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兵临福冈
作者:北城二千 更新:2024-05-10 14:03
永乐元年,对于大明百姓来说这是平常的一年,可对于文臣们来说,这却是他们被逐渐约束的一年。
从洪武三十一年开始得到放纵的他们,总归迎来了狂欢的结束。
不仅被税务司稽查田亩数,还因为郑和下东洋之举引得沿海商帮不满,下面的官员为此奔走,身居高位的官员也无可奈何。
此刻的他们,只能盯着下东洋舰队的一举一动,寄希望于下东洋舰队外交失败。
如果下东洋舰队的外交成功,大明成功在隐歧和佐渡岛(金银岛)设立市舶司,那日后对日走私贸易恐怕会直接断绝。
要知道虽然没有灰吹法,但日本每年从国内开采的白银数量依旧不低于百万两。
这些白银大多数都被走私商人赚取,同时他们也带着大量铜钱涌入日本。
这样的举动,让本就遭遇钱荒的大明雪上加霜,毕竟明初白银的规模还不大,暂时撑不起一个货币市场。
因此对于朱高煦来说,打击走私,维持官方贸易才是最利于朝廷的政策。
正因如此,他几乎每日都要查阅由舰队发来的信纸。
下东洋舰队带走了六百只信鸽,所以即便他在南京,也能掌握下东洋舰队的最新情况。
事实证明,大明的航海技术并不差,在利用明代牵星术和朱高煦所传授经纬度的帮助下,下东洋舰队在五月初十成功抵达朝鲜的济州岛。
“呜呜——”
清晨,当一百五十艘高大的船只在济州岛西南方向出现,急促的号角声骤然响起。
岛上数量不多的朝鲜守军开始防备,不过他们用来守备济州岛的工具却是老式的投石机和弩炮,鲜有火器存在。
相较于他们,那由一百五十艘大船组成的下东洋舰队,此刻正静静地停泊在海上。
隔海眺望,它们仿佛串联了起来,构成了一块可移动的岛屿,带着神秘的气息和浩荡的能量,给予济州岛那为数不多守军一股强大的压迫感。
“放肆!这是天使的船队,你们怎么能这么无礼!”
济州岛西归浦港上,身穿正三品官服的礼曹参议崔正道呵斥着那群守备岛屿的守军,让他们放下兵器,并向海上舰队打出旗语。
不多时,二十艘二百料的沙船从舰队上被放下,随后被人驾驶向着西归浦前进。
崔正道带着十余名礼曹官员在西归浦等待着,大约两刻钟过去,那二十艘二百料沙船才进入了西归浦,并成功靠岸。
船上,郑和与崔均、郑峻三人带着四百余兵卒登陆西归浦,这样规模的护卫让济州岛守将汗流浃背。
只是相比较守将的警惕,崔正道却笑着上前作揖下跪,用洪武正韵开口道:“礼曹参议崔正道,参见天使……”
“不必多礼。”郑和扶起崔正道,随后扫视一圈西归浦,感叹道:
“这里地方不错,就是港口太浅了,我们的船不能靠岸,只能用这种小沙船补给。”
“小沙船……”听到郑和的话,礼曹的官员们面面相觑,要知道他们的主力战船也不过就是二百料和四百料罢了。
由于距离过远,他们根本感受不到下东洋舰队的庞大。
不过这要不要紧,自从大明设立平倭水师,沿海倭寇几乎被荡清,水师的力量越小,对于他们来说越方便。
想到这里,礼曹的官员们纷纷露出笑脸,而作为朝廷六曹之中礼曹参议的崔正道也谄媚道:
“请问天使,此次出使日本的商货,可否均售一些给朝鲜?”
作为礼曹参议,崔正道身上也背负着国主李芳远给予的任务,那就是从下东洋贸易之中获取朝鲜所需的一些东西。
除此之外,朝鲜各大商贾也贿赂了崔正道,让他帮忙帮忙购买商品。
因此,他才会如此热情的迎接郑和。
面对他的热情,郑和似乎早有准备,直接从身后的吏目手中接过了一本文册。
“这是下东洋的贸易文册,若是朝鲜有所需的商货,尽管开口,我定然不会保留。”
“谢天使。”崔正道闻言,急不可耐的从郑和手中接过文册。
只是在他翻开文册的时候,上面的商品名称与商品价格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青花、豆青、白瓷等瓷器在朝鲜都是抢手的贵族商品,红糖、生丝、弓角、宣纸、狼毫更不用多说。
对于资源贫瘠的朝鲜来说,这里面的每一种商品几乎都掐准了他们的命门,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的钱不够。
下东洋舰队的商品如果按照他们给出价格售出,那数额将会达到二百一十七万贯。
这样的数额,绝不是朝鲜能吃下的。
“天使需要什么货品吗?”
