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作者:郝在今 更新:2021-11-24 20:45
顾顺章熟悉的特科干部各自转移。一科洪扬生于1934年被俘叛变(建国后入狱改造)。二科陈赓转入军队(建国后位居十大将之首)。三科谭忠余留学苏联在肃反中被害(后来平反昭雪)。四科李强转往苏区(建国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部部长)。
周恩来果断安排特科改组,从外面调来顾顺章不熟悉的干部。
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接手特科领导,赵容(康生)调任第二负责人。陈云兼任一科总务工作,潘汉年负责二科情报工作,康生兼管三科红队。1932年陈云调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就由康生接管特科,不久,康生调临时中央组织部,特科又由潘汉年负责。从此,中共情报圈流传着“先生”、“老板”、“小开”这三个绰号。
经历巨大打击的中央特科惨淡经营。1933年1月,博古领导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待不下去,转往毛泽东领导的江西苏区,特科负责人潘汉年随同前往。留在上海的特科隶属于上海中央局,主要搞军事情报。2月,国民党成立特务机关“上海行动区”,特科红队击毙上海行动区负责人马绍武。1934年6月26日,上海中央局书记李竹声被捕叛变,上海中央局和江苏省委连遭6次破坏,红队拼死还击,还是大多被捕。1935年1月15日,红队王德明、邝惠安、欧志光等被押赴龙华刑场,牧师祷告劝说,众豪杰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1935年9月,尚存的特科成员大多转往天津,由王世英带领在北方局领导下的华北联络局开展工作。11月19日,特科上海办事处负责人丘吉夫被捕,上海的特科活动随之结束。①这是中共历史上一段悲惨的挫败时期。遭受沉重打击的不止是中央特科,上海的党、团、工会的领导机关,连续不断地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上海的党组织基本被搞垮。
第一章 特务 特科 特区国家政治保卫局(1)
特科的结束,并不意味中共情报、保卫工作的结束。
就在上海特科蒙难之际,江西这边却是一派兴旺。
毛泽东领导开辟的井冈山根据地,横跨江西、福建、浙江3省28县,占据15座县城,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50多万,红军部队4万多人枪。中共中央决定,以这块最大的苏区作为中央苏区。193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主席。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地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与国民党分庭抗礼!
2002年7月,作者特意前往瑞金,到这个中共最早的国家机关的诞生地现地考察。
第一次全苏大会的会址由宗族祠堂改建,主会场位于高大的厅堂正中,就在同一大厅的两侧,用木板隔断为一个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间,门口挂牌:外交部、财政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种格局,很难让人联想起北京长安街两边的国家机关大楼,倒有点儿像写字楼里的现代公司。同行者感慨:现在搞国家机关精简,真应该先到这里参观参观!作者心中暗自琢磨:一个大屋顶下的国家机关,能够管理多大范围?
两年后,1934年1月第二次全苏大会召开的时候,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已经有模有样。
国家机关的驻地是一大片建筑群落。中央大礼堂有二层楼,格局有如现代音乐厅。中央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小楼,足以容纳数十办公人员。阅兵的操场广阔平坦,烈士纪念碑的造型就像冲天的火箭!
这颇具现代意识的建筑设计,全由多才多艺的情报干部钱壮飞一手完成。作者特意找到钱壮飞工作的保卫机关。僻静的角落,坐落着国家政治保卫局的一幢二层楼房,似乎比别的房子更为坚实、更为规整。对面,驻扎着装备齐全的中央警卫营。
这片建筑群落,绝对超过当地当时水平,任何一个乡村士绅也不可能拥有如此规模如此水平的产业。这片楼房,依然是土木砖石结构,没有水泥没有钢材没有丝毫现代建筑材料的成分,中央大礼堂那擎天巨柱不过是利用原地生长的百年古树。
原始的水渠和稻田,环绕着标扬现代风格的建筑群落。
现代模样的楼群旁边,点缀着枝条盘旋树皮皲裂的千年古樟。
作者顿时悟道:这个过去的瑞金,同自己现在居住的北京,有着血脉联系!
