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作者:周远廉 更新:2021-12-15 03:24
“谁说女人不能上殿?武则天上殿十五年,我每个月都上殿!”一听就是公主的声音。
公主确实每个月都上殿。她一出来大家都轻松,今天也不例外。
群臣都开始微笑,而那批新科进士则是第一次见到公主,发觉她这个人,连衣带裙衩都散发着自由和调皮,惊诧莫名。他们以前没有想过,公主应该是什么样的,但眼前出现的形象,还是使他们不敢相信。因此,都睁大眼睛逼视着,就像一群傻瓜的雕塑。
公主对这种目光很熟悉,朝中百官初次见到她几乎都是这样。她随即扭了一下自己的身材,大大咧咧地调笑起新科进士:“怎么样,看够了没有?本公主也算得上艳光四射吧?”
“但是,天下美色最怕比较,男人目光最不牢靠。”公主抬起手臂指着新科进士,顺便横扫了一下大臣,说了下去:“等着吧,过一会儿,你们再也不会看我了。那个人,着男装时已经把我迷死,可恨是个女的。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我已经想了一千遍,她穿着女装出来会是什么样子,不管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现在,我等得比谁都着急。宰相大人,请下令吧!”
宰相还有点拿不准,问:“传她?”
公主说:“还等什么?快!”
宰相环视了众大臣和新科进士一圈,他看到了公主抛出的悬念所燃起的火焰。
宰相终于扬起脖子,准备高喊一声,但实际吐出的声音却是软弱而平稳:“传孟河上殿。”
女装的孟河一出现,满殿的大臣和新科进士像是被一阵旋风吹拂的庄稼,全乱了。金河和老丈,反被他们挤到了后面,只能从众人脖子的缝隙中寻找和辨认孟河。孟河当然看不到他们,这么多的陌生人中间,她第一个认出的就是公主。
她忘了自己的服装已与昨天大不相同,只像老朋友一样走到了公主面前。正待行礼,公主反倒后退一步,然后冲前一步把她抓住,说出了几句很见文化功底的话。
“你啊你,扮男人太像男人,做女人太像女人!怎么说你呢?昨日潇洒如泼墨山水,今日柔丽似柳下古琴。”
说到这里,公主又扬起拳头向孟河的肩头锤去,锤得又快又轻,口上却是一连串的念叨:“你太烦人!你太烦人!你太烦人!……”
到这时,孟河才从一个多月装扮男人的心理中彻底逃了出来,返回女性,羞涩地叫一声:“公主……”
奇怪的是,一回到女性,这么一叫脸就红了。
公主调皮地回叫一声:“孟河姐!”她把重音放在“姐”字上。
公主一调皮,孟河的调皮劲头也调动起来了,说:“你怎么叫我姐?我们还没有比过年龄呢!”
公主斜眼扫了一下周围,说:“不能在这么多男人面前比年龄。反正,论学识,论勇敢,你都是我姐姐!”
