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神圣的战争 第二百五十章 新人
作者:盖世太保 更新:2021-12-06 17:03
“威廉将军的话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在季明再次问出这个问题之后,隆美尔再度的开口说话了。“将军的意思是通过采取大纵深突击的战略强行的将对方的防线撕开。然后再次攻击。但是我总觉得,这和我们一直所采用的闪击战战术差不多。我想,既然我们已经采用了闪击战术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要放弃一个我们熟悉的战术,转而采用一个我们并不是很熟悉,而俄国人熟悉的战术,威廉将军,这不是有些奇怪了么?”
“呵呵!”在听完了隆美尔所提出的质疑之后,季明忽然笑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忽然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艾尔温!”说道这里他看了一眼隆美尔:“我想闪电战和大纵深图片战术从根本上是不同的。我们的闪击战的战术思想来源于一战中渗透战术,在机械化条件下,要求集中所有可以集中的突击力量从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突破,然后迅速向敌人后方突破,当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所有部队就开始合围,力求尽可能多的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大纵深作战最早的时候也和“闪击战”类似,但在我在研究的几场关于苏联和其他国家的战争中,我发现,和对方攻击的时候苏军根据自身装甲部队数量多、战役规模大等特点,按照欧洲地形特点进行了发扬。从战术表现上来讲就是,使用大量装甲部队。从多个突破口——闪击战通常仅有几个——同时向敌方深远纵深推进,在推进过程中,突破部队并不与对方的部队纠缠,而是迅速占领对方重要地点如工业区、交通枢纽等,从根本上破坏对方地工业、战争潜力——这里的作战对象不一定就是国家,也可以是规模庞大的战斗集群。其中以日俄诺门坎战役和芬兰的卡利累阿战役为代表。由于大纵深作战是以彻底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为目的,因此与“闪击战”相比,其具有更大的威胁力。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有能力实施大纵深作战的也只有我们和美国而已。因为这种战术要求数量庞大地装甲部队和兵员数量。只有像我们这种各种实力根基雄厚地大国才玩儿得转。”说道这里。季明忽然笑了起来。
但是这个笑声却让旁边地隆美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过了好一会儿。这位沙漠之狐才继续开口道:“将军,但是我认为闪电战和大纵深突击在理论上都是一样。因为他们都口,然后再采取突击的方式,唯一的是突击的纵深不同罢了!”
“不!”季明伸出一根手指重重的摇晃了几下,然后缓缓的开口道:“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地不同!闪电战一般把装甲部队用于突破敌人防御,并在突破之后向纵深发展,突破口由后续的步兵部队巩固。配置一般是快速装甲部队为第一梯队。步兵为第二梯队。装甲部队向对方的战术或战役纵深突破后就开始迂回包抄,试图对敌完成合围。正因为在闪击战理论下,装甲部队要完成突破防御、发展进攻和迂回包抄多个任务,也就决定了作战纵深最多只能达到战役纵深,当面对对方的大纵深防御的时候,装甲部队便很难完成这么多任务,往往就会受阻。纵深进攻情况下,用于突破对方防御阵地的是步、坦、炮、工以及空中力量的合成部队。快速集群则在突破口打开之后投入。用于发展进攻。开始的时候兵力配置一般是合成部队为第一梯队,以装甲部队为主地快速集群为第二梯队,有时还会配置第三梯队地快速集群。这种情况下。由于快速集群的兵力不必消耗在突破防御上,因而就有能力队更远的纵深实施突破。所以,大纵深进攻作战时,攻击纵深一般至少能达到对方地战役纵深,有时可能达到对方的深远纵深。快速集群突破后目的是完成战略战役合围,而具体的战役战术合围往往是合成部队以及部分快速集群来完成。这种进攻样式需要极大数量的兵力兵器准备,并对后勤有极高的要求,毕竟这么多部队要进攻几百公里,后勤保障的需要量不是开玩笑的。
很显然大纵深的规模要比闪电战大得多。因为大纵深要求在一线的部队要足够多,而用于补充和扩大战果的后续部队也要足够多,这样一来的打法
联这样的大国才能适用;而闪电战是要求在第一波次尽可能多的战斗力,用于第一波次攻击的一线部队要足够多,而后续的部队只要能补充先遣部队的损失即可,这样一来的部队不可能在第一次攻击以后扩大战果,所以闪电战的关键就是要使投入第一次攻击的部队获得最大战果,争取最大胜利,一旦失手,失败将是必然的。由于在突破时使用了大量的兵力,因此闪击战不太注重对敌方地区的占领。这就是为什么“闪击战”在苏联无法取得决定性作用的根本原因,因为苏联太大,尽管德军不停的合围,但仍然无法完全消灭苏联的战争潜力。
进入战争的第三个阶段以后苏军的作战条例中认为双重包围是大规模成建制歼灭敌人的最佳方法。为了达成此目标的战役分为5步骤:突破敌军战术防御地幅;投入纵深突击部队扩大突破口、分割、合围敌军;建立包围圈的对内正面和;建立包围圈的对外正面;继续进行下阶段战役。一般来说为了集中完成这样大规模的合围作战所需的兵力,苏军通常是安排至少两个方面军共同来完成的。在这样的合围战役中各方面军都将自己的部队分为“突击集群”和“机动集群”两类。苏军通常将加强有合适的加强兵器和专门的任务部队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作为首次进攻的部队,这些部队将负责突破敌人战术防御地幅。机动集群将用于投入突破口对敌军构成合围,形成合围对外正面并进行下一阶段战役。战役第一梯队中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或者第二梯队的集团军将形成合围对内正面。”说完这些,季明微笑的看着对方:“现在你明白了么?”
