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作者:闲野斋主 更新:2021-12-07 08:21
那是洞里的蝙蝠,不会咬人的。我和小燕姐已来过一次了。”
周星晃动着手电筒继续在前面探路。“有人!”说话间小周警惕的后撤了一步,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后面的人。
空气一时紧张起来,连冯小燕和满宝也给吓了一跳。在这封闭的岩洞中怎么会有人呢?而且对方并没有做出任何反映。周星重新用手电光去搜寻刚才的目标,终于看清楚了,的确很像人,然而却不是人,那是一块直立的钟乳石。悠久的岁月,天工的造化,把它塑造成了一个人的形象。它像一个年轻的使者,或者说更像一位童子吧,它正笑容可掬微微弯腰地在欢迎大家。
“虚惊一场,自己吓自己。”谢红卫说。
周星以画家的独特眼力和形象思维观说道:“不如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它在这里已经等了我们亿万年了,给它封个名号也是理所当然,不负其望吗。我看就叫它‘仙童迎客’。”
大家都认为这个主意绝妙,名字也好。
小燕说:“后面的奇异钟乳石更加丰富多彩,不如我们都给它取个名字。不过谁也别再大呼小叫,把人都吓坏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没走多远果真又发现一块怪异的石头。大家琢磨着,并用带来的两只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观察了一下,几乎都认为像个罗汉菩萨。它歪着圆圆的光脑袋,挺着圆圆的大肚子,席地盘腿而坐,正聚精会神地掏着耳朵。旁边一块横卧的石头很像威风凛凛的大猛虎。大家给这组石头取名叫“伏虎罗汉”。再往下走,洞更宽阔了起来。突然,欧阳文涛摸着脑袋说:
“好像有水滴在我头上。”
王蓉蓉和小谢也说:“我也滴到了。”
周星和小燕两只手电筒向上一照射。哇,太美了!顶部是一个石幔的世界。大面积的石幔,长短不一的下垂着,不时还滴下几滴水珠。顺次看下去,正中靠岩壁的地方,有一块圆形的石幔,极像帝王宝座上的华盖伞。王蓉蓉说:
“帝王的宝座已被起义造反的农民拆了,空留此伞,年代久远便变成化石了。”
“这个联想到是挺合理的,闯王李自成进京时,明朝的末代皇帝上吊自杀了,这黄罗伞却弃于此洞变成了石头,我们就叫它‘明王伞’吧。至于头顶这大面积的滴水石幔,我们就叫它‘华盖滴翠’,你们看怎样?”周星的提议又获全票通过。
石幔向洞的右侧延伸,顺着石幔的视觉引导,我们往前越走石幔越少,眼前出现一根石柱和石笋。与其它岩洞石柱有别的是,柱体的四周环绕一些钟乳石的薄片,不知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大小、厚薄不一的薄片触动了周星的音乐灵感。他见满宝手里还拿着一根进洞时就握在手中的小木棍,便说:
“满宝,把你的小木棍给我用一下。”
他接过小木棍,轻轻地在石片上敲了一下,立即发出一种清脆悦耳有如编钟的声音。“好了,有办法了!”周星自言自语地说着,开始在十几块石片上试音。没多久便找到音域不算宽的音阶排列规律。于是,一首《东方红》的乐曲便在这沉睡了亿万年的石洞中回旋、震荡。乐曲唤醒了山神,唤醒了洞府中的一切生灵,呈现着古老中华大地的洞穴石文化。优美的石钟音乐拨动了诸位年轻人的心弦,大家都想试一试。这当然是可以的,捷足先登,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大家尽兴的敲着,但周星一再叮咛,千万别伤着这宝贝,因为这是人民的财富,祖国的财富。它像个初生的婴儿,爱它,但不能过分地去惊动和挑逗。
“取个什么名字呢?”欧阳文涛提醒大家后又自言自语说:“石洞,钟乳石,琴,哎!对了,我们就叫它石钟琴吧。”
周星立即提出异议:“不行!石钟琴好像是那个演白毛女的芭蕾舞女演员的名字,还是换个名字吧。”
经过一番争议,便定了一个“钟待知音”,暗示这宝贝等候知音的到来已是亿万年了。再往前行,地下的石头似乎少了些,地表面掩盖了一些黄泥沙土。小燕说:
“我记得前面不远有一条地下溪流,溪水极其冰凉。你没感觉出来吗?这里气温也低一些。学校地理老师曾讲过,我们秀江流域亿万年前曾经是海洋,地壳的运动使沧海变成了桑田。科学家论断,这一带有地下河流,有丰富的水源,不知道这洞里的溪水是否属于地下暗流?”
