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1-24 21:04
龙王听了大怒,喝道:
“亏你起先还自荐前去,说是会办交涉,怎么外国人放了一个屁,你就吓得跑了回来?”
——清·吴趼人《俏皮话》
钻营 道教玄武神座下的龟、蛇二将,在一起闲谈。蛇说:“我很想去花钱捐个官职。”龟笑
道:“看你那尊容,尖头尖脑的;看你那身子,如同光棍一般,怎能做得了官?不如像我这
样缩起头来,安分着点吧。”
蛇说道:
“你有所不知。你看如今这世上,做官的哪一个不是光棍出身?至于尖头尖脑,更不用
说了。如果不是尖头尖脑,怎么能把顶子钻营得红?怎么能把官职钻营得大?怎么能把差事
缺位钻营得肥?我要钻起来,比他们总要强点。而且,等我捐得了官职,钻通了路子,刮着
了地皮,再来学你这样的缩头法子也不晚。”
——清·吴趼人《俏皮话》
书呆子 昆虫们在一起,也构成一个世界。在这其中,也有朝廷,也有国家,也有郡县,也有官
吏,也与别的部族交涉。昆虫皇帝原先是让粪蛆执掌国政,时间一长,国权丧失殆尽,国势
不振。昆虫皇帝很害怕,便下诏令寻求贤才。可怎奈粪蛆掌握国权的日子已很久,所提拔任
用的,多是它的同类。皇帝不得已,便亲自选了蛀书的虫子蠹鱼,放在政府掌国权,而驱逐
了粪蛆。过了一段时间,国家仍然同以前一样腐败,同以前一样衰颓不振。皇帝叹道:
“起初我看那蠹鱼,出入于书堆之中,以为它是有学问的。
想不到用政事一试,它竟同以前那个吃屎的一样。”
——清·吴趼人《俏皮话》
猫的请求 兽类世界能施行仁德政治,各种兽之间都能平等自由,各自安居乐业,唯独猫则饿得要
死,找不到吃的。
有一天,猫们纷纷向各种兽辞行,名片上都写着“恭辞北上”。兽们问道:“你们为什
么都要北上?”诸猫回答说:“我们散居在各处,找不到东西吃,所以想入京求食。”有兽
问道:“京城的翰林,也不过只有四两银子的馆谷。你们到京城去,怎样谋食?”猫们回答
说:“我们听说朝廷所在的京城,能钻营的多,想必鼠辈也必定不少。”
——清·吴趼人《俏皮话》
阔公子害病 清同治帝在位时,曾微服出入烟花柳巷,他病死时,朝廷对外说是出天花,而有传言说
他死于梅毒。
当时有个伶人叫刘赶三,天津人,擅长戏谑。他祖上是药商,到他父亲那一代,家道渐
起,便让刘赶三上学念书,想以儒生的身份光耀门庭。赶三读书刻苦,未成年时,已经名声
在外。后来境遇不好,使改行唱戏。先学须生,后改学丑角。
同治帝死的时候,刘赶三正好在阜成园唱《南庙请医》一剧,扮演庸医刘高手。他在剧
中插科打诨道:
“东华门我是不去的。因为那个门里头,有位阔公子,新近害了病,找我去治。他害的
是梅毒,我还当是出天花呢,一剂药下去,就死啦!我要再走东华门,被人家瞧见,那还有
小命儿吗?”
——近人张江裁《燕都名伶传》
真皇帝不如假皇帝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关系紧张,对光绪帝很苛刻。每当看戏的时候,慈禧在堂中坐,却
让光绪帝站在旁边侍候,对光绪帝像对待佣人一般。唱戏的演员刘赶三便借机为光绪帝鸣不
平。
有一天,慈禧点名要看《十八扯》,刘赶三扮演皇帝。当剧中的皇帝上台就座时,刘赶
三忽然吊场说:
“你看:我是假皇帝,尚且能坐,那位真皇帝却天天站着,又何尝能坐!”
