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再次陛见
作者:面包果    更新:2024-05-07 02:39
  两个基地在紧锣密鼓搞建设,两个大明的掘墓人也在紧锣密鼓干革命,张献忠数次和官军交手,有败有胜,只是一直在狭小空间,急于突围,他在找机会,终于再一次大战之后找到了官军的弱点,就是左良玉部消耗过大,平时对朝廷阳奉阴违,左良玉内心想保存实力招兵买马,又苦于朝廷不重视他没钱支撑他,即派人用各地收刮来的金钱收买了左良玉,让他给自己几万义军开个口子,从杨嗣昌布下的天罗地网中突围而出,目标直指四川这个易守难攻的地域。
  有道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南平,只要占据了天险要地四川,官军再要荡平流寇就真的比登天还难了,张献忠显然从十几年游击战争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不再像以前那样硬闯,开始注重创建根据地,不跟优势官军硬拼,四川就是最好的根据地,蜀王富得流油,蜀地粮食又充沛,足可以养活他一大帮子义军,进可攻退可守,就是自己独立建国也没人拿他怎么样,他正是抱着这种想法,才不怕牺牲孤注一掷,全军向四川转进。
  这边杨嗣昌得到消息,说张献忠部突破了几道防线,明显有进入四川的迹象,他知道形势危急了,他不知道是左良玉养寇自重,主动让开一条生路,放过张献忠,他只知道一旦让流寇进入四川,再想剿灭就是痴人说梦了,自己身家性命事小,恐怕整个大明再也无法安宁,于是心急火燎命令各处总兵围追堵截,务必拦住张献忠部,同时派出几批快马,请求秦良玉看在大明江山社稷份上,赶快出动白杆兵堵住流寇,无论如何不能让张屠夫得逞,又急递朝廷,请求神兵卫出马,帮助他解决最狡猾的八大王张献忠,至于皇帝怎么想,他已经顾不得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说起来很科学,真正用起来需要上下齐心,同心协力才能成功,而大明缺乏的就是这个,所有总兵都有私心,都在保存实力,阳奉阴违的事都是明目张胆在做,正因为如此,杨嗣昌的这个战略才漏洞百出,除了初期取得一些成果外,后来由于资金不足各自为战被李自成张献忠钻了空子,一个占据了四川,一个攻入了北京,最后被后金捡了便宜,乘虚入主中原,直接造成了汉族科技发展的中断,演变出了近代屈辱的历史,一切的渊源,都是明末皇帝朝廷战略失误盲目乐观所造成的。
  对于要不要出兵干预张献忠入川,穿越者早就达成了共识,不是要不要而是一定要,这是经过激烈讨论达成的共识。张屠夫凶名在外,屠杀四川百姓这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如何都要阻止他的疯狂。
  基地的争论主要是要不要出兵的问题,摆在眼前的不是一股义军,是两股,李自成正在伺机进入遭受旱灾民怨沸腾的河南,是先阻止张献忠屠川,还是先堵截李自成入豫?还是两个一起堵?秦岭和天津电报不断,大部分的意见是两个一起堵,基地和天津同时出兵,不需要太多人,只要在适当场合予以少量杀伤,大量恐吓,就应该能阻止他们进一步扩大,把他们活动范围缩小,再分化瓦解,耗个几年,各地高产农作物推广,解决基本饥荒问题,安置大量流民,必定能不战而胜。
  少部分的意见是先堵张献忠,理由是四川是粮仓,一旦让张献忠取得,要想平定就得猴年马月了,所耗资财必定无法计算,即使新军练成面对蜀道难的局面也很难应付,历朝历代的教训摆在那,不是靠先进武器装备就一定能成功的,当年全国解放后,四川等地的剿匪就付出了极大代价,剿了好几年才算彻底安定,如今是乱世,若不能及时解决张献忠,以后肯定有的头疼,所以平定张献忠必然是当务之急。
  还有些人认为不管最好,反正崇祯喜欢刚愎自用,不如放任两处义军造反,把明王朝闹个天翻地覆,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攻陷北京城也不怕,太子和一大批官僚在我们手里,随时可以利用,让他们去和满清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再渔翁得利,坐享其成更好,省的废老大功夫和腐朽王朝泡蘑菇。
