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者:郝在今 更新:2021-11-24 20:45
南洋华侨布鲁在延安号称“东方福尔摩斯”,谈恋爱期间还侦破重大疑难案件。闹红起家的陕北汉子赵苍璧,第一次执行任务就迷上侦察业务。异地革命的知识青年李启明,把国民党的军官和特务都拉到自己的情报网络之中。
有趣的公安掌故。邓小平到情报训练班择偶,相中的浦群英后来改名卓琳,订婚宴会吃的是陕北名菜“三不沾”。评剧《刘巧儿》的前身原是一出秦腔戏,主演苏平逃婚到延安参加革命,编剧袁静后来写了《新儿女英雄传》,全体演职人员本是抢救运动的“犯人”,却组成最早的公安剧团。
有了这么精彩的独家材料,不写能憋住?
我还是迟迟没有动笔。
我在寻找适宜的写法。
过去,我的写作并不正规,同一篇文章可以刊登于学术杂志,也可能连载于畅销报刊,说不清是新闻报道、报告文学还是学术论文。四不像的写法,也许适应飞速膨胀的文化市场的需求;但是,变革中的文体,也需要逐步形成优化的基因。既然我已经在搜集素材上下了这么大工夫,那么,我也有必要在写法上下同样的工夫。
许多作者在文艺创作中追求完美,我在这本书的写作中,追求“完真”。我尽力做到,即使面对最为严密的非虚构文体的写作规范,面对最为严格的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本书仍为一部合格的严肃的纪实作品。这是因为,我这本书的描写对象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领域,而读者希望看到是真实而非虚构的历史。
前言(3)
当然,无论什么文章都应写得读者爱看。历史本来是生动的,把生动的历史写成枯燥的八股,只能怨作者。我向来重视文笔,这本书中也活跃着鲜活的人物,演绎着悬疑的情节,描画着生动的细节,可读性决不逊于小说。不过我要声明:我写的这些故事尽管十分生动,却不含戏说成份,都是真的。
撰写此书的过程,我的脑海中始终回响着“不可埋没!”
无论你感兴趣也罢,不感兴趣也罢,中共的情报、保卫工作本身,实在是一部不可埋没的大书。
我越写越觉得该写,越写越增添自信。我有非常精尖的选题,我有非常丰富的素材,我还有非常认真的态度。天时地利人和,我当然有信心对读者自称——这是一部关于情报、保卫工作的上品之书!
第一章 特务 特科 特区中国最早的“特务”组织(1)
谈起情报和保卫系统,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惊呼:“特务!”搞情报的人是特务,搞保卫的人要抓特务,反正离不开那令人发指的“特务”。解放前,共产党谴责国民党搞“特务统治”;建国后,“抓特务”又是防止国民党破坏的重要任务:“特务”,似乎成了贬义词。定义总是形式的,实体才是实在的。作者决心找到中国最早称为“特务”的组织机构。
找来找去,没有找到国民党那儿,倒找到共产党这儿了。
据作者考证,在中国的情报、保卫界,最早出现“特务”一词与最早称为“特务”的组织,都来自1927年5月的中共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
1927年国共分裂,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缺乏自卫意识的共产党人惨遭屠杀。合法地位变成非法地位,中共中央机关被迫从上海迁往武汉。出于保卫自身安全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军委之下设立一个“特务工作处”。
这个“特务工作处”隶属于中央军委。当时的中央军委机构精干,书记周恩来、秘书长王一飞、参谋长聂荣臻;机关驻地汉口余积里12号,三楼三底两厢的石库门式房子,组织科在楼下西厢,秘书处在楼上西厢,周恩来在楼上客堂办公,特务处就在隔壁的东厢。特务工作处负责人为顾顺章。此人曾在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中率领“打狗队”,1927年上海武装起义中担任工人纠察队大队长,颇有城市战斗经验。1926年周恩来筹建中共保卫工作,曾挑选顾顺章、陈赓、陆留三人去苏联学习。
特务工作处下设四个股:情报股负责搜集军事、政治情报,了解敌人活动动向。负责人董醒吾外号董胖子,时任国民政府武汉三镇侦缉大队队长。那时的情报工作好做,武汉政府汪精卫还在同共产党合作,连武汉公安局长都是共产党员吴德峰。
保卫股负责保卫中央机关和苏联顾问团的安全,负责人李剑如。苏联顾问团团长鲍罗廷被迫回国时,保卫股抽调30人护送,完成任务后就留在苏联学习保卫业务。
特务股负责惩办叛徒、奸细,兼理中央交办的特殊工作,负责人李强,成员只有蔡飞、陈连生、王竹樵等几个人。这个行动组织曾经处死一名企图接近苏联顾问团的英国间谍,刺伤苏联顾问团内部的奸细尤金皮克。
匪运股的任务是收编土匪武装,负责人胡孑。
草创阶段的特务工作处工作十分活跃。5月17日夏斗寅在宜昌叛变攻打武汉,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叛变,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分共,特务工作处都能及时拿到情报。特务工作处还在南昌起义中积极配合部队破坏粤汉铁路,把撤退回国的苏联顾问的枪支秘密送往叶挺任师长的二十四师。还通过商人搞了些金融投机,炒卖国库券、钞票、银元,为中央赚取秘密活动经费。
不久,中共中央从武汉迁往上海,这个“特务工作处”于1927年8月结束工作。
这就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特务”组织!