这个问题周星很难作确切的答复,只能说:“大概是吧。”
滿宝突然“哎哟!”叫了一声,他给一块东西拐痛了脚,气得他一脚踢去,那东西便咕碌碌不知飞向了何处。小燕关切地用手电筒照了照地上说:
“哎!这是什么?好像是一块破碎的陶片。”
周星也把电筒凑了过来。这土质似乎有点特别,黄黄的泥沙土不算太紧,但中间却有一滩有如人形的黑土。一块陶片露出一角在黑土外,其中一部分可能被满宝踩碎踢飞了。周星小心翼翼地把黑土扒开,土下没有人的骨头和化石,却扒出了半个尖底陶罐。搞美术的人虽不精通考古,却有一点粗浅的知识。他感到这是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东西。口和盖子都很小,瓦片上有人用指甲掐出排列有序的花纹。周星感到问题非同小可了,脑海中涌出许多为什么。为什么黑土像人形而又不见人的遗骸?为什么密封洞穴中会有远古人类使用的陶罐?中国的古人类发源于黄河流域,难道中国南方也曾有古人类的踪迹?他把自己的疑问告诉大家,都觉得太神秘,太深奥了。周星叫大家分头去找刚被满宝踢飞的陶罐碎片,非常遗憾,陶片已经渺无踪迹。原打算能用碎片拼出个完整体,也没指望了。但这时周星又犯了个最大的错误,没有把这些幸存的有限碎片带出来,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这也是无价之宝。小周用电筒继续往前搜寻着。冯小燕用电筒射着一个洞口对周星说:
“小周,你看这里还有一个圆洞,要不要取个名字?”
晃眼看去,这个直径约四十公分的圆洞并没有什么特色。用电筒一照,光溜溜的,隐约有一圈圈的环形纹路,深不可测。取个什么名字呢?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小燕这时给大家讲了一段父辈传下的故事:
“听我父亲说,太祖父童年时在桃花山下放牛,想带牛到秀江边去喝水。他骑在水牛背上,快到江边时,牛怎么赶也不走。太祖父觉得有点蹊跷,怎么回事呢?他无意中抬头一看,吓了一大跳。靠江一面的桃花山下,一只巨蟒不知从哪个洞里伸了个头出来,正吞饮江中的水,一条白色的水柱直射向巨蟒的口中。太祖父惊慌地把缰绳一抖,回头便跑,逃回家中,半晌没说出话来。后来,这件事便在这桃花山一带流传开来。乡亲们说,太祖父看到的是一条镇山的神蛇。这里莫非就是蛇洞啊?”
小燕这段传说,把大家的紧张情绪又点燃了。满宝说:
“那我们赶快回家,万一大蟒蛇出来,不把我们全吃了。”
周星的知识面究竟宽一些,他说:“不可能的,蛇只能藏身于洞中,而自己是没有能力在岩石上打洞的。再说,从目前世界上报导和记载,也没有发现这么大的巨蟒。不过,探索没有开发的岩洞是有一定危险的。我们也没有什么装备,还是先回去吧。这个圆洞,我们就叫它‘时空隧道’吧。”
王蓉蓉兴致仍然非常高,她说:“我们地下暗流还没看呢,看了再走嘛。”
冯小燕说:“还怕没机会,下次来一定让你看个够。我们出来很久了,家中准备好的饭菜都凉了,也该回去了。”
小燕家的确非常温馨,全家大小都非常疼爱她。在丰盛的晚餐上,小周和同学们才知道,今天是冯小燕十七周岁生日。她为了不让同学们破费,特意事先不告诉大家,弄得大家怪不好意思,只得说:“对不起了”、“不好意思了”、“借花献佛了”。但最重要的是花样年华的冯小燕,今天的生日是快乐的、幸福的、有意义的,寄托了父母、兄弟、朋友、同学多少美好的祝愿,又饱含了她自己多少美好的理想啊!
