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又惊又喜
作者:面包果    更新:2024-05-07 02:40
  神兵卫愿出粮草百余万担赈济河南等地灾民,殿外的刘宇亮薛国观陈新甲都被神情兴奋的太监通报惊呆了,天上掉下了金砖,这下子西北灾情不再无望,有这么一大笔粮食,至少一两年内百万百姓不至于忍饥挨饿,不至于铤而走险去杀官造反,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啊,几个人立马抛下成见,要求陛见,说是要当面替朝廷,替天下百姓谢谢神兵,崇祯当即准了,是要让自己左右明白神兵真心相助大明的用心,三人进来顶头就拜,刘宇亮都泣不成声了,救苦救难大菩萨啊,历朝历代就没有过如此舍己为人的神仙,只要西北人人能活命,谁愿意把脑袋别裤腰带上造反?
  皇帝激动,当即准了神兵卫的提议,既然那么看重孙传庭,那就让他官复原职,总理各路官军,杨先生年岁已大,不能让其再在外劳顿,下旨召回仍任大学士,和卢象升一起总督皇庄和天津事宜,另派高企潜为西北监军,不要一直躲在神兵卫不出来,也该来朕跟前报个到不是,有那么多粮食运往西北,无论是军需还是百姓,短时间内都足够了,朕再拨百万两银子,要求各地加固城池,招募青壮,不愁流寇不灭,天下不宁。
  现在问题是派谁去总领赈济灾民,往日这是个天大的肥差,所有人都会挤破头领命前往,千里当官只为财,要是派去走一遭,几辈子都吃不完,不过这次不同,神兵卫凶名在外,连成国公这样的勋贵世家,大明第二人都在神兵手里吃了大亏,他们这些无根无底的就更不被放在眼里了,那么由谁去合适呢?几个内阁大员商量来商量去还是议不出个所以然,都说还是让皇帝自己钦定吧,崇祯从袖里拿出一个名字说道“此是神兵卫举荐的,你们看没什么的话就拟旨吧”刘宇亮接过一看,大出意外,竟然是在皇庄深造的史可法,这个人可以说名不见经传,除了搞好了京城卫生防疫工作外,就没有多少影响,想不到神兵举荐了这样一个有东林党嫌疑的官员,不过意外归意外,既然皇帝拿出来,那就是确定有他去西北出美差了,既能博得美名,有没有风险,真是时也运也。
  这件事一下子震动了整个朝野,几百万两银子的财物仅仅是见了皇帝一面,轻松定下,原来左看不顺眼右看有野心的官员,一下子全没声音了,不说整个大明拿不出如此巨量粮食,就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巨富舍家为国也不可能凑足,据说还是价格昂贵的精米,比之大明糙米天上地下,那真是西北百姓的造化啊,而此次赈灾的钦差大人更出乎意料,是东林党中坚史可法,这让整个东林党君子很是兴奋,证明皇帝还是信任东林党的,救国救民舍我其谁?
  那天皇帝和四位神兵卫伯爷商量了好久,关于出兵,皇帝希望任命他们中的一个作为参军或钦差副使协助孙传庭尽快理清西北战事,结果四个人都婉言谢绝了,说他们不会干预朝廷的指挥,只是提供协助和意见,他们商量好了,派提督衔的金子容前往,为什么派他去,是因为秦岭基地还有他百余炮兵闲着,从天津派去是舍近求远,且都任务繁重,抽不开身,只有他手下炮兵营能抽出来,派去的人也不多,初步计算才三百多人,不过不要小看这三百余人,全钢铁坦克七辆,全钢铁步兵战车十两,各种运输军车百余辆,105毫米火炮和75小姐几十门,即使面对十万大军也不怕。崇祯是知道的,神兵卫每一辆战车都是钢铁打造,这百余辆神车即使平推,无论是流寇还是建奴都无法抵挡,有这些神器在孙传庭的中军,只需稳扎稳打,绝不会像以前那样被偷袭大败亏输。