  几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但临管会觉得这场末世大战,必然会造成大量伤亡,都是中华儿女,不能眼睁睁看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况且里面还牵扯到很多我们费尽心思保护下来的人物,如卢象升孙传庭史可法张煌言等等,若是放任自流必然给整个民族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介入,而且是尽早介入为好,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大家总算是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先阻止张献忠,再伺机解决李自成,不过不是给他们大量杀伤,而是恐吓为主,最好让他们投降保存大量流民性命,安置做劳工也好派遣去海外也好,总之能少杀伤尽量少杀伤。
  此时张献忠部收买了左良玉后突出重围,又利用四川巡抚邵捷春和杨嗣昌有矛盾,集中兵力猛攻邵捷春防守的新宁,邵捷春本来以为张献忠不会到这里来,没想到被左良玉卖了,农民军神速前来,他手下的官军一触即溃,被张献忠轻松突入四川,彻底打破了官军的封锁,杨嗣昌已经清楚知道自己战略失败,他终于醒悟过来,一方面强令官军追击,一方面连上折子请罪,并要求辞去督师之职,推荐洪承畴孙传庭来主持,这比他后来连出昏招好多了,历史上他未能做到指挥军队如臂使指,所有官军从总兵到士兵,几乎无人听他的,一切战略完全纸上谈兵,都是走到哪算哪,导致张献忠入川后得到充足补充,发展壮大开始反击官军,那时候杨嗣昌甚至想用分化招抚的方式瓦解起义军,即赦免罗汝才等人,规定来降者授予官职,唯独不赦张献忠,张贴布告说有能擒获张献忠者赏万金,封候爵,可惜第二天布告旁就出现了农民军争锋相对的告示,上书“有能斩督师来献者,赏银三钱”明显充满了戏虐,以至于杨嗣昌神情沮丧,并怀疑左右都有私通农民军嫌疑,更加在指挥上昏招频出,最后因实在无法剿灭李自成张献忠畏罪自杀。
  本时空由于神兵卫的存在,使杨嗣昌见识飞涨,结合皇帝临来时的摸棱两可的嘱托,自己战略部署的局限性非常清晰的展现在眼前,认识到若再如此强撑下去,大明王朝必然葬送在自己手里,所以一改往日自己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的态度,不顾以前的隔阂,连番上折子,除了请罪就是坦白自己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说自己已无能力为皇帝分忧,为国家除贼,请皇帝批准自己辞职,请神兵卫和其他大员前来主持,否则必出大事,自己百身莫赎云云,算是深刻认识到自己战略失误,可见神兵卫的出现,潜移默化,对大明各处的影响正日渐显现,可算是大明之福皇帝之福,也是他杨嗣昌本人之福。
  接到急报的崇祯也已经明白杨嗣昌的战略失败了,由于自己的任性,满朝官员的无能,已经造成了难以收拾的局面,若再进一步实行原来的战略,后果就是真的亡国灭种,现在败报一个接着一个,时间紧迫,所有人又拿不出个主意来,这个时候再去请神兵卫出面应对,觉得放不下这个面子,尤其满朝文武还在一个劲叫嚣,说投入更多钱粮,更多军队,最好把正在新军营的卢象升等人全调回来,全部派去西北,接替那些不中用的将领,不信灭不了流寇云云,总之不能让外人插手,以免尾大不掉,危及社稷,一副信口开河,书生意气,毫无治国方略,和以前病急乱投医一个样,没有丝毫改变,怎不能让他头疼?
  崇祯在王承恩等近伺的点拨下开始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了十多年来的前因后果,流寇数灭数起,屡剿屡复,神兵卫说得对,都是因为西北气候异常民不聊生所致,为了活命只能铤而走险,据说这样的气候还要持续很多年,洪承畴他们也早就看出西北问题关键在于安抚救灾,若是一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根本,东北女真又在虎视眈眈,把国家所有资财全部消耗在西北,只会给后金大开方便之门,得不偿失,可现在这个局面应该怎样应对?把卢象升曹变蛟他们全抽出来调过去?那新军由谁来统领?这些新军可是大明最后的底牌,绝不能随便交给别人,崇祯虽然刚愎自用,但孰重孰轻还是分得清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绝不会调动这些干臣的,在他内心隐隐觉得即使自己死社稷,也要为太子留下复兴的资本,因此满朝文武的湉噪根本影响不到他,现在他思量的是如何召见神兵卫首领,看他们能不能为西北开出良方来。
