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者:杨在田 更新:2021-12-07 06:37
我本是个不明事理,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您不责怪我,我已感恩不尽,哪敢贪图富贵,巴望做卿那样的高官呢?况且,让我这样一个客居贵国的无能的人做官,一定会招致人们对您的非议,我又怎能给您添麻烦呢?这件事万万不可。”
齐桓公见他再三推辞,情真意切,也就没有再难为他,而是让他做了“工正”管理各种工匠。
陈敬仲做了“工正”后,表现很出色,齐桓公对他的才能更加赏识,经常与他一起讨论国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日益亲密。
有一天,陈敬仲请齐桓公到家中喝酒。齐桓公兴冲冲地带着随从人员来到陈敬仲家中,酒席已摆好在庭院中了。
这天,风和日丽,加上庭院中景色雅致,布置得体,桓公一见,早将那些烦人的政务抛到了脑后,忍不住开怀畅饮。
席间,桓公与陈敬仲一起评古论今,臧否人物,越说越投机。说到高兴处,情不自禁地相视哈哈大笑;谈到气愤处,不免要摩拳擦掌、扼腕长叹。
俗话说“酒逢知已千杯少“,桓公的酒量本已不小,加上遇上陈敬仲这样一个知己,更是海量了。左一杯,右一杯,一直喝到太阳落山,桓公已有几分醉意。但他仍觉得没有尽兴,吩咐左右:”赶快点上灯火,我要与陈大夫再喝几杯。“
陈敬仲起紧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不能再喝了!我只想白天请您喝酒,晚上就不敢奉陪了!
桓公感到有点失望,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情,说:“我与你正喝到兴头上,你怎么能扫我的兴呢?”
陈敬仲诚惶诚恐地解释道:“酒宴是一种礼仪性的活动,只能适可而止,不能过度。如果您因为跟我喝酒而没把握住分寸,遭到别人的指责,我怎能逃及罪责呢?所以,请您原谅,我实在不能执行您的命令。”
桓公一想也有道理,便不再坚持了。
玩乐不上瘾,饮酒不贪杯,好色而不淫,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喝酒误事的事常有,但在酒桌上不贪杯者鲜见。喝酒不贪杯,是一种修养,也是一个人的美德,陈敬仲跟自己的主子齐桓公一起喝酒,仍然做到饮酒适度,并能劝说齐桓公适可而止,这不是一般常人能做得到的。且不说当部下的在酒桌上总想表现自己,希望主子留下好印像,就是平等的朋友之间在酒桌上喝出了情绪,也难控制酒量,从这一点上看,陈敬仲才是真正的有修养的男子汉,他不卑不亢,有理有节,意志坚定,其品格实在令人钦佩!
灵魂透视:
陈敬仲确实是一个避祸保身有道的明智君子。如果他不这样做,而且冒然接受了高官厚禄,谁又能保证他的上司有朝一日不拿他开刀问斩呢?
------------
忍得小失成大事
------------
萧何协助刘邦、吕后平息了韩信、陈豨、英布的叛乱,尤其是他施用计谋帮助吕后诛杀了淮阴侯韩信,除掉了刘邦的一块心病,使刘邦格外高兴。刘邦立即派使者封萧何为相国,增加食邑五千户,还派了一个由五百卫卒、一名都尉组成的卫队,护卫相国。
群臣见萧何升官加爵,都来庆贺。惟独召平原忧心忡忡,他替萧何捏一把汗。
召平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之后,他成了贫穷的布衣,住在长安城东,以种瓜维持生计。他的瓜种得好,闻名遐迩,人们称它为“东陵瓜”。
召平原也随着“东陵瓜”而出了名。他与萧何也因此成为莫逆之交。
萧何见召平原满面悉容,大惑不解。当宾客散去以后,他悄声问道:“我升为相国,群臣来拜贺,你为何不快?”
“唉!”召平原心事重重,“灾祸开始找你了。你想一想,现在既然没有战事,圣上为何给你派卫队?他并非宠爱你,而是防范你呀!我劝你辞谢封赏,并且把家私财产捐给汉军,以解除圣上的怀疑……”
萧何依召平原计而行,刘邦果然欢喜,不再怀疑萧何。
第二年,刘邦率军到外地平叛,因不放心朝政,经常派全都回京探视情况。萧何为此忧心忡忡。
召平原和一些门客提醒萧何说:“你遭受灭族之灾的日子不远喽,你身为相国,居百官之上,功劳又名列第一,难道功名还能复加吗?你入关中,已经十余年了,军民都归顺于你,你的力量能够颠覆关中,所以圣上对你放心不下呀!”
