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作者:冷夕 更新:2021-11-25 02:08
所有银行必须将预定资本额、保结殷实商号、行号招牌、开办地址等等,呈报有关部门,在度支部注册后,方可营业。《储蓄银行则例》共13条,主要是关于创办储蓄银行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如规定创办储蓄银行必须资本在50万圆以上,存款种类应分定、活两种,定期存款又分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和整存整取三种。理事人等对行中一切债务"均负无限责任";每年结帐时,应将相当于存款总额1/4的现银、国债票、公债票和可靠的公司股票就近存入大清银行和其他殷实银行,作为这些存款的一部分担保等等。《殖业银行则例》共34条,主要是关于开办殖业银行应遵守的一些条规。如规定殖业银行应"为股份有限公司,以放款于工业、农业为宗旨",资本必须在200万圆以上,其股票不得转卖或抵押给外国人或外国公司,且无论是官办还是商办,设立公行或代理店,其详细章程等均须呈报度支部核准。《银行注册章程》共8条,规定所有银行,无论是官办、商办或官商合办,
均应呈报度支部注册,并缴纳注册执照费,并由度支部核发注册执照后,方可开办。
近代银行制度建立以后,各地银行开始向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发放低息贷款,同时也承担起向工商业者发行大额贷款的业务。
通过《土地改革法》的实施,不但解决了迁延多年没有解决的土地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也为工商业的发展筹集了资金,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同时,土地改革也为建立义务兵役制奠定了基础。国家通过提供土地和其他公共服务,农民则通过服兵役及完成其他义务,建立起双方的社会契约关系。这也是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实现形式。
中华帝国国家银行的成立和币制改革则使国家一次性地集中了大量的财富。虽然纸币不可以按照比价兑换(中国币为不能兑换成金银等贵金属的货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纯粹的货币符号,这是中国货币制度与西方不一样的地方,当时西方还在实行银本位的货币制度,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必须严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以避免通货膨胀,但最终完成了货币的近代化进程。
完成了土地改革、兵役改革和币制改革,下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要大力发展工商业,特别是决定近代国家国力的重工业。德国的统一和日本的强大都是建立在铁血政策的基础之上的。血是指军队和战争,而铁则是支撑战争的重工业。没有强大的重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军队,这是近代历史上的必然规律。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六十一章 中国第一部宪法(一)
(更新时间:2005-7-29 8:40:00 本章字数:7644)
光华元年一月,中华帝国皇帝金宰阗,下达了资政院召集令。
资政院院长,由德高望重的军机大臣鹿传麟担任,同时免去了他军机大臣的职位。鹿传麟年老昏聩,已经没有能力再胜任军机大臣繁重的工作,而资政院院长这职务比较清闲,便让他来担当。
资政院副院长,则由曾经出洋考察宪政的李家驹担任。
资政院设议员300人,其中125人由皇帝委派,余额由各省咨议局员互选本省议员充任。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君主立宪派人士。
光华元年(公元1909年)2月1日,资政院议员齐集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通过《资政院组织法》,废除《资政院院章》,宣布资政院将制定中国第一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只是宪法的大纲,不是宪法),开始了中国第一个代表民意的机构的运作。
就在沈家本等人制定宪法的时候,资政院也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其中有:
《贵族令》,除旧有的皇室宗亲,王公大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外,有勋劳的各族平民(特别是维新的有功人员)和地方上的富商巨贾、名门大姓,也可以位列贵族,为将来建立同众议院抗衡的参议院奠定了基础。
《内政部组织令》,新成立内政部,在各省设立警察厅,改提刑按察使为警察厅长,废除捕快,统辖全国的警察。
