前面,他很突然的停下,转身呕吐起来。我心里大急,战场上,这样最容易死亡。我一脚把他踹趴在那堆呕吐物中,同一时间,也卧倒在另一个土坑里。
我能够理解黄大海的感受,那东西我只看了一眼,却很久也无法忘记。现在,我仍然能够清晰的描述它。
它就像个小盆,外面黑糊糊的,里面盛的满满的,白花花,热乎乎,就像刚刚出锅的豆花,上面还零星点缀着红油,就那么颤颤的,打着转,扣在黄大海的脸上。
那是被炮击刚刚削下来的半个人头,
……
我再也不吃豆花了。”
[注]:第二十师是完全的日械师,由日本顾问帮助训练的。装备的步枪,不用我解释吧。三八式6.5mm步枪,俗称“三八大盖”,穿透力强,杀伤力弱,常造成贯通伤,在近战中劣势明显。
汤阴之战,北军三万余人,国防军则是两个师一个炮旅,兵力倍于北军,火力十倍于彼。国防军以一师之力,牵制北军主力,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扫荡了汤阴外围。然后,方开始对汤阴持续不断的攻击。此时此刻,北军兵力已经不过二万四、五,外围阵地尽失,被围困在以汤阴县城为中心的东西两公里,南北一公里半的狭小区域内。
汤阴不在大河防线以内,吴佩孚守备汤阴以来,就不断地努力修建防守阵地,然,该阵地仍然不能够抵抗重炮的持续轰击。但是,吴佩孚是很聪明能干的人,在汤阴周围阵地失守,吴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所以,吴佩孚在汤阴县城外的辅助阵地,只放了少数士兵,作为警戒兵,在国防军进攻时,北军方进入辅助阵地防守。这极大的减少了北军的损失。
在国防军集中所有重炮,对,轰击了二个小时以后,国防军展开了试探性进攻。北军防守十分严密,火力很猛,国防军很快就退了回来。国防军反复炮击,但战果不大。伤亡不小,却始终不能取得明显进展。
赵颂清(第十三师师长)很是奇怪,就在第二天亲自到阵前,反复观察,终于发现了这一情况。于是,在国防军再次冲锋的时候,重炮向后的延伸很快停止,再次回到了辅助阵地与县城间来回轰击。果然不出所料,国防军顺利攻克辅助阵地,并给北军造成严重杀伤,北军不得不退回城内防守。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汤阴县城不大,两万多北军挤进城里,可以说,到处都是北军。如果炮轰县城,一定会给北军以重大杀伤。但是,汤阴县城里,还有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国防军进攻突然,这些人基本都被包围在城里了。
该怎么办?赵颂清犹豫了。
……
这样的事情,谁也做不了主,能够做主的,只有一个人。
凌晨1:00,更新屠城血战......建议早上起来再看吧!
正文 第48章
7月22日17:15,关于汤阴县城的请示电报,被送到了我这里。
我对此事早有准备,想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现在,收到报告,自不会吃惊。国防军军纪严明,在思想教育中,也始终宣称自己为“民众子弟”,“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在内战中,必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放弃进攻是不可能的,否则,不要说统一中国,北京就是过不去的山。所以,放弃是不可能的。
如何进攻,也是个问题。巷战,还是炮轰,二选一。巷战伤亡最重,以汤阴守军二万多计算,国防军最少也要伤亡上万,但会受到赞誉;而炮轰汤阴,所有民众全部伤亡,也不过万余,却会受到批评。我也曾反复思索,终于下定决心,汤阴人是中国国民,国防军也是中国国民,哪有高低贵贱之分,无非是我名誉的问题。我很爱惜自己的名誉,民选政治,这就等于选票。然,用战士的血,为自己扬名,却不是我所能够做出来的,我终究还是有廉耻的。我决意以伤亡数量为依据,作出最终选择——我放弃了巷战。
转过头来,我安慰自己,‘这也是件好事。在此情况下,我可以毫不动摇,直接作出选择。如果北军裹挟百万北京人,让我如何处置?’