当时的首都瑞金居民是否想到未来建都何处?现在自己这个首都北京来客如何认识当时的建国?
毛泽东主席的中央政府,人已去,屋还在。
有人说毛泽东不过是山大王,可哪个山大王会制定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表明:这个国家与其政府,完全采用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检察院、法院、内务部、裁判部,司法体系相当完整。
一个特殊的部门是国家政治保卫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国家政治保卫局是中华苏维埃组织的一部分,是苏维埃特别组织之特别机关。这个机关是在政府领导之下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与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反革命作斗争,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一个机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组织纲要》规定:国家政治保卫局“在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管辖之下执行侦察、压制和消灭一切反革命组织活动、侦探及盗匪等任务”。“国家政治保卫局及其各分局和特派员,是代表政权侦查、接受与处理一切反革命案件的。”这就是说,一般刑事民事案件归其他司法部门管辖;而反革命案件,统归政治保卫局管辖。
不要以为中共的情报、保卫工作总是秘密工作,这“国家政治保卫局”,就是一个公开机关。过去讲“合法斗争”、“非法斗争”,说来说去都是国民党的法,从现在起,共产党自己的共和国颁布了自己的法律,也要公开合法执政了。
当时,新政权面对的主要斗争就是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所以,国家政治保卫局这个“特别组织之特别机关”,权力就非常之大。保卫局的侦察部门有专职侦察员,检查出入苏区的人员和物品,还派遣情报人员深入敌区。极为特殊的是“工作网”,即由保卫局在党政军群各组织中设立的耳目。保卫局的执行部门负责逮捕、关押、预审工作。保卫局还有一支直辖的武装力量“政治保卫队”,负责保卫党政军机关与首长的安全,党中央、政府、军队首长的警卫人员都由保卫局安排“特务员”担任,各级领导干部身边配备的人、马匹、短枪、马刀,统由保卫局规定。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组织原则,是“完全集权的代表”。“国家政治保卫局的上下级关系,除特别障碍外,是一贯的垂直系统,下级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国家政治保卫局在地方政府、红军部队,都有派出机构或特派员,地方政府和红军指挥机关无权改变和停止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命令。
保卫局成员的级别也高,首长警卫员即使是战士职务,也选调干部担任。保卫队的武器装备也最为先进,配有长短枪。红军官兵佩戴红色的領章,但保卫局却是绿色領章加红框。保卫局成员胸前还佩戴一枚银质证章,上有三个洋文字母“GBW”。在简陋的红军队伍中,保卫人员军容严整,装饰特殊,鹤立鸡群!保卫局内部流行一句话:“党是铁的纪律,保卫局是钢的纪律。”保卫局权力之大,大到特殊情况下可以逮捕同级军政领导。红军五师特派员陈复生,就曾逮捕枪毙了一个逃跑的师参谋长。红军卫生学校的特派员主任肖赤,就制止了校长陈义厚组织的逃跑行动。①
第一章 特务 特科 特区国家政治保卫局(2)
无论规模还是权力,这个国家政治保卫局显然大大超出周恩来创建的“特科”。研究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制度与权限,可以看到:几乎完全照搬苏联。非但主要干部经过苏联培训,就连那洋文徽章也是俄文字母,“格伯乌”,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简称!