《教育部组织令》,组建教育部,建立近代教育制度,统辖全国大、中、小学。
《大理院组织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在全国各地分设各级法院,使司法权从行政权当中分离出来。
到了5月8日,沈家本等人拟成的《中华帝国宪法草案》交由资政院审议,于光华元年(公元1909年)6月1日,宪法草案审议完毕。由资政院长鹿传麟、副院长李家驹呈递上来,交金宰阗批准,颁行天下。
光华元年(1909年)6月1日,金宰阗在紫禁城中举行隆重的立宪仪式。9点30分,金宰阗身着黄袍率领群臣在奉先殿祭拜皇祖皇宗神灵,献上《告文》,表明制宪的理由。10点30分,金宰阗又穿着陆海军大元帅服装在太和殿大会群臣,宣读了颁布宪法的诏书,然后接过资政院长鹿传麟呈上的宪法文本,亲手交给了军机大臣张之洞。此时,礼炮鸣放101响。
金宰阗同时颁布了《中华帝国皇室典范》、《中华帝国国会法》、《中华帝国参议院法》、《中华帝国众议院法》等宪法性的法案。并且宣布为谭嗣同、林锐、刘光第、康广仁等人恢复名誉,叙正三位,还加派特使到清太祖陵和清世祖陵以及太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墓前祭奠,告以立宪之事。
宪法颁布仪式之后举行阅兵式和盛大的宴会,对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赠金慰问。北京到处张灯结彩,扎牌楼,放焰火,热闹非凡。
《中华帝国宪法》以1850年《普鲁士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为蓝本,全文共一百四十一条,分为序言、总纲、公民权利义务、中华帝国皇帝、中华帝国国会、国务大臣及内阁、资政院、司法、会计、附则十部分组成。
其文如下:
序言
中华民族团结其种族,一德一心共期改造邦家,为发扬国光,巩固国圉,增进社会福利,拥护人道尊严,永存于自由正义之境,维持国内国外之和平,制兹宪法,宣布全国,永矢咸遵,垂之无极。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帝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第二条中华帝国由中华帝国皇帝统治。
第三条中华帝国之主权,本于中华帝国皇帝。
第四条中华帝国国土,依其固有之疆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附近),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附近),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
国土及其区划,非以法律,不得变更之。
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决原则愿归属者,得依帝国法律接受,使归入于帝国版图。
第五条
中华帝国国旗为青天金龙满地红旗。以红色为底,在旗帜的左上角为一蓝色的长方形,占据旗帜的四分之一,蓝色长方形的正中,为一金黄色蟠龙造型。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蓝色代表自由,同时也代表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黄色是中国人皮肤的颜色,也是中国土地的颜色,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所以金龙代表了中华民族,也代表了皇室。红地象征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中牺牲的先烈的热血,指示我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红色象征博爱,也代表中华民族仁爱的传统。
第六条 中华帝国国徽用天安门和华表为背景,在背景上再盘踞金龙,金龙爪中,抓有宝剑和论语,宝剑象征武力杀伐,论语象征文明教化。
第七条 中华帝国国歌为御制《精忠报国》。
第八条 已公认之国际法上各法规,得视为中华帝国法律,有裁制力。
第二章公民权利义务
第九条 凡具有中华帝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帝国公民。
外国人在帝国所生的子女,得于其成年后之一年内,请求取得中国国籍,但以符合下列条件为限:如该子女居住于帝国时,声明其有在帝国设立住所的意思,如居住于外国时,订立在帝国设立住所的承认书,并于承认书作成后之一年内在帝国设立住所。
所有中国公民所生的子女一律为中国公民。所有丧失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在外国所生的子女,得按照前款规定的方式,随时请示恢复中国国籍。
第十条 中华帝国公民,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原则上,男女均有同等之公民权利及义务。
公法特权及不平等待遇由出生或阶级来看,概行废止。贵族之尊称,仅视为荣誉。
第十一条
