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通向胜利之路 第五十章 W集团军…
作者:盖世太保 更新:2021-12-06 16:59
有了德国和意大利两个高层的表态之后,在场所有的人都十分的满意。意大利人得到了他的梦寐以求的增援部队。而德国人也得到了大批的熟练工人。此外,德国将领还被授权掌握地中海地区的所有轴心国部队。所以。有了这两个大致协议的垫底。接下来的会谈也就变得十分的轻松了。
虽然希特勒一再的他强调说明,自己并不希望德国过多的卷入地中海事务。而且这种态度并未影响别人。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希特勒的一个托词罢了。毕竟刚才要价,希特勒可是比谁都狠。
而同时。意大利的“领袖”对这次会谈表示满意,尤其使他高兴的是通过和刚才与希特勒一番对话中表明,这位目前世界上军队最强的元首有着强烈的反俄情绪,这让墨索里尼看到了希望。因为,他知道。如果德国一旦进攻苏联的话,那么战略的重心还是将移往东方。相对而言,地中海地区的局势还将被自己掌握。这是他非常愿意看到的。
最后,双方言定,轴心国绝对团结一致,应在巴尔干半岛共同前进,此外,德军将在北非帮助意大利人稳定局势。一直到意大利军队挫败英国人的企图,并且攻占苏伊士运河为止。至此,会谈取得了异常‘圆满的成功’。回国之后,墨索里尼就着手组织新的全面的反击,这是墨索里尼一个最大的决断。也是他对地中海战局改变的最后一次尝试。他准备乘着德军还没有掌握那里的局面之前。率先打破僵局。就算没有打开局面。取得一系列微小的胜利,来维持一个稳定的局势对于他而言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而他的目标再一次选择在了希腊。因为,相对于东非的红头阿三(1940年非的英印第三师调往了坦桑尼亚。立刻获得了那里的战场主动权)和北非的澳大利亚土著而言。希腊战场的那些矮个子蛮子就容易对付多了。更何况意大利的大部分精锐主力还驻守在阿尔巴尼亚,等待反击。所以,在会议一结束,墨索里尼就开始调兵遣将。首先他撤掉了懦弱无能的威巴德.索杜,自己亲自担任总司令。接着,他又从自己的意大利军队预备队重抽调了7个意大利师,其中包括两个装甲师(在季明看来这些装甲师比德国的步兵师还差)在160轰炸机和159架战斗机的支援下,准备在长达32公里的战线上展开进攻。这位伟大的意大利“领袖”一心想在德国介入之前获得胜利,不过,季明知道。他最终的结果还是无法得逞。因为,意大利人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当然,德国方面也没有闲着。就在墨索里尼下达调动兵力准备再次攻击希腊的时候,也就是1940年的1220。德国总参谋部下达了通令。帝国将新成立一个新的集团军群,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帝国在地中海及巴尔干地区的安全不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该集团军群下辖两个方面军,一个是驻防罗马尼亚的第17集团军。该集团军由五个步兵师和第六航空队。帝国多瑙河分舰队组成(实际上,该部主要驻扎在罗马尼亚的撒拉比亚地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苏联的红色扩张侵入罗马尼亚的油田)而另一个是驻守意大利的意大利军(实际上就是非洲军团)。在德国总参谋部的公报中,他们的任务十分的简单明确,那就是迅速的控制当地的局势,以保证帝国领土的完整和帝国人民的生活。而该集团军群的总司令部位于帝国第二首都也纳。
当然,对于他们的敌人,英国和希腊来说,这是德国人玩的诡计。或许连诡计都算不上。因为,他们从这个集团军指挥官的任命上就能够看出一点端倪。德国集团军群指挥官是德国目前最优秀的战术指挥官。武装党卫队总监。帝国保安总局局长,威廉.鲁道夫.赫斯大将。英国人才不相信,这个年轻的,极富有攻击性的指挥官会站在那里无所事事的等待着自己收拾完北非和巴尔干。所以,在接到德国人组建司令部的同时。英国人也开始了行动。1221日,英国内阁紧急批准了一项同意希腊的请求,派出精锐的部队前往希腊参加战斗