“既此,我如何才好?”萧何有些忐忑不安。
“你多买田地,广置房舍,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羞辱自己,这样圣上就会心安了……”
萧何觉得有道理,就按照召平原所说,认真地为自己预留退路。
刘邦了解到真相后,表面上非常气愤,说要拿萧何是问,安抚了民众,内心却在窃喜,他以此认为萧何胸无大志,根本不足为虑,从此便放松了对萧何的戒备,萧何也得以从容地全身而终。
灵魂透视:
萧何的自侮,和小人的自轻自贱不同。不这样,又怎能避免祸乱呢?因此,并不应把正常人为避难保身而采取的伪装招法说成是小人勾当,不然,天下君子还有活路吗?
------------
激流勇退,英才保身
------------
春秋末年,范蟸为了谋取功名,到越国辅佐越王勾践,被封为大夫,后升至上闺怨军。
此时,越国与吴国结仇,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攻越,越王勾践想先发制人去伐吴。范蟸就劝阻勾践说:“大王不能这么做,我听说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战争是违背道德的,争斗是各种事情中最末等的事,违背道德,好用凶器,干末等之事,老天爷也是不赞成的,所以无故起兵是不利的。”但是勾践不听劝告,于是吴越两军交战,结果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吴军包围。这时,勾践悔之莫及,就向范蟸请求救国之策。因此,范蟸就建议勾践派人去给吴王送厚礼,并向他们求和。于是勾践就派文种去向吴王求和。
文种多次求见,吴王夫差才同意勾践的请求,撤兵回国,但要把勾践夫妇带回吴国做臣子并伺候自己。勾践把国家大事托给大夫文种,自己带上夫人和范蟸到吴国去做人质。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住在先王坟墓旁的石头屋里,为吴王养马。吴王每次出去,都要勾践为其拉马。范蟸就更苦了,他在人前与勾践一起伺候吴王,在人后还要伺候勾践,还得不断活动,给人送礼,观察形势,勾践有时忍不住了,范蟸还得安抚他,以免前功尽弃。这样经过三年的痛苦生活,吴王夫差认为勾践真的臣服自己了,于是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为了能使自己牢记亡国的耻辱,不让在卧室内铺放锦绣被褥,只铺上柴草,还在屋里挂一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勾践觉得范蟸的才能和忠诚都可信任,就打算把国政交给他,范蟸却说:“操练兵马、行军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就把国家政事交给文种,让范蟸负责操练兵马。
后来范蟸在苎萝山上找到一个名叫西施的美女,说服她为国舍身。范蟸亲自把西施送往吴国,夫差一见马上就被迷住,日夜与西施在姑苏台上作乐。西施牢记范蟸的嘱托,总在夫差面前说越国好话,于是夫差就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从此,越王勾践礼贤下士,在范蟸、文种两人的齐心辅佐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使得越国实力逐渐强盛了,并做好向吴国复仇的准备。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越国出兵打败了吴国,从此不再向吴国称臣进贡。五年之后,即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军攻到姑苏城下,围城三年,终于彻底打败吴军,夫差自杀。然后勾践率越军横行于江淮一带,成了霸主。
后来越王勾践论功行赏,范蟸作为一个从始至终辅佐勾践完成霸业的有功之臣,官超过计划上将军。然而他却不恋虚名,不图富贵。作为大臣,他辅佐主公完成了大业,圆满地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功德圆满之后,范蟸要开辟自己新的生活。于是,他给勾践留下了一封信,信中他告诉越王勾践:“当年主公受辱于会稽山,主辱臣死。现在天下已定,请主公给臣下降罪处死。”之后,范蟸乘船不辞而别,永远地离开了越国。在走的时候,范蟸没有忘记老朋友文种,也给他留下一信,说明鸟尽弓藏的道理,并劝他也远走高飞。但是文种并没有听从范蟸的劝告,终于被勾践逼得自杀了。
