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
作者:爱情海的波光 更新:2022-03-13 00:52
“大丈夫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若生逢乱世,你自也可随意所欲,可如今恰逢乱世,秦王无道,诸侯并起,籍你可有雄心为我江东子弟去寻一份安身立命之所?”不温不火的声音显得严酷而庄重,这声音像是在引导,又像是在追问,是在寻求一份答案,还是在寄托一份期望,应该都有。
“籍,不愿手持三尺剑,剑者,小道耳,上阵沙场,能饮几人血乎?惟愿执长戟,荡平乱世,立我江东不朽基业。”年轻的声音尽显霸气,寻声见人,但见一青年身高七尺,双瞳如虎目,长久对视有摄人心神之感。此刻这双虎目盯着前方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也对视了一番,捋了捋长须,应声说道:“如此甚好,我侄儿有如此气魄,我这个做叔父的也就可放心而为了。对了,前两天城中魏太公家办丧事,豪杰之士同聚一堂中,依侄之见,可有名不副实者?”
“唯有一人不符其名,魏家托付的一件小事都办不成,可见又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罢了。这种人盛世虽有几分用处,可在乱世与那牛羊无异。”青年的目光中饱含着轻蔑,嘴角又挂着几分若有若无的冷笑。
“好,我项家世代为上将军,在这楚地中名旺最盛,只需得四处讨秦之声一起,我等也可揭竿而起,与诸侯并列,争霸天下。”
“会稽郡守殷通是个大麻烦?侄儿有些担心此人。”
“侄儿你勇武有余,气量还是不足,那殷通鼠辈一个,既无大勇,又无大智,做事情又想左右逢源,除去便可。话说,侄儿你将弱冠,做叔父的给你起个字,为羽,希望你能像飞鸟一般带着项家一飞冲天,你的羽翼足以庇佑整个江东,你觉得如何?”
“项羽嘛,听起来很不错,孩儿此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叔父期望。”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九月,太守殷通无谋,前来与项梁商议,被项羽拔剑斩其头,之后项梁手提郡守殷通的脑袋,身佩郡守的印绶走出太守府,其殷通部下有不服者几十人,皆被项羽所杀,殷府众人莫不惶恐至极,伏倒遍地。项梁看着浑身已经沾满鲜血的项羽,大声问道,“羽儿,可觉得累否?”“回叔父话,孩儿筋骨尚未活动开,何以言累。”项梁听完大笑一声后,便派人去请城中豪杰富绅,集钱财,任官职,秣兵历马,以待良机不在话下。
何谓时势造英雄,正当项家叔侄苦于师出无名时,陈王(陈胜)手下召平假托陈胜的命令,任命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并命令其攻打秦国。且说项梁领命后,便与项羽一同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朝西征战,真可谓是龙困于渊久也,一朝升天,八方云动,天下局势也因此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随着西进的推行,项家军凭借着巨大的声望一路吸引众人依附,在渡过淮河后便已经扩张到了6,7万人。项家军的威名随着一场场战役愈加响亮,士气也是愈加高昂,项梁早就已经做过了陈王以前的位置,项羽也在一场又一场的厮杀中变得龙行虎步,血气冲人,单是双眸一瞪,便可吓退来兵。青年的志气经过了鲜血地淬炼变得更为锐气,更为坚固。
项羽的一生是没有眼泪的,因为他是西楚霸王,因为他的道是王道,是霸道。可在定陶之战时,他失去了自己的叔父,当夜他在帐篷里收到了叔父给他的诀别信,看后的他默然无语,在帐中长久地矗立后又猛然跨出了帐,据士兵们回忆,那夜的项羽仰头一夜,盯着夜空中的星,当清晨天空破晓后,项羽烧掉了那封信。在那之后,项羽变得沉默,但也更为不可侵犯。
在巨鹿之战前,项羽想要支援,而谋士宋义(楚怀王所信任的谋士,时任上将军)却想让其两败俱伤,好坐收鱼温之利。然而项羽却对此战有着更深刻的见解,加之平日里宋义之行为,入夜,项羽想了又想:“宋义此人不体恤士卒却徇私情,决不是安定国家社稷的良臣。更为重要的是,明知秦军会派兵支援,却不肯告诉我叔父风毫,此人该死!”第二天清晨项羽提着宋义的头,顶了宋义的职位。凭此项羽已经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全军渡过黄河,并把所有渡船沉入河底,把做饭的锅全部砸烂,把居住的房屋全部烧毁,只带了够三天吃的干粮,以此表示要决一死战、决不后退的决心。历经九次恶战,终于大破秦军,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据记载“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项羽之名,威震天下矣。
