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1-24 21:04
客人笑着说:
“慢着点,我吃不得你这样的急酒。”
——清·陈皋谟《笑倒》
开门七件事 有一对夫妻,妻子喜欢饮酒,常常跟丈夫索酒吃,而丈夫偏偏最讨厌女人饮酒,不但不
给她酒吃,反倒振振有词地训斥她说:“咱庄户人家,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
酱、醋、茶,这里面何曾见个‘酒’字?”
妻子听了,不紧不慢地反驳道:“你说的开门七件事,一点儿没错。但这酒却不是开门
就要用的,应是前一天先买来,又怎么能放在开门那七件事里面呢?”
——清·陈皋谟《笑倒》
灭火性 有一个人吃斋念佛,一门心思地要见观世音菩萨,苦于无由得见,便去寺庙向大和尚求
教。
大和尚谆谆教诲他:“你必须坚持吃斋,戒除急性子,念念不忘观世音菩萨,时间长
了,自然能够灵验。”这人唯恐记不住,便将和尚的话编成三句顺口溜:“吃长斋,灭火
性,一心要见观世音。”经常在口里念诵。
日子长了,观世音菩萨被他的虔诚所感动。为最后考验一下他的心意是否真诚,观世音
便变成一个老道士,来到这人门前化缘求乞。这人见道士到此,两眼微闭,口里只是念叨:
“吃长斋,灭火性,一心要见观世音。”道士说:“你再念一边给我听听。”这人又念了一
遍。就这样,道士一共让他念了三遍。这人再也耐不住性子,勃然大怒,喝斥道士说:“我
已经念过好几遍了,你这个老妖道怎么还喋喋不休地重问?”
道士笑着说:“我才问了你几遍,你就动怒,可见你的火性一点儿也没变,那观世音菩
萨又怎么能见得着呢!”
——清·石成金《笑得好》
怕臭 有一个鱼贩子,挑黄鱼担子行走,步履非常健快。一个做官的见他身强力壮,走路如
飞,便雇他当了自己的轿夫。岂料这个人抬起轿子来,不但走不快,反倒比别人慢得多。官
员感到很奇怪,便问他从前挑黄鱼时行走那么快,为何抬轿子却走得这么慢。轿夫回答说:
“此一时,彼一时也。我挑黄鱼贩卖时,那黄鱼极易臭烂,因此,我不得不走快些;如
今我为相公抬轿,又不用担心相公您发臭,自然也用不着走快喽。”
——清·石成金《笑得好》
糊涂虫 有一个人到县衙里去告状,对县官诉说道:“小人明日丢失了一把锄头,请老爷追
究。”县官训斥道:“你这个狗奴才,明日丢失了锄头,怎么昨天不来告状?”站在一旁的
差役听了他二人的痴呆话,忍不住笑了起来。
县官见差役在旁嗤笑,气得把惊堂木摔得山响,立即断结此案:“偷锄的一定是你这个
刁滑差役。”并追究他偷去锄头有何用常
差役笑着说:“小人偷去锄头,是医锄死那糊涂虫儿。”
——清·石成金《笑得好》
醋招牌 有这么一个酒店,立了条荒唐的规矩:凡是来店买酒的,谁要说酒酸,就把谁用铁链锁
在柱子上。
这一天,一个买酒者因说酒有点酸味,便被锁在了柱子上。正巧这时,一位道士背着个
大葫芦来到酒店里。道士见状,忙问店主是怎么回事。店主回答说,“这家伙谎说我的酒
酸,因此才锁了他。”道士说:“我就不信,拿杯来让我尝尝,看看是不是这样。”店主忙
命雇员端给道士一杯酒。道士咬着牙饮了一口,便匆匆往外跑去。
店主见他不说酸,非常高兴,指着一旁的大葫芦呼唤他:
“你忘了拿葫芦了。”
道士边跑边说:“我不要了,我不要了,你留着踏扁了做醋招牌吧。”
——清·石成金《笑得好》