听完了季明问出的问题,隆美尔微微的挠了挠头,然后缓慢的开口道:“我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
“明白就好!”季明微微的一笑,然后轻轻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现在,我们可以最终的分配任务了。”
听了季明说出的话,在场的所有人又是一愣。刚才这位年轻的家伙不是已经分配过任务了么?怎么现在又来一次?不过,这次季明没有给这些人时间思考,伴随着他轻轻的拍了拍手,在会议室右侧的大门忽然打开了。很多人知道,这里是通往会议室旁边的一个小的休息室,在开会之前,司令官休息会见军官的地方。看到这个情景,很多人一下子想到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的情况,于是在场的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然后等着那个房子里面走出的人。
而没有让这些军官久等。经过了几秒钟的等待之后,伴随着皮靴敲击木质地板的踢踏声。两个军人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其中一个人穿着青灰色的空军军服,而大部分人都认识他。包括刚刚从北非过来的隆美尔。这个人就是空军元帅。阿尔伯特:有人就不认识了。这个人大约70多岁,十分的高大,虽然面容苍老。但是眼神却十分的犀利。他穿着一身蓝色的军装,衣服的样式和原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军装差不多,而脖子上带着一个硕大的白色十字勋章,和一枚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更夸张的是,这个人是在凯赛林的引导之下走到会场上的。而看到这个场景,在场的所有军官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
“各位,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的朋友。来自芬兰的最高领袖,芬兰人的骄傲。俄国人的噩梦。伟大的曼纳海姆元帅!”这次,我们的主角笑吟吟的充当起了解说员。他用自己洪亮的声音的将曼纳海姆大声介绍给众人。过了几秒钟他接着说道:“曼纳海姆元帅这次前来,不但但是来看参加这次会议,而且还有一个十分贵重的礼物交给我们,那就是10万身经百战的芬兰士兵,这些芬兰朋友将会在这位无.指挥下战斗。如同我们在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北方集团军群一样帮助我们中央集团军群,将那些俄国人彻底的消灭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
“哗!”听到了季明这么一说,在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然后他们双腿并拢。冲着曼纳海姆重重的行了一个军礼……
“呵呵!”在听完了隆美尔所提出的质疑之后,季明忽然笑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忽然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艾尔温!”说道这里他看了一眼隆美尔:“我想闪电战和大纵深图片战术从根本上是不同的。我们的闪击战的战术思想来源于一战中渗透战术,在机械化条件下,要求集中所有可以集中的突击力量从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突破,然后迅速向敌人后方突破,当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所有部队就开始合围,力求尽可能多的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大纵深作战最早的时候也和“闪击战”类似,但在我在研究的几场关于苏联和其他国家的战争中,我发现,和对方攻击的时候苏军根据自身装甲部队数量多、战役规模大等特点,按照欧洲地形特点进行了发扬。从战术表现上来讲就是,使用大量装甲部队。从多个突破口——闪击战通常仅有几个——同时向敌方深远纵深推进,在推进过程中,突破部队并不与对方的部队纠缠,而是迅速占领对方重要地点如工业区、交通枢纽等,从根本上破坏对方地工业、战争潜力——这里的作战对象不一定就是国家,也可以是规模庞大的战斗集群。其中以日俄诺门坎战役和芬兰的卡利累阿战役为代表。由于大纵深作战是以彻底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为目的,因此与“闪击战”相比,其具有更大的威胁力。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有能力实施大纵深作战的也只有我们和美国而已。因为这种战术要求数量庞大地装甲部队和兵员数量。只有像我们这种各种实力根基雄厚地大国才玩儿得转。”说道这里。季明忽然笑了起来。
但是这个笑声却让旁边地隆美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过了好一会儿。这位沙漠之狐才继续开口道:“将军,但是我认为闪电战和大纵深突击在理论上都是一样。因为他们都口,然后再采取突击的方式,唯一的是突击的纵深不同罢了!”