在项羽破秦后,项羽面对着富丽堂皇的阿房官,想起了自己年少时所立下的雄心壮志,“彼可取而代也”。是的,自己做到了,可随自己出行的子弟兵还有多少,最为心疼自己的叔父也已经葬送在了这条由鲜血所铺成的路上。阿房官,你搜刮了多少的民脂民膏,掩埋了多少的皑皑白骨,断送了多少年轻生命,于是一把火引燃了一座宫殿,熊熊焰火中就像烧掉了整个秦朝。当点燃火后,项羽在浓浓的黑烟中转身而去,背影决绝而刚烈。之后,项羽称王,分天下。
也许项羽从来没有想到的是,最后与他争夺天下归属的竟然是个他从来没有放在眼中的市井小民—刘邦,在鸿门宴时,他知道他的这位老朋友已经有了不少的兵力,却仍然不顾身边谋士的劝告,坚持地走着自己的王霸之路,尤其是刘邦身边的樊哙更是让项羽觉得惺惺相惜,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于是,垓下之战,他败于韩信,这位一生未曾一败的汉子终究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果,而有些失败就意味着死亡。
四面楚歌时,项羽看着身边的虞姬说:“我为你描绘的盛世你终究是看不到了。看来我这个王真是失败啊,哈哈哈!”旁边的女子此刻也回应到却更像是回忆着什么:“在刘邦势弱时为了逃生,曾经放出两千名披甲女子,我在其中时就已经看透了世间男人的本质。大王曾经许诺说要给我一个太平盛世,可惜妾身福薄命险,无福与大王同赏太平之光景,但若是盛世不为大王所有,此盛世与妾身又有何干?我本是应该死去已久的女子,幸得大王垂怜,妾随大王生死无憾也。”
项羽不答,过会后,望了一眼周遭,慷慨悲歌,赋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了好几遍,虞姬也作诗应和。在应和中,项羽又想起了叔父给他的绝命信,信中大意如下,“羽儿,你从小就胸怀大志,叔父是知道的,你的路是霸者之路,你是没有畏惧的,我陷入这般死地也是因为自己过分小觑了他人,也算自取其祸,唯一遗憾的就是看不到你称王,看不到你一统天下的身姿了,但我永远相信的是你可以代领江东子弟走向辉煌的光景……”之后,项羽哭了,落下了几行热泪,周围的人也跟着哭。
楚地民歌渐进,帐篷内,虞姬为项羽轻轻擦拭了泪水,双眼中仿佛有着万般柔情,静静地望着他,说道:“哭了的大王真不像是霸王啊,不过却更是大丈夫,大王快突围吧,妾恐不能再随大王了…”在凝望中,用项羽的佩剑自刎而亡。
项羽突围时误入大沼泽地里,被汉兵追至,项羽对着一直跟随他的江东子弟们道:“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不一会,便如项羽所言,乃天亡也。
乌江亭边,江水流动不息,羽望了一眼江水的流向,自叹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乃将马送给了亭长,手持长戟与汉军接战,独自一人杀死了几百名汉军士兵后自刎而亡。
(这篇文章是我在太史公的史记中构建而来的,有些情节属于自我想象,因为我喜欢给历史的留白处添加些许的温度。)
“籍,不愿手持三尺剑,剑者,小道耳,上阵沙场,能饮几人血乎?惟愿执长戟,荡平乱世,立我江东不朽基业。”年轻的声音尽显霸气,寻声见人,但见一青年身高七尺,双瞳如虎目,长久对视有摄人心神之感。此刻这双虎目盯着前方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也对视了一番,捋了捋长须,应声说道:“如此甚好,我侄儿有如此气魄,我这个做叔父的也就可放心而为了。对了,前两天城中魏太公家办丧事,豪杰之士同聚一堂中,依侄之见,可有名不副实者?”
“唯有一人不符其名,魏家托付的一件小事都办不成,可见又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罢了。这种人盛世虽有几分用处,可在乱世与那牛羊无异。”青年的目光中饱含着轻蔑,嘴角又挂着几分若有若无的冷笑。
“好,我项家世代为上将军,在这楚地中名旺最盛,只需得四处讨秦之声一起,我等也可揭竿而起,与诸侯并列,争霸天下。”
“会稽郡守殷通是个大麻烦?侄儿有些担心此人。”
“侄儿你勇武有余,气量还是不足,那殷通鼠辈一个,既无大勇,又无大智,做事情又想左右逢源,除去便可。话说,侄儿你将弱冠,做叔父的给你起个字,为羽,希望你能像飞鸟一般带着项家一飞冲天,你的羽翼足以庇佑整个江东,你觉得如何?”
