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无计可施的陈浩
作者:妙手秀才 更新:2024-08-14 06:04
吕波一直跟着主任读硕士,读博士,所以,对二区的情况非常了解,对这届进修班的人员情况,也十分清楚。陈浩的到来,吕波是十分高兴的。
确实,陈浩分担了吕波的不少工作,也在不动声色中,解决了吕波解决不了的不少问题。
对于陈浩的低调和不抢风头,吕波更是暗暗赞赏,这一次的安排,为陈浩与吕波今后几十年的良好关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陈浩依旧采取两个病区来回跑的策略,遇到疑难病例讨论,陈浩一次都不会放过。在一区时,周莹为他大开绿灯,只要二区有讨论,周莹都会让陈浩去听。在二区,则是吕波为陈浩大开绿灯。
每一次的讨论,陈浩都会做详细的笔记,陈浩进修期满的时候,他已经将三大本笔记本写得满满的。
丹萍看着那工整的记录,心中深为震撼,她知道,自己的老公,为了学习,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价。
陈浩每次都攒几天假才回江州一趟,每一次,陈浩都选择乘坐坐位的绿皮火车,这样可以省下一笔对于他们夫妻俩而言,算是不少的钱。
丹萍虽然心疼老公,但她无法左右陈浩,她能做的,就是陈浩每次回来,她都会想方设法做一些好吃的、滋补的菜肴给陈浩吃。
一个周五的上午,二区的疑难病例讨论时间。这一次,主任特意选了一个周三才入院的、并不疑难的病例进行查房,大家看见公布查房的病例时,都心存疑惑,不知道主任想干什么。
这是一个爆发性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病人,入院前已经在门诊做了不少检查才收入院。
主任带着大家,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带着大家回到医生办公室,坐下来慢慢讨论。
主任的查房,就像她讲课一样,天马行空,在风趣幽默中,将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当然,在病例讨论的时候,她是严肃的,认真的,不苟言笑的。
“这个病人的病灶,大家刚才也看了MRI,是在脊髓的第3到第5节水平,而且,水肿很厉害,这也是病人为什么瘫痪这么严重的原因。”
“有个问题我想问问大家,这个病人的病灶既然在高位脊髓,为什么我刚才查房时,检查出来的体征中,肌张力是低的,腱反射是消失的,哪位能回答我这个问题?”
主任问完,办公室里寂静一片,没有人回答。
“吕波,你来。”主任看没有人回答,只要拿自己的弟子首先“开刀”。
“老师,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明白,也是我想请教老师的问题。”吕波很老实。
“嗯,很好,不懂不要装懂,不过,不懂总归不是好事,必须努力学习。”对于自己的弟子,主任毫不客气。
主任的目光,扫射了在场的所有人,看到大家都低着头,只有陈浩敢于与主任的目光对视。
“这个病人正处于脊髓休克期,所以,表现出来的体征,很像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不过,有一点是跑不了的,那就是病理征。刚才,主任查房时,我发现,病人四肢的病理征是阳性的。”陈浩随口便回答了出来。
“很好,你说一下,为什么病人会有‘休克期’?”主任紧追不放。
“这是因为病情来势凶猛,对脊髓的损害既急又严重,使脊髓的神经元细胞之间,不能及时建立起应该有的联系,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般而言,这种情况,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一周,持续时间越长,病情的预后越差。”陈浩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毫无疑问,以陈浩的性格,他在接下来的进修学习中,都受到带教老师的欢迎,在门诊时,因为陈浩看病认真细心,深受病人的欢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找陈浩看病的病人越来越多。
此时的医院,门诊是按量计算的,因为陈浩的病人的增多,门诊的护士长打电话给负责进修的老师,请求他让陈浩在门诊多待点时间。
当然,负责老师不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而耽误陈浩的学习。
陈浩一年的进修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学到了很多新的观点和诊断方法,这是在江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所无法学到的。
陈浩于一九九三年元旦过后结束进修学习,回到江州。按照计划,他准备休息一周后再回科室上班。
这时,医院的“主治楼”已经完工,陈浩刚好在准备进行分配前回到家。
“老公,你对主治楼怎么看。”回家的第二天晚饭时,陈浩与丹萍一边吃饭,一边聊。
“嗯,我是最年轻的主治,又是单职工,能到我手中的房子,不是顶天就是立地,如果幸运一点,就是西侧,靠近锅炉房的房子,有可能受人嫌弃,如果这样,我们就选这个地方吧,你怎么看?”
