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者:王刚    更新:2021-12-07 17:41
  他们看到了厂长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看到了厂长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褒奖。厂长之所以能使自己的赞美收到这样的效果,奥秘就在于他了解、熟悉职工们的工作。试想一下,如果厂长只负责总的领导、管理,对车间业务不了解,他又怎能说如出此令药剂师们感动的内行话呢?其次,“抢吃抢喝”、“不择手段、多吃多占”,使领导的赞美充满了幽默,使内行话说得生动、活泼、亲切,具有一般的、生硬的专业术语所不具有的感染力,药剂师的献身精神和领导的关切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外行。这就存在一个外行赞美内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变得内行一些。
  因小事往往很容易被人们忽视。要想从小事赞美别人必须自己做一位有心人,善于发现赞美的题材,发掘潜藏于小事背后的重大意义。这就要留心观察,细心思考。
  第二章:如何抓住下属的心
  关键十六:用人格的魅力打动下属
  领导与下属除工作职能外,在法律和人格面前是平等的,没有谁高于谁的问题。因此,下属不仅有权决定自己的社会命运,而且有资格和必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并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争得一个公平评价的地方,这是公民最起码的权力,任何人都无权压制,而且应予积极保护和支持。所以,领导与下属的冲突发生后,利用组织权限‘随意’制裁或处理下属、惟自己意志是准的做法,虽可以暂时压服对方,抑制冲突,却无法从根本上协调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解决冲突;同时,这也不只是认识和做法问题,而是涉及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和领导的素质问题。
  日本管理学家国分康孝在《领导的技巧?心理?风度》一书中指出:“即使不存在职务上的问题,若是存在个人感情的差距,仍不能唤起成员完成集体目标的积极性,难以保持集体的团结。因此,领导者必须照顾每个人的感情。”
  作为一名领导者,如果只会用手中的权力命令下属干这干那,那是不明智的,是愚蠢的。其结果是,你的下属只会服从你,却不会喜欢你,你的工作永远是被动型的,终有一天,你的下属可能会采取某种手段和措施敷衍了事。关怀他们,或者说,用你的人格魅力,让你的下属喜欢你,心甘情愿地为你工作,不失为一种投资少、见效丰的领导艺术。而这种“艺术”不论对哪一级领导,都是有效益的。感情上的和谐是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和下属的思想及行为的重要环节。只有具有尊重下属的人格,才能获得下属的喜爱和合作。
  美国陆军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一位很会动用人格魅力的军事领导人。
  十九四一年十一月,美国一位叫刘易斯?布里尔顿的中将去菲律宾出任麦克阿瑟的航空队司令,他回忆说,他刚到旅馆就被邀请到麦克阿瑟的房间,受到麦克阿瑟将军非常热情的接待。麦克阿瑟拍着他的背,把胳膊放到他的肩上说:“刘易斯,我候驾已久。我知道你就要来,我真是太高兴见到你了。我,乔治?马歇尔和哈普?阿诺德一直在谈论着你……”这次会面给刘易斯留下了极深刻的良好印象。
  麦克阿瑟不仅将感情倾注于他周围的人,还倾注于最普通的士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试着给每个阵亡士兵的家属写去一封信。信中总是写一些个人之间的事情。许多家庭回信告诉麦克阿瑟将军说,接到他的个人信件后,对于自己丧子的痛苦感觉好得多了。美国一位政治学博士评价麦克阿瑟说:“从来没有一位指挥官能付出如此之少却获得了如此之多。正是名副其实的卓越领导才华,使麦克阿瑟以有限的人力、物力作出了如此了不起的成就。”
  马歇尔也是一位非常善于关心部下的人。他的一位参谋说:“马歇尔将军对所有在他手下服务的人都有天生的人情味。不论他们的职位多低,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随时随地去向他们表示他的真诚、尊敬、体贴、关心和友爱。”
  威利斯?克里顿伯格中将是一九四四年驻意大利第五集团军的一个军长,马歇尔巡察欧洲战场时曾去探望他。马歇尔回到美国后,亲自打电话给在圣安东尼奥的克里顿伯格的夫人说:“我打电话是想告诉你,我在意大利见到你的丈夫了,他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他给他所见到的所有高级指挥官夫人都打了电话。对下级军官和士兵他也是如此。一个在二战中参加过“巴坦死亡进军”的老战士回忆说:“我只见过马歇尔将军一次,那是我在日本俘虏营里度过漫长的监狱生活回到美国后,他派他的私人座机到旧金山来,把我送到那些令人激动的地方,与我的直系亲属相聚。这件事后,我到五角大楼向将军报到,感谢他的照顾。马歇尔将军搁下一切事情,推迟了很重要的约会,让我不要拘束,用了很长的时间询问我的情况,充满了人情味。”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将军评论马歇尔说:“无论驻扎在什么地方的美国军官,甚至那些在前线赢得了成功的军官,都像忠于自己的领袖一样忠于他,仿佛他们在五角大楼里一样。”