国民党的特务组织的建立,与中共也就是前后脚的一点儿时间差。1928年2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设立党务调查科,由陈立夫负责,专门捕杀共产党人。还有军队系统的“参谋本部第二厅”,负责军事谍报与电讯侦测。1930年夏,党务调查科内部增设一个“特务组”,专门对付中共活动。
1932年3月,亲近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学生仿照意大利的棒喝党和德国的褐衫党,在中国组织了一个秘密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社员衣着蓝色衣服,又称“蓝衣社”。着力培植亲信的蒋介石,亲中选亲,又在复兴社之中特设一个“特务处”。复兴社特务处由十个黄埔生组成,戴笠任处长。这个特务处的任务是情报工作、策反工作、行动工作,正是标准的特务职能。这个特务处成立的4月1日,后来成为国民党特务组织“军统”的“四一纪念日”,每年此日,蒋介石都要亲自出席纪念仪式。
这样,国民党也有称为“特务”的组织了。①国共双方,为何都把自己的情报保卫机构称为“特务”?
“特务”显然是现代产物,记载古代词汇的《辞源》之中,根本就找不到“特务”这个词。具有类似意义的词汇是“间谍”,释为“秘密侦探敌情”。例句:《史记》中记载李牧作战“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还有一个名词“间人”,意为“探子、间谍”,《孙子兵法》就有《用间篇》。看来,在中国古代,“间谍”还是一种军事手段,尚未形成独立行业。
1979年版《辞海》这样定义“特务”:“参加特务组织或接受特务机关的任务,进行刺探情报、暗害、破坏、造谣煽惑等反革命活动的分子。”这个定义将特务完全归于敌人。其实,“特务”其名,起初不含贬义。1937年1月西北政治保卫局颁发《特务须知》,把首长的警卫员称为“特务员”,很光荣的职务呢!①1990年版《语言大典》给“特务”的四项定义包括英文词义:“1.(specialtask或duties)军队中指担任警卫、通讯、运输等特殊任务的,如特务员、特务连、特务营。2.(specialagent)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3.(spy)间谍,敌对一方派往另一方搜集情报,进行破坏的人员。4.(stooge)为某一政府效劳反对另一政府的颠覆性特务。”这个定义已经将特务定为中性,敌我兼有,而且包括各类特务。不过,在军队类别中遗漏了一种侦察任务,军队特务连的编制之中总有侦察分队。想来,作者十八岁参军就当侦察兵,也算有过小特务的资历?
第一章 特务 特科 特区中国最早的“特务”组织(2)
1996年出版的《中国特务》一书,认为以上定义都不科学,重新定义:“为了国家、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受组织或领导的委派,默默从事情报工作或搜捕、暗杀、破坏等行动工作以及其他维护本国、本阶级或本政治集团利益的秘密工作的人员。”这个定义明确了“特务”的三大特征:一是“因公”活动。也对,中国古代,因公活动的人叫“间”(间谍),因私活动的人叫“侠”(侠客)。不过,这个“公”不知是否包括现代的“公司”,为跨国公司窃取经济情报的商业间谍算不算“特务”?第二特征是受组织或领导的委派活动。即使是特务分子,如果擅自杀死私仇者也不是特务行为,而属刑事犯罪。这个特征也不好掌握,看看系列间谍电影“007”,那受组织委派的特务往往又“擅自”行动。第三特征是秘密行为。这就抓住了特务的行业特点。可是,特务未必全秘密,情报搜集工作就可以部分地公开进行。各国驻外使馆中,就有拿着外交护照的公开的特务。从特征来定义特务难以完整,《中国特务》又提出特务的三大业务:情报工作、行动工作、策反及心理作战。
有趣的公安掌故。邓小平到情报训练班择偶,相中的浦群英后来改名卓琳,订婚宴会吃的是陕北名菜“三不沾”。评剧《刘巧儿》的前身原是一出秦腔戏,主演苏平逃婚到延安参加革命,编剧袁静后来写了《新儿女英雄传》,全体演职人员本是抢救运动的“犯人”,却组成最早的公安剧团。
有了这么精彩的独家材料,不写能憋住?