崔正道没有急着贸易,而是询问大明需要什么货品。
“朝廷派我经过济州岛,主要就是买马。”
郑和不假思索便说出自己的意图,毕竟这个时代朝鲜能输入大明的商品,也只有马匹了。
元朝在高丽弄了不少养马的地方,济州岛就是其中一个。
相比较朝鲜的窘迫,大明能输入朝鲜的商品可以说百花齐放。
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国家能对大明进行单方面的商品倾销。
“我们可以出价马匹五十贯一匹,一共出售五百匹。”
崔正道试探性开口,可郑和却皱眉道:“这点数量太少了,陛下给我的旨意是采买一千匹。”
“一千匹……”听到这个数量,崔正道十分无奈。
面对这眼花缭乱的大明商品,除了卖马外,他们没有其它选择,毕竟朝鲜缺铜,更缺铜钱。
只有卖马,然后补贴一定数量的铜钱,他们才能买到自己心仪数量的商品。
崔正道转身与礼曹的官员们商量片刻后,便转身作揖,表情复杂道:“一千匹,五万贯钱,再加上我国的四万贯钱,我们希望购买价值九万贯的商品。”
“可以,请崔参议拟份条子给我吧,此外我军还需要再济州岛取些水。”郑和颔首。
闻言,崔正道也松了一口气,继续摆上笑脸:“不过是一些水罢了,天军请自便。”
“好。”郑和闻言看向了崔均和郑峻二人,二人见状便分出一百人去取水。
同时,崔正道也拟出了一份条子。
青花瓷器他们各买十件,豆青各五十件,此外的弓角、生丝、红糖等物则是能买多少买多少,直到花光了九万贯,崔正道他们才恋恋不舍的交出了条子。
扫视一眼商货条子,郑和用自己的印章盖上,随后派装满水的沙船前往船队带回商品。
从清晨到黄昏,大明的商品才陆续登陆西归浦,被崔正道等人派兵押运前往济州岛衙门。
双方约定翌日前往牧马府挑选马匹,不过这次的马匹运送方向不再是走海运前往江南,而是走海运北上辽东。
如此一来,倒也不用等到秋季的了。
对此,崔正道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当夜请郑和他们吃了顿他们自认豪华的酒席。
经过三日的贸易,当一千马群被送至十艘马船,并被运往辽东之后,郑和也带着舰队扬帆起航。
利用可生产的资源,他们成功换回了一千匹马和四万贯铜钱。
蹲在甲板上,郑和检查了那四万贯铜钱,看着上面所写的‘至正’、“至元”、“洪武”等通宝铜钱,不难想象它们是通过何种走私途径,被人用与朝鲜交易的。
“我不太懂,这么做生意,朝鲜人不是亏了吗?”
站在一旁的郑峻皱眉询问,老道的杨俅闻言,不等郑和开口便说道:
“看上去是亏了,但那九万贯的商品被他们带回汉城,亦或者走私贩卖往日本去,基本能卖到十二三万贯。”
“这么多?”郑峻咋舌,要知道他的俸禄也才一千石,折色后顶多四百贯。
如果这九万贯能变成十二三万贯的话,那多出的三四万贯,几乎能一些普通的大府税收相比了。
“这生意如果都是我们自己做就好了。”郑峻肉痛开口,可郑和却轻笑道:“我们赚的也不少。”
“售卖给朝鲜的那些商品,成本也不过才二万六千余贯罢了。”
“仅此一笔,朝廷不仅收获了一千匹良马,还赚回了一万四千余贯铜钱。”
说到此处,郑和也起身眺望远方:“朝鲜的贸易数额不大,这次下东洋的真正目的还是日本。”
“现在船上的货物,只有日本能吃下。”
郑和的自信,让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崔均都产生了质疑:“日本能吃下那么多商货?”