“项羽嘛,听起来很不错,孩儿此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叔父期望。”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九月,太守殷通无谋,前来与项梁商议,被项羽拔剑斩其头,之后项梁手提郡守殷通的脑袋,身佩郡守的印绶走出太守府,其殷通部下有不服者几十人,皆被项羽所杀,殷府众人莫不惶恐至极,伏倒遍地。项梁看着浑身已经沾满鲜血的项羽,大声问道,“羽儿,可觉得累否?”“回叔父话,孩儿筋骨尚未活动开,何以言累。”项梁听完大笑一声后,便派人去请城中豪杰富绅,集钱财,任官职,秣兵历马,以待良机不在话下。
何谓时势造英雄,正当项家叔侄苦于师出无名时,陈王(陈胜)手下召平假托陈胜的命令,任命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并命令其攻打秦国。且说项梁领命后,便与项羽一同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朝西征战,真可谓是龙困于渊久也,一朝升天,八方云动,天下局势也因此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随着西进的推行,项家军凭借着巨大的声望一路吸引众人依附,在渡过淮河后便已经扩张到了6,7万人。项家军的威名随着一场场战役愈加响亮,士气也是愈加高昂,项梁早就已经做过了陈王以前的位置,项羽也在一场又一场的厮杀中变得龙行虎步,血气冲人,单是双眸一瞪,便可吓退来兵。青年的志气经过了鲜血地淬炼变得更为锐气,更为坚固。
项羽的一生是没有眼泪的,因为他是西楚霸王,因为他的道是王道,是霸道。可在定陶之战时,他失去了自己的叔父,当夜他在帐篷里收到了叔父给他的诀别信,看后的他默然无语,在帐中长久地矗立后又猛然跨出了帐,据士兵们回忆,那夜的项羽仰头一夜,盯着夜空中的星,当清晨天空破晓后,项羽烧掉了那封信。在那之后,项羽变得沉默,但也更为不可侵犯。
在巨鹿之战前,项羽想要支援,而谋士宋义(楚怀王所信任的谋士,时任上将军)却想让其两败俱伤,好坐收鱼温之利。然而项羽却对此战有着更深刻的见解,加之平日里宋义之行为,入夜,项羽想了又想:“宋义此人不体恤士卒却徇私情,决不是安定国家社稷的良臣。更为重要的是,明知秦军会派兵支援,却不肯告诉我叔父风毫,此人该死!”第二天清晨项羽提着宋义的头,顶了宋义的职位。凭此项羽已经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全军渡过黄河,并把所有渡船沉入河底,把做饭的锅全部砸烂,把居住的房屋全部烧毁,只带了够三天吃的干粮,以此表示要决一死战、决不后退的决心。历经九次恶战,终于大破秦军,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据记载“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项羽之名,威震天下矣。
在项羽破秦后,项羽面对着富丽堂皇的阿房官,想起了自己年少时所立下的雄心壮志,“彼可取而代也”。是的,自己做到了,可随自己出行的子弟兵还有多少,最为心疼自己的叔父也已经葬送在了这条由鲜血所铺成的路上。阿房官,你搜刮了多少的民脂民膏,掩埋了多少的皑皑白骨,断送了多少年轻生命,于是一把火引燃了一座宫殿,熊熊焰火中就像烧掉了整个秦朝。当点燃火后,项羽在浓浓的黑烟中转身而去,背影决绝而刚烈。之后,项羽称王,分天下。
也许项羽从来没有想到的是,最后与他争夺天下归属的竟然是个他从来没有放在眼中的市井小民—刘邦,在鸿门宴时,他知道他的这位老朋友已经有了不少的兵力,却仍然不顾身边谋士的劝告,坚持地走着自己的王霸之路,尤其是刘邦身边的樊哙更是让项羽觉得惺惺相惜,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于是,垓下之战,他败于韩信,这位一生未曾一败的汉子终究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果,而有些失败就意味着死亡。
四面楚歌时,项羽看着身边的虞姬说:“我为你描绘的盛世你终究是看不到了。看来我这个王真是失败啊,哈哈哈!”旁边的女子此刻也回应到却更像是回忆着什么:“在刘邦势弱时为了逃生,曾经放出两千名披甲女子,我在其中时就已经看透了世间男人的本质。大王曾经许诺说要给我一个太平盛世,可惜妾身福薄命险,无福与大王同赏太平之光景,但若是盛世不为大王所有,此盛世与妾身又有何干?我本是应该死去已久的女子,幸得大王垂怜,妾随大王生死无憾也。”
项羽不答,过会后,望了一眼周遭,慷慨悲歌,赋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了好几遍,虞姬也作诗应和。在应和中,项羽又想起了叔父给他的绝命信,信中大意如下,“羽儿,你从小就胸怀大志,叔父是知道的,你的路是霸者之路,你是没有畏惧的,我陷入这般死地也是因为自己过分小觑了他人,也算自取其祸,唯一遗憾的就是看不到你称王,看不到你一统天下的身姿了,但我永远相信的是你可以代领江东子弟走向辉煌的光景……”之后,项羽哭了,落下了几行热泪,周围的人也跟着哭。
楚地民歌渐进,帐篷内,虞姬为项羽轻轻擦拭了泪水,双眼中仿佛有着万般柔情,静静地望着他,说道:“哭了的大王真不像是霸王啊,不过却更是大丈夫,大王快突围吧,妾恐不能再随大王了…”在凝望中,用项羽的佩剑自刎而亡。
项羽突围时误入大沼泽地里,被汉兵追至,项羽对着一直跟随他的江东子弟们道:“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不一会,便如项羽所言,乃天亡也。
乌江亭边,江水流动不息,羽望了一眼江水的流向,自叹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乃将马送给了亭长,手持长戟与汉军接战,独自一人杀死了几百名汉军士兵后自刎而亡。
(这篇文章是我在太史公的史记中构建而来的,有些情节属于自我想象,因为我喜欢给历史的留白处添加些许的温度。)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