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六)
作者:我爱黄颖    更新:2021-12-06 18:09
  程家骥带着新一百师的兄弟们,在鄱阳湖湖面上划下的这条笔直的进军线路,在中日双方的高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日方自是不消说,武汉、南京、东京各个层次的日军高级指挥部在十五日凌晨电报往来频繁,在这些电报中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了一个地名,都昌。
  而中方第九战区、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部在接到新十八军的电报后,也立时将目光聚焦到了都昌这个小小弹丸之地上面。在这种局面下,第九战区那里还顾不上追究新十八军的擅自行动的责任,长官部一面向上报告,一面急令武宁一线的主力部队倾巢出动全力压上,以牵制德安、吴城两个方向的日军的行动,务必使其不敢轻举动。当然若是有便宜可占,因南昌一役获胜已转正的那位绰号“老虎仔”的战区司令长官,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咬小鬼子一口的机会的。
  第三战区方面就更兴奋了,从最新有各战区地域划分表上来说,都昌可是第三战区的地盘。抛开其所拥特有的扼鄱阳、逼长江的重要战略价值不谈,光是在掌握都昌,在富庶的鄱阳湖湖区扎扎实实分上一杯羹,这个诱惑对那些喜欢实惠的“军人”们来说可是很大的。而第三战区的那些高级长官们自也是希望本战区能收复一块失地,出出风头。在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双驱动下,自南京沦陷以来就基本上没有打过什么大仗的第三战区这回作战动作主动极了,程家骥这边还在激战,他那边两个主力军的部队已星夜兼程向都昌开过来了。虽然日军在都昌地区与第三战区之间还有一道防线,但这条经过东抽西调后兵力大减的日军封锁线,在第三战区的指挥官们的心目中不过只是一道竹篱笆而已,平时不去动它,只不过是不想“没事找事”,这会儿“利”字当先,冲过去就是了。
  总而言之,一个小小都昌把沿长江以南几百里地搅得是风起云涌,大有再来要来一场“暴风骤雨”之势。
  十月十五日凌晨五时,都昌。
  此刻身处于这场自己一手掀起来的风暴的核心的程家骥,正在几面受敌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着危局。
  钱绅的手脚不慢,去接第二梯队的船队已经出发了,清一色的机帆船,足够运载上一个加强团的。程家骥对钱绅的工作效率很满意,他估计就算是有日机在中途拦截而耽误少许的时间,第二梯队最迟下午一点左右也该到都昌了,只要有了这一个团的援兵他心里的底气就足得多了。
  而昌都的战局就没那么乐观了。城内日军倒是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城南的日军伞兵,也已被文颂远和汉东升带着二百团赶到乡下去了,麻烦的是的那个加强联队的日军援兵来得太快。一个多小时前,这支配备有两个轻型战车中队的日军支队,就一头撞在一九九团才粗具规模的阻击阵地上。据马思远上报上来的消息,日军的攻击势头很猛,两军刚一接触鬼子就用上了密集阵形。到目前为至,一九九团的节节抗击虽极大的迟滞了日军的推进速度,但其自身的伤亡也很大。
  程家骥清楚得很,从坚韧顽强贯全师的马思远嘴里嘣出伤亡很大这个词,实际上已是在求援了。程家骥并不怪马思远无能,一比三的兵力对比,悬殊的火力,草草而成的工事,这个仗换了别人那怕是程家骥自己来打,这会子日军的战车恐怕都开到城里来了。
  现在让程家骥犯难的是,三个方向的敌人,除去已不能对都昌形成太人的威胁的伞兵外,他必须先把一路打扒下了。答案是不难得出的,相比城外近四千的日军来说,城里兵营这一股日军要容易对付得多。可这个难易度是相对而言,真要打起来也是一场硬仗。更要命的是如此一来,城外阻击的部队的担子就太重了,万一要是马思远一个顶不住,当场全军崩溃,决不是在危言耸听。
  “操!砸锅卖铁了!”下定了干回一锤子买卖的决心的程家骥对部队进行了紧急调整。
  “一九九团一营归建,二百团除留一个营监视日军的伞兵的动向外,大部回兵城内加入对兵营里日军攻击行列中来。告诉马思远,从现在开始,每一个小时只允许他后撤五百米。让钱参谋长把暂编团也拉上。对日军兵营的总攻击一个小时后必须发起,通报参与攻击所有部队,没有师部前指的命令,不准停下脚步,人死绝了也得给冲进去。”从程家骥的嘴里发出的连珠炮似的命令,让负责记录的死活要跟来的于三姑很是手忙脚乱一阵。
  在程家骥的严命下,新一百师的各路部队按时完成了对日军兵营的攻击准备工作。对兵营的总攻于凌晨六时许打响了。
  “射击。”听到这密集得如吵豆般的枪炮声,情知事急矣的山本中佐赶到第一线上,亲自督战。“弟兄们杀啊!先冲进兵营的每人赏大洋五十。”文颂远也明白这仗已是打到节骨眼,端着挺歪把子冲在二百团的突击部队的最前列。攻守双方一上来就都摆出了一副豁出去的架势,这仗可就打出水平来了。
  二百团的攻击力确实不是盖的,面对日军坚固的工事,二百团的官兵打得英勇极了。硬是凭着那股前赴后继心劲,对日军的兵营一连发起了三次冲锋,生生用炸药在围墙上炸开了一道口子突了进去。可进展也就到此为至了。山本中佐情急之下不惜用折东墙补西墙的法子,调集了一个多中队的兵力死死的堵住了那个不到十米宽的口子。二百团突进去的一个连在日军三面杀伤下,大部战死。
  “让部队退回来。”程家骥见二百团刀锋已挫,再攻也是无济于事,遂下达了全线停止攻击的命令。
  ‘部队在上船时为了多过来些人,加之船只的运载量有限,没有带大炮过来。迫击炮倒是带了不少,这些大大小小的迫击炮用来杀伤鬼子很有用,对日军兵营围墙就无能为力了,光凭炸药包代价太大,不能再这样硬冲了得另想办法才好。”正当程家骥在那里一筹莫展时,一个不久前才接见过的找上门来。