慈禧听了这话,为堵众人的口,从此后便让光绪帝坐了。
——近人张江裁《燕都名伶传》
走狗 有一次,名伶刘赶三在一个大太监家唱戏,演的是《南庙请医》。赶三扮演医生,与苍
头对白。苍头对医生说:
“先生这可到了,留点儿神,别叫狗咬了。”
刘赶三用手指着台下座上的客人说:
“这个门里头,我早知道,是没有狗的。不过,有的都是走狗!”
——近人优优《梨园丛话》
剧谏 清朝时慈禧太后喜欢看戏,尤其嗜好看色情戏。什么《海潮珠》、《盘丝洞》、《翠屏
山》、《双摇会》等,伶人在色情细节上演得越细致,慈禧太后便越看得兴致勃勃。同治皇
帝年龄逐渐长大,对慈禧的做法感到羞耻。每当慈禧点名要看这些淫剧时,同治帝必定想方
设法加以阻止,但始终没有效果。
有一天,慈禧又点名要看《翠屏山》。同治皇帝听说后,便亲自进了后台,扮演石秀,
众人都不敢阻拦。开幕以后,石秀一角表演草草了事,台词删减了一大半,不一会儿工夫,
就到了剧终。而扮演潘巧云的伶人也不得不随着草草了事。又一天,慈禧点《双摇会》,同
治帝扮演剧中劝架的邻翁,对李相公的大奶奶临时加了几句台词打诨道:
“你我两家邻居,相处多年,你家大爷年纪也不小了,家庭里若是这样常常闹笑话,闹
个不停,不但不成体统,而且也未免太不给年轻人留地步了!”
——近人冯叔鸾《慈禧秘记》
家产归姓李的了 甲午海战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有一次,李鸿章宴请洋人,召戏班子唱堂会。
伶人刘赶三扮演大名府的李固,对贾氏说:“如今这份家产,可要算是我姓李的了!”贾氏
说:
“怕未必吧?”刘赶三说:
“怎么会靠不住!这不是姓李的连中人酒都请了么?”
——近人冯叔鸾《戏学讲义》
返回目录
中国笑林
巧言类
说明 在传统的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形式中,有一种引人发笑的手法称为“包袱”。这种包
袱被一层层抖开,最后常赢得满堂彩声,令听众开怀大笑。
在这个集子中,我们所选的一些作品形式上很像这种“包袱”。具体表现在,前面的情
节主要起铺垫作用,造成一种气氛,而整个故事的笑料则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句上。从内容上
讲,这部分作品有的是讥嘲丑恶现象,有的充满了幽默情趣,有的暗含着一定的哲理,不一
而足,但在形成笑料的手法上,却是很一致的。于是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称之为“巧言”
类。
纱帽与皇冠 一个当官的,被妻子踏破了乌纱帽,很生气,便上殿启奏说:“臣启奏陛下,臣之妻蛮
不讲理,昨天与臣相争,竟然踏破了臣的纱帽!”
皇帝传旨说:“卿须忍耐。皇后近来心情不好,与朕一言不合,把皇冠也打得粉碎。你
的纱帽算得了什么玩艺儿!”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同僚 有个人,妻妾分居。有一天,妾要去看妻,便问丈夫怎样写名帖。丈夫说:“该用‘寅
弟’二字。”妾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丈夫说:“同僚之间交往,写帖时都用此称呼,这
不过是官府中通行之例罢了。”妾说:“我们并无官职,怎么也写这样的帖?”丈夫说:
“官职虽然没有,但同僚总还是一样的。”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官职隐语 县衙里的官吏们聚会,互相询问各自的官职。一个人说:“我的职务是‘随常茶饭端过
来’,取的意思是‘现成(县丞)’。”另一个人说:“我的职务是‘滚汤锅里下文书’,
乃是煮(主)簿。”又有一个人说:“我是‘乡下蛮子租粪窖’。”大家都不解其意,那人
便解释道:“尿屎(史)。”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酸臭人 小虎对老虎说:“我今天出山,捉了一个人来吃,滋味很怪。上半截是酸的,下半截是
臭的,到底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人。”老虎说:“这肯定是名秀才出资买了个监生。”
“亏你起先还自荐前去,说是会办交涉,怎么外国人放了一个屁,你就吓得跑了回来?”