“不!”季明伸出一根手指重重的摇晃了几下,然后缓缓的开口道:“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地不同!闪电战一般把装甲部队用于突破敌人防御,并在突破之后向纵深发展,突破口由后续的步兵部队巩固。配置一般是快速装甲部队为第一梯队。步兵为第二梯队。装甲部队向对方的战术或战役纵深突破后就开始迂回包抄,试图对敌完成合围。正因为在闪击战理论下,装甲部队要完成突破防御、发展进攻和迂回包抄多个任务,也就决定了作战纵深最多只能达到战役纵深,当面对对方的大纵深防御的时候,装甲部队便很难完成这么多任务,往往就会受阻。纵深进攻情况下,用于突破对方防御阵地的是步、坦、炮、工以及空中力量的合成部队。快速集群则在突破口打开之后投入。用于发展进攻。开始的时候兵力配置一般是合成部队为第一梯队,以装甲部队为主地快速集群为第二梯队,有时还会配置第三梯队地快速集群。这种情况下。由于快速集群的兵力不必消耗在突破防御上,因而就有能力队更远的纵深实施突破。所以,大纵深进攻作战时,攻击纵深一般至少能达到对方地战役纵深,有时可能达到对方的深远纵深。快速集群突破后目的是完成战略战役合围,而具体的战役战术合围往往是合成部队以及部分快速集群来完成。这种进攻样式需要极大数量的兵力兵器准备,并对后勤有极高的要求,毕竟这么多部队要进攻几百公里,后勤保障的需要量不是开玩笑的。
很显然大纵深的规模要比闪电战大得多。因为大纵深要求在一线的部队要足够多,而用于补充和扩大战果的后续部队也要足够多,这样一来的打法
联这样的大国才能适用;而闪电战是要求在第一波次尽可能多的战斗力,用于第一波次攻击的一线部队要足够多,而后续的部队只要能补充先遣部队的损失即可,这样一来的部队不可能在第一次攻击以后扩大战果,所以闪电战的关键就是要使投入第一次攻击的部队获得最大战果,争取最大胜利,一旦失手,失败将是必然的。由于在突破时使用了大量的兵力,因此闪击战不太注重对敌方地区的占领。这就是为什么“闪击战”在苏联无法取得决定性作用的根本原因,因为苏联太大,尽管德军不停的合围,但仍然无法完全消灭苏联的战争潜力。
进入战争的第三个阶段以后苏军的作战条例中认为双重包围是大规模成建制歼灭敌人的最佳方法。为了达成此目标的战役分为5步骤:突破敌军战术防御地幅;投入纵深突击部队扩大突破口、分割、合围敌军;建立包围圈的对内正面和;建立包围圈的对外正面;继续进行下阶段战役。一般来说为了集中完成这样大规模的合围作战所需的兵力,苏军通常是安排至少两个方面军共同来完成的。在这样的合围战役中各方面军都将自己的部队分为“突击集群”和“机动集群”两类。苏军通常将加强有合适的加强兵器和专门的任务部队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作为首次进攻的部队,这些部队将负责突破敌人战术防御地幅。机动集群将用于投入突破口对敌军构成合围,形成合围对外正面并进行下一阶段战役。战役第一梯队中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或者第二梯队的集团军将形成合围对内正面。”说完这些,季明微笑的看着对方:“现在你明白了么?”
听完了季明问出的问题,隆美尔微微的挠了挠头,然后缓慢的开口道:“我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
“明白就好!”季明微微的一笑,然后轻轻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现在,我们可以最终的分配任务了。”
听了季明说出的话,在场的所有人又是一愣。刚才这位年轻的家伙不是已经分配过任务了么?怎么现在又来一次?不过,这次季明没有给这些人时间思考,伴随着他轻轻的拍了拍手,在会议室右侧的大门忽然打开了。很多人知道,这里是通往会议室旁边的一个小的休息室,在开会之前,司令官休息会见军官的地方。看到这个情景,很多人一下子想到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的情况,于是在场的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然后等着那个房子里面走出的人。
而没有让这些军官久等。经过了几秒钟的等待之后,伴随着皮靴敲击木质地板的踢踏声。两个军人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其中一个人穿着青灰色的空军军服,而大部分人都认识他。包括刚刚从北非过来的隆美尔。这个人就是空军元帅。阿尔伯特:有人就不认识了。这个人大约70多岁,十分的高大,虽然面容苍老。但是眼神却十分的犀利。他穿着一身蓝色的军装,衣服的样式和原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军装差不多,而脖子上带着一个硕大的白色十字勋章,和一枚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更夸张的是,这个人是在凯赛林的引导之下走到会场上的。而看到这个场景,在场的所有军官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
“各位,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的朋友。来自芬兰的最高领袖,芬兰人的骄傲。俄国人的噩梦。伟大的曼纳海姆元帅!”这次,我们的主角笑吟吟的充当起了解说员。他用自己洪亮的声音的将曼纳海姆大声介绍给众人。过了几秒钟他接着说道:“曼纳海姆元帅这次前来,不但但是来看参加这次会议,而且还有一个十分贵重的礼物交给我们,那就是10万身经百战的芬兰士兵,这些芬兰朋友将会在这位无.指挥下战斗。如同我们在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北方集团军群一样帮助我们中央集团军群,将那些俄国人彻底的消灭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
“哗!”听到了季明这么一说,在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然后他们双腿并拢。冲着曼纳海姆重重的行了一个军礼……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