说着,她又把孟河拉过一边,凑近脸咬耳朵了。那神情,完全是两个地地道道的女孩子。女孩子说悄悄话,一是啰嗦,二是快速。
公主说:“昨天晚上,我为父皇点了三枚他最喜爱的沉香。这沉香一点,他就眯起眼睛着迷了,不再有任何火气,说什么他都点头。但这三枚沉香是我的私箱珍藏,去年一个看上我的外国王子送的。我闻了闻香,收下了,却不要那门婚事。你知道为什么?一是那胡子太大,毛茸茸有点怕人;二是浑身有一种奇怪的香料,一靠近有点头晕。但他送的沉香却无与伦比,父皇几次要,不给,昨天有事,才去给他点上。”
像一切女孩子讲悄悄话一样,越是发现别人注意,便越有表情。公主非常满意自己当着群臣的面却又可以完全不在乎他们的自在状态,说得更来劲了。
她说:“三枚沉香,一枚接一枚点燃,燃得不见明火,只有香气缥缈。点燃第一枚时,我极言你的惊世才华;点燃第二枚时,我极言你的助人情义;点燃第三枚时,我极言我们之间的一见如故。三枚点完,父皇一笑,只问,她真是女的?她尚未婚配?由此可见,小妹我已经不辱使命,姐姐你已经化险为夷。”
公主讲完了,露出一个非常得意的表情。然后,又补加了一句:“说不定有太监来传颁父皇的旨意。你要有思想准备,这种旨意一般都听不明白,不要紧,反正对你无害。……可不,你看,太监已经走过来了。”
传旨太监走到大家眼前,不徐不疾地说:“刚才皇上要我传达八个字:女大当嫁,满朝挑吧。”太监说完就快速转身离去,不作任何解释,也不接受任何提问。
宰相看着太监的背影,感叹一声:“这就是皇上的高明。说一句费解的话让大家猜,猜对猜错看各自的造化。他说女大当嫁,是说公主,还是孟河?他说满朝挑吧,是让满朝挑女子,还是让女子挑满朝?大家揣摩吧。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皇上不追究孟河了,只让孟河赶快成家。当然,也可能是顺便提醒公主,赶快成家。”
御史大夫又要发表不同的看法了。他说:“宰相大人也许把事情说复杂了。皇上说女大当嫁,一定是指孟河,而不是指公主。公主是他自己的独生女儿,谁娶了公主就成了皇家成员,朝中任何一个男人都在渴望,怎么可能反过来,让我们去挑选公主?既然不可能,那么,皇上下旨让全朝文武来挑选的,只能是孟河了。请宰相安排一下,吩咐差役搬来殿门口的云门台,叫孟河站在上面,文武百官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仔细观看,哪一位如果看上了孟河,还要说明一下,究竟是让她做头房夫人,二房夫人,还是三房夫人?……”
御史大夫所说的云门台,是大殿门侧一个精致小木台,据说很有神性,有几次国内某地大涝、大旱,只要请法师在云门台上舞动拂尘做一会儿法事,灾害便能消除。因此,这个平日无用的小木台,就一直放在那里,没让搬走。现在,几个差役听御史大夫提起,就以最快速度把云门台推进来了。
公主确实每个月都上殿。她一出来大家都轻松,今天也不例外。
群臣都开始微笑,而那批新科进士则是第一次见到公主,发觉她这个人,连衣带裙衩都散发着自由和调皮,惊诧莫名。他们以前没有想过,公主应该是什么样的,但眼前出现的形象,还是使他们不敢相信。因此,都睁大眼睛逼视着,就像一群傻瓜的雕塑。
公主对这种目光很熟悉,朝中百官初次见到她几乎都是这样。她随即扭了一下自己的身材,大大咧咧地调笑起新科进士:“怎么样,看够了没有?本公主也算得上艳光四射吧?”
“但是,天下美色最怕比较,男人目光最不牢靠。”公主抬起手臂指着新科进士,顺便横扫了一下大臣,说了下去:“等着吧,过一会儿,你们再也不会看我了。那个人,着男装时已经把我迷死,可恨是个女的。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我已经想了一千遍,她穿着女装出来会是什么样子,不管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现在,我等得比谁都着急。宰相大人,请下令吧!”
宰相还有点拿不准,问:“传她?”
公主说:“还等什么?快!”
宰相环视了众大臣和新科进士一圈,他看到了公主抛出的悬念所燃起的火焰。
宰相终于扬起脖子,准备高喊一声,但实际吐出的声音却是软弱而平稳:“传孟河上殿。”
女装的孟河一出现,满殿的大臣和新科进士像是被一阵旋风吹拂的庄稼,全乱了。金河和老丈,反被他们挤到了后面,只能从众人脖子的缝隙中寻找和辨认孟河。孟河当然看不到他们,这么多的陌生人中间,她第一个认出的就是公主。
她忘了自己的服装已与昨天大不相同,只像老朋友一样走到了公主面前。正待行礼,公主反倒后退一步,然后冲前一步把她抓住,说出了几句很见文化功底的话。
“你啊你,扮男人太像男人,做女人太像女人!怎么说你呢?昨日潇洒如泼墨山水,今日柔丽似柳下古琴。”
说到这里,公主又扬起拳头向孟河的肩头锤去,锤得又快又轻,口上却是一连串的念叨:“你太烦人!你太烦人!你太烦人!……”
到这时,孟河才从一个多月装扮男人的心理中彻底逃了出来,返回女性,羞涩地叫一声:“公主……”
奇怪的是,一回到女性,这么一叫脸就红了。
公主调皮地回叫一声:“孟河姐!”她把重音放在“姐”字上。
公主一调皮,孟河的调皮劲头也调动起来了,说:“你怎么叫我姐?我们还没有比过年龄呢!”