皮匠的“本钱” 有一个皮匠,为人最是哄骗不实。他钉了半辈子的皮鞋,却只用一双皮底,道理很简
单:凡是为人家钉皮鞋掌儿,他故意不钉牢,顾客刚走出他家大门,鞋掌儿也就脱落了,皮
匠便尾随在顾客身后,将鞋掌儿捡回来,下次再给别人钉。久而久之,这双皮底也就成了他
的“本钱”了。
一天,他紧紧地跟在顾客身后,左瞧右看,就是没看到鞋掌儿,直把他心疼得流出了眼
泪,连连懊悔道:“唉!今天真晦气,把个本钱给断送了。”悻悻地回到家里,不由得破啼
为笑——原来那双皮鞋掌儿正落在大门里面。
——清·石成金《笑得好》
画刀 一家酒店即将开张,请人书写卖酒的招牌。那人写完后,又在招牌上方画了一把刀。店
主惊问道:“画您这把刀干什么?”那人笑着回答道:“我想让这把刀来杀杀酒里的水
气。”店主方才明白这是劝告他不要往酒里掺水,以免坏了自家的牌子,连连拱手致谢。
——清·石成金《笑得好》
假知音 有一个琴师在大街上弹琴,街上的人们以为他弹的是琵琶、三弦之类的乐器,前来欣赏
的人非常多,但一听琴声清淡无味,大家都不喜欢这种音乐,便渐渐地离开了。听琴者中,
只有一个人坚持到了最后。
琴师非常高兴,自鸣得意地说:“太好啦!究竟还有你这样一个知音,也总算不辜负我
的一片苦心了。”
这人听了,“扑哧”一笑,讥刺道:“先生您别在这里自作多情了,若不是我等着取回
我家的这张搁琴的桌子,我也早就散去多时了。”
——清·石成金《笑得好》
避忌 有一个人避讳特多,每逢家里有庆贺之类的喜事,便特别避讳白色,一切都用红色来装
饰,客人中如果有乘白马的,绝对不让牵入马棚。
有一个年轻人特别喜欢谐谑,知主人尚红,便用红颜料把脸涂得红红的,到他家去做
客,主人很惊讶,问他这是干什么。年轻人回答说:“我听说老先生您一向厌恶素色,所以
不敢带着白面孔来府上,免得您怪罪我。”
在座的客人见此,不由得捧腹大笑。主人自觉惭愧,从此改掉了这个陋习。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告荒 一个农夫去县府里告荒,县官问他收了多少麦子,农夫回答说:“只收了三分(正常年
景的十分之三,下同)。”又问他收了多少棉花,答曰:“二分。”最后问他收了多少稻
谷,回答说:“二分。”县官不由大怒,厉声喝斥道:“你有七分年景,竟还敢谎称饥荒,
该当何罪?”农夫“扑通”跪地,痛苦流涕地说:“小人我活了一百几十岁,确实没遇到过
这么大的灾荒啊,请老爷明察。”
县官听他说活了一百几十岁,感到非常奇怪,便问他究竟多大岁数。农夫掐着手指数算
道:“我家一共三口人,我今年七十多岁,大儿子四十多岁,二儿子三十多岁,合起来算,
一共有一百几十岁吧。”一席话引得哄堂大笑。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剃头 有一个人去理发铺剃头,剃头匠给他剃得很草率。剃完后,这人付给剃头匠双倍的钱,
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这人又来理发铺剃头,剃头匠还想着他上次多付了钱,觉得此人阔
绰大方,为讨其欢心,多赚其钱,便竭力为他剃,事事周到细致,多用了一倍的工夫。
剃完后,这人便起身付钱,反而少给了许多钱。剃头匠不愿意,说:“上次我为您剃
头,剃得很草率,您尚且给了我很多钱;今天我格外用心,为何反而少付钱呢?”