范蟸泛海北上来到齐国,更名换姓为夷子皮。他带领儿子们不问政事,只经营生产,没有多久,家产多达千万。齐国国王听说他有如此才能,叫他当宰相。他吧息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引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又交还相印,散发资财,只带亲属和少量珠宝,离开了齐都,躲到陶这块地方,从此改名为陶朱公。
范蟸在陶居住了十九年,曾经“三致千金”,就是散了又挣、挣了又散三次,成为天下首富。后来他又离开了陶地,只带着西施,浪迹太湖,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名利财货,声色犬马,这一切令人心迷神醉,永无止境地追逐,结果使人身体精神两受疲累。范蟸助越灭吴后,他的个人成就已臻至顶峰,此时抽身引退,弃政从商。之后,又千金散尽,隐居江湖,不被外物所蒙蔽,实在生活得惬意自如。
灵魂透视:
范蟸深知勾践的性情,可共患难不可共荣华的小人性情。
齐桓公见他再三推辞,情真意切,也就没有再难为他,而是让他做了“工正”管理各种工匠。
陈敬仲做了“工正”后,表现很出色,齐桓公对他的才能更加赏识,经常与他一起讨论国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日益亲密。
有一天,陈敬仲请齐桓公到家中喝酒。齐桓公兴冲冲地带着随从人员来到陈敬仲家中,酒席已摆好在庭院中了。
这天,风和日丽,加上庭院中景色雅致,布置得体,桓公一见,早将那些烦人的政务抛到了脑后,忍不住开怀畅饮。
席间,桓公与陈敬仲一起评古论今,臧否人物,越说越投机。说到高兴处,情不自禁地相视哈哈大笑;谈到气愤处,不免要摩拳擦掌、扼腕长叹。
俗话说“酒逢知已千杯少“,桓公的酒量本已不小,加上遇上陈敬仲这样一个知己,更是海量了。左一杯,右一杯,一直喝到太阳落山,桓公已有几分醉意。但他仍觉得没有尽兴,吩咐左右:”赶快点上灯火,我要与陈大夫再喝几杯。“
陈敬仲起紧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不能再喝了!我只想白天请您喝酒,晚上就不敢奉陪了!
桓公感到有点失望,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情,说:“我与你正喝到兴头上,你怎么能扫我的兴呢?”
陈敬仲诚惶诚恐地解释道:“酒宴是一种礼仪性的活动,只能适可而止,不能过度。如果您因为跟我喝酒而没把握住分寸,遭到别人的指责,我怎能逃及罪责呢?所以,请您原谅,我实在不能执行您的命令。”
桓公一想也有道理,便不再坚持了。
玩乐不上瘾,饮酒不贪杯,好色而不淫,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喝酒误事的事常有,但在酒桌上不贪杯者鲜见。喝酒不贪杯,是一种修养,也是一个人的美德,陈敬仲跟自己的主子齐桓公一起喝酒,仍然做到饮酒适度,并能劝说齐桓公适可而止,这不是一般常人能做得到的。且不说当部下的在酒桌上总想表现自己,希望主子留下好印像,就是平等的朋友之间在酒桌上喝出了情绪,也难控制酒量,从这一点上看,陈敬仲才是真正的有修养的男子汉,他不卑不亢,有理有节,意志坚定,其品格实在令人钦佩!
灵魂透视:
陈敬仲确实是一个避祸保身有道的明智君子。如果他不这样做,而且冒然接受了高官厚禄,谁又能保证他的上司有朝一日不拿他开刀问斩呢?
------------
忍得小失成大事
------------
萧何协助刘邦、吕后平息了韩信、陈豨、英布的叛乱,尤其是他施用计谋帮助吕后诛杀了淮阴侯韩信,除掉了刘邦的一块心病,使刘邦格外高兴。刘邦立即派使者封萧何为相国,增加食邑五千户,还派了一个由五百卫卒、一名都尉组成的卫队,护卫相国。
群臣见萧何升官加爵,都来庆贺。惟独召平原忧心忡忡,他替萧何捏一把汗。
召平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之后,他成了贫穷的布衣,住在长安城东,以种瓜维持生计。他的瓜种得好,闻名遐迩,人们称它为“东陵瓜”。
召平原也随着“东陵瓜”而出了名。他与萧何也因此成为莫逆之交。
萧何见召平原满面悉容,大惑不解。当宾客散去以后,他悄声问道:“我升为相国,群臣来拜贺,你为何不快?”
“唉!”召平原心事重重,“灾祸开始找你了。你想一想,现在既然没有战事,圣上为何给你派卫队?他并非宠爱你,而是防范你呀!我劝你辞谢封赏,并且把家私财产捐给汉军,以解除圣上的怀疑……”
萧何依召平原计而行,刘邦果然欢喜,不再怀疑萧何。
第二年,刘邦率军到外地平叛,因不放心朝政,经常派全都回京探视情况。萧何为此忧心忡忡。
召平原和一些门客提醒萧何说:“你遭受灭族之灾的日子不远喽,你身为相国,居百官之上,功劳又名列第一,难道功名还能复加吗?你入关中,已经十余年了,军民都归顺于你,你的力量能够颠覆关中,所以圣上对你放心不下呀!”
