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改朝换代 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伤惨重
作者:笔名墨路狂徒    更新:2022-01-10 22:37
  日本,京畿,郊外战场。
  联军分三路扑向足利义稙等人,损失惨重的足利义稙正在绝望间,忽然听闻身后传来一阵呼喊,原来是效忠于天皇的武僧赶到。
  联军在城下强攻本就损失巨大,此时又见对方援兵抵达,因此只好暂时撤回。
  这支大约五六千人的武僧由后柏原天皇年仅十六岁的五皇子清彦亲王率领,清彦亲王的法号叫做尊镇法亲王,乃是日本天台宗青莲院的门迹(主持),自小在寺院中长大,深得天台宗座主的器重,不仅悉心传授其一身武功,更是将他定位下任天台宗座主的继承人。
  足利义稙此时大喜过望,没想到绝境时城内还有这样一支奇兵驰援。
  但细思之下又觉及恐,之前万万没想到这些松散的经院力量,聚集在一起时竟有如此威力,看来皇室这些年表面看似软弱,实则是在韬光养晦,不知私下还隐藏了多少实力。
  日本最初的律令规定,天皇四世以内为皇亲,五世不为皇亲但能拥有王号并获从五位下的待遇,国家要给皇亲分配土地与禄,皇亲数量非常庞大,国家财政压力很大,所以臣籍降下就诞生了。
  臣籍降下乃是仿效中国西汉时期汉景帝施行的“推恩令”,在平安院政之前最热闹,像源赖朝、平清盛,以及各个源氏公家、源氏大名,基本都是在平安院政之前。
  大约从平安院政期开始,日本就流行将天皇继承人之外的皇子送去当和尚,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皇位嫡流继承的稳定,还能为贫困的日本皇室节省开支,不再担负高昂的皇禄。
  在日本的佛教宗派中,只有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允许结婚,其他的派系都不允许结婚,而这些皇子或皇女出家的寺院,自然是属于这些不允许结婚的宗派。
  除此之外,日本还设立几个世袭宫家作为皇位继承备份,代代为亲王,不递减,类似后世满清的铁帽子王。
  天皇家与世袭宫家只留下作为继承人的孩子,其余的孩子都送去出家,哪天皇位继承没人了,就从世袭宫家或寺院找一个来继承皇位。
  出家的皇子或皇女要遵循寺院戒律,偶尔会被皇室封为法亲王,如这位尊镇法亲王,但封号仅限一代。
  皇子出家的寺院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延历寺、仁和寺、大觉寺、轮王寺、劝修寺、圣护院、青莲院等等,一般是担任寺院的门迹(住持)。
  除皇族外,公家的孩子也可以进这些寺院当门迹(仁和寺、轮王寺等少部分寺院除外),也有的皇子自己开创了寺院。
  这些由皇室成员担任门迹的寺院,被统称为经院力量。
  幕府和各地大名并未将这些多则上百人、少则几十人的经院力量放在心上,但今日一见,分散在各地的经院力量俨然已经发展成一支独立效忠于天皇的势力,不容许任何人再小觑。
  联军的第一波进攻被京畿内突然杀出的武僧挫败后,发现对方仅有五六千人,便稍稍休整了半个时辰又朝城下杀来。
  这一战从午时直接杀到日落西山的酉时,足利义稙手下的武士仅存千余人,连赶来支援的武僧也伤亡过半,至于联军这边则更不用说,损失比对方更大,端的是相当惨烈。
  看着落下的夕阳,足利义稙心中稍稍松了口气,但他心中知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刻,必将迎来对方更加凶猛的攻击,直到田山尚顺的援军赶到,或者……自己被消灭。
  细川高国看着对方仅存的三、四千人马,无奈地叹了口气,而后鸣金收兵。
  在古代,由于夜间缺乏可控光源,除非皓月当空能见度稍好,否则必然伸手不见五指,即便举火炬,距离稍远也起不到作用。
  在这样的条件下,没有夜视能力、指挥手段落后、缺乏职业素质的古代军队完全没有大规模夜战的能力。
  将领往往在夜间出了营门后就无法有效掌握部队,与敌混战中自己人互砍的概率并不比与敌人作战的概率低,加上互相践踏、跌落沟谷的伤亡,战损比十分不划算。
  因此,古代军队一般只能趁着白天作战,夜间最多集结少数精锐部队,在有效指挥和严明军纪的保证下,实施夜间骚扰、奇袭,给敌方造成巨大混乱。
  其实,古代军队不仅缺少夜战能力,就是在夜间驻扎期间,也有可能无故骚乱,为此还有一个专有名词:营啸。
  盖因军队环境高度封闭、人员密度极高、军纪十分严苛,面对着冷酷的上级和凶残的敌军,军营,尤其是战时军营里,从将军到士兵的神经都高度紧张。