  另外高师成也谈到了为何选择孙传庭这个性格倔强目空一切的统帅,说到了明末“传庭死,大明亡”的悲壮历史,当然是点到为止,只要皇帝明白就可以,说他是大明最后的帅才,请百分百相信他能扫清西北,将来收复辽东,进军西藏青海新疆都需要他独当一面,所以为他单独训练一支新军,原因就在于这支新军需要面对的不是平原,是要面对环境险恶的高原沙漠严寒的,千里无人烟,和中原完全是两回事,他们所要承担的风险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需要单独特殊训练,刘宇亮薛国观陈新甲包括崇祯皇帝,看着地图上一大片红色区域大是不解,说大明已经富有四海,既然这些地方都是不毛之地,为何非要占领?陆文夫知道古人不明白这些地方的重要性,于是指着地图对他们说道,这些地方地下埋藏着大量金银盐和军车所用油料等财富,尤其是北方极寒之地,木材丰富,矿藏更是天量,我若不取,马上会被北面的毛子占领,还有新疆适合大量种植棉花粮食等,地域宽广,足可以满足大明一半的衣食需求,故无论如何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让外人夺了去。
  一席话说得皇帝和几个大臣面面相嘘,以前的眼光一直在自己一亩三分地打转,从来没有想到过西域北面还有如此大的地方,而且是蕴含巨量财富,毛子是知道,早先就隐隐约约有消息传来,这些碧眼鬼佬手持火铳时隐时现,只是国内事务繁忙,没人把这些零碎当回事,今天被神兵首领一说,所有人都感觉到这样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是应该归大明所有,那么神兵卫训练新军的目标就不仅仅是平定内乱,收复辽东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开疆拓土,扩大大明版图,这样一个宏伟蓝图自己若有幸参与,必然青史留名,流芳百古,以后真的要向曹化淳高企潜他们学习,论看人的眼光,他们这些饱学之士和势利阉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可叹满朝文武还在为蝇头小利你争我夺,人家神兵卫都早冲出大明疆域了,再不跟上,不用皇帝提醒,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站班充数了。
  此时范小武说他们天津开始试着从海洋捕鱼,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次带来了一些海产品,进献给宫中,也让大家开开眼,只是因为海洋鱼类腥臭,故只放在宫外,没有拿进来,并说只要沿海开放,那内地一部分和沿海各地就再没有饥荒一说,海洋之中渔获将是内河千倍万倍,这句话又把古人吓了一大跳,禁海还是大明国策,为什么要禁海,大家只知道防倭寇,可现在神兵卫说海里渔获是内陆的千倍万倍,这得要多大的量啊?崇祯满脸兴奋,说腥臭无妨,朕从来没见过海里的鱼,既然几位爱卿献来,那就赶紧让人拿进来让大家开开眼吧,王承恩会意,立即叫几个太监去拿进来,不过等了很长时间,还没见送进来,皇帝和刘宇亮他们内心嘀咕,几条鱼,需要这么长时间吗,看神兵卫几个老僧入定的样子,好像早知道很难的样子,难道真的超出我们想象?
  当几十个太监在宫门锦衣卫的帮助下吭哧吭哧将一条鲨鱼抬进来的时候,从皇帝到大臣内侍都被惊呆了,不说老远就腥臭弥漫,光看那身躯就有几个成人大,这是鱼吗?还是鱼精?后面还有几十条小孩般大小的鱼,这要是晚上准得把太监吓死几个,崇祯站在那脑袋完全宕机了,几个大臣也是呆若木鸡,听说过海里有大鱼,可谁也没见过,现在就摆在自己眼前,一条小鱼就够全家吃几顿的,这还叫鱼吗?范小武呵呵一笑,说这只是他们运输工具有限,还有更大的鱼,比这大几十倍的海里多了去了,只要稍稍向海洋索取,大明就不会被饥饿困扰,说的几个大臣一阵眩晕,比这还大几十倍,莫不是把东海龙宫的神将给捉来了吧?这要是上天惩罚?~~去去,眼前这帮人不就是神仙吗?神仙打架,神仙打架啊,崇祯是真的被吓到了,自打娘胎里出来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鱼,这要是大卸八块,可吃饱百多个宫人吧,看起来远远不止,这就是海洋里的鱼?平常百姓家要是捕获一条就够吃上一个月了,那这大明哪还来饥荒?人人岂非要吃撑了?他望向四个神仙寻求答案,陆文夫陈伟峰等人都会意地向他点点头说,海洋中有取之不尽之粮食,连海草皆可食用,况鱼类体型比内河鱼类大很多,数量也是无法估量的多,只需要有足够捕鱼船,就会给大明带来无法估算的财富。
