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者:朱秀海 更新:2021-11-25 02:51
又有一句俗语,叫‘出头的椽子先烂’。简单地讲,我们团长在这支部队,就是一棵出头的椽子,一株林中秀木。……在我看来,像他这样的人出现在今天的部队里并引起争议,并不是没有原因和不正常的。恰恰相反,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改革,今天的军队也需要有一种新变化,她应当更有战斗力,更有生气,更富于创造精神。能够负担起这一历史使命的人,正是那些将生命之根深深扎在军营的土壤中,对部队和战争的事业满腔热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全新的知识结构、强烈的创造意识的人。江涛同志正是这样一个人,而他的作为所以会引起那些脑袋瓜比较陈旧的人的所谓‘争议’,也就毫不奇怪了。”他一口气说出了长长一篇盖棺定论式的言辞,停顿了一瞬,观察到已给记者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才接着详细地讲述了江涛的出身、履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却放在江涛近两年来在A团的“创新”和由此引起的“争议”上。他也没有回避江涛的离婚和部队眼下关于他和张莉的那些传言,不过后面这件事却被他用来证明一些人对江涛是多么“别有用心”。这段时间他没有忘记观察自己的叙述在记者方面引起的反映:他们分明完全被吸引了,进入了他用语言为他们设定的氛围;即使讲到江涛和张莉的事,两个人也没有明显表现出很多的反感。尹国才又高兴了一回:看来他的估计不错,北京来的记者对于男女之间的“交往”会持一种比较开明的态度。不仅如此,他还发现江涛和张莉的事不但没有损害他们对团长的兴趣,看上去似乎还相反大大加深了他们的兴趣!
“记者同志,关于江涛同志,我能够告诉给你们就是这些。如果你们对他有兴趣,到了猫儿岭可以直接找他谈,相信二位一定能听到更有意义的话。……但我还是想说,不是今天这种改革的时代,部队里便不会出现江涛;有了改革的大气候,江涛这样的新人就一定会从我军新一代基层指挥员中脱颖而出。不夸张地说,江涛这类人恰恰代表了我军的未来,而今天的A团团长不久也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军队里高高升起的一颗亮星!”最后,他没有忘记再用一番发自肺腑的、激动的、赞美诗一般的语言,为江涛做了总结,也结束了自己的长长一段介绍。
吉普车里静了下来。就像舞台导演知道一幕剧情紧张的戏演过之后要让观众稍事休息一样,尹国才此时完全闭上了嘴,久久沉默下去,仿佛在动情地介绍过江涛之后,自己也需要时间让心潮渐渐趋于平静。但他决不限于让自己只做一个演员,他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演员,不愿意放弃在幕间休息时观察剧场观众对自己演出的反映。记者们的表情变化说明他们已由上车时对江涛的单纯的好感好奇进入到了情绪和思想的深层激动,然而也正是这一刻,他发觉对于他们心里翻滚的是些什么念头有些把握不住。女记者一直是上体前倾,专注地听他介绍的,现在却背靠着车座,半转过面孔去望着车窗外的景物,白皙的、端庄美丽的脸上浮现出的不是笑容,而是一种怅然若失的表情,漂亮的大眼睛里凝固不动的也不是喜悦,而是两个沉思的和忧郁的亮点;男记者仍保持着那种僵硬的、倾听式的坐姿,清癯的面孔上浮现出的却是另一种专注的、似乎突然痛苦起来的神情。