我还是迟迟没有动笔。
我在寻找适宜的写法。
过去,我的写作并不正规,同一篇文章可以刊登于学术杂志,也可能连载于畅销报刊,说不清是新闻报道、报告文学还是学术论文。四不像的写法,也许适应飞速膨胀的文化市场的需求;但是,变革中的文体,也需要逐步形成优化的基因。既然我已经在搜集素材上下了这么大工夫,那么,我也有必要在写法上下同样的工夫。
许多作者在文艺创作中追求完美,我在这本书的写作中,追求“完真”。我尽力做到,即使面对最为严密的非虚构文体的写作规范,面对最为严格的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本书仍为一部合格的严肃的纪实作品。这是因为,我这本书的描写对象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领域,而读者希望看到是真实而非虚构的历史。
前言(3)
当然,无论什么文章都应写得读者爱看。历史本来是生动的,把生动的历史写成枯燥的八股,只能怨作者。我向来重视文笔,这本书中也活跃着鲜活的人物,演绎着悬疑的情节,描画着生动的细节,可读性决不逊于小说。不过我要声明:我写的这些故事尽管十分生动,却不含戏说成份,都是真的。
撰写此书的过程,我的脑海中始终回响着“不可埋没!”
无论你感兴趣也罢,不感兴趣也罢,中共的情报、保卫工作本身,实在是一部不可埋没的大书。
我越写越觉得该写,越写越增添自信。我有非常精尖的选题,我有非常丰富的素材,我还有非常认真的态度。天时地利人和,我当然有信心对读者自称——这是一部关于情报、保卫工作的上品之书!
第一章 特务 特科 特区中国最早的“特务”组织(1)
谈起情报和保卫系统,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惊呼:“特务!”搞情报的人是特务,搞保卫的人要抓特务,反正离不开那令人发指的“特务”。解放前,共产党谴责国民党搞“特务统治”;建国后,“抓特务”又是防止国民党破坏的重要任务:“特务”,似乎成了贬义词。定义总是形式的,实体才是实在的。作者决心找到中国最早称为“特务”的组织机构。
找来找去,没有找到国民党那儿,倒找到共产党这儿了。
据作者考证,在中国的情报、保卫界,最早出现“特务”一词与最早称为“特务”的组织,都来自1927年5月的中共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
1927年国共分裂,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缺乏自卫意识的共产党人惨遭屠杀。合法地位变成非法地位,中共中央机关被迫从上海迁往武汉。出于保卫自身安全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军委之下设立一个“特务工作处”。
这个“特务工作处”隶属于中央军委。当时的中央军委机构精干,书记周恩来、秘书长王一飞、参谋长聂荣臻;机关驻地汉口余积里12号,三楼三底两厢的石库门式房子,组织科在楼下西厢,秘书处在楼上西厢,周恩来在楼上客堂办公,特务处就在隔壁的东厢。特务工作处负责人为顾顺章。此人曾在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中率领“打狗队”,1927年上海武装起义中担任工人纠察队大队长,颇有城市战斗经验。1926年周恩来筹建中共保卫工作,曾挑选顾顺章、陈赓、陆留三人去苏联学习。
特务工作处下设四个股:情报股负责搜集军事、政治情报,了解敌人活动动向。负责人董醒吾外号董胖子,时任国民政府武汉三镇侦缉大队队长。那时的情报工作好做,武汉政府汪精卫还在同共产党合作,连武汉公安局长都是共产党员吴德峰。
保卫股负责保卫中央机关和苏联顾问团的安全,负责人李剑如。苏联顾问团团长鲍罗廷被迫回国时,保卫股抽调30人护送,完成任务后就留在苏联学习保卫业务。
特务股负责惩办叛徒、奸细,兼理中央交办的特殊工作,负责人李强,成员只有蔡飞、陈连生、王竹樵等几个人。这个行动组织曾经处死一名企图接近苏联顾问团的英国间谍,刺伤苏联顾问团内部的奸细尤金皮克。
匪运股的任务是收编土匪武装,负责人胡孑。
草创阶段的特务工作处工作十分活跃。5月17日夏斗寅在宜昌叛变攻打武汉,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叛变,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分共,特务工作处都能及时拿到情报。特务工作处还在南昌起义中积极配合部队破坏粤汉铁路,把撤退回国的苏联顾问的枪支秘密送往叶挺任师长的二十四师。还通过商人搞了些金融投机,炒卖国库券、钞票、银元,为中央赚取秘密活动经费。
不久,中共中央从武汉迁往上海,这个“特务工作处”于1927年8月结束工作。
这就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特务”组织!