是啊,对于陈浩和丹萍而言,有机会搬进主治楼,已经很不错了。当然,如果能够选到好一点的楼层,当然更好。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曾经去看过,靠近锅炉房一侧,噪音不是很大。不管怎么说,都比现在好千万倍。”
“那是,不过,我听说选完房子后到春节前,要交2万元才能拿到钥匙。”陈浩说完,眉头轻皱。
2万元,对于陈浩与丹萍而言,是天文数字,是他们不可承受之重。
“我也听说了,要不,我回家问问,看能不能要到一点。”丹萍知道陈浩的不易。
从来不向家里伸手的陈浩,这次决定伸手了,因为,陈浩已经无计可施,甚至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
确实,陈浩分担了吕波的不少工作,也在不动声色中,解决了吕波解决不了的不少问题。
对于陈浩的低调和不抢风头,吕波更是暗暗赞赏,这一次的安排,为陈浩与吕波今后几十年的良好关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陈浩依旧采取两个病区来回跑的策略,遇到疑难病例讨论,陈浩一次都不会放过。在一区时,周莹为他大开绿灯,只要二区有讨论,周莹都会让陈浩去听。在二区,则是吕波为陈浩大开绿灯。
每一次的讨论,陈浩都会做详细的笔记,陈浩进修期满的时候,他已经将三大本笔记本写得满满的。
丹萍看着那工整的记录,心中深为震撼,她知道,自己的老公,为了学习,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价。
陈浩每次都攒几天假才回江州一趟,每一次,陈浩都选择乘坐坐位的绿皮火车,这样可以省下一笔对于他们夫妻俩而言,算是不少的钱。
丹萍虽然心疼老公,但她无法左右陈浩,她能做的,就是陈浩每次回来,她都会想方设法做一些好吃的、滋补的菜肴给陈浩吃。
一个周五的上午,二区的疑难病例讨论时间。这一次,主任特意选了一个周三才入院的、并不疑难的病例进行查房,大家看见公布查房的病例时,都心存疑惑,不知道主任想干什么。
这是一个爆发性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病人,入院前已经在门诊做了不少检查才收入院。
主任带着大家,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带着大家回到医生办公室,坐下来慢慢讨论。
主任的查房,就像她讲课一样,天马行空,在风趣幽默中,将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当然,在病例讨论的时候,她是严肃的,认真的,不苟言笑的。
“这个病人的病灶,大家刚才也看了MRI,是在脊髓的第3到第5节水平,而且,水肿很厉害,这也是病人为什么瘫痪这么严重的原因。”
“有个问题我想问问大家,这个病人的病灶既然在高位脊髓,为什么我刚才查房时,检查出来的体征中,肌张力是低的,腱反射是消失的,哪位能回答我这个问题?”
主任问完,办公室里寂静一片,没有人回答。
“吕波,你来。”主任看没有人回答,只要拿自己的弟子首先“开刀”。
“老师,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明白,也是我想请教老师的问题。”吕波很老实。
“嗯,很好,不懂不要装懂,不过,不懂总归不是好事,必须努力学习。”对于自己的弟子,主任毫不客气。
主任的目光,扫射了在场的所有人,看到大家都低着头,只有陈浩敢于与主任的目光对视。
“这个病人正处于脊髓休克期,所以,表现出来的体征,很像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不过,有一点是跑不了的,那就是病理征。刚才,主任查房时,我发现,病人四肢的病理征是阳性的。”陈浩随口便回答了出来。
“很好,你说一下,为什么病人会有‘休克期’?”主任紧追不放。
“这是因为病情来势凶猛,对脊髓的损害既急又严重,使脊髓的神经元细胞之间,不能及时建立起应该有的联系,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般而言,这种情况,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一周,持续时间越长,病情的预后越差。”陈浩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毫无疑问,以陈浩的性格,他在接下来的进修学习中,都受到带教老师的欢迎,在门诊时,因为陈浩看病认真细心,深受病人的欢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找陈浩看病的病人越来越多。
此时的医院,门诊是按量计算的,因为陈浩的病人的增多,门诊的护士长打电话给负责进修的老师,请求他让陈浩在门诊多待点时间。
当然,负责老师不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而耽误陈浩的学习。
陈浩一年的进修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学到了很多新的观点和诊断方法,这是在江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所无法学到的。
陈浩于一九九三年元旦过后结束进修学习,回到江州。按照计划,他准备休息一周后再回科室上班。
这时,医院的“主治楼”已经完工,陈浩刚好在准备进行分配前回到家。
“老公,你对主治楼怎么看。”回家的第二天晚饭时,陈浩与丹萍一边吃饭,一边聊。
“嗯,我是最年轻的主治,又是单职工,能到我手中的房子,不是顶天就是立地,如果幸运一点,就是西侧,靠近锅炉房的房子,有可能受人嫌弃,如果这样,我们就选这个地方吧,你怎么看?”
是啊,对于陈浩和丹萍而言,有机会搬进主治楼,已经很不错了。当然,如果能够选到好一点的楼层,当然更好。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曾经去看过,靠近锅炉房一侧,噪音不是很大。不管怎么说,都比现在好千万倍。”
“那是,不过,我听说选完房子后到春节前,要交2万元才能拿到钥匙。”陈浩说完,眉头轻皱。
2万元,对于陈浩与丹萍而言,是天文数字,是他们不可承受之重。
“我也听说了,要不,我回家问问,看能不能要到一点。”丹萍知道陈浩的不易。
从来不向家里伸手的陈浩,这次决定伸手了,因为,陈浩已经无计可施,甚至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