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李约    更新:2021-12-07 06:59
  虽然不知道他肝病的严重程度,但以他说话无力声音颤抖的现象来看,不好好调养,恐怕是来日无多了。他不好明言,只有婉谏,他微笑着说:
  “老臣粗鄙之人怎能和大王比!老臣四十岁戒酒,三十多年来滴酒不沾,起居作息按时,再加上有节制的运动练身,六十岁以后不再近女色,以深研学术来排遣绮念,这些大概与老臣身体顽健有关系。”
  “你的话也许是对的,先王平生不喜饮酒,也不太好女色,时间都花在军国大计和征伐上,所以临去世前身体还算好,他是死于中风。"秦王叹叹气说:“朕是年幼时成长于妇人女子之手,为太子后又无所事事这样久,因此无妇人就不知道如何生活,不饮酒就不知如何排遣长夜,不过在朕继位以后,这些都在慢慢地改。”
  “大王只要多加调养,身体自然而然会好起来。”
  “老师是否能教朕一些摄生之道?"秦王急切地问。
  “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凡事知足,适可而止。”
  “道理就这样简单?"秦王有点失望。
  “宇宙之事本就简单,是人自己弄复杂了。"老人微笑着说。
  “朕仍是不明白,请老师稍加解释。"秦王脸上充满困惑。
  “就拿饮食男女这两件最基本的事来说吧!饥思食,渴思饮,七日不饮则死,三十日不食则死。饥与渴是上天维持生命的警钟,该食时不食,就会饿,该饮时不饮就会渴。而食足就会饱,不再思食,虽山珍海味摆列,亦食不下咽,这是上天为人所定下的限度。一般飞禽走兽按照上天法则饮食,因此由饮食所引起的疾病甚少,个个身强体壮。而人食不厌精,不饿亦食,食不定量,或是人为因素,饿亦不食,食不按时,因此人的疾病,十之八九是由饮食上来。”
  “老师说来真是非常简单,只是一般人都难做到。"秦王若有所感。
  “还有酒,"老人心想乘机向他来段机会教育:“本非自然产品,对人身心有害。昔日大禹女儿制酒,大禹食之,乐而忘忧,睡而忘醒,次日推酒而起,感叹地说今后会有因酒而亡国者,从此滴酒不沾。酒本来只能让那些疲困的人去喝,让他们暂时忘掉现实的痛苦。君王日理万机,转念之间都会影响到千万人的身家性命,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冷静,酗酒伤身误事不只是有关个人。”
  “嬴柱谨受教,"秦王起坐长跪:“但朕一餐不饮酒,就会感觉心神无主,手脚无力,行走蹒跚,两手发抖,这是什么缘故?”
  “这在医学上谓之酒中毒,乃长期酗酒所致,"老人正色说:“热酒伤肝,冷酒伤肺,酒对人体的肝肺伤害最大!”
  “可是没酒却会伤朕的心啊!"秦王哈哈大笑:“只有慢慢地戒。”
  老人先是一楞,接着也跟着笑起来。
  14
  “朕想再请教男女之事。"秦王谈到男女,变得更聚精会神。
  “上天要男女雌雄交合,乃是为了延续人和有生万物的生命,有性欲,逼使人和有生万物千方百计自动寻求交配。而男女交合为人间最快乐的事,也许是上天为人生育子女的辛苦所付的一份工钱吧!只拿工钱不愿做事的人会受到责罚,而一心贪图男女享乐,却不愿负延续生命之责的人也会遭到天谴。”
  “嬴柱愿闻其详,请老师解释清楚点。”
  “譬如说,天生男女大致各半,也就是要人间男女一配一的生儿育女。当人多娶一女,民间必定多一鳏夫,影响人口繁殖及社会安宁,富人纵欲则伤身。性欲有如食欲,一对一的男女性欲,满足即会停止。以一男对众女,则如见美食,不饿亦会食指大动,结果会造成纵欲而伤身折寿。”
  “老师这些话朕不太赞成,一只公鸡多只母鸡,仍然雄健,而阉鸡却只是痴肥毫无精神。”
  “天生母鸡多于雄鸡,这就是自然法则,阉鸡乃是人为,违反自然。"老人从容解释。
  “那黄帝之事又怎么说呢?"秦王不服平地说:“相传黄帝夜御百女,最后白日升仙。”
  “大王想学黄帝吗?"老人说:“大王一定读过所谓的《素女经》。”
  “……"秦王不承认也不否认。
  “老臣曾研习过,甚至试验过,发现里面讲男女交合之道,有的有点道理,阴阳调和本来对人体有益,性欲无法解决,就会使人性情暴躁,觉得生活失去乐趣,这可以由某些野兽在发情期特别凶猛得到证明。但说到采阴补阳房中之术,靠此可以保容颜、延青春、补脑健身、防治百病,这根本是无稽之谈,这可以由……"老人本来想说由秦王本身就可以得到证明,怕太刺激他而改口说:“由很多人的例子都可以得到证明。”
  秦王在当公子时,广置姬妾,研习黄帝采补之术,年轻时尚可夜御两、三女,自谓得到黄帝采补术的精髓,更加努力实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夜御一女即已不能征服,于是靠酒力,仗药物,勉强支持,最后是看到美女都感力不从心,修炼的成果是一身的病痛和众多的子女。
  他听老人说的话,当然懂得"很多人"就是指他自己,他叹口气说:
  “黄帝白日升天,不知是真是假?长生不死是朕的愿望,亦是每个人的愿望!”