现良好的澳大利亚第四师和新西兰第1、2师。英国I|民军第1、2、5兵师。而在北非,他们也将澳大利亚第三师和新西兰第4师划归给驻守非洲的第八集团军。而在之前,在北非获得决定性胜利的韦维尔将军也获得了提升。他被提升为上将。而他的司令部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单纯负责北非地区,变成了负责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防务。对于季明来说。英国人玩的这一招。仿佛在和自己唱对台戏一样。
而他不知道的是对于英国首相艾德礼来说这是他最后的搏命一招了。现在,在他的眼里。北非是重中之重。已经超过了正在被轰炸的英国本土,因为,现在,北非和巴尔干地区寄托着他全部的信心。在他上台后,他所遭遇的是失败以及失败还有再次失败,从斯堪迪纳维亚(其实并不算)到法国。再到阿伯丁。英国人所面临的全部都是失败。反复的失败。如果不是因为仅仅东非和北非对意大利的不足道的胜利可以稍微用来鼓舞一下士气的话,他的内阁早就倒台了。所以如果,在北非或者巴尔干一地打败了威廉.鲁道夫.赫斯指挥的部队,那么对于正在处于崩溃边缘的英国政府来说,无疑这是一剂非常强大的强心针,这会让他对议会有所交代。甚至,处于摇摆状态的美国也会加入到盟国中来。参加对德国的战争。因为,他们打败了最不可能打败的人。而那之后,他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自己的全部实力。死死的拖住德国和意大利的后腿。使得对方只能把精力都投入到北非,所以,艾德礼十分清楚。只有北非的胜利才能挽回他的内阁,他必需要全力以赴。
不过,艾德礼不知道的是,他这么做给英国,特别是北非地区的部队带来了一丝混乱。由于英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英军进驻希腊的命令。所以,大量训练有素的英军士兵被从北非调往希腊。此外还有一部分士兵被调往了本土,以应付德国人即将到来的不可能的登陆作战。英国北非地区的部队的人数并不充足。虽然名义上,第八集团军仍然拥有超过十万人的兵员。但是他们的战斗力量已经少的可怜。(不过,以英国当时的军队数量,对付那些可爱的意大利人还是足够的)。
而另外一边,刚刚掌握地中海英军的韦维尔也在思考敌人未来的动作。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德国人攻击北非。第二条,德国人攻击巴尔干。不过,在他在他看来,德国人对巴尔干动手的可能性要大一点。
虽然德军的部队已经在意大利准备完毕,但是由于大海的限制,德国人需要将大部分的部队通过海路运往那里。而这样的话,对方的速度一定会非常的缓慢。而与此相反的是,韦维尔更加注意德军在巴尔干地区的兵力调动。虽然,德国总参谋部对外宣布的德军并没有部队在阿尔巴尼亚或者保加利亚。但是,韦维尔十分的清楚,这只是德军的障眼法。根据特别渠道提供的情报。在罗马尼亚一线至少有二十个德军师部署在那里。除此以外,还有十个师部署在匈牙利。在将近三十个师中。包括了6个武装党卫队[u保卫这两个国家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装甲单位。此外,还有由于巴尔干地区的铁路十分的发达。所以。德军如果转运部队的话,一定十分的迅速。还有意大利人在巴尔干地区猛烈的攻势。
当然除了以上的猜测。韦维尔对季明的性格也加以了分析。根据英国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表明。威廉.鲁道夫.赫斯在打仗最喜欢使用的就是声东击西。所以,虽然德军在意大利的动作比较大。但是韦维尔总觉得德国人的目标是巴尔干。
所以韦维尔在充分的计算了自己的力量和德国人所习惯的打法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暂缓对北非意大利军队的攻击。所有部队停下来整顿补充。而重点则放在希腊和克里特岛。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韦维尔认为,巴尔干才是威廉.鲁道夫.赫斯的目标。
