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1-24 21:04
  纪笑
  道:“此句不难,只是对出来有妨先生。”中书科说:“无妨,只要对上就行。”纪晓岚于
  是对道:
  “南人北相,中书科什么东西。”
  ——清·梁章钜《巧对录》
  医生对  有个医生,自夸很善于对句。有一次,他到一个达官家里去,主人正用绸缎裁衣,便指
  着锻料出句说:
  “一匹天青缎。”
  医生对道:
  “六味地黄丸。”
  主人很高兴,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让他对。医生立刻对
  道:
  “伤寒莫妙小柴胡。”
  正应对之间,忽然闻到微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人便出句说: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生对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清·梁章钜《巧对录》
  无钱赎当头  旧时送到典当铺去当的货物叫“当头”,如期用钱赎出来就叫“赎当头”。又古有“万
  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的对子。有个人典当了东西,换了几个钱去赌博,进了赌
  场,手提着钱串说道:
  “万事不如钱在手。”
  旁边马上有人应道:
  “一年几见赎当头。”
  ——清·梁章钜《巧对录》
  双月与半风  有个人同朋友一块回家来,正碰上妹妹在窗前捉虱子。妹妹出对子说:
  “阿兄门外邀双月(朋)。”
  哥哥对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风”之繁体为“風”,“半风”隐指“虱”字)。”
  ——清·梁章钜《巧对录》
  “头鸣”  有位学使到某地主持考试。有个生员入考场时,把一只蝉放在头巾中,考到中间,蝉在
  头巾里叫起来。众考生听到声音是从头巾中传出来的,都大笑起来。宗师以犯考场之规为
  由,把他们召集来,查问为什么哄堂大笑。考生们都说:“某某生员头巾里有声音,所以忍
  不住笑。”宗师把那个生员叫来,要斥责他。那人大声说道:
  “今天学生入场时,被父亲叫住,把蝉放进学生的头巾内。它在里面爬跳得我难受,但
  学生因是父命,所以不敢丢弃。”
  宗师怒问为什么要将蝉放入头巾,那生员答道:
  “家父要图个好兆头,犬头鸣’(名)之意。”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离天不远  有一帮人在一起闲聊,讨论起天的远近大小,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争执不下。一个村
  夫听了,在旁边插言说:
  “天离地,也就有三四百里远。从下面到上面,慢走的话四天就能走到,快走则三天可
  到。六七天时间就可以打个来回,还绰绰有余。你们为何还用得着如此争辩不决?”那些人
  听了很吃惊,问道:“你这个说法有什么根据吗?”
  村夫说道:“你们难道没看到世俗送灶神上天吗腊月二十三日送灶,腊月三十迎灶,从
  二十三日,到三十日,不过七天罢了。以一半路程计算,也就是三四百里路,根本就不
  远!”众人听了哄然大笑,说:“你说得很好,可以谈论天了。”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不坐首席  谚语说:“常常坐首席,渐渐入祠堂。”是说年纪越大离死越近。所以坐首席的事,人
  人推让。有个人患疯痨病,请大夫治疗。大夫说:“常言道:‘疯痨膨胀膈,阎王请下的
  客。’阎王马上要催请,不必吃药了。”病人问:“我未见请帖,怎么能算是客?”大夫答
  道:“这只是说你不久就要去见阎王了。”
  病人听了说道:
  “做客我倒是不怕,却最怕坐首席。只求你用些生疾动气的药,把我这疯痨症改为膨胀
  二症,挪在第三第四位,这样即可免得大家谦让,叫主人费心。”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耍光棍  一个人姓卜,名叫不详;另一个人姓冢,名叫不消。二人交情深厚,结为异姓兄弟,冢
  不消年长,为把兄,卜不详为把弟。
  有一天把兄对把弟说:“我们两人的名姓都很奇特,我的姓尤其少见,你看这‘冢’字
  的形状很像‘家’字,只是少个点;又很像‘蒙’字,只是没有头,就像官员摘了顶戴一
  样。我想和你商量,把你的‘卜’字腰间那一点,挪在我的‘冢’字头上,使我成了一个
  ‘家’,岂不好?”