国民党的特务组织的建立,与中共也就是前后脚的一点儿时间差。1928年2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设立党务调查科,由陈立夫负责,专门捕杀共产党人。还有军队系统的“参谋本部第二厅”,负责军事谍报与电讯侦测。1930年夏,党务调查科内部增设一个“特务组”,专门对付中共活动。
1932年3月,亲近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学生仿照意大利的棒喝党和德国的褐衫党,在中国组织了一个秘密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社员衣着蓝色衣服,又称“蓝衣社”。着力培植亲信的蒋介石,亲中选亲,又在复兴社之中特设一个“特务处”。复兴社特务处由十个黄埔生组成,戴笠任处长。这个特务处的任务是情报工作、策反工作、行动工作,正是标准的特务职能。这个特务处成立的4月1日,后来成为国民党特务组织“军统”的“四一纪念日”,每年此日,蒋介石都要亲自出席纪念仪式。
这样,国民党也有称为“特务”的组织了。①国共双方,为何都把自己的情报保卫机构称为“特务”?
“特务”显然是现代产物,记载古代词汇的《辞源》之中,根本就找不到“特务”这个词。具有类似意义的词汇是“间谍”,释为“秘密侦探敌情”。例句:《史记》中记载李牧作战“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还有一个名词“间人”,意为“探子、间谍”,《孙子兵法》就有《用间篇》。看来,在中国古代,“间谍”还是一种军事手段,尚未形成独立行业。
1979年版《辞海》这样定义“特务”:“参加特务组织或接受特务机关的任务,进行刺探情报、暗害、破坏、造谣煽惑等反革命活动的分子。”这个定义将特务完全归于敌人。其实,“特务”其名,起初不含贬义。1937年1月西北政治保卫局颁发《特务须知》,把首长的警卫员称为“特务员”,很光荣的职务呢!①1990年版《语言大典》给“特务”的四项定义包括英文词义:“1.(specialtask或duties)军队中指担任警卫、通讯、运输等特殊任务的,如特务员、特务连、特务营。2.(specialagent)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3.(spy)间谍,敌对一方派往另一方搜集情报,进行破坏的人员。4.(stooge)为某一政府效劳反对另一政府的颠覆性特务。”这个定义已经将特务定为中性,敌我兼有,而且包括各类特务。不过,在军队类别中遗漏了一种侦察任务,军队特务连的编制之中总有侦察分队。想来,作者十八岁参军就当侦察兵,也算有过小特务的资历?
第一章 特务 特科 特区中国最早的“特务”组织(2)
1996年出版的《中国特务》一书,认为以上定义都不科学,重新定义:“为了国家、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受组织或领导的委派,默默从事情报工作或搜捕、暗杀、破坏等行动工作以及其他维护本国、本阶级或本政治集团利益的秘密工作的人员。”这个定义明确了“特务”的三大特征:一是“因公”活动。也对,中国古代,因公活动的人叫“间”(间谍),因私活动的人叫“侠”(侠客)。不过,这个“公”不知是否包括现代的“公司”,为跨国公司窃取经济情报的商业间谍算不算“特务”?第二特征是受组织或领导的委派活动。即使是特务分子,如果擅自杀死私仇者也不是特务行为,而属刑事犯罪。这个特征也不好掌握,看看系列间谍电影“007”,那受组织委派的特务往往又“擅自”行动。第三特征是秘密行为。这就抓住了特务的行业特点。可是,特务未必全秘密,情报搜集工作就可以部分地公开进行。各国驻外使馆中,就有拿着外交护照的公开的特务。从特征来定义特务难以完整,《中国特务》又提出特务的三大业务:情报工作、行动工作、策反及心理作战。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