而另一边,我们伟大的战术天才威廉.鲁道夫.赫斯大将也在做出他上任以来第一个部署。
虽然希特勒一再的他强调说明,自己并不希望德国过多的卷入地中海事务。而且这种态度并未影响别人。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希特勒的一个托词罢了。毕竟刚才要价,希特勒可是比谁都狠。
而同时。意大利的“领袖”对这次会谈表示满意,尤其使他高兴的是通过和刚才与希特勒一番对话中表明,这位目前世界上军队最强的元首有着强烈的反俄情绪,这让墨索里尼看到了希望。因为,他知道。如果德国一旦进攻苏联的话,那么战略的重心还是将移往东方。相对而言,地中海地区的局势还将被自己掌握。这是他非常愿意看到的。
最后,双方言定,轴心国绝对团结一致,应在巴尔干半岛共同前进,此外,德军将在北非帮助意大利人稳定局势。一直到意大利军队挫败英国人的企图,并且攻占苏伊士运河为止。至此,会谈取得了异常‘圆满的成功’。回国之后,墨索里尼就着手组织新的全面的反击,这是墨索里尼一个最大的决断。也是他对地中海战局改变的最后一次尝试。他准备乘着德军还没有掌握那里的局面之前。率先打破僵局。就算没有打开局面。取得一系列微小的胜利,来维持一个稳定的局势对于他而言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而他的目标再一次选择在了希腊。因为,相对于东非的红头阿三(1940年非的英印第三师调往了坦桑尼亚。立刻获得了那里的战场主动权)和北非的澳大利亚土著而言。希腊战场的那些矮个子蛮子就容易对付多了。更何况意大利的大部分精锐主力还驻守在阿尔巴尼亚,等待反击。所以,在会议一结束,墨索里尼就开始调兵遣将。首先他撤掉了懦弱无能的威巴德.索杜,自己亲自担任总司令。接着,他又从自己的意大利军队预备队重抽调了7个意大利师,其中包括两个装甲师(在季明看来这些装甲师比德国的步兵师还差)在160轰炸机和159架战斗机的支援下,准备在长达32公里的战线上展开进攻。这位伟大的意大利“领袖”一心想在德国介入之前获得胜利,不过,季明知道。他最终的结果还是无法得逞。因为,意大利人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当然,德国方面也没有闲着。就在墨索里尼下达调动兵力准备再次攻击希腊的时候,也就是1940年的1220。德国总参谋部下达了通令。帝国将新成立一个新的集团军群,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帝国在地中海及巴尔干地区的安全不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该集团军群下辖两个方面军,一个是驻防罗马尼亚的第17集团军。该集团军由五个步兵师和第六航空队。帝国多瑙河分舰队组成(实际上,该部主要驻扎在罗马尼亚的撒拉比亚地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苏联的红色扩张侵入罗马尼亚的油田)而另一个是驻守意大利的意大利军(实际上就是非洲军团)。在德国总参谋部的公报中,他们的任务十分的简单明确,那就是迅速的控制当地的局势,以保证帝国领土的完整和帝国人民的生活。而该集团军群的总司令部位于帝国第二首都也纳。
当然,对于他们的敌人,英国和希腊来说,这是德国人玩的诡计。或许连诡计都算不上。因为,他们从这个集团军指挥官的任命上就能够看出一点端倪。德国集团军群指挥官是德国目前最优秀的战术指挥官。武装党卫队总监。帝国保安总局局长,威廉.鲁道夫.赫斯大将。英国人才不相信,这个年轻的,极富有攻击性的指挥官会站在那里无所事事的等待着自己收拾完北非和巴尔干。所以,在接到德国人组建司令部的同时。英国人也开始了行动。1221日,英国内阁紧急批准了一项同意希腊的请求,派出精锐的部队前往希腊参加战斗