A团参谋长想不到他刚才的表演已获得最动人的成功。尽管两位记者还没见过江涛,但仅仅是尹国才的介绍和他们心中原有的对A团团长的一点先入为主的好感,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革新意识、思想和性格都颇具魅力的新人的形象,就已在肖群和白帆脑海里高大丰满、栩栩如生起来,虽然它在他们脑海里引起的意识流和情感流是不同的:白帆对江涛形象的领悟不只是记者型的,还是单身女人型的。江涛的形象在她心中越是伟岸不俗,自己生活中有过的那个丈夫就越显得卑俗渺小。她知道自己不该做这样的联想,可越是抑制自己,她就越要想到自己是多么不幸啊,世间其实有那么多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男子汉,自己为什么偏偏就碰不到呢!这样想着,她的面部和眼睛里便不自觉地现出一种怅然若失,郁郁寡欢的神情;肖群对江涛形象的领悟受下面一种因素的影响——和报社内许多年轻记者一样,他也是一个天生的“改革派”,江涛即是一个充满改革意识的团长,他本能地就对之生出了一种亲近感和认同感。肖群心中还迸发出了一个职业性的灵感:如果江涛真是一位做了许多“创新试验”并有了显著成就的人,明天拂晓就要打响的战争正好为检验他的创新实绩和军事才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几乎本能地相信江涛会成功(他是个“改革者”啊!),而一旦江涛指挥A团取得了骑盘岭地区收复战斗的胜利,这个人本身就是一篇有深度和说服力、足以为部队的“改革之风”叫好的文章。“由于它来自战场,真实性无可怀疑,很可能成为一篇在全国引起巨大震动的文章!……”想到这里,他的脸上便不觉浮现出了沉思时经常会悄然浮出的专注、忧郁和似乎痛苦的神情。
以后的路途中三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尹国才是因为闹不清记者们心中想些什么而不便开口;记者们则因为吉普车已经进入作战部队逐次展开的地区,注意力被车窗外一幕幕如重锤般敲击着心扉的战争景象吸引住了。急造公路越向前方伸延,公路两侧就越是频繁和密集地出现一片片蒙着黄绿两色伪装网的军用帐篷,一门门炮管粗细长短不一的火炮组成的威力强大的炮群也不时从近侧山凹里显露出自己的姿影。从公路上停放和行驶的军车牌照上他们读出了路旁帐篷群分属的炮兵、工兵、野战通信兵、前沿医院、后勤保障点、民工担架队,以及在二线待命的整团整营的步兵。所有这一切连同与之共为一体的、笼罩着整个战区的紧张、压抑、沉重和充满危机感的气氛,都是他们过去从书本和电影里没有看到过的。这一刻,肖群和白帆猛然意识到自己正走入一场真实的战争,他们对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还一点也不清楚。
·8·
第一部
八
江涛高高地站在营地下方的路口上迎候两位记者。他的背后依次是一棵开满不知名的红艳艳花朵的野树,几顶同草木浑然一色的军用帐篷,一座从千山万壑中隆起,为密密丛丛的马尾松的箭镞似的梢层覆盖的黛青色峰巅,上面是一汪水一样、阳光明媚、疏淡地飘着条条白云的蓝天。两位自下而上向营地驶来的客人特别是女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江涛不仅是魁伟英武的,还是同天空、山峰、森林、野花、营帐以及无处不在的沉重的战争气氛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是后面这一切的组成部分,还是天地山川精华秀气钟聚的一个果实。
吉普车在江涛面前停住了。尹国才率先跳下车。接着,两位记者也一前一后下了车。
江涛爽朗地笑着,洁白的牙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脸上现出一种富于认同感的亲切和满足,伸出手来,同记者们握手。他的眼睛分别盯紧肖群和白帆的眼睛,仿佛要在下车伊始就从他们心中赶走陌生,逼出稔熟的朋友才有的亲昵来——一边就以好客的主人的姿态大声地愉快地说道:
“欢迎!欢迎二位到A团指挥所来!我和我的同事——”目光一扫尹国才“——能在战场上接待你们,感到非常荣幸!……我希望你们能在我这里过得愉快!”