不过,这么一来,我可就要落下骂名了。不管怎么样,名声还是要好一点儿。“遗臭万年”,毕竟是少数人的理想。我得想想办法,找个替死鬼。到时候,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他身上,至少也要让他承担大半。
我回电指示:“汤阴县之重要性,不需多言。今命令:五日内,攻克之……”然后,我详细指示了如何处理。当晚21:30,仅仅建造完成两艘的氢气飞艇,同时起飞,向汤阴飞去。于23日4:10,降落在汤阴的一块空地上,卸下了大批的电子设备。
飞艇仍然使用氢气,实在是无奈之举。氦气的性能之优良,我是知道的。我也知道制取方法:“含氦量约为0.5%的天然气作为原料,反复进行液化分馏,然后利用活性碳进行吸附提纯”。当然,由于氦的液化温度是-268摄氏度,液化技术难度较大,同时也很昂贵。我虽然不会为了便宜,去节约这点儿钱,然,我却不能够制取——我没有原料。
与此同时,我动用了一切运力,向汤阴运输了一批新式武器。
7月23日早7:00,运送来的电子设备,被分别装上了卡车,开始环绕汤阴进行广播——是的,我运了一批大喇叭过来。
在广播中,国防军反复宣讲,给吴佩孚列出了三条出路:
“一,投降;国防军一概免于追究责任;所有这些官兵,如果愿意加入国防军,国防军欢迎,不愿意加入,国防军发给遣散费用;
二,放城里民众出城,与国防军决一胜负;国防军将保持对北军官兵的尊敬,无论胜负,北军官兵都将得到上述优待;
三,拒绝放城里民众出城;国防军一样珍惜战士的生命,将于7月24日早7:00,开始炮轰汤阴,国防军已经运输了大量炮弹,确保此次炮轰持续三天;而且,一旦如此,北军官兵,将不会的到军人的对待,国防军将不会保留俘虏;
……”
内容大致如此,同时,警告北军不要浑水摸鱼,否则一样对待。
国防军反复强调了一上午,确保汤阴城里每个人都听到,都知道。
与此同时,我公开通电给吴佩孚,表明了我的态度,督促他尽快投降。“军队应该为国而战,不要为了某些人的私利而无谓的牺牲”云云。
通电一出,舆论哗然。有人攻击我如何如何,还有人作悲天悯人状,我一概不理会。
呸,怎么不对袁世凯讲理去,现在都冒出来了,鼻子里插大葱——装什么像?
有这心思,还是去劝说吴佩孚放人吧!
就像是我在通电中,所说的一样,“如果北军放民众出城,此军人之楷模,必将取得军人之尊敬;如果北军拒绝执行,此绑架勒索之徒,必以应得待遇报之”。
现在,就看吴佩孚的了。如果他拒绝放民众离开,舆论就会指向他,全国人民的口水,会直接把他淹死。这个替死鬼不错!
……
7月23日下午15:30,汤阴守军允许民众离城。
国防军做了周密地布置,将汤阴民众分批,分开安置,并提供了饮水、食物,甚至药物、医疗等。同时,以部分守军,在周围严加防范。为防止北军趁天黑行事,国防军大量设置篝火,篝火熊熊燃烧了整整一夜,汤阴亮如白昼。
北军没有趁机生事。
7月24日早7:30,国防军又开始了广播,广播里充满了大量的赞扬,赞扬北军的军人风范,并要求北军放下武器,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并声明在9:00开始展示一种新式武器。
向前猛冲一步,借助腰腿的力量,我用左手作了个标准的‘投标枪’动作,身体却就势扑倒,去取另一支步枪。
我听见一阵惊呼声,知道‘标枪’的目标,那个想后退的上校,是个重要人物,够本了。我站起身来,双手握步枪,预备再挣两个。
……
我‘标’中的那个上校,是北军第二十师三团团长上校王冠雄,是71.2高地的最高指挥官,他是前来鼓舞士气的。王冠雄死后,北军很快崩溃,我军占领了71.2高地高地。我因为率先冲上高地,击毙敌军指挥官,为夺取高地,作出突出贡献,荣立一等功一次。