  原先张献忠等部与官军数次交锋,各有胜负,一步步压缩流寇空间,看起来形势不坏,可官军多年以来习惯面对面拼消耗,忽略了对方多年的游击习性,造成数次剿而不灭的局面,现在又是如此,张献忠突围而出,以前所有的安排前功尽弃,靡费了朝廷粮饷,这样下去必然引得各处流寇群起,最后官军首尾难顾,就像高师成说的那样,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好不容易有所好转的财政瞬间就会被掏空,连大明江山都岌岌可危,此时听取神兵卫神仙的意见尤为重要,这也是宫内所有人内心的想法,只是皇帝在迟疑,都是面子上的事,谁也不敢在皇帝烦恼的时候触了逆鳞,至于宫外那些腐朽的胡言乱语,还真没人当回事。
  当值班太监气喘吁吁神情兴奋地跑进殿内,报告崇祯说神兵卫数位大人在殿外要求陛见的时候,王承恩明显看到皇帝多日紧锁的愁眉迅速舒展开来,脸色潮红,激动的表情一览无余,他和所有人知道,真正的救星终于来了,所有人内心都长舒了一口气,神兵卫没有因为皇帝的任性怄气,光这份急社稷之所急就显示出他们的大度,也表示他们是真的在为大明尽心尽力。
  “快,快快有请”皇帝终于说出了殿内所有人想说的话,刘宇亮薛国观等人紧绷的脸一下子放松了很多,连本兵陈新甲也显出了期盼神情,神兵卫首领来一定是有所建议,而且肯定比满朝文武靠谱得多,有他们在大明不会盲人摸象般手足无措,更不会病急乱投医,谁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救命菩萨般的感觉,好像天生就该如此一般。
  这次来的除了陆文夫高师成外,还有陈伟峰范小武,四位伯爷全到齐了,可以说神兵卫对这次陛见非常重视,殿内几个皇帝的股肱都站起来施礼,表示对几位伯爷的欢迎,皇帝也站起了身,微笑着指着几个太监迅速摆好的座位,请几位免礼就坐,陈伟峰陆文夫也不矫情,拱手施礼后一坐下,没等皇帝开口寒暄,即开门见山说道“陛下,我等此来,是为了西北局势,若陛下允许,我等准备出兵助战,至于方略等会会详说,我等还有一个小小要求,还望陛下恩准”崇祯听到神兵卫准备出兵助战,已经很欣慰,于是回到“不知几位卿家是何要求,若是所需钱粮等必然按价照付,不会亏了你等”陈伟峰笑了笑“非也,此次出兵神兵卫分文不取,只是希望陛下让孙传庭统领西北军事,杨大人固然对朝廷忠心耿耿,但终究是文人,对于战场灵机应变缺乏些许经验,不如让他回朝辅佐陛下,由久经战事的孙伯雅全权指挥更合适些,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崇祯在思索,刚罢官不久的孙传庭自己是怪他没有看好张献忠李自成等,造成今天的局面孙传庭难辞其咎,如今再起复,内心虽然不愿意,但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孙传庭牛脾气很难改,跟神兵卫走得那么近,甚至为他专门在秦地训练一批新军,让他统领西北,万一将来无法制约,又该如何是好?一旁的陈新甲和杨嗣昌是至交,当初杨嗣昌主和提议他是举双手赞成的,现在神兵卫提出要替换杨嗣昌,他觉得不好。因为孙传庭和卢象升一样都是骨子里不服输的主战派,若是让他一统西北,加上洪承畴这个两面派管着宁锦防线,皇庄新军在卢象升那里,天下军队全在这些原先不对付的手里,那他们这些主和派必然式微,很快就会退出中枢,回家养老,因此他马上站出来反对,说杨嗣昌大人战略布置没错,多次奏效,只要朝廷加大支持,加上神兵卫相助,必然能凯歌高奏,况且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此时若是把杨大人召回,恐怕会给流寇更大的流窜机会,到时就追悔莫及了,而说文官领兵,孙传庭也是文官,不是一直都在征战四方吗,所以他反对将杨嗣昌替换下来。
  刘宇亮则认为不如干脆把西北军权全数交给神兵卫,由他们指挥统一调度,力求以最短时间扑灭各处流寇,皇帝只要安心治理好全国政务,修炼内功,等新军练成,收复东北,天下必然大治,所以他非但赞同调杨嗣昌回来,而且是一竿子到底,把西北全包给神兵卫算了,于是首辅大人和本兵陈新甲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相反的话,互相较劲,一旁的薛国观则一言不发,两头不靠。