第12章 弱女子卖身救父 情未了破镜难圆
已是深夜了,在八面山公社红旗大队的一个小土屋内,昏暗的煤油灯下,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妇女正在一针针、一线线地为不在身边的女儿缝着衬衣。她就是谢红卫的母亲谢玉英。因为憎恨那个曾强行占有过自己的丈夫,所以,她让两个孩子都跟自己姓谢。这个可怜的女人乌发中过早的掺杂上了银丝;然而,多次的批斗,就连这样的头发也不能幸免于难保持完整,它已被剪得极短和参差不齐。生活的艰辛和批斗,她尚能忍受,令她最伤心的是女儿小凤(谢红卫)的离开,那是她生存的希望和寄托。她理解女儿,又无时不在牵挂女儿的一切。如今,她只能在梦中和夹在圆镜背面的照片上见到女儿了。八岁的儿子小康已经睡着了,然而小康的睡眠并不香甜,他常被噩梦惊醒。她也不止一次地为梦中的孩子擦去眼泪,而自己的苦水和泪珠只能往肚里流。因为,她不能让孩子看见,不能让年幼的心灵增加创伤。她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帮小康盖好踢开的薄被,又拿过破桌上的小圆镜子端望着女儿的照片,寻找往日的踪迹。她觉得女儿像自己,更像那个人,那个永远不能公开的谜。
那是在抗日战争的年代,日本鬼子占领了她的家乡浙江萧山。玉英和相依为命的父亲及在战争中失去双亲的表哥吴友仁,逃往湖南衡阳投奔一个远房的亲戚。
周星晃动着手电筒继续在前面探路。“有人!”说话间小周警惕的后撤了一步,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后面的人。
空气一时紧张起来,连冯小燕和满宝也给吓了一跳。在这封闭的岩洞中怎么会有人呢?而且对方并没有做出任何反映。周星重新用手电光去搜寻刚才的目标,终于看清楚了,的确很像人,然而却不是人,那是一块直立的钟乳石。悠久的岁月,天工的造化,把它塑造成了一个人的形象。它像一个年轻的使者,或者说更像一位童子吧,它正笑容可掬微微弯腰地在欢迎大家。
“虚惊一场,自己吓自己。”谢红卫说。
周星以画家的独特眼力和形象思维观说道:“不如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它在这里已经等了我们亿万年了,给它封个名号也是理所当然,不负其望吗。我看就叫它‘仙童迎客’。”
大家都认为这个主意绝妙,名字也好。
小燕说:“后面的奇异钟乳石更加丰富多彩,不如我们都给它取个名字。不过谁也别再大呼小叫,把人都吓坏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没走多远果真又发现一块怪异的石头。大家琢磨着,并用带来的两只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观察了一下,几乎都认为像个罗汉菩萨。它歪着圆圆的光脑袋,挺着圆圆的大肚子,席地盘腿而坐,正聚精会神地掏着耳朵。旁边一块横卧的石头很像威风凛凛的大猛虎。大家给这组石头取名叫“伏虎罗汉”。再往下走,洞更宽阔了起来。突然,欧阳文涛摸着脑袋说:
“好像有水滴在我头上。”
王蓉蓉和小谢也说:“我也滴到了。”
周星和小燕两只手电筒向上一照射。哇,太美了!顶部是一个石幔的世界。大面积的石幔,长短不一的下垂着,不时还滴下几滴水珠。顺次看下去,正中靠岩壁的地方,有一块圆形的石幔,极像帝王宝座上的华盖伞。王蓉蓉说:
“帝王的宝座已被起义造反的农民拆了,空留此伞,年代久远便变成化石了。”