  把弟说:“我把点借给你成‘家’,倒没有什么不可;只是你成了家,我可就要耍光棍
  了!”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利尿  秀才家的女佣人把(bǎ)小孩撒尿,把了半天,孩子也没尿。佣人便吓唬孩子说:“学
  台官来了!”孩子立刻尿了出来。秀才看了,问是什么缘故。佣人答道:
  “我看见你们秀才一听说学台官来主持考试,便吓得屎尿齐出,所以我就用这个办法。”
  秀才叹道:
  “想不到这娃娃能继承父志,传扬书香;更想不到这学台大人竟有利尿的功用!”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瞎子吃鱼  几个瞎子凑钱一块买鱼吃。凑的钱太少,买的鱼便又小又少。鱼少人多,只好用大锅熬
  汤,大家尝尝鱼汤的鲜味而已。瞎子们都没吃过鱼,既不知味道,更不知怎么做,便把活鱼
  直接扔进锅里。小鱼又蹦又跳,蹦到了锅外面,众瞎子也不知道。汤烧开了,大家围在锅
  前,一边尝,一边齐声赞叹:
  “好鲜的汤!好鲜的汤!”
  谁知那鱼还在地上蹦来蹦去,一下蹦到一个瞎子脚上。他伸手一摸,呼道:“鱼没在锅
  里!”众瞎子一听,叹道:“阿弥陀佛!幸亏鱼在锅外,若在锅里,我们都要鲜死了!”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音乐伴饮  有个人素来好诙谐调侃。有一次,他的朋友们起哄让他请客,他便给朋友发请柬,上面
  写着:“诘旦音樽小叙。”众人不知“音樽”是什么意思,估计一定是有音乐助兴,一起饮
  酒。等走到他家一看,桌上只有冬瓜两大盘,清汤一碗而已。客人都很惊奇,大家举起筷子
  大吃一阵,很快就吃完了两盘冬瓜。但后面上来的菜还是冬瓜和清汤。
  吃喝完后,一个客人问道:“今天的良宴,‘樽’是有了,但‘音’在哪里?”
  主人笑着说:“诸位还没明白?”众人都说不明白。主人便指着桌上的碗盘说:
  “冬冬汤!冬冬汤!”
  ——清·俞樾《一笑》
  好商量  有人要请个先生教孩子读书。请来之后,主人对先生说:“我家境贫寒,在先生面前恐
  怕多有失礼,很过意不去!”先生答道:“您不必这么客气,我这个人,一切都好商量。”
  主人问道:“供应先生的饮食,只有素菜,没有荤腥,可以吗?”先生回答说:
  “行。”主人又问:“我家里没有仆人,凡是洒扫庭院,早上开门,晚上关门这些事情,也
  要麻烦先生来做,行吗?”先生回答:“可以。”主人又问:“家里妇人孩子要买点零星东
  西,也要劳驾先生上街跑一趟,您愿意吗?”先生回答说:“行。”主人听了说道:“既然
  这样,很好,咱们说定了。”
  先生说道:“我也有句话,应当先说明白,希望主人听了不要吃惊。”主人问什么话,
  先生答道:“我很惭愧从小没读过书。”主人说:“您太谦虚了。”先生说:
  “确实不敢说谎,我真的一个字也不识。”
  ——清·俞樾《一笑》
  给面子  野鸡到阎王那里去告状说:“我本是一种极有文采的禽类,所以,古代圣明的君王都在
  自己的服饰上绘我的图像,并且把礼服上彩绘的雉鸟称为‘华虫’。为什么近来上海胡家宅
  一带的妓女,也敢叫我的名字?”
  阎王说道:“时势不同了嘛。古代的圣明君王推崇你,所以把你的像绘在礼服上;而如
  今的人们不重视你,所以借你的名字称呼那些走江湖、跑码头的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