  “黄帝勤政爱民,终年在外征讨顽凶,为民除害,和蚩尤及其他夷狄纠缠作战数十年,是否有时间和心情夜御百女,聪明人一想便知。至于白日升仙,有几个人是亲眼看到仙人的?”
  “长生不死,众人都这样说,多少会有事实。"秦王眼看着老人说:“就以老师来说,年高七十六岁,虽然是须发皆白,但脸色红润,一点不显老态,说不定就是有长生秘方,只是以嬴柱愚蠢不肯传授而已。”
  听到秦王这番半真半玩笑的话,老人长叹了一声说:
  “不说是老臣没有长生秘方,就是有,老臣也不愿逆天行事而为。”
  “为什么?"秦王这次是真的感到惊奇了,天下还有不愿长生不死的人!
  “以老臣之见,人的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则,正如万物的生生死死,这样才能保持天地不老,万古如新。假若人老了不死,眼见都是老人,臣真不敢想象是何等景象。有生必有死,有死才显得人生短暂,应及时做事或行乐,要是人不会死的话,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正如没有夜晚,白昼也没有意义一样。”
  “老师的话大过深奥,朕只知道,朕如不死,就可长享秦国,也许永远拥有天下!”
  “要是先王不死,大王也继承不了王位;要是舜王不死,尊祖大费不死,目前可能仍是大舜为帝,而大费仍然在为他调训鸟兽,哪有秦国,哪有大王?”
  秦王似乎有所领悟,沉默很久。半晌才挤出一句话来说:
  “朕不能长生不死,难道说也不能让天下统一,子孙万世为王?”
  “这点臣不敢妄言,"老人在心里想,人为什么都是如此痴顽,总想取别人而代之,却认为自己可以永远拥有?他口中却说:“不过鉴古可以知今,人有生老病死,国也有兴强衰灭,有史的两千多年来,尧舜直到目前的东周,换了多少朝代,只是有长有短,正如人之有寿有夭而已。”
  “朕明白了!"秦王不再谈这方面的话题。
  他们又谈到其他很多话题,老人学识之渊博,秦王是早就知道的,这一夕话却使他觉得非留下他辅助不可。
  经过秦王一再的暗示和明求,双方达成协议,老人以太子师的身份住进太子宫中,负责教导太子和赵政,但没有任何官职,也不受任何管辖。
  太子子楚因事不在咸阳,回来后再会同王后以家宴方式请老人。
  即日派出使者向赵国要求遣返太子妃楚玉夫人母子回国,赵国如请求,双方再互派质子。
  中隐老人算是达成初步目标,下一步就是要说服子楚,让他承认赵政是他嗣子,并早日正式册立。
  第五章 兄弟情深
  1
  在中隐老人抵达咸阳的同一天,子楚太子和吕不韦正在府中议事。虽然安国君继位为秦王,正式册封子楚为太子,但秦王公子众多,太子可立当然还可废,有些人还是不死心地在争取。尤其是子傒公子凭恃生母得宠,唆使母亲日夜在秦王面前撒娇哭闹,说尽子楚的坏话,一方面结交宗室大臣,找机会在秦王面前极力鼓吹子傒贤能,同时再效法子楚故技,广招门客,由这些人将他的贤名由国外再传进秦王的耳中。
  子楚去国日久,国内没有党羽,全靠吕不韦周旋于华阳王后和客卿大臣之中,为他建立了护卫太子名份的防线,不过保卫战打得很吃力。主要是不知为什么,秦王一见子楚生母夏夫人就有气,连带也讨厌子楚这个太子,不时透露口风,有改立太子的意思。
  吕不韦虽然和子楚双双各怀鬼胎,但目前利害相同,不得不同心协力一致对外。
  吕不韦打的主意是:他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亲生骨肉铺路,让他开创万世基业,眼前任何辛苦劳累,他都忍了,子楚偶尔摆摆脸色,他都装作看不见。
  他除了积极在朝中拉拢关系外,另方面也在建立他的商业王国。秦人重法尚武,讲求的是男耕女织,全国人民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平日视打斗杀人为羞耻,上战场时却能奋勇争先。但商业人才甚少,空拥有巴蜀的丰富矿产及木材资源,除了公家征用以外,没有完全开发,更谈不上输出国外换取财富和国内所需的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