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作者:闲野斋主    更新:2021-12-07 08:21
  当然,他的一生必须是小心谨慎,工作必须是努力的。
  秀江市革命造反大军下属的文艺界成立了文艺界红艺兵总部,简称文艺红总。周星和同事们一核计商量,也便成立了一个文艺红总无限风光战斗队,简称无限风光战斗队。权也无所谓夺不夺,李亚如早挂了印一走了之。单位的大印一直是由复员军人党员贺军保管的。财务的印章和账本一直是刘沙河管理的,他早做好了交财权的准备。谁来当战斗队的头呢?虽然是群众组织的头,但也是权力的象征。群艺馆可谓是真正的秀才造反,问题也就出在“造反”二字上。秀才们尽管出外串连过一次,见过造反的世面,但要当这叛逆之首,秀才们便成了缩头乌龟:不是不喜欢权力,而是害怕秋后算账。老馆员赵文斌早已心动,可这位老“政治运动员”深谙其中利害关系,有心出山夺了这梦寐以求的权,可又心有余悸。他想起解放以来一系列政治运动中被整人的下场,想起反右斗争中的“引蛇出洞”,想起自己屁股上并不干净,决定不做太显山露水的头,而做个可以控制局面的“师爷”或是幕后策划者。他心中暗暗地把全体人员排了排队,最后把目标锁定在周星身上。他望了望议论纷纷难作定论的全体人员,又清了清嗓子后,头头是道地开了腔:
  “战斗队的全体同志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通过革命大串联我们都看到,全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红卫兵小将起了先锋闯将的作用。年轻人敢想、敢说、敢干,没有包袱,具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革命精神。在座的大多数同志都是三十以上或是四五十岁的人了。特别是我,像一只脚的蟆蝈跳不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个人认为应该让年青人,我们单位最年轻的周星来当战斗队的负责人,我们年纪大的同志愿意做坚强后盾大力支持,你们认为怎么样?”
  赵文斌这“一只脚的蟆蝈跳不起来”的话是秀江地区的隐语,是话中有话的,年长的老馆员嚼出了点味,便连连点头称是,可周星并没有听明白,便问:
  “革命又不分先后和年龄大小,什么叫一只脚的蟆蝈?”
  赵文斌没想到周星会专门把这句不好揭穿的话剔出来发问,一时无法对应顿显语塞,刘剑赶紧笑着出来圆了个场:
  “一只脚的蟆蝈就是一只脚的蛤蟆,当然是跳不起来的,这是我们的地方语。老赵的意思是说,我们单位的人数你最年青,没有负担和后顾之忧,应该多承担点责任,说白了就是要你当战斗队的头。你自己看哟,我个人是没什么意见。”
  “这不行!我才来单位多久,即不了解单位的情况,又没有当负责人的经验,难当此任。我看应该是赵文斌最适合,他是老馆员。”周星的回答到也不含糊。
  一场会开了一上午终于统一了意见,并做出了三项决定:第一、文艺红总无限风光战斗队由党员复员军人高峰任队长,赵文斌任付队长,周星任联络员。第二、群艺馆的一切权力移交给战斗队。第三、立即将在外的正馆长葛涛和付馆长李亚如召回单位接受群众运动的审查。因为李亚如已到南疆的边防部队探亲去了,刘剑和周星受命第二天启程前往南疆带回李亚如。
  刘剑和周星二人由火车转为长途汽车,又转乘木轮船。木船在一条通往境外的河道上航行。河床两岸是绿色而贫穷的南疆乡村。环抱在青竹、芭蕉、木棉树丛中的农舍看来都有很长的建筑史了,显得古朴而富有民族风情。古老的墙壁上不时见到“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政治标语。周星和刘剑看了一会儿沿岸的景色,便一人先回到船舱的通铺上休息。一字排列的铺位约有十米长,人们像一排货物不分男女老幼直挺挺地陈列在这木架上。周星觉得自己的心情有点别扭,而且这种感觉随着目的地距离的缩短正在莫名的增强。他心中自问?我这趟公差算什么?是去抓坏人?不是!那好人为什么要去抓她?说不清楚,全国都这样,谁叫她是当权派呢,当权派都要接受群众运动的冲击和炮轰。可眼下是去边防部队带走一位机要连长的妻子,部队能答应吗?不知道!试试看吧。他又有点觉得自己很晦气,怎么才参加工作不久就碰上文化大革命运动,不然的话,自己都坐在音乐学院的钢琴房里接受李树声教授的教诲了。只要自己肯努力,说不定将来还可以成为歌唱家哩。嗨!今后自己还有这种机遇吗?只有骑着毛驴看唱本,一路走一路看了。他又想起了苗山寨,想起了灵芝姑娘和清彻的山泉,熊熊的篝火,不眠的苗山之夜……
  “到了,你怎么还在睡!”刘剑推醒了周星。
  上了码头,南疆清凉的风把周星带回了现实之中。这是一个农村小镇,每家每户的宅院后都是绿树、芭蕉等植物,充滿南国风情。路边有位卖凉茶的壮族老大娘看见周星像个外地人,便操着道地的白话方言说:
  “同志,远道而来口渴了吧?喝碗凉菜,王老吉凉菜还放了胖大海、罗汉果呢!”