这一战,我们胜利了。
我们连战死33人,受伤67人,伤亡近三成。我没有受伤,只是心里难受。
{下面的比较恶心,建议饭后观看}
我不是初次作战了,但是,此战中有一幕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佯攻的时候,战士黄大海正跑我前面几米处,我们一起猫着腰,利用地形,向前冲。敌军逐渐组织起了火力,空中子弹划破空气的声音,呼啸在耳边,也不时的从空中掉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记忆里看到过的,最不受欢迎的东西,大概要算是棵手榴弹了。我估计仍下来的一定是个新兵,因为老兵扔下来的手榴弹,在半空中就炸了。那棵手榴弹恰恰落在我面前,不等它落地,就被我一脚踢飞了,真是谢天谢地,它飞远才爆炸。
但黄大海则不同。那时,黄大海就在我前面,他很突然的停下,转身呕吐起来。我心里大急,战场上,这样最容易死亡。我一脚把他踹趴在那堆呕吐物中,同一时间,也卧倒在另一个土坑里。
我能够理解黄大海的感受,那东西我只看了一眼,却很久也无法忘记。现在,我仍然能够清晰的描述它。
它就像个小盆,外面黑糊糊的,里面盛的满满的,白花花,热乎乎,就像刚刚出锅的豆花,上面还零星点缀着红油,就那么颤颤的,打着转,扣在黄大海的脸上。
那是被炮击刚刚削下来的半个人头,
……
我再也不吃豆花了。”
[注]:第二十师是完全的日械师,由日本顾问帮助训练的。装备的步枪,不用我解释吧。三八式6.5mm步枪,俗称“三八大盖”,穿透力强,杀伤力弱,常造成贯通伤,在近战中劣势明显。
汤阴之战,北军三万余人,国防军则是两个师一个炮旅,兵力倍于北军,火力十倍于彼。国防军以一师之力,牵制北军主力,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扫荡了汤阴外围。然后,方开始对汤阴持续不断的攻击。此时此刻,北军兵力已经不过二万四、五,外围阵地尽失,被围困在以汤阴县城为中心的东西两公里,南北一公里半的狭小区域内。
汤阴不在大河防线以内,吴佩孚守备汤阴以来,就不断地努力修建防守阵地,然,该阵地仍然不能够抵抗重炮的持续轰击。但是,吴佩孚是很聪明能干的人,在汤阴周围阵地失守,吴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所以,吴佩孚在汤阴县城外的辅助阵地,只放了少数士兵,作为警戒兵,在国防军进攻时,北军方进入辅助阵地防守。这极大的减少了北军的损失。
在国防军集中所有重炮,对,轰击了二个小时以后,国防军展开了试探性进攻。北军防守十分严密,火力很猛,国防军很快就退了回来。国防军反复炮击,但战果不大。伤亡不小,却始终不能取得明显进展。
赵颂清(第十三师师长)很是奇怪,就在第二天亲自到阵前,反复观察,终于发现了这一情况。于是,在国防军再次冲锋的时候,重炮向后的延伸很快停止,再次回到了辅助阵地与县城间来回轰击。果然不出所料,国防军顺利攻克辅助阵地,并给北军造成严重杀伤,北军不得不退回城内防守。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汤阴县城不大,两万多北军挤进城里,可以说,到处都是北军。如果炮轰县城,一定会给北军以重大杀伤。但是,汤阴县城里,还有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国防军进攻突然,这些人基本都被包围在城里了。
该怎么办?赵颂清犹豫了。
……
这样的事情,谁也做不了主,能够做主的,只有一个人。
凌晨1:00,更新屠城血战......建议早上起来再看吧!