“谢谢!”两位记者几乎同声回答。
他们的心已经热乎乎的了。你简直无法不让自己马上喜欢上这位团长:首先他就是个漂亮的男人,一个男人中的精品,看到他就像看到一幅画(当然要同这南国的山野一起);其次他还是个热情大方、既不拿架子、也不会让你拿架子的人,一个一见面就让你觉得像是见到了好朋友一样的人;再其次你还知道他是一位高干子弟,不是高干子弟中的纨绔之辈,而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有自己的理想、事业,在生活中卓有建树。尽管目前他还只是个团长,日后的前程却不可限量;最后——也是最打动他们的心的——他还不是一位普通的步兵团长,而是一位肩负重任、明天拂晓就要率部投入血肉横飞、生死未卜的战争中去的人,然而此时他的神情是那样明朗、轻松,一点大战在即的沉重感也看不到。一路上见到的战争景象和尹国才那番关于牺牲的话已在他们灵魂深处赋予了过分的惊骇,眼下这位在想象中明天就可能壮烈殉国的人居然还能如此镇定、从容,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两位记者还各有不同的理由喜欢江涛:在师里受到几天的冷遇之后,肖群的职业自豪感已丧失殆尽,此刻却在江涛那富于认同感的亲切中找了回来。江涛那种如见故人的态度还从一开始就消除了肖群在陌生人面前总也去除不掉的一点羞怯,让他觉得这位在本部队“名气很大”的团长不难接触,而后一点对他打算写一篇从战争的角度论述部队改革的文章十分有利。白帆喜欢江涛的原因是:尽管路途中尹国才对这位团长做过一番赞美诗般的描述,但下车后她第一眼看到活生生的江涛,还是立即为他的形象和气质震惊了。江涛作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外部形象无疑是极富于魅力的,但重要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他的神情、目光及每一个动作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的自尊与自信,他对自己是一个优秀人物的清醒意识,使她震惊的恰恰是这些内在的精神特征。江涛同她握手的一刹那,她心里还飞快地冒出了下面一种感觉:这个人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记者同志,关于江涛同志,我能够告诉给你们就是这些。如果你们对他有兴趣,到了猫儿岭可以直接找他谈,相信二位一定能听到更有意义的话。……但我还是想说,不是今天这种改革的时代,部队里便不会出现江涛;有了改革的大气候,江涛这样的新人就一定会从我军新一代基层指挥员中脱颖而出。不夸张地说,江涛这类人恰恰代表了我军的未来,而今天的A团团长不久也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军队里高高升起的一颗亮星!”最后,他没有忘记再用一番发自肺腑的、激动的、赞美诗一般的语言,为江涛做了总结,也结束了自己的长长一段介绍。
吉普车里静了下来。就像舞台导演知道一幕剧情紧张的戏演过之后要让观众稍事休息一样,尹国才此时完全闭上了嘴,久久沉默下去,仿佛在动情地介绍过江涛之后,自己也需要时间让心潮渐渐趋于平静。但他决不限于让自己只做一个演员,他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演员,不愿意放弃在幕间休息时观察剧场观众对自己演出的反映。记者们的表情变化说明他们已由上车时对江涛的单纯的好感好奇进入到了情绪和思想的深层激动,然而也正是这一刻,他发觉对于他们心里翻滚的是些什么念头有些把握不住。女记者一直是上体前倾,专注地听他介绍的,现在却背靠着车座,半转过面孔去望着车窗外的景物,白皙的、端庄美丽的脸上浮现出的不是笑容,而是一种怅然若失的表情,漂亮的大眼睛里凝固不动的也不是喜悦,而是两个沉思的和忧郁的亮点;男记者仍保持着那种僵硬的、倾听式的坐姿,清癯的面孔上浮现出的却是另一种专注的、似乎突然痛苦起来的神情。
A团参谋长想不到他刚才的表演已获得最动人的成功。尽管两位记者还没见过江涛,但仅仅是尹国才的介绍和他们心中原有的对A团团长的一点先入为主的好感,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革新意识、思想和性格都颇具魅力的新人的形象,就已在肖群和白帆脑海里高大丰满、栩栩如生起来,虽然它在他们脑海里引起的意识流和情感流是不同的:白帆对江涛形象的领悟不只是记者型的,还是单身女人型的。江涛的形象在她心中越是伟岸不俗,自己生活中有过的那个丈夫就越显得卑俗渺小。她知道自己不该做这样的联想,可越是抑制自己,她就越要想到自己是多么不幸啊,世间其实有那么多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男子汉,自己为什么偏偏就碰不到呢!这样想着,她的面部和眼睛里便不自觉地现出一种怅然若失,郁郁寡欢的神情;肖群对江涛形象的领悟受下面一种因素的影响——和报社内许多年轻记者一样,他也是一个天生的“改革派”,江涛即是一个充满改革意识的团长,他本能地就对之生出了一种亲近感和认同感。肖群心中还迸发出了一个职业性的灵感:如果江涛真是一位做了许多“创新试验”并有了显著成就的人,明天拂晓就要打响的战争正好为检验他的创新实绩和军事才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几乎本能地相信江涛会成功(他是个“改革者”啊!),而一旦江涛指挥A团取得了骑盘岭地区收复战斗的胜利,这个人本身就是一篇有深度和说服力、足以为部队的“改革之风”叫好的文章。“由于它来自战场,真实性无可怀疑,很可能成为一篇在全国引起巨大震动的文章!……”想到这里,他的脸上便不觉浮现出了沉思时经常会悄然浮出的专注、忧郁和似乎痛苦的神情。