这人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今天的剃头钱,上次我已经付给你了,今天给你的钱,正是
上次的剃头费。”说着大笑而去。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戴高帽 世人称巴结、献媚人为“戴高帽”。有一次,两位门生(旧时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
员自称为“门生”)初次调任外省,临行前,二人一块儿去拜望其老师(明清时期,生员或
举子称主考官为“老师”)。
“慢着点,我吃不得你这样的急酒。”
——清·陈皋谟《笑倒》
开门七件事 有一对夫妻,妻子喜欢饮酒,常常跟丈夫索酒吃,而丈夫偏偏最讨厌女人饮酒,不但不
给她酒吃,反倒振振有词地训斥她说:“咱庄户人家,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
酱、醋、茶,这里面何曾见个‘酒’字?”
妻子听了,不紧不慢地反驳道:“你说的开门七件事,一点儿没错。但这酒却不是开门
就要用的,应是前一天先买来,又怎么能放在开门那七件事里面呢?”
——清·陈皋谟《笑倒》
灭火性 有一个人吃斋念佛,一门心思地要见观世音菩萨,苦于无由得见,便去寺庙向大和尚求
教。
大和尚谆谆教诲他:“你必须坚持吃斋,戒除急性子,念念不忘观世音菩萨,时间长
了,自然能够灵验。”这人唯恐记不住,便将和尚的话编成三句顺口溜:“吃长斋,灭火
性,一心要见观世音。”经常在口里念诵。
日子长了,观世音菩萨被他的虔诚所感动。为最后考验一下他的心意是否真诚,观世音
便变成一个老道士,来到这人门前化缘求乞。这人见道士到此,两眼微闭,口里只是念叨:
“吃长斋,灭火性,一心要见观世音。”道士说:“你再念一边给我听听。”这人又念了一
遍。就这样,道士一共让他念了三遍。这人再也耐不住性子,勃然大怒,喝斥道士说:“我
已经念过好几遍了,你这个老妖道怎么还喋喋不休地重问?”
道士笑着说:“我才问了你几遍,你就动怒,可见你的火性一点儿也没变,那观世音菩
萨又怎么能见得着呢!”
——清·石成金《笑得好》
怕臭 有一个鱼贩子,挑黄鱼担子行走,步履非常健快。一个做官的见他身强力壮,走路如
飞,便雇他当了自己的轿夫。岂料这个人抬起轿子来,不但走不快,反倒比别人慢得多。官
员感到很奇怪,便问他从前挑黄鱼时行走那么快,为何抬轿子却走得这么慢。轿夫回答说:
“此一时,彼一时也。我挑黄鱼贩卖时,那黄鱼极易臭烂,因此,我不得不走快些;如
今我为相公抬轿,又不用担心相公您发臭,自然也用不着走快喽。”
——清·石成金《笑得好》
糊涂虫 有一个人到县衙里去告状,对县官诉说道:“小人明日丢失了一把锄头,请老爷追
究。”县官训斥道:“你这个狗奴才,明日丢失了锄头,怎么昨天不来告状?”站在一旁的
差役听了他二人的痴呆话,忍不住笑了起来。
县官见差役在旁嗤笑,气得把惊堂木摔得山响,立即断结此案:“偷锄的一定是你这个
刁滑差役。”并追究他偷去锄头有何用常
差役笑着说:“小人偷去锄头,是医锄死那糊涂虫儿。”
——清·石成金《笑得好》
醋招牌 有这么一个酒店,立了条荒唐的规矩:凡是来店买酒的,谁要说酒酸,就把谁用铁链锁
在柱子上。
这一天,一个买酒者因说酒有点酸味,便被锁在了柱子上。正巧这时,一位道士背着个
大葫芦来到酒店里。道士见状,忙问店主是怎么回事。店主回答说,“这家伙谎说我的酒
酸,因此才锁了他。”道士说:“我就不信,拿杯来让我尝尝,看看是不是这样。”店主忙
命雇员端给道士一杯酒。道士咬着牙饮了一口,便匆匆往外跑去。
店主见他不说酸,非常高兴,指着一旁的大葫芦呼唤他:
“你忘了拿葫芦了。”
道士边跑边说:“我不要了,我不要了,你留着踏扁了做醋招牌吧。”
——清·石成金《笑得好》
皮匠的“本钱” 有一个皮匠,为人最是哄骗不实。他钉了半辈子的皮鞋,却只用一双皮底,道理很简
单:凡是为人家钉皮鞋掌儿,他故意不钉牢,顾客刚走出他家大门,鞋掌儿也就脱落了,皮