——清·吴趼人《俏皮话》
钻营 道教玄武神座下的龟、蛇二将,在一起闲谈。蛇说:“我很想去花钱捐个官职。”龟笑
道:“看你那尊容,尖头尖脑的;看你那身子,如同光棍一般,怎能做得了官?不如像我这
样缩起头来,安分着点吧。”
蛇说道:
“你有所不知。你看如今这世上,做官的哪一个不是光棍出身?至于尖头尖脑,更不用
说了。如果不是尖头尖脑,怎么能把顶子钻营得红?怎么能把官职钻营得大?怎么能把差事
缺位钻营得肥?我要钻起来,比他们总要强点。而且,等我捐得了官职,钻通了路子,刮着
了地皮,再来学你这样的缩头法子也不晚。”
——清·吴趼人《俏皮话》
书呆子 昆虫们在一起,也构成一个世界。在这其中,也有朝廷,也有国家,也有郡县,也有官
吏,也与别的部族交涉。昆虫皇帝原先是让粪蛆执掌国政,时间一长,国权丧失殆尽,国势
不振。昆虫皇帝很害怕,便下诏令寻求贤才。可怎奈粪蛆掌握国权的日子已很久,所提拔任
用的,多是它的同类。皇帝不得已,便亲自选了蛀书的虫子蠹鱼,放在政府掌国权,而驱逐
了粪蛆。过了一段时间,国家仍然同以前一样腐败,同以前一样衰颓不振。皇帝叹道:
“起初我看那蠹鱼,出入于书堆之中,以为它是有学问的。
想不到用政事一试,它竟同以前那个吃屎的一样。”
——清·吴趼人《俏皮话》
猫的请求 兽类世界能施行仁德政治,各种兽之间都能平等自由,各自安居乐业,唯独猫则饿得要
死,找不到吃的。
有一天,猫们纷纷向各种兽辞行,名片上都写着“恭辞北上”。兽们问道:“你们为什
么都要北上?”诸猫回答说:“我们散居在各处,找不到东西吃,所以想入京求食。”有兽
问道:“京城的翰林,也不过只有四两银子的馆谷。你们到京城去,怎样谋食?”猫们回答
说:“我们听说朝廷所在的京城,能钻营的多,想必鼠辈也必定不少。”
——清·吴趼人《俏皮话》
阔公子害病 清同治帝在位时,曾微服出入烟花柳巷,他病死时,朝廷对外说是出天花,而有传言说
他死于梅毒。
当时有个伶人叫刘赶三,天津人,擅长戏谑。他祖上是药商,到他父亲那一代,家道渐
起,便让刘赶三上学念书,想以儒生的身份光耀门庭。赶三读书刻苦,未成年时,已经名声
在外。后来境遇不好,使改行唱戏。先学须生,后改学丑角。
同治帝死的时候,刘赶三正好在阜成园唱《南庙请医》一剧,扮演庸医刘高手。他在剧
中插科打诨道:
“东华门我是不去的。因为那个门里头,有位阔公子,新近害了病,找我去治。他害的
是梅毒,我还当是出天花呢,一剂药下去,就死啦!我要再走东华门,被人家瞧见,那还有
小命儿吗?”
——近人张江裁《燕都名伶传》
真皇帝不如假皇帝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关系紧张,对光绪帝很苛刻。每当看戏的时候,慈禧在堂中坐,却
让光绪帝站在旁边侍候,对光绪帝像对待佣人一般。唱戏的演员刘赶三便借机为光绪帝鸣不
平。
有一天,慈禧点名要看《十八扯》,刘赶三扮演皇帝。当剧中的皇帝上台就座时,刘赶
三忽然吊场说:
“你看:我是假皇帝,尚且能坐,那位真皇帝却天天站着,又何尝能坐!”