  崇祯未置可否,内心知道神兵卫出马,肯定不会差,至于陈新甲想什么八九不离十是怕大权旁落,刘首辅则是受神兵卫影响一切出自完全的信赖,薛国观两头都不想得罪,也是情理之中,而自己究竟要不要顾及皇家颜面,放心大胆交给他们来处理,这需要时间思考啊,一时间真的难以下决心。
  陈伟峰他们也不着急,拿出一张西北地图,上面详细地标明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所部位置,包括官军位置和配置情况,递给了王承恩,崇祯拿过来仔细观看,光这幅地图的详细情形就比自己那些瞎眼官员认真百倍,敌我双方兵力态势一目了然,什么叫知己知彼,这就是了,他立即吩咐刘宇亮陈新甲等人退出,去外面候着,反正这些纸上谈兵的文官也看不懂,等他和神兵卫几个首领商量好了再说。
  几个人一出殿,崇祯急忙问道,“若是由卿等统兵,可有胜算?”陈伟峰知道皇帝会错意了,赶忙回到“陛下,我等不会统兵,只会协助,朝廷大军还是让朝廷掌握为好,我等只是不想各路官军各自为战,不听号令,西北皆是孙洪旧部,故推荐孙督师总领,至于胜算现在言之过早,我等初步估计需耗时两三年方可平复”
  “两三年才能平复?就没有速灭之法?”崇祯心切的表情一览无余,历史上就是对后金对农民军操之过切,才导致无法收拾,“西北之事不在剿而在于抚,并非抚寇而是抚民,张献忠等皆是积年老贼,抚也无用,关键在于多年灾荒民不聊生,为活命计只得裹挟为寇,抚民才是釜底抽薪之策,我等带有高产良种,可以缓解饥荒,只是需要时间推广,故需要两三年才有平复之望”高师成直到皇帝心急,所以插嘴解释到,“那若是流寇不灭四处流窜该当如何?”崇祯静下心来,想再仔细听听神兵卫的见解,“加固各地城池,坚壁清野,不求速战,抓住机会击之,做好与其长期作战准备,慢慢消耗流寇实力,最后消弭于无形”陈伟峰回答道,“那杨先生的方略不也是如此吗”崇祯感觉神兵卫的方法和杨嗣昌的方案似乎相同,都是慢慢缩小包围圈,围而歼之,“非也,杨大人十面埋伏所耗人员资材过多,官军疲于奔命,往往十有九空,后方又不能救济,剿而复起,有时看似大捷实则流民放归后又啸聚,只是空欢喜,故我等方略是前方不用太紧迫决战,只要守好大城池,后方抓紧救济流民,安置难民,使其得不到补充,一来二往,张献忠即使天大本事也无法做大,当然期间不能让其占领大城池获得资材招兵买马,所以需各处大城池加固城防招募壮丁,即使不能完全守住也要推延时日等待官军合围,绝不使其获得大补充,而官军则侍机给其一击,这样三番五次,必然分化瓦解,自然消亡”
  “保住大城池,那小城池呢?这满朝非语朕难以应对啊,况如此一来必耗资弥饷,这国库难以支撑,又当如何?”崇祯索性承认自己大明的窘迫状况,想看看神兵卫有何破解之法,陆文夫笑了起来“陛下我等就是为此而来,前方有朝廷大军坚壁清野,伺机痛剿,后方救济则有我等开仓安置,包括河南此次旱灾,我等已然准备下百余万担粮食,只待朝廷派遣清廉官员前往各地赈济灾民,其中部分灾民安置我处,无需朝廷太多消耗”
  陆文夫刚说完,崇祯站了起来,什么意思?百多万担粮食就是几百万两银子啊,神兵卫眉毛都没眨一下说出手就出手了,自自己登基以来何曾见过有人如此大手笔帮过自己?激动啊,什么叫忠君爱民?什么叫雪中送炭?还有比这更有力的支持吗?一旁的王承恩立马呼唤上茶上好茶,快步下来朝四位深深一躬,眼含泪水,说道“老奴替大明替皇上谢谢四位伯爷,如此为我大明,旷古未有,也替千万大明子民谢谢神兵的活命之恩了”说着就要跪下磕头,范小武赶紧一把搀住,这样一个老实人真情所致,忠肝义胆无出其右,众人皆感佩,就不需要如此大礼参拜了。
  崇祯也走下了御座,也深深一躬,“王伴伴讲的对,如此大手笔朕感佩莫名,替这大明千万子民谢谢几位神兵了”陈伟峰陆文夫范小武高师成急忙起身还礼,说道“陛下礼重了,还请陛下放心,有我等在必然不让流寇做大,也必然相助朝廷收复东北,只望陛下耐心坐镇,亦不必理会朝仪纷纷,一切尽可掌握,无需忧虑”崇祯是真的感动,多少年从来没有一个帮手相助自己,都是一个人面对内忧外患,把自己头发都熬白了,如今喜从天降,后顾之忧没有了,怎不叫人感动的落泪,可叹满朝文武还在一个劲非议,要是被他们误导真和神兵卫起冲突,这局面又将是如何收场,真神仙啊,每每危难见真情,能真助大明中兴者唯有神兵卫尔!
  雨轩阁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