“这个联想到是挺合理的,闯王李自成进京时,明朝的末代皇帝上吊自杀了,这黄罗伞却弃于此洞变成了石头,我们就叫它‘明王伞’吧。至于头顶这大面积的滴水石幔,我们就叫它‘华盖滴翠’,你们看怎样?”周星的提议又获全票通过。
石幔向洞的右侧延伸,顺着石幔的视觉引导,我们往前越走石幔越少,眼前出现一根石柱和石笋。与其它岩洞石柱有别的是,柱体的四周环绕一些钟乳石的薄片,不知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大小、厚薄不一的薄片触动了周星的音乐灵感。他见满宝手里还拿着一根进洞时就握在手中的小木棍,便说:
“满宝,把你的小木棍给我用一下。”
他接过小木棍,轻轻地在石片上敲了一下,立即发出一种清脆悦耳有如编钟的声音。“好了,有办法了!”周星自言自语地说着,开始在十几块石片上试音。没多久便找到音域不算宽的音阶排列规律。于是,一首《东方红》的乐曲便在这沉睡了亿万年的石洞中回旋、震荡。乐曲唤醒了山神,唤醒了洞府中的一切生灵,呈现着古老中华大地的洞穴石文化。优美的石钟音乐拨动了诸位年轻人的心弦,大家都想试一试。这当然是可以的,捷足先登,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大家尽兴的敲着,但周星一再叮咛,千万别伤着这宝贝,因为这是人民的财富,祖国的财富。它像个初生的婴儿,爱它,但不能过分地去惊动和挑逗。
“取个什么名字呢?”欧阳文涛提醒大家后又自言自语说:“石洞,钟乳石,琴,哎!对了,我们就叫它石钟琴吧。”
周星立即提出异议:“不行!石钟琴好像是那个演白毛女的芭蕾舞女演员的名字,还是换个名字吧。”
经过一番争议,便定了一个“钟待知音”,暗示这宝贝等候知音的到来已是亿万年了。再往前行,地下的石头似乎少了些,地表面掩盖了一些黄泥沙土。小燕说:
“我记得前面不远有一条地下溪流,溪水极其冰凉。你没感觉出来吗?这里气温也低一些。学校地理老师曾讲过,我们秀江流域亿万年前曾经是海洋,地壳的运动使沧海变成了桑田。科学家论断,这一带有地下河流,有丰富的水源,不知道这洞里的溪水是否属于地下暗流?”
这个问题周星很难作确切的答复,只能说:“大概是吧。”
滿宝突然“哎哟!”叫了一声,他给一块东西拐痛了脚,气得他一脚踢去,那东西便咕碌碌不知飞向了何处。小燕关切地用手电筒照了照地上说:
“哎!这是什么?好像是一块破碎的陶片。”
周星也把电筒凑了过来。这土质似乎有点特别,黄黄的泥沙土不算太紧,但中间却有一滩有如人形的黑土。一块陶片露出一角在黑土外,其中一部分可能被满宝踩碎踢飞了。周星小心翼翼地把黑土扒开,土下没有人的骨头和化石,却扒出了半个尖底陶罐。搞美术的人虽不精通考古,却有一点粗浅的知识。他感到这是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东西。口和盖子都很小,瓦片上有人用指甲掐出排列有序的花纹。周星感到问题非同小可了,脑海中涌出许多为什么。为什么黑土像人形而又不见人的遗骸?为什么密封洞穴中会有远古人类使用的陶罐?中国的古人类发源于黄河流域,难道中国南方也曾有古人类的踪迹?他把自己的疑问告诉大家,都觉得太神秘,太深奥了。周星叫大家分头去找刚被满宝踢飞的陶罐碎片,非常遗憾,陶片已经渺无踪迹。原打算能用碎片拼出个完整体,也没指望了。但这时周星又犯了个最大的错误,没有把这些幸存的有限碎片带出来,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这也是无价之宝。小周用电筒继续往前搜寻着。冯小燕用电筒射着一个洞口对周星说:
“小周,你看这里还有一个圆洞,要不要取个名字?”