现良好的澳大利亚第四师和新西兰第1、2师。英国I|民军第1、2、5兵师。而在北非,他们也将澳大利亚第三师和新西兰第4师划归给驻守非洲的第八集团军。而在之前,在北非获得决定性胜利的韦维尔将军也获得了提升。他被提升为上将。而他的司令部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单纯负责北非地区,变成了负责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防务。对于季明来说。英国人玩的这一招。仿佛在和自己唱对台戏一样。
而他不知道的是对于英国首相艾德礼来说这是他最后的搏命一招了。现在,在他的眼里。北非是重中之重。已经超过了正在被轰炸的英国本土,因为,现在,北非和巴尔干地区寄托着他全部的信心。在他上台后,他所遭遇的是失败以及失败还有再次失败,从斯堪迪纳维亚(其实并不算)到法国。再到阿伯丁。英国人所面临的全部都是失败。反复的失败。如果不是因为仅仅东非和北非对意大利的不足道的胜利可以稍微用来鼓舞一下士气的话,他的内阁早就倒台了。所以如果,在北非或者巴尔干一地打败了威廉.鲁道夫.赫斯指挥的部队,那么对于正在处于崩溃边缘的英国政府来说,无疑这是一剂非常强大的强心针,这会让他对议会有所交代。甚至,处于摇摆状态的美国也会加入到盟国中来。参加对德国的战争。因为,他们打败了最不可能打败的人。而那之后,他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自己的全部实力。死死的拖住德国和意大利的后腿。使得对方只能把精力都投入到北非,所以,艾德礼十分清楚。只有北非的胜利才能挽回他的内阁,他必需要全力以赴。
不过,艾德礼不知道的是,他这么做给英国,特别是北非地区的部队带来了一丝混乱。由于英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英军进驻希腊的命令。所以,大量训练有素的英军士兵被从北非调往希腊。此外还有一部分士兵被调往了本土,以应付德国人即将到来的不可能的登陆作战。英国北非地区的部队的人数并不充足。虽然名义上,第八集团军仍然拥有超过十万人的兵员。但是他们的战斗力量已经少的可怜。(不过,以英国当时的军队数量,对付那些可爱的意大利人还是足够的)。
而另外一边,刚刚掌握地中海英军的韦维尔也在思考敌人未来的动作。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德国人攻击北非。第二条,德国人攻击巴尔干。不过,在他在他看来,德国人对巴尔干动手的可能性要大一点。
虽然德军的部队已经在意大利准备完毕,但是由于大海的限制,德国人需要将大部分的部队通过海路运往那里。而这样的话,对方的速度一定会非常的缓慢。而与此相反的是,韦维尔更加注意德军在巴尔干地区的兵力调动。虽然,德国总参谋部对外宣布的德军并没有部队在阿尔巴尼亚或者保加利亚。但是,韦维尔十分的清楚,这只是德军的障眼法。根据特别渠道提供的情报。在罗马尼亚一线至少有二十个德军师部署在那里。除此以外,还有十个师部署在匈牙利。在将近三十个师中。包括了6个武装党卫队[u保卫这两个国家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装甲单位。此外,还有由于巴尔干地区的铁路十分的发达。所以。德军如果转运部队的话,一定十分的迅速。还有意大利人在巴尔干地区猛烈的攻势。
当然除了以上的猜测。韦维尔对季明的性格也加以了分析。根据英国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表明。威廉.鲁道夫.赫斯在打仗最喜欢使用的就是声东击西。所以,虽然德军在意大利的动作比较大。但是韦维尔总觉得德国人的目标是巴尔干。
所以韦维尔在充分的计算了自己的力量和德国人所习惯的打法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暂缓对北非意大利军队的攻击。所有部队停下来整顿补充。而重点则放在希腊和克里特岛。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韦维尔认为,巴尔干才是威廉.鲁道夫.赫斯的目标。
而另一边,我们伟大的战术天才威廉.鲁道夫.赫斯大将也在做出他上任以来第一个部署。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