慈禧听了这话,为堵众人的口,从此后便让光绪帝坐了。
——近人张江裁《燕都名伶传》
走狗 有一次,名伶刘赶三在一个大太监家唱戏,演的是《南庙请医》。赶三扮演医生,与苍
头对白。苍头对医生说:
“先生这可到了,留点儿神,别叫狗咬了。”
刘赶三用手指着台下座上的客人说:
“这个门里头,我早知道,是没有狗的。不过,有的都是走狗!”
——近人优优《梨园丛话》
剧谏 清朝时慈禧太后喜欢看戏,尤其嗜好看色情戏。什么《海潮珠》、《盘丝洞》、《翠屏
山》、《双摇会》等,伶人在色情细节上演得越细致,慈禧太后便越看得兴致勃勃。同治皇
帝年龄逐渐长大,对慈禧的做法感到羞耻。每当慈禧点名要看这些淫剧时,同治帝必定想方
设法加以阻止,但始终没有效果。
有一天,慈禧又点名要看《翠屏山》。同治皇帝听说后,便亲自进了后台,扮演石秀,
众人都不敢阻拦。开幕以后,石秀一角表演草草了事,台词删减了一大半,不一会儿工夫,
就到了剧终。而扮演潘巧云的伶人也不得不随着草草了事。又一天,慈禧点《双摇会》,同
治帝扮演剧中劝架的邻翁,对李相公的大奶奶临时加了几句台词打诨道:
“你我两家邻居,相处多年,你家大爷年纪也不小了,家庭里若是这样常常闹笑话,闹
个不停,不但不成体统,而且也未免太不给年轻人留地步了!”
——近人冯叔鸾《慈禧秘记》
家产归姓李的了 甲午海战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有一次,李鸿章宴请洋人,召戏班子唱堂会。
伶人刘赶三扮演大名府的李固,对贾氏说:“如今这份家产,可要算是我姓李的了!”贾氏
说:
“怕未必吧?”刘赶三说:
“怎么会靠不住!这不是姓李的连中人酒都请了么?”
——近人冯叔鸾《戏学讲义》
返回目录
中国笑林
巧言类
说明 在传统的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形式中,有一种引人发笑的手法称为“包袱”。这种包
袱被一层层抖开,最后常赢得满堂彩声,令听众开怀大笑。
在这个集子中,我们所选的一些作品形式上很像这种“包袱”。具体表现在,前面的情
节主要起铺垫作用,造成一种气氛,而整个故事的笑料则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句上。从内容上
讲,这部分作品有的是讥嘲丑恶现象,有的充满了幽默情趣,有的暗含着一定的哲理,不一
而足,但在形成笑料的手法上,却是很一致的。于是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称之为“巧言”
类。
纱帽与皇冠 一个当官的,被妻子踏破了乌纱帽,很生气,便上殿启奏说:“臣启奏陛下,臣之妻蛮
不讲理,昨天与臣相争,竟然踏破了臣的纱帽!”
皇帝传旨说:“卿须忍耐。皇后近来心情不好,与朕一言不合,把皇冠也打得粉碎。你
的纱帽算得了什么玩艺儿!”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同僚 有个人,妻妾分居。有一天,妾要去看妻,便问丈夫怎样写名帖。丈夫说:“该用‘寅
弟’二字。”妾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丈夫说:“同僚之间交往,写帖时都用此称呼,这
不过是官府中通行之例罢了。”妾说:“我们并无官职,怎么也写这样的帖?”丈夫说:
“官职虽然没有,但同僚总还是一样的。”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官职隐语 县衙里的官吏们聚会,互相询问各自的官职。一个人说:“我的职务是‘随常茶饭端过
来’,取的意思是‘现成(县丞)’。”另一个人说:“我的职务是‘滚汤锅里下文书’,
乃是煮(主)簿。”又有一个人说:“我是‘乡下蛮子租粪窖’。”大家都不解其意,那人
便解释道:“尿屎(史)。”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酸臭人 小虎对老虎说:“我今天出山,捉了一个人来吃,滋味很怪。上半截是酸的,下半截是
臭的,到底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人。”老虎说:“这肯定是名秀才出资买了个监生。”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