“别小看他们。”杨展看崔均质疑,不由开口道:
“那日本虽然国土狭小,孤悬海上,但自南北统一后,国中口数突破千万,又有银矿相助,百姓虽然贫瘠,但贵族却十分富裕。”
杨展平倭多年,自然掌握了足利幕府的大体情况。
单论富裕而言,日本的诸地守护与贵族们绝对是大明四周较为富裕的一批人。
下东洋和设立对日市舶司,做的就是这批人的生意。
“铛…铛…铛……”
当郑和他们讨论对日贸易的时候,坐船上一口巨大船钟突然敲响,发出阵阵深沉而悠远的回响,让人不禁生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感觉。
“要下雨了,先回船舱吧。”
郑和将装满铜钱的箱子合上,招呼一声后便带着众人返回了船室。
不多时,乌云从西方飘来,带来的除了雨水外还有狂风和海浪。
在大自然面前,饶是这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却也显得十分渺小。
在这浩瀚的海面上,高数丈的海浪袭来,看得人心惊胆颤。
海浪的每一次袭击,都像是巨兽对战船的拍打,使得船身在浪头中左右颠簸。
到了夜里,冰冷的海风呼啸着,像是鬼魅在夜晚的诡谲嘶叫。
尽管已经经历过几次这样的风浪,但船舱里的兵卒们还是选择躲在角落里,手紧紧握住扶手,神色紧张。
舰队迎着风浪前进,每一次拍打的浪花飞到空中后,都会被狂风迅速吹走。
由水组成的雨幕被吹动,直到翌日清晨,这糟糕的天气也依旧没有过去。
郑和走出了船舱,几乎被狂风吹走,还好他身上绑了绳子,这才给了他抓住护栏的机会。
顶着狂风,他根据指南针向东方眺望。
远远望去,一片黑压压的云层笼罩了整个天空,洋面上一片漆黑,只有深邃的巨浪时不时地泛着白沫。
海面上的波涛翻滚,仿佛是一支在战斗中的军队,奋勇向前,咆哮着,竭尽全力。
只是在那浓厚的乌云中,郑和似乎看到了一丝光亮。
他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后才返回了船舱。
只是走出几个呼吸的时间,他的身上却已经湿透。
但即便如此,返回的他脸上依旧洋溢笑容:“这暴风很快就会过去,前面已经看见亮光了,顶多三个时辰我们就能平安走出暴风范围。”
“正使,您这么出去太过危险了。”
从其它船舱着急赶来的杨俅见到郑和那狼狈的模样,连忙命人上去为他更衣。
只是面对杨俅的担心,郑和却笑道:“陛下与殿下委托我下东洋,我自然要竭尽全力,怎能因为贪生怕死而让舰队迷失方向?”
“您要是出了事情,那我们才是百口莫辩。”杨俅苦笑,郑和也知道他的意思。
说到底,下东洋船队主要以东宫的武官组成,只有他一个是燕府的人。
如果他出了什么事情,东宫武官肯定会遭到猜忌。
前番他没想这么多,只想为船队探明方向,现在想想倒也有些后怕。
“我知道了,日后必不会如此。”
换好衣服,郑和也洋溢着笑脸坐下。
只是即便他已经承诺,杨俅却还是片刻不离的坐在了他身旁,生怕他又跑出去甲板上。
在这样的‘监视’中,船室外的风浪声开始越来越小,渐渐地,门缝居然透出了阳光。
“呜呜——”
号角声响起,所有人都高兴的站了起来。
号角声的出现,代表他们成功走出了暴风范围,所有人都急不可耐的闯出了船舱,来到了甲板上。
温暖的阳光洒在了他们身上,一扫昨日的阴霾。
海军的兵卒们欢呼雀跃,还有的抛下船网,组织弟兄们下海游泳。
在一片欢呼声中,郑和走上了船头,双手扶着护栏,眺望着那蔚蓝大海。
海面上翻腾的浪花时而被风吹成千姿百态的水雕,时而又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海面,整片大海在阳光和浪花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郑和戴上了用烟晶做成眼镜,大致看了一眼太阳的方位,随后根据指南针和经纬度判断了自己的大致方位。