一切中华帝国公民,在帝国内亨迁徙自由之权,无论何人,得随意居留或居住于帝国内各地,并有取得不动产及自由营生之权。惟根据帝国法律,始得限制以上之规定。
第十二条 中华帝国公民有移住国外之权。此项移住,惟帝国法律得限制之。
在帝国领土内外之帝国公民,对于外国,有要求帝国保护之权。
中国公民不得被引渡于外国政府受诉追及处罚。
第十三条 中华帝国公民有操外国语者,不得以立法及行政手续,妨害其民族性之自由发展。在教育上,内政及司法上使用其母语时,不得干涉。
第十四条 人身之自由不得侵犯。凡用公共权力以妨害或褫夺人身之自由者,惟依法律始得为之。
均应呈报度支部注册,并缴纳注册执照费,并由度支部核发注册执照后,方可开办。
近代银行制度建立以后,各地银行开始向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发放低息贷款,同时也承担起向工商业者发行大额贷款的业务。
通过《土地改革法》的实施,不但解决了迁延多年没有解决的土地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也为工商业的发展筹集了资金,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同时,土地改革也为建立义务兵役制奠定了基础。国家通过提供土地和其他公共服务,农民则通过服兵役及完成其他义务,建立起双方的社会契约关系。这也是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实现形式。
中华帝国国家银行的成立和币制改革则使国家一次性地集中了大量的财富。虽然纸币不可以按照比价兑换(中国币为不能兑换成金银等贵金属的货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纯粹的货币符号,这是中国货币制度与西方不一样的地方,当时西方还在实行银本位的货币制度,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必须严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以避免通货膨胀,但最终完成了货币的近代化进程。
完成了土地改革、兵役改革和币制改革,下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要大力发展工商业,特别是决定近代国家国力的重工业。德国的统一和日本的强大都是建立在铁血政策的基础之上的。血是指军队和战争,而铁则是支撑战争的重工业。没有强大的重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军队,这是近代历史上的必然规律。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六十一章 中国第一部宪法(一)
(更新时间:2005-7-29 8:40:00 本章字数:7644)
光华元年一月,中华帝国皇帝金宰阗,下达了资政院召集令。
资政院院长,由德高望重的军机大臣鹿传麟担任,同时免去了他军机大臣的职位。鹿传麟年老昏聩,已经没有能力再胜任军机大臣繁重的工作,而资政院院长这职务比较清闲,便让他来担当。
资政院副院长,则由曾经出洋考察宪政的李家驹担任。
资政院设议员300人,其中125人由皇帝委派,余额由各省咨议局员互选本省议员充任。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君主立宪派人士。
光华元年(公元1909年)2月1日,资政院议员齐集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通过《资政院组织法》,废除《资政院院章》,宣布资政院将制定中国第一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只是宪法的大纲,不是宪法),开始了中国第一个代表民意的机构的运作。
就在沈家本等人制定宪法的时候,资政院也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其中有:
《贵族令》,除旧有的皇室宗亲,王公大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外,有勋劳的各族平民(特别是维新的有功人员)和地方上的富商巨贾、名门大姓,也可以位列贵族,为将来建立同众议院抗衡的参议院奠定了基础。
《内政部组织令》,新成立内政部,在各省设立警察厅,改提刑按察使为警察厅长,废除捕快,统辖全国的警察。
《教育部组织令》,组建教育部,建立近代教育制度,统辖全国大、中、小学。
《大理院组织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在全国各地分设各级法院,使司法权从行政权当中分离出来。
到了5月8日,沈家本等人拟成的《中华帝国宪法草案》交由资政院审议,于光华元年(公元1909年)6月1日,宪法草案审议完毕。由资政院长鹿传麟、副院长李家驹呈递上来,交金宰阗批准,颁行天下。
光华元年(1909年)6月1日,金宰阗在紫禁城中举行隆重的立宪仪式。9点30分,金宰阗身着黄袍率领群臣在奉先殿祭拜皇祖皇宗神灵,献上《告文》,表明制宪的理由。10点30分,金宰阗又穿着陆海军大元帅服装在太和殿大会群臣,宣读了颁布宪法的诏书,然后接过资政院长鹿传麟呈上的宪法文本,亲手交给了军机大臣张之洞。此时,礼炮鸣放101响。