  “那引来倭寇又当如何?”薛国观忍不住问道,范小武回答说此一时彼一时,嘉靖万历年间是有倭寇侵扰,但此时日本已经开始闭关锁国,不准其国民下海,故倭寇已然不存在,所谓与时俱进,此时若能开海,则功莫大焉,即可让百姓果腹,亦可使用税收杠杆增加大明财政收入,有百利无一害。
  崇祯很激动,所谓眼见为实,这么大的鱼摆在眼前,假不了,当时就有打破祖宗规矩,开海的想法,但被刘宇亮陈新甲阻住了,说神兵卫只是才开始试水,不如让他们有了好的效果之后再定夺不迟,不急在一时,此时若操之过急,必然引起满朝文武沸反盈天,到时很难收拾,目下最要紧的不是开海,而是东西两路威胁,只要解决了这两件大事,别说开海,皇帝你就是尽毁祖宗法度都由着你,所有人也只会说是圣君万岁,现在吗,还是老实忍着吧。崇祯很无奈,挥了挥手,让几十个太监抬着腥臭的大鱼去御厨房,同样无奈的神兵卫几个大佬,他们知道一次两次是不可能改变大明国策的,但只要勾起了皇帝和大臣的好奇心,日积月累,早晚会是推倒闭关锁国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所以并不急于一时,让他们开开眼界就足以,还有更多的事等着办呢,解决了西北战略问题,已经算是大功一件,至于其它慢慢来吧,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接着陆文夫又拿出了一小包盐,说是在河南叶县已经有了发现,经过上千人两个多月的挖掘,和少量简易挖矿机械协助,在地下不到千米,就是不到两里的地方挖出了岩盐,这种矿盐纯度很高,几乎可以直接食用,只是由于机械不足,暂时只是小规模生产,希望皇帝下一道诏令,由他们专管此事,所得和以前一样三七分成,
  又是一项惊人发现,崇祯听回来的洪承畴讲过这事,说叶县有盐,大明缺盐,普通人家很难买到盐,故一直实行盐铁专卖,而大宗盐都掌握在江南盐商手里,如今神兵卫说已经找到了可以直接食用纯度很高的盐,怎不叫人惊喜?刘宇亮立即拿过那包盐,搓了搓,仔细看色泽,比之市面上粗盐好太多,几个大臣又尝了尝,果然味道纯正,是极为难得的上好盐,只比神兵卫带来自用盐略差一分而已,完全可以秒杀市面上所有盐,即使作为贡盐也毫不逊色,王承恩代皇帝尝了一下,点点头,算是认可,于是崇祯问道,这叶县矿盐储量多少?全面开发的话,难度有多大?
  陆文夫说光叶县地下的盐足够大明全国百姓吃上几百年的,储量是惊人的,只是开发难度较大,都在地下两里以下,靠人工很难大规模生产,需要神兵卫开矿机械,也需要一定时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朝廷引起重视,他们就会全力开发,假以时日必然能让全国吃上廉价好盐。一席话又让几个古代人瞠目结舌,刚几条大鱼带来的震撼还没过去,这神兵卫又说叶县有全国百姓吃几百年都吃不完的盐,还是优质盐,怎不叫人脑袋宕机?刘宇亮薛国观陈新甲马上醒过味来,这是一笔天降大财啊,还是天量巨财,江南盐商个个富可敌国,钱哪来的?不都是靠走私贩私盐起家的,如今不远的河南发现巨量盐,什么意思?谁掺和谁发财啊,每个人都咽了咽口水,看着皇帝,崇祯喜上眉梢,刚给了他战胜灾荒的希望,马上又来发财的希望,能不欢喜?神仙就是神仙,每次都会带来出人意料的惊喜,他立即就叫内阁拟旨,准备照准,边上薛国观咳嗽了一下,说皇上且慢,如此巨量食盐,臣觉得者分配份额太少啊,都是大明地下埋的,理应大明得大头才是,随即陈新甲刘宇亮也站起来附和,说以前和神兵卫商量好的三七分成,那是指各种商务,并非指盐这样的国家战略物资,因此希望神兵卫看在大明百姓困苦,国库空虚的份上能不能再让几分?
