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风水学
作者: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更新:2022-01-03 20:05
  风水学是同地球物理学、地球磁场血、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血、建筑学、气象学、宇宙星体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学科融合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
  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
  中国古科技理论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由三部分组成,即气、数和象。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它们是:能量、信息和态势或形式。
  三者共存,不可分开,又界限分明。气,是客观存在,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假设为能量。
  数,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的程序或逻辑,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假设为信息。
  象,是气根据数而存在的形式或变化的态势。用现代科学概括为:象是能量依据信息程序而存在的态势。
  宇宙万事万物有信息就有能量,就有它们的存在态势;同理,有能量也必有它的信息和态势,有态势也必有信息作指令,能量作基础。
  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正是气、数和象的不可分性,才是实在的,具体的。
  信息
  “数”指导能量
  “气”按一定态势
  “象”存在,能量
  “气”依照
  “数”的指令,构成一定的存在态势
  “象”,存在态势
  “象”受信息
  “数”指挥,以能量
  “气”为基础。数、气、象即信息、能量、态势,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
  “本体”,亦是功能。《周易系辞》称:“神无方而易无体”。神无方的
  “方”古文亦称
  “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亦无所不在。易经和佛经所说的精、气、神。
  孔子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游魂就是神,就是构象。精,中国古代先圣又称玄、道、元、一、水;称精,是因为人体信息来源于父精母卵。
  称玄,是因为信息难以观测,(怀玄、玄具难测,太玄无形容);称道,是因为信息决定宇宙万事万物生化的必由之路;称元,是因为信息在有形质宇宙之始;称一,是因为一为自然数之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抱一、守一、归一、真一、太一);称水,是因为地球生物发源于水。
  中国古科技理论中所说:“理”是研究数、气、象的能变、所变与不变的原理。
  理是人所确认的能量存在形式,简称构象,或称能场。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分。
  其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西方科学赖以发展的演绎推理法;一是中国及东方科技来源于类比归纳法。
  演绎推理法适用于有限数理范围,类比归纳法适用于无限数理范围。人通过象认识气和数,而象有
  “无”和
  “有”的分别。人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能感知的客观存在为有;反之则为无。
  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其象的客观存在为常,或恒;这就是《易经》所说:“意不尽道,言不尽意,书不尽言。”可以用语言表达其象的客观存在称为特化。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具体的道、名、气、数都是特化的。
  由此,中国先圣认为:物质是能量(气)的一种较为稳固的特化形态。
  现代高能物理已经证明:物质和能量是相互转化的。宇宙最初只有能,即气,没有物质。
  宇宙,包括太阳系由气形成。生成宇宙的
  “气”,现代科学认为源于黑洞,中国古科技理论称为无极、无为。
  “气,在我们这里可以称之为‘以太’,因为物质最初完全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不能分两部分。这是人们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体。”自然科学里的
  “以太”,只能作为传递物质问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假想的介质而存在,
  “以太”和实物仿佛是隔绝的,但张载和王夫之认为
  “气”和
  “形”是相互转化的。因而他们所提出的
  “气”与其说接近以太,不如说更接近现代科学所说的场。西方人在惊叹之余呼
  “MyGod!”,就是
  “我的上帝”。而中国人则呼
  “我的天!”。中国古代先民,没有像西方人那样人为地创造一个
  “上帝”,认为主宰天地人万事万物的那个东西是
  “天”,是
  “气”,是
  “场”,是宇宙间的
  “精气神”或
  “数气象”,亦即宇宙规律。并由此,把天上地下的一切都
  “人世化”,天上有玉皇大帝,地下有阎王。天地人是一体的,是全息的。
  也就是天上所具有的,人间必然有,地下同理。整个宇宙是由:能量(气)、信息(数)和态势(象)三部分组成。
  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难理解中国风水学源自于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的科学内涵。
  中国风水学将天、地、人纳入一个大系统中综合考虑,在长时间里,一直备受诋毁和诘难,只有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再次被认识和发现。
  中国风水学在对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学,即天地人的发展变化规律的长期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规律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宇宙的特性概括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阴阳性。
  中国风水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及科技进步不断充实完善,由于认识偏重之差,形成了众多流派。
  其中,最基本的两大宗派:一种是形势宗,因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峦,诸如:“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所以又称形法,峦头,三合;另一种是理气宗,因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诸如: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所以又称三元,理法。
  元明以前,多以山川形势,论断于阴阳、五行生克之理,即以峦头为重,诸如:晋人郭璞《葬经》;元明以后,注重天心合运,以理气为重,效地法天,诸如:邵雍
  “卦气运会”之说盛极。中国风水学中
  “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
  “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此外,还有
  “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
  “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中国风水学按照应用对象:又分阳宅风水,即阳宅相法,专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择址布形;阴宅风水,即阴宅葬法,专司死者的陵墓坟家的择址布置。
  中国风水学对于住宅所处环境不同,又有所谓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区分,如《三元地理》,在风水学应用上,又各有所侧重。
  对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则因其外部环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并举。
  中国风水学的形势派,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气派,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并且,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现场操作工具枣罗盘,确定选址规划方位。
  中国风水学无论形势派,还是理气派,尽管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实际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须遵循如下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受到上述种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就必须学会
  “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也是风水学的四大原则。
  从地形图中分析,风水学认为全世界龙脉是从昆仑山发脉的。地理学认为昆仑山是世界屋脊。
  它脉出八方,有五大干龙路向各处,其中三大龙脉在中国。三大龙脉:1.艮龙发脉:是走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2.震龙发脉:是走黄河以南,长江以北。3.巽龙发脉: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这三大干龙发自西北,走向东南。形成了中国地势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因此,风水学是一门集天文地理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
  以自然事物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法则。其中涉及到自然环境学,地质地理学,水文学,生态学,景观学,美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建筑学和道德理论学等学科,是一门研究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八卦代表的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等自然物,正是风水学必须应用的要素。
  风水的本质是
  “气”,而
  “气”是生命之源,亦是生命之根本,风水中的
  “气”是周围环境中的各个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的
  “序”所决定的,而
  “序”的改变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中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一种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是量的积累),环境的改变,物体(包括家俱、办公桌等)位置的变化就会引起
  “气”的改变,从而就会改变风水环境,所以风水学是环境学,更是生命学,是地道的科学,而绝非迷信。
  古书有众多论述对
  “风水”的解释,如:《葬经》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又云
  “深浅得乘,风水自成”。《青乌先生葬经》:“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风水辨》:所谓风者,取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地理人子须知》:“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而生气何以察之?曰,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风。又曰气乃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风水”只是名称,而非风和水。风水又称堪舆,或称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
  所以单从
  “风水”二字去前行对风水的解释,或者从古籍中搜集一语录去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要了解风水,则要进入其学术体系。深析它的渊源沿革。最早的
  “卜宅之文”在商周之际或更早即已出现,见载中国最早文献如《尚书》、《诗经》等若干篇章。
  分析其宗旨,则可理解为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如何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即择地)?顺应自然并不等于听天由命,那如何顺应自然,何为自然之理(分析天地之理)?
  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风水中讲立向立局?如何得天时、地利、人和,使其达到天人合一?
  等等问题正是研究风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