公主斜眼扫了一下周围,说:“不能在这么多男人面前比年龄。反正,论学识,论勇敢,你都是我姐姐!”
说着,她又把孟河拉过一边,凑近脸咬耳朵了。那神情,完全是两个地地道道的女孩子。女孩子说悄悄话,一是啰嗦,二是快速。
公主说:“昨天晚上,我为父皇点了三枚他最喜爱的沉香。这沉香一点,他就眯起眼睛着迷了,不再有任何火气,说什么他都点头。但这三枚沉香是我的私箱珍藏,去年一个看上我的外国王子送的。我闻了闻香,收下了,却不要那门婚事。你知道为什么?一是那胡子太大,毛茸茸有点怕人;二是浑身有一种奇怪的香料,一靠近有点头晕。但他送的沉香却无与伦比,父皇几次要,不给,昨天有事,才去给他点上。”
像一切女孩子讲悄悄话一样,越是发现别人注意,便越有表情。公主非常满意自己当着群臣的面却又可以完全不在乎他们的自在状态,说得更来劲了。
她说:“三枚沉香,一枚接一枚点燃,燃得不见明火,只有香气缥缈。点燃第一枚时,我极言你的惊世才华;点燃第二枚时,我极言你的助人情义;点燃第三枚时,我极言我们之间的一见如故。三枚点完,父皇一笑,只问,她真是女的?她尚未婚配?由此可见,小妹我已经不辱使命,姐姐你已经化险为夷。”
公主讲完了,露出一个非常得意的表情。然后,又补加了一句:“说不定有太监来传颁父皇的旨意。你要有思想准备,这种旨意一般都听不明白,不要紧,反正对你无害。……可不,你看,太监已经走过来了。”
传旨太监走到大家眼前,不徐不疾地说:“刚才皇上要我传达八个字:女大当嫁,满朝挑吧。”太监说完就快速转身离去,不作任何解释,也不接受任何提问。
宰相看着太监的背影,感叹一声:“这就是皇上的高明。说一句费解的话让大家猜,猜对猜错看各自的造化。他说女大当嫁,是说公主,还是孟河?他说满朝挑吧,是让满朝挑女子,还是让女子挑满朝?大家揣摩吧。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皇上不追究孟河了,只让孟河赶快成家。当然,也可能是顺便提醒公主,赶快成家。”
御史大夫又要发表不同的看法了。他说:“宰相大人也许把事情说复杂了。皇上说女大当嫁,一定是指孟河,而不是指公主。公主是他自己的独生女儿,谁娶了公主就成了皇家成员,朝中任何一个男人都在渴望,怎么可能反过来,让我们去挑选公主?既然不可能,那么,皇上下旨让全朝文武来挑选的,只能是孟河了。请宰相安排一下,吩咐差役搬来殿门口的云门台,叫孟河站在上面,文武百官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仔细观看,哪一位如果看上了孟河,还要说明一下,究竟是让她做头房夫人,二房夫人,还是三房夫人?……”
御史大夫所说的云门台,是大殿门侧一个精致小木台,据说很有神性,有几次国内某地大涝、大旱,只要请法师在云门台上舞动拂尘做一会儿法事,灾害便能消除。因此,这个平日无用的小木台,就一直放在那里,没让搬走。现在,几个差役听御史大夫提起,就以最快速度把云门台推进来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