按照昨天的暴风是从西南形成来看,他们应该被吹向了东北方向。
如果他们没有偏离航道,估计很快就能抵达日本九州岛的肥前国。
如果他们偏离了航道,那应该能在午后看到对马岛。
怀着忐忑的心情,郑和站在甲板上等待了许久,直到东北方向出现了岛屿,郑和才大致明了了自己的方位。
“所有舰队向东南打舵三刻,我们偏离航道。”
看到岛屿与岛礁后,郑和便知道自己一行人偏离了航道。
从去年到今年,他一直在与杨展他们学习航海,如今经过几日的操作,他也能应对基础的航海问题了。
在他的命令下,一百四十艘宝船、战船和马船开始调转方向,向着南边的日本筑前国进发。
甲板上,郑和将杨俅、杨展等人请来,拿着朱高煦绘画,倭寇填写的地图展开。
他指向筑前国,开口交代道:“日本眼下是足利幕府在控制,地方上主要以“石高制”来表示封地面积的制度。”
“筑前国石高三十余万石,正常来说下辖起码二十余万百姓,岁入十五万石,可调用两万左右兵马。”
“现在筑前国的守护是少贰贞赖,他们正在与大内家族争斗,我们只要提前派人告知我们到来的消息,那少贰家族应该不会不长眼的来惹我们。”
“除了补充淡水进行贸易外,主要的目的还是让他们派人前往其国都向足利汇报我们到来的消息和目的。”
“因此,我准备派遣二百护卫和三名将领充当使臣,走陆路前往京都。”
郑和还记得朱高煦说过展示武力,而后再外交,谈不好再打的做法。
因此他并不准备以示敌弱,而是要带着舰队直接进入筑前湾,以此展示下东洋舰队的强大。
“明白了,我愿意前往其国都。”
闻言,杨俅开口作揖,但郑和却连忙摇头道:“无须崇明侯亲自前往,只需要选一个千户官就足够。”
“倭人反复,此前便屠戮过我使臣,此举我们来不仅仅是贸易,还得先兴师问罪。”
“若是足利家族桀骜,再次屠戮使团,则悔之晚矣。”
杨俅敢去京都,可郑和却不敢让他去,谁知道这个足利幕府会不会也发疯杀使臣。
尽管他们上位后对大明礼遇,但郑和却不得不防。
要是杨俅真被杀了,那下东洋舰队的真正掌舵人杨展恐怕不会善了。
“此事甚小,不用父亲亲自前往。”
杨展也担心杨俅的安危,因此在郑和开口后,便跟着制止了杨俅的想法。
杨俅见状也只能无奈叹气,而下东洋舰队也在郑和的指挥下,向着筑前国的福冈地区前进。
他们的出现,很快引起了在近海捕鱼的筑前渔民注意。
当庞大如岛屿的下东洋舰队出现,站在渔船上的筑前渔民们便被震惊了。
“铛…铛…铛……”
悠扬而古朴的钟声在海面上回响,昭示着下东洋舰队到来的同时,也提醒了渔民们躲避。
“快逃!!”
声嘶力竭的喊叫声里,筑前渔民们不断滑动那破烂的渔船,连渔网都来不及收取,便逃似的往福冈港逃去。
发现明军的不止是他们,还有福冈的少贰氏兵马。
那悠扬的钟声与急促的钟声组成了一支交响曲,整个福冈都开始紧急戒备起来。
作为少贰氏家主,筑前国守护的少贰贞赖听到了急促的钟声,立马登上了福冈的展望台。
只是一瞬间,他便震惊于下东洋舰队的规模当中。
一百四十艘宝船、战船与马船所组成的舰队几乎占满了福冈的近海。
它们沉着平静的停泊在海上,距离福冈港似乎很近,却又十分遥远。
“家主!是大明的官船!”
急促的脚步声从展望台不远处响起,十几个已经穿戴好甲胄的家臣向着展望台跑来。
少贰贞赖见状也呵斥道:“慌张什么,首先要弄清楚他们的意图!”
“是!”家臣们应下,少贰贞赖也派出一名家臣,带着家中精通汉话的仆人前往大明的舰队。
不过他们刚刚抵达港口,便见到一艘“战船”朝着福冈港驶来。
福冈的上千守军紧张的看着那艘“战船”,直到它靠岸并走下三个身材高大,穿着“昂贵”绢布的人时,他们才稍微松懈了一些。
“我们是大明派来的使臣,请问筑前国的家主在吗?”