晃眼看去,这个直径约四十公分的圆洞并没有什么特色。用电筒一照,光溜溜的,隐约有一圈圈的环形纹路,深不可测。取个什么名字呢?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小燕这时给大家讲了一段父辈传下的故事:
“听我父亲说,太祖父童年时在桃花山下放牛,想带牛到秀江边去喝水。他骑在水牛背上,快到江边时,牛怎么赶也不走。太祖父觉得有点蹊跷,怎么回事呢?他无意中抬头一看,吓了一大跳。靠江一面的桃花山下,一只巨蟒不知从哪个洞里伸了个头出来,正吞饮江中的水,一条白色的水柱直射向巨蟒的口中。太祖父惊慌地把缰绳一抖,回头便跑,逃回家中,半晌没说出话来。后来,这件事便在这桃花山一带流传开来。乡亲们说,太祖父看到的是一条镇山的神蛇。这里莫非就是蛇洞啊?”
小燕这段传说,把大家的紧张情绪又点燃了。满宝说:
“那我们赶快回家,万一大蟒蛇出来,不把我们全吃了。”
周星的知识面究竟宽一些,他说:“不可能的,蛇只能藏身于洞中,而自己是没有能力在岩石上打洞的。再说,从目前世界上报导和记载,也没有发现这么大的巨蟒。不过,探索没有开发的岩洞是有一定危险的。我们也没有什么装备,还是先回去吧。这个圆洞,我们就叫它‘时空隧道’吧。”
王蓉蓉兴致仍然非常高,她说:“我们地下暗流还没看呢,看了再走嘛。”
冯小燕说:“还怕没机会,下次来一定让你看个够。我们出来很久了,家中准备好的饭菜都凉了,也该回去了。”
小燕家的确非常温馨,全家大小都非常疼爱她。在丰盛的晚餐上,小周和同学们才知道,今天是冯小燕十七周岁生日。她为了不让同学们破费,特意事先不告诉大家,弄得大家怪不好意思,只得说:“对不起了”、“不好意思了”、“借花献佛了”。但最重要的是花样年华的冯小燕,今天的生日是快乐的、幸福的、有意义的,寄托了父母、兄弟、朋友、同学多少美好的祝愿,又饱含了她自己多少美好的理想啊!
第12章 弱女子卖身救父 情未了破镜难圆
已是深夜了,在八面山公社红旗大队的一个小土屋内,昏暗的煤油灯下,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妇女正在一针针、一线线地为不在身边的女儿缝着衬衣。她就是谢红卫的母亲谢玉英。因为憎恨那个曾强行占有过自己的丈夫,所以,她让两个孩子都跟自己姓谢。这个可怜的女人乌发中过早的掺杂上了银丝;然而,多次的批斗,就连这样的头发也不能幸免于难保持完整,它已被剪得极短和参差不齐。生活的艰辛和批斗,她尚能忍受,令她最伤心的是女儿小凤(谢红卫)的离开,那是她生存的希望和寄托。她理解女儿,又无时不在牵挂女儿的一切。如今,她只能在梦中和夹在圆镜背面的照片上见到女儿了。八岁的儿子小康已经睡着了,然而小康的睡眠并不香甜,他常被噩梦惊醒。她也不止一次地为梦中的孩子擦去眼泪,而自己的苦水和泪珠只能往肚里流。因为,她不能让孩子看见,不能让年幼的心灵增加创伤。她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帮小康盖好踢开的薄被,又拿过破桌上的小圆镜子端望着女儿的照片,寻找往日的踪迹。她觉得女儿像自己,更像那个人,那个永远不能公开的谜。
那是在抗日战争的年代,日本鬼子占领了她的家乡浙江萧山。玉英和相依为命的父亲及在战争中失去双亲的表哥吴友仁,逃往湖南衡阳投奔一个远房的亲戚。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