匠便尾随在顾客身后,将鞋掌儿捡回来,下次再给别人钉。久而久之,这双皮底也就成了他
的“本钱”了。
一天,他紧紧地跟在顾客身后,左瞧右看,就是没看到鞋掌儿,直把他心疼得流出了眼
泪,连连懊悔道:“唉!今天真晦气,把个本钱给断送了。”悻悻地回到家里,不由得破啼
为笑——原来那双皮鞋掌儿正落在大门里面。
——清·石成金《笑得好》
画刀 一家酒店即将开张,请人书写卖酒的招牌。那人写完后,又在招牌上方画了一把刀。店
主惊问道:“画您这把刀干什么?”那人笑着回答道:“我想让这把刀来杀杀酒里的水
气。”店主方才明白这是劝告他不要往酒里掺水,以免坏了自家的牌子,连连拱手致谢。
——清·石成金《笑得好》
假知音 有一个琴师在大街上弹琴,街上的人们以为他弹的是琵琶、三弦之类的乐器,前来欣赏
的人非常多,但一听琴声清淡无味,大家都不喜欢这种音乐,便渐渐地离开了。听琴者中,
只有一个人坚持到了最后。
琴师非常高兴,自鸣得意地说:“太好啦!究竟还有你这样一个知音,也总算不辜负我
的一片苦心了。”
这人听了,“扑哧”一笑,讥刺道:“先生您别在这里自作多情了,若不是我等着取回
我家的这张搁琴的桌子,我也早就散去多时了。”
——清·石成金《笑得好》
避忌 有一个人避讳特多,每逢家里有庆贺之类的喜事,便特别避讳白色,一切都用红色来装
饰,客人中如果有乘白马的,绝对不让牵入马棚。
有一个年轻人特别喜欢谐谑,知主人尚红,便用红颜料把脸涂得红红的,到他家去做
客,主人很惊讶,问他这是干什么。年轻人回答说:“我听说老先生您一向厌恶素色,所以
不敢带着白面孔来府上,免得您怪罪我。”
在座的客人见此,不由得捧腹大笑。主人自觉惭愧,从此改掉了这个陋习。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告荒 一个农夫去县府里告荒,县官问他收了多少麦子,农夫回答说:“只收了三分(正常年
景的十分之三,下同)。”又问他收了多少棉花,答曰:“二分。”最后问他收了多少稻
谷,回答说:“二分。”县官不由大怒,厉声喝斥道:“你有七分年景,竟还敢谎称饥荒,
该当何罪?”农夫“扑通”跪地,痛苦流涕地说:“小人我活了一百几十岁,确实没遇到过
这么大的灾荒啊,请老爷明察。”
县官听他说活了一百几十岁,感到非常奇怪,便问他究竟多大岁数。农夫掐着手指数算
道:“我家一共三口人,我今年七十多岁,大儿子四十多岁,二儿子三十多岁,合起来算,
一共有一百几十岁吧。”一席话引得哄堂大笑。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剃头 有一个人去理发铺剃头,剃头匠给他剃得很草率。剃完后,这人付给剃头匠双倍的钱,
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这人又来理发铺剃头,剃头匠还想着他上次多付了钱,觉得此人阔
绰大方,为讨其欢心,多赚其钱,便竭力为他剃,事事周到细致,多用了一倍的工夫。
剃完后,这人便起身付钱,反而少给了许多钱。剃头匠不愿意,说:“上次我为您剃
头,剃得很草率,您尚且给了我很多钱;今天我格外用心,为何反而少付钱呢?”
这人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今天的剃头钱,上次我已经付给你了,今天给你的钱,正是
上次的剃头费。”说着大笑而去。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戴高帽 世人称巴结、献媚人为“戴高帽”。有一次,两位门生(旧时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
员自称为“门生”)初次调任外省,临行前,二人一块儿去拜望其老师(明清时期,生员或
举子称主考官为“老师”)。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