“我是筑前国的家臣福冈经义,请问你们前来的目的是什么。”
听到三人为首的那人说着京都话,福冈经义也穿着甲胄从港口的杂物中走出,带着七八名兵卒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当身高不足四尺余的福冈经义走到了身高五尺余的明军面前,双方的身高差距肉眼可见的差距高达一尺。
这样的差距,让三名明军面面相觑,但还是作揖拿出了袖中的一份国书与一本文册。
“这是正使交予筑前国家主的国书,这是我们的贸易文册。”
“如果筑前国家主同意,可以在港口敲响钟声,我们会派二百人护送使臣上岸,与家主把酒言欢,详细交谈。”
说罢,三名明军便作揖起身,转身走上了那艘被日本人视为战船的沙船。
不多时,他们划船离开了福冈港,只留下了拿着国书与贸易文册的福冈经义。
待明军彻底走远,福冈经义才火急火燎的拿着国书与贸易文册向着少贰氏的馆跑去。
从那三名明军的口中他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少贰氏兴许要迎来一场富贵了……
《明太宗实录》:“五月甲申,郑和率海军抵筑前,倭人见我之战船,惊惧曰:“自古未有汉军至筑前,今王师至此,真天威也。”
(本章完)
从洪武三十一年开始得到放纵的他们,总归迎来了狂欢的结束。
不仅被税务司稽查田亩数,还因为郑和下东洋之举引得沿海商帮不满,下面的官员为此奔走,身居高位的官员也无可奈何。
此刻的他们,只能盯着下东洋舰队的一举一动,寄希望于下东洋舰队外交失败。
如果下东洋舰队的外交成功,大明成功在隐歧和佐渡岛(金银岛)设立市舶司,那日后对日走私贸易恐怕会直接断绝。
要知道虽然没有灰吹法,但日本每年从国内开采的白银数量依旧不低于百万两。
这些白银大多数都被走私商人赚取,同时他们也带着大量铜钱涌入日本。
这样的举动,让本就遭遇钱荒的大明雪上加霜,毕竟明初白银的规模还不大,暂时撑不起一个货币市场。
因此对于朱高煦来说,打击走私,维持官方贸易才是最利于朝廷的政策。
正因如此,他几乎每日都要查阅由舰队发来的信纸。
下东洋舰队带走了六百只信鸽,所以即便他在南京,也能掌握下东洋舰队的最新情况。
事实证明,大明的航海技术并不差,在利用明代牵星术和朱高煦所传授经纬度的帮助下,下东洋舰队在五月初十成功抵达朝鲜的济州岛。
“呜呜——”
清晨,当一百五十艘高大的船只在济州岛西南方向出现,急促的号角声骤然响起。
岛上数量不多的朝鲜守军开始防备,不过他们用来守备济州岛的工具却是老式的投石机和弩炮,鲜有火器存在。
相较于他们,那由一百五十艘大船组成的下东洋舰队,此刻正静静地停泊在海上。
隔海眺望,它们仿佛串联了起来,构成了一块可移动的岛屿,带着神秘的气息和浩荡的能量,给予济州岛那为数不多守军一股强大的压迫感。
“放肆!这是天使的船队,你们怎么能这么无礼!”
济州岛西归浦港上,身穿正三品官服的礼曹参议崔正道呵斥着那群守备岛屿的守军,让他们放下兵器,并向海上舰队打出旗语。
不多时,二十艘二百料的沙船从舰队上被放下,随后被人驾驶向着西归浦前进。
崔正道带着十余名礼曹官员在西归浦等待着,大约两刻钟过去,那二十艘二百料沙船才进入了西归浦,并成功靠岸。
船上,郑和与崔均、郑峻三人带着四百余兵卒登陆西归浦,这样规模的护卫让济州岛守将汗流浃背。
只是相比较守将的警惕,崔正道却笑着上前作揖下跪,用洪武正韵开口道:“礼曹参议崔正道,参见天使……”
“不必多礼。”郑和扶起崔正道,随后扫视一圈西归浦,感叹道:
“这里地方不错,就是港口太浅了,我们的船不能靠岸,只能用这种小沙船补给。”
“小沙船……”听到郑和的话,礼曹的官员们面面相觑,要知道他们的主力战船也不过就是二百料和四百料罢了。
由于距离过远,他们根本感受不到下东洋舰队的庞大。
不过这要不要紧,自从大明设立平倭水师,沿海倭寇几乎被荡清,水师的力量越小,对于他们来说越方便。
想到这里,礼曹的官员们纷纷露出笑脸,而作为朝廷六曹之中礼曹参议的崔正道也谄媚道:
“请问天使,此次出使日本的商货,可否均售一些给朝鲜?”
作为礼曹参议,崔正道身上也背负着国主李芳远给予的任务,那就是从下东洋贸易之中获取朝鲜所需的一些东西。
除此之外,朝鲜各大商贾也贿赂了崔正道,让他帮忙帮忙购买商品。
因此,他才会如此热情的迎接郑和。
面对他的热情,郑和似乎早有准备,直接从身后的吏目手中接过了一本文册。
“这是下东洋的贸易文册,若是朝鲜有所需的商货,尽管开口,我定然不会保留。”
“谢天使。”崔正道闻言,急不可耐的从郑和手中接过文册。
只是在他翻开文册的时候,上面的商品名称与商品价格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青花、豆青、白瓷等瓷器在朝鲜都是抢手的贵族商品,红糖、生丝、弓角、宣纸、狼毫更不用多说。
对于资源贫瘠的朝鲜来说,这里面的每一种商品几乎都掐准了他们的命门,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的钱不够。
下东洋舰队的商品如果按照他们给出价格售出,那数额将会达到二百一十七万贯。
这样的数额,绝不是朝鲜能吃下的。
“天使需要什么货品吗?”