“既此,我如何才好?”萧何有些忐忑不安。
“你多买田地,广置房舍,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羞辱自己,这样圣上就会心安了……”
萧何觉得有道理,就按照召平原所说,认真地为自己预留退路。
刘邦了解到真相后,表面上非常气愤,说要拿萧何是问,安抚了民众,内心却在窃喜,他以此认为萧何胸无大志,根本不足为虑,从此便放松了对萧何的戒备,萧何也得以从容地全身而终。
灵魂透视:
萧何的自侮,和小人的自轻自贱不同。不这样,又怎能避免祸乱呢?因此,并不应把正常人为避难保身而采取的伪装招法说成是小人勾当,不然,天下君子还有活路吗?
------------
激流勇退,英才保身
------------
春秋末年,范蟸为了谋取功名,到越国辅佐越王勾践,被封为大夫,后升至上闺怨军。
此时,越国与吴国结仇,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攻越,越王勾践想先发制人去伐吴。范蟸就劝阻勾践说:“大王不能这么做,我听说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战争是违背道德的,争斗是各种事情中最末等的事,违背道德,好用凶器,干末等之事,老天爷也是不赞成的,所以无故起兵是不利的。”但是勾践不听劝告,于是吴越两军交战,结果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吴军包围。这时,勾践悔之莫及,就向范蟸请求救国之策。因此,范蟸就建议勾践派人去给吴王送厚礼,并向他们求和。于是勾践就派文种去向吴王求和。
文种多次求见,吴王夫差才同意勾践的请求,撤兵回国,但要把勾践夫妇带回吴国做臣子并伺候自己。勾践把国家大事托给大夫文种,自己带上夫人和范蟸到吴国去做人质。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住在先王坟墓旁的石头屋里,为吴王养马。吴王每次出去,都要勾践为其拉马。范蟸就更苦了,他在人前与勾践一起伺候吴王,在人后还要伺候勾践,还得不断活动,给人送礼,观察形势,勾践有时忍不住了,范蟸还得安抚他,以免前功尽弃。这样经过三年的痛苦生活,吴王夫差认为勾践真的臣服自己了,于是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为了能使自己牢记亡国的耻辱,不让在卧室内铺放锦绣被褥,只铺上柴草,还在屋里挂一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勾践觉得范蟸的才能和忠诚都可信任,就打算把国政交给他,范蟸却说:“操练兵马、行军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就把国家政事交给文种,让范蟸负责操练兵马。
后来范蟸在苎萝山上找到一个名叫西施的美女,说服她为国舍身。范蟸亲自把西施送往吴国,夫差一见马上就被迷住,日夜与西施在姑苏台上作乐。西施牢记范蟸的嘱托,总在夫差面前说越国好话,于是夫差就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从此,越王勾践礼贤下士,在范蟸、文种两人的齐心辅佐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使得越国实力逐渐强盛了,并做好向吴国复仇的准备。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越国出兵打败了吴国,从此不再向吴国称臣进贡。五年之后,即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军攻到姑苏城下,围城三年,终于彻底打败吴军,夫差自杀。然后勾践率越军横行于江淮一带,成了霸主。
后来越王勾践论功行赏,范蟸作为一个从始至终辅佐勾践完成霸业的有功之臣,官超过计划上将军。然而他却不恋虚名,不图富贵。作为大臣,他辅佐主公完成了大业,圆满地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功德圆满之后,范蟸要开辟自己新的生活。于是,他给勾践留下了一封信,信中他告诉越王勾践:“当年主公受辱于会稽山,主辱臣死。现在天下已定,请主公给臣下降罪处死。”之后,范蟸乘船不辞而别,永远地离开了越国。在走的时候,范蟸没有忘记老朋友文种,也给他留下一信,说明鸟尽弓藏的道理,并劝他也远走高飞。但是文种并没有听从范蟸的劝告,终于被勾践逼得自杀了。
范蟸泛海北上来到齐国,更名换姓为夷子皮。他带领儿子们不问政事,只经营生产,没有多久,家产多达千万。齐国国王听说他有如此才能,叫他当宰相。他吧息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引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又交还相印,散发资财,只带亲属和少量珠宝,离开了齐都,躲到陶这块地方,从此改名为陶朱公。
范蟸在陶居住了十九年,曾经“三致千金”,就是散了又挣、挣了又散三次,成为天下首富。后来他又离开了陶地,只带着西施,浪迹太湖,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名利财货,声色犬马,这一切令人心迷神醉,永无止境地追逐,结果使人身体精神两受疲累。范蟸助越灭吴后,他的个人成就已臻至顶峰,此时抽身引退,弃政从商。之后,又千金散尽,隐居江湖,不被外物所蒙蔽,实在生活得惬意自如。
灵魂透视:
范蟸深知勾践的性情,可共患难不可共荣华的小人性情。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