  事实上首辅大人说这话也知道有些出尔反尔,和神兵卫的协议是他一手定的,如今又想增加份额,实在是有些过分,而且人家才出百余万石粮食,无论怎么说都是在大力补贴大明,不过为了国家为了大明,老脸厚着也只能厚着,太过分也只能太过分,朝廷百官本来就对他吃里爬外弹劾纷纷,自己也一直准备告老还乡,奈何皇帝不准,理由是没找到合适的首辅人选,如今西北吃紧,只能勉强为之,既然说到利益分配,意思意思争取一下,多少给朝廷一个交代,当然内心是不抱什么希望的,这么大一块利益,给点面子就行。
  皇帝涨红了脸也在看着几个神仙,他也知道要求非分,只不过他穷怕了,要是有那么一大块利益,谁不想多点份额?陆文夫陈伟峰等相视一笑,来的时候他们就有所考虑,朝廷百官的攻讦一直不停,说卖国求荣,说养虎为患,说认贼为父的都有,现在这么大利益摆在这,若是不给点好处,必然又是物议菲菲,他们自己不怕,大不了干一仗,怕的是皇帝和内阁顶不住压力,因为作为穿越者,他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不是国内,国内需要的是安定支持,无后顾之忧,至于各种矿产金银铜铁油煤之类的,海外多的是,国内这点还真看不上眼,全白送都无所谓,只要够他们建设所用就可以,再说人员太少真的顾不过来,以后绝大部分一定要靠大明去开发,只有把大明绑在自己的利益链上,觉得有莫大好处,才会充分调动它的积极性,才有可能为穿越者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因此适当时候给适当份额早就商量好了,现在大明统治者提出来了,正好顺水推舟给他们个心动价码,于是陆文夫问到“那首辅大人认为该如何分成呢?“刘宇亮脸色绯红,轻轻说道”四六如何?发现如此大盐矿,这江南盐商必然群起而攻,朝廷所要面对的非议自然成倍增加,到时朝廷也难以应对啊“他说的是实情,大明别的不缺,挑刺抬杠的官员永远不缺少,即使自己觉得强人所难也要据理力争,过分也只能过分些。
  陆文夫知道这些人心中还有道德观,不像现在人那样毫无顾忌谈利益分配,看他们都红着脸就知道了,尽快让他们习惯利益谈判也是今后改造社会的必由之路,所以没犹豫,直接回答到不用四六分成了,直接五五开,只要大明全力支持,今后的矿山开采都可以按各半分成,他们初步估计仅此一项,大明每年的税赋收入就可增加几百万两,以后随着规模加大只会更大,一句话当场把刘宇亮薛国观陈新甲和崇祯包括内相王承恩喜得说不出话来,五五开,每年至少几百万两银子,以后所有的矿山,这几个词放在平时朝会上那是惊天地泣鬼神,朝廷费尽心思征三饷也不过两三百万两,还闹得全国不安宁,今天在神兵卫嘴里说出来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一小笔,怎不叫人心惊肉跳,这么大一笔银子几句话就定下了,什么叫胸襟?这就是了!我们只要四六都觉得过分,他们开口就是五五,神仙就是神仙,户部尚书不在,要是在的话,定然乐昏过去,几个大臣要不是皇帝在场,当场就会跪下来感谢,激动的皇帝和大臣一下子站起来,为实实在在的利益,躬身施礼,感谢神兵卫天兵天将为大明鞠躬尽瘁,舍己为人,功德无量,不管说得对不对,那个意思总是要表示的,搞得四个现代人手足无措,赶忙起身回礼,说应该的应该的,他们和大明本就一家,不分彼此云云。
  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的收入,当然再让现任叶县知县管显然不合适,需要一个朝廷信任的官员坐镇,还必须顶住各方压力,尽心为朝廷的人,派谁去合适呢?几个人抓耳挠腮,这个消息只要传出去,钻营伸手的要打破头,几个人想来想去,想不出人来,还是一旁的王承恩说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早就通过关节找过他几回,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跟皇帝提起,主要是这个人还关在牢里呢,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开脱的,果然,皇帝一听这个名字,脸上浮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神情,好,就他了,别人不行,他戴罪立功完全可以!首辅次辅本兵也都觉得可以,那就好立即下旨,所有地方官员包括朝廷重臣各地藩王均不得插手干预叶县盐矿事宜,有违旨者以大不敬和贪污论处!所有事宜必须由神兵卫和叶县主持,余者皆无权过问。又是一道破天荒的圣旨,还是在众人难掩喜悦之情下迅速通过的,开创了大明最快的办事先例。
  好处分好,接下来皇帝兴致勃勃问了皇庄新军训练情况,各位龙子龙孙官员子弟学业进展,所调官员近来情形,四个伯爷一一介绍了个大概,无非是太子聪慧,比别人领悟更快,各位龙子龙孙除了个别难以适应,也还算安分守己,官员见识开阔不少,多少知道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性,新军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淘汰了一些,大部分都能按训练安排完成,只需严守军规,勤加操练,定然能掌握神兵利器,为大明打出个太平盛世云云,至于造船和海贸也都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相信不要多长时日,即可开始,请皇帝放心,海贸这块利益绝不会少了朝廷半分银子,所有明细账目都会在大明市舶司备案,绝无半点猫腻。一切都在轻松惬意的心情中象老朋友茶余饭后那么谈起,好像原先西北紧张局势不存在一样,是跑题了吗?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和神兵卫几个大手笔比起来,西北流寇问题一下子变得无足轻重了,总之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雨轩阁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