  如何获得人格的魅力?这是芸芸众生所共求的一个目标。对此,千言万语,只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对别人要有出自内心的兴趣。
  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明显缺乏的便是这种对人的兴趣。其原因,不外是他们在应酬人际关系的人生舞台上既不具备天生的人格魅力,又不去努力。
  没有人能强迫我们对别人发生兴趣,可是我们自己应当建立起对别人的兴趣。这种事情其实并不难做,只要我们多加小心,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小心地与别人周旋,就能发挥我们健全人格的威力,成为具有魅力的,得人善意好感的赢家。
  对于你所欲左右的人,对于希望对你忠诚、与你合作的人,你务必获得他们的敬爱,而获得他们的敬爱,全凭你人格的魅力。
  第二章:如何抓住下属的心
  关键十七:用宽容感化的效果最好
  宽容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和品质。虽然宽容不可能人人做得到,但欲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宽容品质。
  领导者必须能够宽容,因为他的存在价值和水平是靠调动众多人的行动而实现的,若无宽容精神,便不能做到。
  领导者必须能够宽容,因为他所要完成的事业,是靠调动起千千万万大众的行动而实现的,若无宽容精神,便不能做到。
  宽容宽容,只有“宽”才能成其“容”;只有“容”,才能显其“宽”。
  宽容是一种心胸,一种气度,一种用人的远见。
  丘吉尔曾有一段名言,他说:“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的一生都在奉行着这一句话。
  张伯伦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曾再三阻碍丘吉尔进入政府,尽管他们的政见不合,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法西斯德国对西欧的入侵,标志着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的破产。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在英国人民和政界人士的强大压力下,张伯伦政府不得不对德宣战,丘吉尔也终于成了内阁的一员。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遭到了惨败。投票结果表明政府必须辞职。社会舆论赞成丘吉尔领导政府。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丘吉尔主持组建政府过程中,丘吉尔坚持要让张伯伦担任下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
  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安排张伯伦入阁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张伯伦虽然是推行绥靖政策等的代表人物,而当他意识到他的绥靖政策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时,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保守党的领导地位刁难丘吉尔,而是以反对法西斯战争事业的大局为重,竭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对丘吉尔起到了极大的配合作用。
  当然,容人之错还应掌握其它的一些原则,例如:“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的原则;“忘其前愆,取其后效”,“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的原则等等。
  古人日:“建大事者,不忌小怨。”是说大凡在事业上欲求进取,以事业为重的领导者,必须“不忌小怨”,容人之隙。
  容人之隙可以“化怨为谊”,获取人心。
  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并让爱妾许姬为大臣们敬酒。一阵轻风,吹灭了厅堂内的灯烛,黑暗中,有个人拉着许姬的衣袖调情。许姬不从,顺手扯下了他的帽缨,并告诉庄王,要求掌灯后立即下令查出帽子上没有缨的人。庄王哈哈大笑,当即发话:“请众官都把帽缨去掉,以尽情痛饮。”待大家都把帽缨扯下,庄王才下令点灯。这样,究竟谁是行为不轨者,已无法分辨。许姬不理解,庄王说:酒后狂态,人常有之,倘若治罪,必伤国士之心。后来,在吴兵伐楚的战争中,有个人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为保卫楚国立了大功。此人名叫唐狡,他就是“先殿上绝缨者”。后人有诗赞道:“暗中牵袂醉情中,玉手如风已绝缨;尽说君王江海量,蓄鱼水忌十分清。”
  俗话说:“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领导与部属常在一起,难免矛盾,甚至可能产生怨恨,作为领导者若能容人之隙,不计小怨,则能迅速化解危机;但若记恨在心,伺机报复,则小怨必成大怨,甚至反目为仇,刀枪相见。
  容人之隙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念旧恶,度外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