崔正道没有急着贸易,而是询问大明需要什么货品。
“朝廷派我经过济州岛,主要就是买马。”
郑和不假思索便说出自己的意图,毕竟这个时代朝鲜能输入大明的商品,也只有马匹了。
元朝在高丽弄了不少养马的地方,济州岛就是其中一个。
相比较朝鲜的窘迫,大明能输入朝鲜的商品可以说百花齐放。
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国家能对大明进行单方面的商品倾销。
“我们可以出价马匹五十贯一匹,一共出售五百匹。”
崔正道试探性开口,可郑和却皱眉道:“这点数量太少了,陛下给我的旨意是采买一千匹。”
“一千匹……”听到这个数量,崔正道十分无奈。
面对这眼花缭乱的大明商品,除了卖马外,他们没有其它选择,毕竟朝鲜缺铜,更缺铜钱。
只有卖马,然后补贴一定数量的铜钱,他们才能买到自己心仪数量的商品。
崔正道转身与礼曹的官员们商量片刻后,便转身作揖,表情复杂道:“一千匹,五万贯钱,再加上我国的四万贯钱,我们希望购买价值九万贯的商品。”
“可以,请崔参议拟份条子给我吧,此外我军还需要再济州岛取些水。”郑和颔首。
闻言,崔正道也松了一口气,继续摆上笑脸:“不过是一些水罢了,天军请自便。”
“好。”郑和闻言看向了崔均和郑峻二人,二人见状便分出一百人去取水。
同时,崔正道也拟出了一份条子。
青花瓷器他们各买十件,豆青各五十件,此外的弓角、生丝、红糖等物则是能买多少买多少,直到花光了九万贯,崔正道他们才恋恋不舍的交出了条子。
扫视一眼商货条子,郑和用自己的印章盖上,随后派装满水的沙船前往船队带回商品。
从清晨到黄昏,大明的商品才陆续登陆西归浦,被崔正道等人派兵押运前往济州岛衙门。
双方约定翌日前往牧马府挑选马匹,不过这次的马匹运送方向不再是走海运前往江南,而是走海运北上辽东。
如此一来,倒也不用等到秋季的了。
对此,崔正道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当夜请郑和他们吃了顿他们自认豪华的酒席。
经过三日的贸易,当一千马群被送至十艘马船,并被运往辽东之后,郑和也带着舰队扬帆起航。
利用可生产的资源,他们成功换回了一千匹马和四万贯铜钱。
蹲在甲板上,郑和检查了那四万贯铜钱,看着上面所写的‘至正’、“至元”、“洪武”等通宝铜钱,不难想象它们是通过何种走私途径,被人用与朝鲜交易的。
“我不太懂,这么做生意,朝鲜人不是亏了吗?”
站在一旁的郑峻皱眉询问,老道的杨俅闻言,不等郑和开口便说道:
“看上去是亏了,但那九万贯的商品被他们带回汉城,亦或者走私贩卖往日本去,基本能卖到十二三万贯。”
“这么多?”郑峻咋舌,要知道他的俸禄也才一千石,折色后顶多四百贯。
如果这九万贯能变成十二三万贯的话,那多出的三四万贯,几乎能一些普通的大府税收相比了。
“这生意如果都是我们自己做就好了。”郑峻肉痛开口,可郑和却轻笑道:“我们赚的也不少。”
“售卖给朝鲜的那些商品,成本也不过才二万六千余贯罢了。”
“仅此一笔,朝廷不仅收获了一千匹良马,还赚回了一万四千余贯铜钱。”
说到此处,郑和也起身眺望远方:“朝鲜的贸易数额不大,这次下东洋的真正目的还是日本。”
“现在船上的货物,只有日本能吃下。”
郑和的自信,让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崔均都产生了质疑:“日本能吃下那么多商货?”
