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越穷苦越经不起折腾
作者:渔眠    更新:2024-03-17 22:08
  话说到这份儿上,金掌柜也不能勉强。
  今儿能让老李家松口,他已经很满足了。
  半年,也足够他去进行运作了。
  金掌柜表示赞同后,笑着道:“二宝在我这儿干了一年多了,我看他人又勤快又机灵,想着把他带着做酒生意,你们看怎么样?”
  “二宝的厨艺好像还没学好。”
  李大宝看向老李头,迟疑着道。
  金掌柜摆摆手:“当厨子会被局限在厨房里,不如走出来。”
  “我们的状元红已经打出名声,以后肯定会越做越大,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肯定要很多人手。”
  金掌柜歇了口气,继续道:“状元红太难得,我不放心让外人插手,不如让二宝来。他在酒楼待了一年多,对酒楼很了解,只要再学学如何做生意,往后必定能应付自如。”
  原本他守着祖辈留下来的酒楼过完一生。
  没想到他遇上了状元红。
  一开始他的心还小,只想在县城多赚钱。
  去年底,府城有人找上门时,他才明白这个酒的价值。
  只要利用好了,他能冲出淮安县。
  也许能带着全家冲去府城。
  可这酒不是他的。
  他只是借势。
  他也有许多时候后悔一开始没有花重金把酿酒的方子买到手。
  哪怕把酒楼交换呢。
  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老李家一开始没卖方子,现在日子过得如此好,就更不会卖。
  凭着老李家跟县太爷的关系,他不可能强迫得了。
  那就得想办法将两家的关系拉得更近。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有心人还没查出酒出自老李家之前,把老李家跟自己绑在一起。
  不然,等状元红彻底传出去,随意一个比他更有优势的人就可能把他踢出局。
  “我回头跟二宝说说。”
  老李头没有立马答应。
  金掌柜笑着道:“那我等你们的消息,你们的酒还是得赶紧酿,过年我运作一番,能大赚一笔,怕是够你们来县城买座宅子的。”
  “还是村里舒坦。”
  老李头不乐意住在县城。
  村里多好啊,都是熟人,又能种地。
  买宅子还不如买田地。
  要是有庄子就更好了。
  想到卫家庄,老李头坐不住了。
  催着大家赶紧吃完早饭就往县衙赶。
  此时的县衙门口有不少人在排队。
  最前面放着一张桌子,差役坐在桌子旁的椅子上,查看完老汉的凭证后,在册子上记录一笔:“用什么换稻种?”
  老汉恭敬道:“玉米粒。”
  “换多少?”
  “两斤半玉米粒换半斤稻种。”
  老汉应道。
  差役在册子上记录下来,拿了个木牌子给他。
  老汉拿了木牌子往前面去换粮食。
  下一个是中年男人。
  差役询问完,照样记录下来,给牌子。
  坐在差役身后的王县令忍不住站起身,将册子拿起来翻了翻。
  越看,他的眉头皱得更紧。
  换种子的人看着多,可大多都只换一二两,多的也才换半斤。
  思索间,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提着篓子上前,扯了笑脸:“我换二两种子。”
  册子在王县令手里,差役又不敢要,只能恭敬站在一旁等着。
  王县令将册子放到桌子上,笑得温和:“老丈家里有几亩水田?”
  头发花白的老汉认得王县令,不过他也不怕这位县太爷。
  “老汉家里有五亩水田。”
  “二两种子可种不了五亩水田呐。”
  王县令笑着道:“您老怎么不多换一些?”
  老汉叹口气:“新种子我们没种过,也不知道好不好,先换些试试。”
  “这种子收成极高,青石村今年大丰收,您的五亩田要是都种上这种稻子,年底能收一万斤稻米。”
  王县令温和地劝说:“我亲自去查过了,这个种子是真好,老丈您要不要多换点?”
  “不了不了。”老汉连连摇头。
  王县令不解:“为什么有这么高产的种子,您老人家反倒不愿意要?”
  “我伺候了一辈子庄稼地,田里能产多少粮食我能不知道吗?我就是做梦也不敢相信一亩田能收两千斤稻米啊。”
  老汉看向王县令,欲言又止。
  王县令察觉道便道:“您有话直说。”
  老汉鼓起勇气,道:“也就是县太爷您开口了,我才来换二两稻种,若是以前那些官老爷,我肯定不来的。咱家就五亩薄田,全家都指着收的粮食糊口,咱的新粮种要是收成不好,全家都得饿肚子,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啊!”
  王县令劝说的话堵在喉咙口。
  排队的众人听到这儿,忍不住跟着点了头。
  王县令明白了,大家都是这么考虑的。
  难怪都只换这么点粮种。
  越穷苦越经不起折腾。
  怕是换的这点粮种也是对县衙的信任才弄点回家试试的。ŴŴŴ.BiquKa.coM
  王县令在心底深深叹了口气,还是道:“老丈,您若是信我,把家里的水田全种上新稻种,今年肯定能过个好年。”
  老汉连连摇头:“我是信县太爷您的,可咱们家八口人都靠这粮食过活,老汉不能乱来。”
  “县太爷您是读书人,有学问讲道理,也是为咱们老百姓好。可您种地比不上我们,您不知道一亩田能收两千斤粮食意味着什么。”
  队伍后面一个年轻人站出来,大声跟王县令道:“除非是天上来的稻种,不然就不可能收成这么多。”
  “县太爷八成被骗了。”
  “以前的官老爷只管收税粮,压根不会管咱的粮种好不好,县太爷您是好官,我们信您。”
  “对,我们信县太爷!”
  大家齐齐喊起来。
  可该换二两种子的照样换。
  王县令简直有心无力。
  他原本想着全县换上新的粮种,下半年来个大丰收,全县的好日子就来了。
  压根没料到大家不信新稻种能大丰收。
  难道只能等到年底,大家丰收后才能把新稻种推广开吗?
  还得白白浪费半年呐。
  王县令浑身难受。
  明明有宝贝,却没人赏识。
  难,太难了。
  看来还是他太着急了,像这种大措施还是得慢慢来。
  王县令不想再看,转身回了县衙。
  坐在办公桌前处理了会儿公务,一个差役匆匆跑过来,激动道:“县太爷您快去外面看看吧!”
  王县令脸一冷:“出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