这个国家政治保卫局的产生,也有自己的前史。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中国历来就有执行类似功能的机关,元朝的“兵马司”就相当于现代的公安局。不过,中共当年,可不打算承继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中共保卫机关的设立,显然来自苏联革命经验的启示。1927年8月1日中共与国民党左派联合组成革命委员会,发起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与起义军指挥部之下设政治保卫处,由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李立三任处长。12月11日,中共发起广州起义,广州苏维埃政府下设肃反委员会。192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要求各地成立苏维埃政权时,下设肃反委员会。7月10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通过《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革命根据地的城市和乡村都要建立肃反保卫机关。1929年4月5日,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政治部内设立保卫科。4月15日,赣南第一个县政权兴国革命委员会,下设肃反委员会和裁判部。1931年1月,中央政治保卫处成立,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任处长,成员只有五人。不久,邓发接替王稼祥任处长。这个中央政治保卫处,在当年11月演变为“国家政治保卫局”。1931年11月第一届全苏大会设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国家政治保卫局”。
周恩来果断安排特科改组,从外面调来顾顺章不熟悉的干部。
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接手特科领导,赵容(康生)调任第二负责人。陈云兼任一科总务工作,潘汉年负责二科情报工作,康生兼管三科红队。1932年陈云调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就由康生接管特科,不久,康生调临时中央组织部,特科又由潘汉年负责。从此,中共情报圈流传着“先生”、“老板”、“小开”这三个绰号。
经历巨大打击的中央特科惨淡经营。1933年1月,博古领导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待不下去,转往毛泽东领导的江西苏区,特科负责人潘汉年随同前往。留在上海的特科隶属于上海中央局,主要搞军事情报。2月,国民党成立特务机关“上海行动区”,特科红队击毙上海行动区负责人马绍武。1934年6月26日,上海中央局书记李竹声被捕叛变,上海中央局和江苏省委连遭6次破坏,红队拼死还击,还是大多被捕。1935年1月15日,红队王德明、邝惠安、欧志光等被押赴龙华刑场,牧师祷告劝说,众豪杰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1935年9月,尚存的特科成员大多转往天津,由王世英带领在北方局领导下的华北联络局开展工作。11月19日,特科上海办事处负责人丘吉夫被捕,上海的特科活动随之结束。①这是中共历史上一段悲惨的挫败时期。遭受沉重打击的不止是中央特科,上海的党、团、工会的领导机关,连续不断地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上海的党组织基本被搞垮。
第一章 特务 特科 特区国家政治保卫局(1)
特科的结束,并不意味中共情报、保卫工作的结束。
就在上海特科蒙难之际,江西这边却是一派兴旺。
毛泽东领导开辟的井冈山根据地,横跨江西、福建、浙江3省28县,占据15座县城,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50多万,红军部队4万多人枪。中共中央决定,以这块最大的苏区作为中央苏区。193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主席。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地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与国民党分庭抗礼!
2002年7月,作者特意前往瑞金,到这个中共最早的国家机关的诞生地现地考察。
第一次全苏大会的会址由宗族祠堂改建,主会场位于高大的厅堂正中,就在同一大厅的两侧,用木板隔断为一个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间,门口挂牌:外交部、财政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种格局,很难让人联想起北京长安街两边的国家机关大楼,倒有点儿像写字楼里的现代公司。同行者感慨:现在搞国家机关精简,真应该先到这里参观参观!作者心中暗自琢磨:一个大屋顶下的国家机关,能够管理多大范围?
两年后,1934年1月第二次全苏大会召开的时候,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已经有模有样。
国家机关的驻地是一大片建筑群落。中央大礼堂有二层楼,格局有如现代音乐厅。中央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小楼,足以容纳数十办公人员。阅兵的操场广阔平坦,烈士纪念碑的造型就像冲天的火箭!
这颇具现代意识的建筑设计,全由多才多艺的情报干部钱壮飞一手完成。作者特意找到钱壮飞工作的保卫机关。僻静的角落,坐落着国家政治保卫局的一幢二层楼房,似乎比别的房子更为坚实、更为规整。对面,驻扎着装备齐全的中央警卫营。
这片建筑群落,绝对超过当地当时水平,任何一个乡村士绅也不可能拥有如此规模如此水平的产业。这片楼房,依然是土木砖石结构,没有水泥没有钢材没有丝毫现代建筑材料的成分,中央大礼堂那擎天巨柱不过是利用原地生长的百年古树。
原始的水渠和稻田,环绕着标扬现代风格的建筑群落。
现代模样的楼群旁边,点缀着枝条盘旋树皮皲裂的千年古樟。
作者顿时悟道:这个过去的瑞金,同自己现在居住的北京,有着血脉联系!
当时的首都瑞金居民是否想到未来建都何处?现在自己这个首都北京来客如何认识当时的建国?