以后的路途中三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尹国才是因为闹不清记者们心中想些什么而不便开口;记者们则因为吉普车已经进入作战部队逐次展开的地区,注意力被车窗外一幕幕如重锤般敲击着心扉的战争景象吸引住了。急造公路越向前方伸延,公路两侧就越是频繁和密集地出现一片片蒙着黄绿两色伪装网的军用帐篷,一门门炮管粗细长短不一的火炮组成的威力强大的炮群也不时从近侧山凹里显露出自己的姿影。从公路上停放和行驶的军车牌照上他们读出了路旁帐篷群分属的炮兵、工兵、野战通信兵、前沿医院、后勤保障点、民工担架队,以及在二线待命的整团整营的步兵。所有这一切连同与之共为一体的、笼罩着整个战区的紧张、压抑、沉重和充满危机感的气氛,都是他们过去从书本和电影里没有看到过的。这一刻,肖群和白帆猛然意识到自己正走入一场真实的战争,他们对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还一点也不清楚。
·8·
第一部
八
江涛高高地站在营地下方的路口上迎候两位记者。他的背后依次是一棵开满不知名的红艳艳花朵的野树,几顶同草木浑然一色的军用帐篷,一座从千山万壑中隆起,为密密丛丛的马尾松的箭镞似的梢层覆盖的黛青色峰巅,上面是一汪水一样、阳光明媚、疏淡地飘着条条白云的蓝天。两位自下而上向营地驶来的客人特别是女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江涛不仅是魁伟英武的,还是同天空、山峰、森林、野花、营帐以及无处不在的沉重的战争气氛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是后面这一切的组成部分,还是天地山川精华秀气钟聚的一个果实。
吉普车在江涛面前停住了。尹国才率先跳下车。接着,两位记者也一前一后下了车。
江涛爽朗地笑着,洁白的牙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脸上现出一种富于认同感的亲切和满足,伸出手来,同记者们握手。他的眼睛分别盯紧肖群和白帆的眼睛,仿佛要在下车伊始就从他们心中赶走陌生,逼出稔熟的朋友才有的亲昵来——一边就以好客的主人的姿态大声地愉快地说道:
“欢迎!欢迎二位到A团指挥所来!我和我的同事——”目光一扫尹国才“——能在战场上接待你们,感到非常荣幸!……我希望你们能在我这里过得愉快!”
“谢谢!”两位记者几乎同声回答。
他们的心已经热乎乎的了。你简直无法不让自己马上喜欢上这位团长:首先他就是个漂亮的男人,一个男人中的精品,看到他就像看到一幅画(当然要同这南国的山野一起);其次他还是个热情大方、既不拿架子、也不会让你拿架子的人,一个一见面就让你觉得像是见到了好朋友一样的人;再其次你还知道他是一位高干子弟,不是高干子弟中的纨绔之辈,而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有自己的理想、事业,在生活中卓有建树。尽管目前他还只是个团长,日后的前程却不可限量;最后——也是最打动他们的心的——他还不是一位普通的步兵团长,而是一位肩负重任、明天拂晓就要率部投入血肉横飞、生死未卜的战争中去的人,然而此时他的神情是那样明朗、轻松,一点大战在即的沉重感也看不到。一路上见到的战争景象和尹国才那番关于牺牲的话已在他们灵魂深处赋予了过分的惊骇,眼下这位在想象中明天就可能壮烈殉国的人居然还能如此镇定、从容,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两位记者还各有不同的理由喜欢江涛:在师里受到几天的冷遇之后,肖群的职业自豪感已丧失殆尽,此刻却在江涛那富于认同感的亲切中找了回来。江涛那种如见故人的态度还从一开始就消除了肖群在陌生人面前总也去除不掉的一点羞怯,让他觉得这位在本部队“名气很大”的团长不难接触,而后一点对他打算写一篇从战争的角度论述部队改革的文章十分有利。白帆喜欢江涛的原因是:尽管路途中尹国才对这位团长做过一番赞美诗般的描述,但下车后她第一眼看到活生生的江涛,还是立即为他的形象和气质震惊了。江涛作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外部形象无疑是极富于魅力的,但重要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他的神情、目光及每一个动作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的自尊与自信,他对自己是一个优秀人物的清醒意识,使她震惊的恰恰是这些内在的精神特征。江涛同她握手的一刹那,她心里还飞快地冒出了下面一种感觉:这个人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