  刘剑见周星听不懂白话,就把老大娘的意思翻译了一下。两人坐在长条凳上喝了碗凉菜,感觉十分舒坦。周星见大娘旁边的竹箩筐里放了一些香蕉,估计是卖的,便拿起一挂说:
  “哇!好大的香蕉啊!多少钱一斤?”
  “小伙子,这不是香蕉,香蕉没这么大,这是大蕉。我们这里蕉是不论斤两的。卖一分钱一条。”大娘答。
  周星仍是迷惑不解地望了一眼刘剑,刘剑赶紧把大娘的意思翻译了一下,又接下去做了导游式的介绍:
  “南疆不光出产香蕉,而且出产大蕉、芭蕉、西贡蕉、芝麻蕉,这些在你们家乡是看不到的,价格也十分便宜;即使客人没带钱,她也会送几条给你吃。我们就买点吃吧。”
  买好大蕉、老大娘告诉他俩,沿大路再走十里路便可以到达边防部队。看看时间还早,两人不慌不忙边吃着大蕉边赶路。忽然他们发现前面有一排大字报栏,看来文化大革命已经波及这边远的小镇了。二人好奇地过去看了看大字报,内容大致是揭批本公社书记贪图享受,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公社书记姓韦,听说在大城市里有一种鸭绒被,是用鸭毛上的绒毛做的,即轻便又暖和。因为在南疆买不到,也没见过,韦书记便叫下属的干部和群众帮收集鸭毛,取下鸭绒。干部们费了很大的精力总算凑出了二床鸭绒被。南方的冬季短而不冷,书记一家高高兴兴地盖上了鸭绒被,享受到了特权;可不几天全家人身上都起了疹块,被子中也散发出异味……。
  这张大字报把刘剑、周星弄了个哭笑不得。说实在话,他俩也没有见识过鸭绒被,但也没有韦书记这种超前享受的意识。以权谋私闹出了笑话,还要受众人的批判,真活该!
  二人总算到了边防部队,一位魁伟的团首长接待了他们。团长的和蔼平易近人使周星原有的担心如巨石落地。团长的办公室非常简陋朴素,丝毫不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感觉。一位年轻的战士给二人倒了开水。团长认真地验证了二人的证件后说:
  “小同志,我们部队已经接到了上级指示,要支持地方革命群众的文化革命,我们会认真地贯彻执行上级指示。李亚如同志的确在这里探亲,她是我们机要连长的妻子。徐海山连长是我们团非常优秀的连长,他妻子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
  周星望了望刘剑,因为他比自己年长五岁,考虑问题比自己成熟,应该由他来回答。其实,团长的目光早就盯在他脸上。
  “首长,李亚如有没有问题,有多大问题我们也说不上,我们二人只是例行公事把她带回单位,结论只有在运动后期才能知道。再说,全国各单位的文革运动正轰轰烈烈,她作为一位单位的领导应该回原单位接受群众运动的审查,我看应该是合理的,希望首长给予支持。”刘剑很有分寸地说。
  “你们需要我如何支持?”团长问。
  “做好徐连长的工作,让我们把李馆长带回去。再就是我们想在他们的住处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单位的黑材料,或是与单位运动有关的东西放在这里?”刘剑说。
  “不是抄家吧?”团长认真地问。
  “绝对不是,首长可以派人同去。”
  徐连长很快被找来了。他也是抗美援朝回来的军人,三十多岁,浓眉大眼,十分英俊,南疆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不仅没把他晒黑,反而把他锤炼得白里透红,更显精神焕发。周星心中暗暗地惊叹,李亚如真好眼力。团长说明了一下周星二人的来意后,徐连长虽没有大的反应,但周星看到他眉宇间微小的振动变化。略坐了片刻后,团长亲自同大家到了徐连长家。刘剑和周星的到来使李亚如分外的惊愕和意外。不知怎的,周星浑身都感到不自在,总想躲避李亚如的目光,更害怕她对自己提出问题。他用余光瞅了瞅李亚如,发现她比以前憔悴许多,原来那股雷厉风行的泼辣劲隐退了,可肚子已经高高隆起,显得沉重。她三岁的女儿小雪瞪着圆圆的眼睛,依偎在母亲的身旁,有点敌意地望着周星和刘剑。小雪似乎也感到情况有点不对劲。周星曾到过李亚如家几次,也在她那秀江市的家中吃过饭,应该说,周星和小雪不仅不陌生,而且很友好,可现在的场景让周星觉得自己很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