毛泽东主席的中央政府,人已去,屋还在。
有人说毛泽东不过是山大王,可哪个山大王会制定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表明:这个国家与其政府,完全采用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检察院、法院、内务部、裁判部,司法体系相当完整。
一个特殊的部门是国家政治保卫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国家政治保卫局是中华苏维埃组织的一部分,是苏维埃特别组织之特别机关。这个机关是在政府领导之下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与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反革命作斗争,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一个机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组织纲要》规定:国家政治保卫局“在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管辖之下执行侦察、压制和消灭一切反革命组织活动、侦探及盗匪等任务”。“国家政治保卫局及其各分局和特派员,是代表政权侦查、接受与处理一切反革命案件的。”这就是说,一般刑事民事案件归其他司法部门管辖;而反革命案件,统归政治保卫局管辖。
不要以为中共的情报、保卫工作总是秘密工作,这“国家政治保卫局”,就是一个公开机关。过去讲“合法斗争”、“非法斗争”,说来说去都是国民党的法,从现在起,共产党自己的共和国颁布了自己的法律,也要公开合法执政了。
当时,新政权面对的主要斗争就是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所以,国家政治保卫局这个“特别组织之特别机关”,权力就非常之大。保卫局的侦察部门有专职侦察员,检查出入苏区的人员和物品,还派遣情报人员深入敌区。极为特殊的是“工作网”,即由保卫局在党政军群各组织中设立的耳目。保卫局的执行部门负责逮捕、关押、预审工作。保卫局还有一支直辖的武装力量“政治保卫队”,负责保卫党政军机关与首长的安全,党中央、政府、军队首长的警卫人员都由保卫局安排“特务员”担任,各级领导干部身边配备的人、马匹、短枪、马刀,统由保卫局规定。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组织原则,是“完全集权的代表”。“国家政治保卫局的上下级关系,除特别障碍外,是一贯的垂直系统,下级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国家政治保卫局在地方政府、红军部队,都有派出机构或特派员,地方政府和红军指挥机关无权改变和停止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命令。
保卫局成员的级别也高,首长警卫员即使是战士职务,也选调干部担任。保卫队的武器装备也最为先进,配有长短枪。红军官兵佩戴红色的領章,但保卫局却是绿色領章加红框。保卫局成员胸前还佩戴一枚银质证章,上有三个洋文字母“GBW”。在简陋的红军队伍中,保卫人员军容严整,装饰特殊,鹤立鸡群!保卫局内部流行一句话:“党是铁的纪律,保卫局是钢的纪律。”保卫局权力之大,大到特殊情况下可以逮捕同级军政领导。红军五师特派员陈复生,就曾逮捕枪毙了一个逃跑的师参谋长。红军卫生学校的特派员主任肖赤,就制止了校长陈义厚组织的逃跑行动。①
第一章 特务 特科 特区国家政治保卫局(2)
无论规模还是权力,这个国家政治保卫局显然大大超出周恩来创建的“特科”。研究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制度与权限,可以看到:几乎完全照搬苏联。非但主要干部经过苏联培训,就连那洋文徽章也是俄文字母,“格伯乌”,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简称!
这个国家政治保卫局的产生,也有自己的前史。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中国历来就有执行类似功能的机关,元朝的“兵马司”就相当于现代的公安局。不过,中共当年,可不打算承继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中共保卫机关的设立,显然来自苏联革命经验的启示。1927年8月1日中共与国民党左派联合组成革命委员会,发起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与起义军指挥部之下设政治保卫处,由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李立三任处长。12月11日,中共发起广州起义,广州苏维埃政府下设肃反委员会。192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要求各地成立苏维埃政权时,下设肃反委员会。7月10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通过《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革命根据地的城市和乡村都要建立肃反保卫机关。1929年4月5日,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政治部内设立保卫科。4月15日,赣南第一个县政权兴国革命委员会,下设肃反委员会和裁判部。1931年1月,中央政治保卫处成立,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任处长,成员只有五人。不久,邓发接替王稼祥任处长。这个中央政治保卫处,在当年11月演变为“国家政治保卫局”。1931年11月第一届全苏大会设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国家政治保卫局”。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