“别小看他们。”杨展看崔均质疑,不由开口道:
“那日本虽然国土狭小,孤悬海上,但自南北统一后,国中口数突破千万,又有银矿相助,百姓虽然贫瘠,但贵族却十分富裕。”
杨展平倭多年,自然掌握了足利幕府的大体情况。
单论富裕而言,日本的诸地守护与贵族们绝对是大明四周较为富裕的一批人。
下东洋和设立对日市舶司,做的就是这批人的生意。
“铛…铛…铛……”
当郑和他们讨论对日贸易的时候,坐船上一口巨大船钟突然敲响,发出阵阵深沉而悠远的回响,让人不禁生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感觉。
“要下雨了,先回船舱吧。”
郑和将装满铜钱的箱子合上,招呼一声后便带着众人返回了船室。
不多时,乌云从西方飘来,带来的除了雨水外还有狂风和海浪。
在大自然面前,饶是这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却也显得十分渺小。
在这浩瀚的海面上,高数丈的海浪袭来,看得人心惊胆颤。
海浪的每一次袭击,都像是巨兽对战船的拍打,使得船身在浪头中左右颠簸。
到了夜里,冰冷的海风呼啸着,像是鬼魅在夜晚的诡谲嘶叫。
尽管已经经历过几次这样的风浪,但船舱里的兵卒们还是选择躲在角落里,手紧紧握住扶手,神色紧张。
舰队迎着风浪前进,每一次拍打的浪花飞到空中后,都会被狂风迅速吹走。
由水组成的雨幕被吹动,直到翌日清晨,这糟糕的天气也依旧没有过去。
郑和走出了船舱,几乎被狂风吹走,还好他身上绑了绳子,这才给了他抓住护栏的机会。
顶着狂风,他根据指南针向东方眺望。
远远望去,一片黑压压的云层笼罩了整个天空,洋面上一片漆黑,只有深邃的巨浪时不时地泛着白沫。
海面上的波涛翻滚,仿佛是一支在战斗中的军队,奋勇向前,咆哮着,竭尽全力。
只是在那浓厚的乌云中,郑和似乎看到了一丝光亮。
他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后才返回了船舱。
只是走出几个呼吸的时间,他的身上却已经湿透。
但即便如此,返回的他脸上依旧洋溢笑容:“这暴风很快就会过去,前面已经看见亮光了,顶多三个时辰我们就能平安走出暴风范围。”
“正使,您这么出去太过危险了。”
从其它船舱着急赶来的杨俅见到郑和那狼狈的模样,连忙命人上去为他更衣。
只是面对杨俅的担心,郑和却笑道:“陛下与殿下委托我下东洋,我自然要竭尽全力,怎能因为贪生怕死而让舰队迷失方向?”
“您要是出了事情,那我们才是百口莫辩。”杨俅苦笑,郑和也知道他的意思。
说到底,下东洋船队主要以东宫的武官组成,只有他一个是燕府的人。
如果他出了什么事情,东宫武官肯定会遭到猜忌。
前番他没想这么多,只想为船队探明方向,现在想想倒也有些后怕。
“我知道了,日后必不会如此。”
换好衣服,郑和也洋溢着笑脸坐下。
只是即便他已经承诺,杨俅却还是片刻不离的坐在了他身旁,生怕他又跑出去甲板上。
在这样的‘监视’中,船室外的风浪声开始越来越小,渐渐地,门缝居然透出了阳光。
“呜呜——”
号角声响起,所有人都高兴的站了起来。
号角声的出现,代表他们成功走出了暴风范围,所有人都急不可耐的闯出了船舱,来到了甲板上。
温暖的阳光洒在了他们身上,一扫昨日的阴霾。
海军的兵卒们欢呼雀跃,还有的抛下船网,组织弟兄们下海游泳。
在一片欢呼声中,郑和走上了船头,双手扶着护栏,眺望着那蔚蓝大海。
海面上翻腾的浪花时而被风吹成千姿百态的水雕,时而又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海面,整片大海在阳光和浪花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郑和戴上了用烟晶做成眼镜,大致看了一眼太阳的方位,随后根据指南针和经纬度判断了自己的大致方位。
按照昨天的暴风是从西南形成来看,他们应该被吹向了东北方向。
如果他们没有偏离航道,估计很快就能抵达日本九州岛的肥前国。
如果他们偏离了航道,那应该能在午后看到对马岛。
怀着忐忑的心情,郑和站在甲板上等待了许久,直到东北方向出现了岛屿,郑和才大致明了了自己的方位。
“所有舰队向东南打舵三刻,我们偏离航道。”
看到岛屿与岛礁后,郑和便知道自己一行人偏离了航道。
从去年到今年,他一直在与杨展他们学习航海,如今经过几日的操作,他也能应对基础的航海问题了。