正文 第48章
7月22日17:15,关于汤阴县城的请示电报,被送到了我这里。
我对此事早有准备,想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现在,收到报告,自不会吃惊。国防军军纪严明,在思想教育中,也始终宣称自己为“民众子弟”,“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在内战中,必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放弃进攻是不可能的,否则,不要说统一中国,北京就是过不去的山。所以,放弃是不可能的。
如何进攻,也是个问题。巷战,还是炮轰,二选一。巷战伤亡最重,以汤阴守军二万多计算,国防军最少也要伤亡上万,但会受到赞誉;而炮轰汤阴,所有民众全部伤亡,也不过万余,却会受到批评。我也曾反复思索,终于下定决心,汤阴人是中国国民,国防军也是中国国民,哪有高低贵贱之分,无非是我名誉的问题。我很爱惜自己的名誉,民选政治,这就等于选票。然,用战士的血,为自己扬名,却不是我所能够做出来的,我终究还是有廉耻的。我决意以伤亡数量为依据,作出最终选择——我放弃了巷战。
转过头来,我安慰自己,‘这也是件好事。在此情况下,我可以毫不动摇,直接作出选择。如果北军裹挟百万北京人,让我如何处置?’
不过,这么一来,我可就要落下骂名了。不管怎么样,名声还是要好一点儿。“遗臭万年”,毕竟是少数人的理想。我得想想办法,找个替死鬼。到时候,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他身上,至少也要让他承担大半。
我回电指示:“汤阴县之重要性,不需多言。今命令:五日内,攻克之……”然后,我详细指示了如何处理。当晚21:30,仅仅建造完成两艘的氢气飞艇,同时起飞,向汤阴飞去。于23日4:10,降落在汤阴的一块空地上,卸下了大批的电子设备。
飞艇仍然使用氢气,实在是无奈之举。氦气的性能之优良,我是知道的。我也知道制取方法:“含氦量约为0.5%的天然气作为原料,反复进行液化分馏,然后利用活性碳进行吸附提纯”。当然,由于氦的液化温度是-268摄氏度,液化技术难度较大,同时也很昂贵。我虽然不会为了便宜,去节约这点儿钱,然,我却不能够制取——我没有原料。
与此同时,我动用了一切运力,向汤阴运输了一批新式武器。
7月23日早7:00,运送来的电子设备,被分别装上了卡车,开始环绕汤阴进行广播——是的,我运了一批大喇叭过来。
在广播中,国防军反复宣讲,给吴佩孚列出了三条出路:
“一,投降;国防军一概免于追究责任;所有这些官兵,如果愿意加入国防军,国防军欢迎,不愿意加入,国防军发给遣散费用;
二,放城里民众出城,与国防军决一胜负;国防军将保持对北军官兵的尊敬,无论胜负,北军官兵都将得到上述优待;
三,拒绝放城里民众出城;国防军一样珍惜战士的生命,将于7月24日早7:00,开始炮轰汤阴,国防军已经运输了大量炮弹,确保此次炮轰持续三天;而且,一旦如此,北军官兵,将不会的到军人的对待,国防军将不会保留俘虏;
……”
内容大致如此,同时,警告北军不要浑水摸鱼,否则一样对待。
国防军反复强调了一上午,确保汤阴城里每个人都听到,都知道。
与此同时,我公开通电给吴佩孚,表明了我的态度,督促他尽快投降。“军队应该为国而战,不要为了某些人的私利而无谓的牺牲”云云。
通电一出,舆论哗然。有人攻击我如何如何,还有人作悲天悯人状,我一概不理会。
呸,怎么不对袁世凯讲理去,现在都冒出来了,鼻子里插大葱——装什么像?
有这心思,还是去劝说吴佩孚放人吧!
就像是我在通电中,所说的一样,“如果北军放民众出城,此军人之楷模,必将取得军人之尊敬;如果北军拒绝执行,此绑架勒索之徒,必以应得待遇报之”。
现在,就看吴佩孚的了。如果他拒绝放民众离开,舆论就会指向他,全国人民的口水,会直接把他淹死。这个替死鬼不错!
……
7月23日下午15:30,汤阴守军允许民众离城。
国防军做了周密地布置,将汤阴民众分批,分开安置,并提供了饮水、食物,甚至药物、医疗等。同时,以部分守军,在周围严加防范。为防止北军趁天黑行事,国防军大量设置篝火,篝火熊熊燃烧了整整一夜,汤阴亮如白昼。
北军没有趁机生事。
7月24日早7:30,国防军又开始了广播,广播里充满了大量的赞扬,赞扬北军的军人风范,并要求北军放下武器,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并声明在9:00开始展示一种新式武器。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