  “你有法子对付兵营里的日军?”程家骥用不敢置信的目光看着自己面前这个十七八岁还是满脸稚气的前伪军团长。
  “我有个想法不知管不管用,鬼子的军营的势较抵。”秦冬生的第一句话让本就对他没抱太大希望的程家骥,已在觉着自己在这么紧张的时刻见这个娃娃是不是个错误。难道他想要水淹?这个想法程家骥自己早想到过,也早否定了。否定的原因的很简单没有引水的时间,等花上三四天的功夫来上来水淹七军,鬼子的大队人马早就进城了。可秦冬生的第二句话却让程家骥立时把刚刚兴起的结束这场谈话的想法,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港口里有的油库,应该还没被炸掉,油很多,多得可以当水用。”秦冬生说这句决定了近千鬼子的生死的话时,所使用的语气是那样的平淡,平谈得让人听了心里禁不住有些发麻。。
  此时此刻,程家骥的脑海里一片空白。
  ‘天亮了’。山本中佐那颗一直悬着的心好歹是放了下来。天一亮陆军航空队的飞机就快来了。只要有近距离的空中支持做后盾,把阵地再守上一个白天,在山本看来那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当山本在幻想着此战过后自己作为“战争英雄”将获得什么样的奖赏时,他闻到了一股夹杂在晨曦中由远方飘来的刺鼻的气味。
  ‘不好!’山本的反应很快。不过,尽管他意识到了程家骥正在干什么,他和他的部下们的悲惨命运,也无法改变了。
  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威势惊天的大火,把日军的兵营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火罐。近千鬼子在这个大火罐里挣扎着、呼喊着、翻滚着,活象一窝被热水浇到头上的蚂蚁。
  “看不出来,你小子,文文静静的,想出来的招还真叫狠!你还是到我的部队来当个正儿八经的连长吧!”负责具体实施这项计划的文颂远对秦冬生的狠欣赏是真心实意,要不然也不会想要把他拉到二百团来。
  “文指挥官,师座说了,让我在钱参座手下先学点东西。”
  秦冬生的回答让文颂远抢人的企图落了空。
  “报告,鬼子冲出来了!”
  文颂远本还想再用女人这类少年人最憧憬的事物,诱惑一下这个“人才”,一个参谋的报告声把他的注意力又拉回到了战场上,也让文颂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避免一次下巴脱落。他那里想得到秦冬生连相好的女人都有过三四个了,怎么还会吃他这一套小把戏。
  日军山本联队残部最后的突击是凶猛的,同时也是绝望的。在兵力火力在占绝对优势,且已严阵以待的对手的火力打击下,日军士兵一片片的倒下。
  “杀给给!”在山本的嚎叫声中,剩下的二三百名日军终于冲到了阻击队的面前。也怪山本联队的官兵们的运气太差,和他们对上的恰是步兵火力最强的警卫营。马三宝可没有那个心思去和日本人讲什么公平竞争,在他带领下,警卫营全营的兄弟们直挺挺的站起来,冲着已冲到离自己不到三十米的鬼子就是一阵狂扫。枪声停下时,包括山本中佐在内的所有的日军都被打成了筛子。
  上午八时,都昌西郊,炮火纷飞的一九九团阻击阵地。日军在这个战场上不担投入了大炮、战车,天亮后天上日机也来光顾了,在这样火力打击下,缺少重武器的一九九团打得很惨烈。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让血淋淋的事实诠释得如此的直观。
  “团座,八连的阵地丢了。”
  刚被部下从土里刨出来的马思远没去问八连的人撤下来没有,在没有接到上级允许撤退的命令前,部队必须要与阵地共存亡,这是他在一个小时前亲自下的死命令。
  当马思远一边吐着嘴里的泥土,一边心里盘算着位于左翼的八连的阵地失守后,会给一九九团带来什么样的恶果时,从师前指发来的一份急电送到了他的面前。
  “城内日军已解决,速率部与当面之敌脱离接触,撤回到西城城关。”
  电文中的这些内容,让马思远长出了一口大气,总算是挺过来。
  同日上午七时许。武汉,日军第十一军军部。
  “宫崎君,还有那支部队可以迅速调动到都昌附近的,不一定要成建制,只要是武装人员就行。”,岗村中将现在是求兵若渴,那怕是半兵半民的开垦团他都不嫌弃了。只是可惜在华中日方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大规模移民计划,自然也不会想东北那样满地都是日本人了。
  就在几分钟前岗村中将已收到了山本中佐在发起决死冲锋前发出的那封绝命电。虽有万般不甘,他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都昌的“陷落”已成定局。日军只有趁过湖而来的程家骥部立足未稳把其赶下湖去,这一条路可走。可光是以日军目前在都昌边上的这三四千人,又很难在一天内吃得下向称精锐的中国军队新一百师不少于五千的兵力,于是乎,“找兵”就成了第十一军部全体人员的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岗村中将和他的部下们费了老半天的功夫,才“找”出了离都昌较近的几支日军部队。这几支总数不超过一千人的建制杂乱的部队很快就收到了十万火急的命令,向昌都火速开拔。在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个日本国内派出的地质考察团,考察团的团员们和他们卫兵一起也被命令向都昌开去。同时十一军还向东京大本营发去了请求派更多了空降兵到都昌来求援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