金宰阗同时颁布了《中华帝国皇室典范》、《中华帝国国会法》、《中华帝国参议院法》、《中华帝国众议院法》等宪法性的法案。并且宣布为谭嗣同、林锐、刘光第、康广仁等人恢复名誉,叙正三位,还加派特使到清太祖陵和清世祖陵以及太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墓前祭奠,告以立宪之事。
宪法颁布仪式之后举行阅兵式和盛大的宴会,对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赠金慰问。北京到处张灯结彩,扎牌楼,放焰火,热闹非凡。
《中华帝国宪法》以1850年《普鲁士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为蓝本,全文共一百四十一条,分为序言、总纲、公民权利义务、中华帝国皇帝、中华帝国国会、国务大臣及内阁、资政院、司法、会计、附则十部分组成。
其文如下:
序言
中华民族团结其种族,一德一心共期改造邦家,为发扬国光,巩固国圉,增进社会福利,拥护人道尊严,永存于自由正义之境,维持国内国外之和平,制兹宪法,宣布全国,永矢咸遵,垂之无极。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帝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第二条中华帝国由中华帝国皇帝统治。
第三条中华帝国之主权,本于中华帝国皇帝。
第四条中华帝国国土,依其固有之疆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附近),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附近),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
国土及其区划,非以法律,不得变更之。
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决原则愿归属者,得依帝国法律接受,使归入于帝国版图。
第五条
中华帝国国旗为青天金龙满地红旗。以红色为底,在旗帜的左上角为一蓝色的长方形,占据旗帜的四分之一,蓝色长方形的正中,为一金黄色蟠龙造型。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蓝色代表自由,同时也代表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黄色是中国人皮肤的颜色,也是中国土地的颜色,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所以金龙代表了中华民族,也代表了皇室。红地象征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中牺牲的先烈的热血,指示我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红色象征博爱,也代表中华民族仁爱的传统。
第六条 中华帝国国徽用天安门和华表为背景,在背景上再盘踞金龙,金龙爪中,抓有宝剑和论语,宝剑象征武力杀伐,论语象征文明教化。
第七条 中华帝国国歌为御制《精忠报国》。
第八条 已公认之国际法上各法规,得视为中华帝国法律,有裁制力。
第二章公民权利义务
第九条 凡具有中华帝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帝国公民。
外国人在帝国所生的子女,得于其成年后之一年内,请求取得中国国籍,但以符合下列条件为限:如该子女居住于帝国时,声明其有在帝国设立住所的意思,如居住于外国时,订立在帝国设立住所的承认书,并于承认书作成后之一年内在帝国设立住所。
所有中国公民所生的子女一律为中国公民。所有丧失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在外国所生的子女,得按照前款规定的方式,随时请示恢复中国国籍。
第十条 中华帝国公民,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原则上,男女均有同等之公民权利及义务。
公法特权及不平等待遇由出生或阶级来看,概行废止。贵族之尊称,仅视为荣誉。
第十一条
一切中华帝国公民,在帝国内亨迁徙自由之权,无论何人,得随意居留或居住于帝国内各地,并有取得不动产及自由营生之权。惟根据帝国法律,始得限制以上之规定。
第十二条 中华帝国公民有移住国外之权。此项移住,惟帝国法律得限制之。
在帝国领土内外之帝国公民,对于外国,有要求帝国保护之权。
中国公民不得被引渡于外国政府受诉追及处罚。
第十三条 中华帝国公民有操外国语者,不得以立法及行政手续,妨害其民族性之自由发展。在教育上,内政及司法上使用其母语时,不得干涉。
第十四条 人身之自由不得侵犯。凡用公共权力以妨害或褫夺人身之自由者,惟依法律始得为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