  这种超乎寻常的紧张和压抑,可能会因某个士卒在睡梦中的一声惊叫,或者某件兵器的失手落地瞬间引爆,造成灾难性的连锁反应,将领完全失去对军队的掌控。
  紧张情绪加上暗夜的恐惧,士卒胡乱奔走、践踏、砍杀,造成大量的损失。所以古代军队在夜间驻扎期间,对于喧哗、跑动、唱歌者都是立刻处决。
  联军大营内,经过一天厮杀的军士早早睡去,在大营后侧的某处帐篷内,足利义晴与赤松义村却难以入眠。
  细川高国已经下达明日清晨作战的命令,但士兵们久战疲敝,进攻又连番受挫,不满的情绪逐渐在内部发酵,只能靠严格的军纪强压。
  赤松义村此时正低声对足利义晴说到:“我们现在还剩五千余人,细川高国也只剩下八千人马,若是明天不能快速将对方消灭,恐怕还没来得及攻下京畿,就会被田山尚顺带领的敌军包围。”
  义晴点点头,陷入了沉思,他怎么也没想到,城外的那些守军居然这么顽强,看来当年父亲败给足利义稙并非偶然。
  正在二人沉默思索间,一道平淡的女声忽然从大帐内的屏风后传来:“既然僵持下去是死局,为什么不换个合作伙伴呢?”
  赤松义村与足利义晴被突然出现的女声吓了一跳,二人同时低喝道:“什么人!”
  “能帮助你们的人。”话音刚落,一名身穿红衣的女子就从屏风后淡然走出,如同在自家后院散步般自然。
  足利义晴见这女子一双星辰般深邃的眼眸千变万化,让人猜不透她的真实年龄,整个人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不由问道:“你是如何潜入这里?”
  那红衣女子淡淡一笑,说道:“天下之大,还没有我孟一诺去不得的地方。”原来,这名红衣女子不是别人,正是红手绢的掌门人——孟一诺。
  赤松义村听着这个陌生的名字料定对方是敌人派来的刺客,飞快地拔出武士刀欲斩下她的脑袋,孟一诺站在原地淡淡的看着赤松义村的刀锋,没有抵挡也没有闪躲,就在刀锋划过脖颈的瞬间,站在原地的孟一诺忽然化作一道虚影,赤松义村这一刀凌空斩过,没有受到任何阻力。
  见对方忽然变成虚影消失,赤松义村大惊失色,接着竟看到案前、榻上、和身后竟站着三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孟一诺。
  “这……这是,幻术?”赤松义村难以置信。
  在日本,幻术作为忍者的必备技能,自然不算少见,但如同孟一诺让人在清醒的状态下陷入真实般的幻觉,却还无法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就连那些所谓的“上忍”也难以做到。
  幻术是以敌人的五种感官(五感)为攻击对象,使其陷入幻觉的一种攻击手段。
  这种以精神攻击的方法,通过自身强大的精神意念,和一些看来是不经意但却隐秘的动作、声音、图片、药物或物件使对方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而在意识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的幻术,乃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之一。
  中国关于幻术最早的记载,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列子·周穆王》: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
  到了汉朝时期,幻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提到过可以兴云吐雾的幻术;
  《异苑》提到过东汉人孙奴,善使一套割头术;
  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他的《西京赋》记载了长安的“扛鼎”、“缘竿”、“钻圈”、“跳丸剑”、“走索”、“鱼龙变化”、“吞刀吐火”、“划地成川”等许多精彩的幻术;
  东汉末年的红衣女,更是集前人幻术之大成,创立了红手绢一门,成为外八门中流传千年的门派。
  唐朝时,日本派往长安的“遣唐使”学成幻术将其带回本国,自此受到日本的疯狂追捧,新兴的忍者阶层更是将幻术作为忍者必备三术(忍术、体术、幻术)之一。
  因此赤松义村虽感到震惊,却并不惊异。
  孟一诺这时又淡淡的对二人说道:“你们此行目的无非是为了幕府将军之位,若是我们能助你登上将军之位,不就可以减少这些没有意义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