在他的命令下,一百四十艘宝船、战船和马船开始调转方向,向着南边的日本筑前国进发。
甲板上,郑和将杨俅、杨展等人请来,拿着朱高煦绘画,倭寇填写的地图展开。
他指向筑前国,开口交代道:“日本眼下是足利幕府在控制,地方上主要以“石高制”来表示封地面积的制度。”
“筑前国石高三十余万石,正常来说下辖起码二十余万百姓,岁入十五万石,可调用两万左右兵马。”
“现在筑前国的守护是少贰贞赖,他们正在与大内家族争斗,我们只要提前派人告知我们到来的消息,那少贰家族应该不会不长眼的来惹我们。”
“除了补充淡水进行贸易外,主要的目的还是让他们派人前往其国都向足利汇报我们到来的消息和目的。”
“因此,我准备派遣二百护卫和三名将领充当使臣,走陆路前往京都。”
郑和还记得朱高煦说过展示武力,而后再外交,谈不好再打的做法。
因此他并不准备以示敌弱,而是要带着舰队直接进入筑前湾,以此展示下东洋舰队的强大。
“明白了,我愿意前往其国都。”
闻言,杨俅开口作揖,但郑和却连忙摇头道:“无须崇明侯亲自前往,只需要选一个千户官就足够。”
“倭人反复,此前便屠戮过我使臣,此举我们来不仅仅是贸易,还得先兴师问罪。”
“若是足利家族桀骜,再次屠戮使团,则悔之晚矣。”
杨俅敢去京都,可郑和却不敢让他去,谁知道这个足利幕府会不会也发疯杀使臣。
尽管他们上位后对大明礼遇,但郑和却不得不防。
要是杨俅真被杀了,那下东洋舰队的真正掌舵人杨展恐怕不会善了。
“此事甚小,不用父亲亲自前往。”
杨展也担心杨俅的安危,因此在郑和开口后,便跟着制止了杨俅的想法。
杨俅见状也只能无奈叹气,而下东洋舰队也在郑和的指挥下,向着筑前国的福冈地区前进。
他们的出现,很快引起了在近海捕鱼的筑前渔民注意。
当庞大如岛屿的下东洋舰队出现,站在渔船上的筑前渔民们便被震惊了。
“铛…铛…铛……”
悠扬而古朴的钟声在海面上回响,昭示着下东洋舰队到来的同时,也提醒了渔民们躲避。
“快逃!!”
声嘶力竭的喊叫声里,筑前渔民们不断滑动那破烂的渔船,连渔网都来不及收取,便逃似的往福冈港逃去。
发现明军的不止是他们,还有福冈的少贰氏兵马。
那悠扬的钟声与急促的钟声组成了一支交响曲,整个福冈都开始紧急戒备起来。
作为少贰氏家主,筑前国守护的少贰贞赖听到了急促的钟声,立马登上了福冈的展望台。
只是一瞬间,他便震惊于下东洋舰队的规模当中。
一百四十艘宝船、战船与马船所组成的舰队几乎占满了福冈的近海。
它们沉着平静的停泊在海上,距离福冈港似乎很近,却又十分遥远。
“家主!是大明的官船!”
急促的脚步声从展望台不远处响起,十几个已经穿戴好甲胄的家臣向着展望台跑来。
少贰贞赖见状也呵斥道:“慌张什么,首先要弄清楚他们的意图!”
“是!”家臣们应下,少贰贞赖也派出一名家臣,带着家中精通汉话的仆人前往大明的舰队。
不过他们刚刚抵达港口,便见到一艘“战船”朝着福冈港驶来。
福冈的上千守军紧张的看着那艘“战船”,直到它靠岸并走下三个身材高大,穿着“昂贵”绢布的人时,他们才稍微松懈了一些。
“我们是大明派来的使臣,请问筑前国的家主在吗?”
“我是筑前国的家臣福冈经义,请问你们前来的目的是什么。”
听到三人为首的那人说着京都话,福冈经义也穿着甲胄从港口的杂物中走出,带着七八名兵卒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当身高不足四尺余的福冈经义走到了身高五尺余的明军面前,双方的身高差距肉眼可见的差距高达一尺。
这样的差距,让三名明军面面相觑,但还是作揖拿出了袖中的一份国书与一本文册。
“这是正使交予筑前国家主的国书,这是我们的贸易文册。”
“如果筑前国家主同意,可以在港口敲响钟声,我们会派二百人护送使臣上岸,与家主把酒言欢,详细交谈。”
说罢,三名明军便作揖起身,转身走上了那艘被日本人视为战船的沙船。
不多时,他们划船离开了福冈港,只留下了拿着国书与贸易文册的福冈经义。
待明军彻底走远,福冈经义才火急火燎的拿着国书与贸易文册向着少贰氏的馆跑去。
从那三名明军的口中他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少贰氏兴许要迎来一场富贵了……
《明太宗实录》:“五月甲申,郑和率海军抵筑前,倭人见我之战船,惊惧曰:“自古未有汉军至筑前,今王师至此,真天威也。”
(本章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