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作者:李健 更新:2021-12-06 16:15
然而,面对新的情势,两岸都必须以新的体认,采取务实的作为,促成真正的和谐,才能塑造中国再统一的有利气候与形势。因此,针对现阶段的情势,为建立两岸正常关系,我们提出以下的主张:一、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追求中国统一民国38年以来,台湾与大陆分别由两个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治理,形成了海峡两岸分裂分治的局面,也才有国家统一的问题。因此,要解决统一问题,就不能不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探寻国家统一的可行方式。只有客观对待这个现实,两岸才能对于“一个中国”的意涵,尽快获得较多共识。
二、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加强两岸交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骄傲和精神支柱。我们历来以维护及发扬固有文化为职志,也主张以文化作为两岸交流的基础,提升共存共荣的民族情感,培养相互珍惜的兄弟情怀。在浩瀚的文化领域里,两岸应加强各项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并进一步推动资讯、学术、科技、体育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三、增进两岸经贸往来,发展互利互补关系面对全球致力发展经济的潮流,中国人必须互补互利,分享经验。台湾的经济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而大陆的经济发展则应以台湾作为借鉴。我们愿意提供技术与经验,协助改善大陆农业,造福广大农民;同时也要以既有的投资与贸易为基础,继续协助大陆繁荣经济,提升生活水准。至于两岸商务与航运往来,由于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有关部门必须多方探讨,预作规划。在时机与条件成熟时,两岸人士并可就此进行沟通,以便透彻了解问题和交换意见。
四、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双方领导人借此自然见面本人曾经多次表示,两岸领导人在国际场合自然见面,可以缓和两岸的政治对立,营造和谐的交往气氛。目前,两岸共同参与若干重要的国际经济及体育组织,双方领导人若能借出席会议之便自然见面,必然有助于化解两岸的敌意,培养彼此的互信,为未来的共商合作奠定基础。我们相信,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的情形愈多,愈有利于双方关系发展及和平统一进程,并且可以向世人展现两岸中国人不受政治分歧影响,仍能携手共为国际社会奉献的气度,创造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新时代。
五、两岸均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炎黄子孙须先互示真诚,不再骨肉相残。我们不愿看到中国人再受内战之苦,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因此,于民国80年宣布终止动员戡乱,确认两岸分治的事实,不再对大陆使用武力。遗憾的是,四年来,中共当局一直未能宣布放弃对台潮金马使用武力,致使敌对状态持续至今。我们认为,大陆当局应表现善意,声明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不再做出任何引人疑虑的军事行动,从而为两岸正式谈判结束敌对状态奠定基础。本人必须强调,以所谓“台独势力”或“外国干预”作为拒不承诺放弃对台用武的理由,是对中华民国立国精神与政策的漠视和歪曲,只会加深两岸猜忌,阻挠互信。两岸正式谈判结束敌对状态的成熟度,需要双方共同用真心诚意来培养酝酿。目前,我们将由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结束敌对状态的相关议题进行研究规划,当中共正式宣布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后,即在最适当的时机,就双方如何举行结束敌对状态的谈判,进行预备性协商。
六、两岸共同维护港澳繁荣,促进港澳民主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固有领土,港澳居民是我们的骨肉兄弟,1997年后的香港和1999年后的澳门情势,是我们密切关心的问题。中华民国政府一再声明,将继续维持与港澳的正常连系,进一步参与港澳事务,积极服务港澳同胞。维持经济的繁荣与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是港澳居民的愿望,也受到海外华人和世界各国的关注,更是海峡两岸无可旁贷的责任。我们希望大陆当局积极响应港澳居民的要求,集合两岸之力,与港澳人士共同规划维护港澳繁荣与安定。
台湾舆论褒贬不一李登辉发表有关两岸关系的六项“政策宣示”后,台湾舆论及各党各界迅速作出反应。4月9日,台湾各主要报纸都全文刊登了李登辉的讲话并发表了社论。社会各界人士也都透过各种新闻媒体表达了看法、意见、解读和评论。总的来看,绝大多数台报对李登辉六项主张加以吹捧,认为是对江泽民主席八项主张的“善意回应”,对发展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部分舆论指出,李登辉讲话“了无新意”、“未有突破性宣示”,有些提法和做法“不务实”或“不切实际”。
《中央日报》在社论《面对现实,才能促进两岸关系正常化》中说:“李总统这篇讲话是继政府公布国家统一纲领及台湾两岸关系说明书后,又一篇指导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一篇促进台海两岸关系正常化的文件,自必受到台海两岸中国人适度的重视。”社论在逐条阐明李讲话的六个要点之后说:“总括地说,李总统的这项谈话,明白地表达了我们严正而坚定的立场,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兼顾了现实,而为两岸关系的促进,创造了比以往更明显而良好的气氛。”
《中国时报》在社论中说:“李总统就当前大陆政策发表重要讲话,重申基本立场并提出六点具体作法,一方面既在提供未来大陆工作的原则根据,一方面也在回应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就对台政策提出的八点看法和主张。李总统这篇讲话,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应有重要意义。”“李总统在讲话中,为维护台湾2100万人的安全、福祉与权益,表达了明确的立场,并且在态度及作法上,也显示了务实的思考与善意的回应。”“李总统对中华民国国家主权的坚持,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表现。今天中华民国在台湾决无以牺牲主权原则来换取妥协之理。”“李总统对大陆政策的宣示,反映了中华民国政府与人民的基本共识,也掌握了开展两岸关系的重要环节,对维护两岸和平共荣与开拓民族之光明前途用心深长。”社论在最后说:“我们在表示认同与支持的同时,也期待在政策决定之后能早日策定具体可行的方法与步骤,加以落实,使两岸关系由此迈向新境,达成预期的绩效。”《台湾新生报》在解析李登辉讲话的社论中认为,李登辉讲话“是继江泽民除夕谈话之后,两岸领导人首度隔海对话”,“不但极受海内外重视,同时也将会对今后两岸的互动具有实质的影响”。社论说:“综观李总统讲话,在全文3000字之中,完全是以民族大义、国家统一、全体中国人的福祉为重,所提主张,充满了务实、期待、善意和诚意”。
与其他各报调子不同而又具有一定深度的评论,是《联合报》一篇题为《将两岸对话直接诉诸全体中国人的支持!》的社论,社论首先认为:“国统会已停开两年四个月,这次开会,也是形式胜于实质;国统纲领更已与现实脱节,形同其文,现在却决定‘文字和内容也无修改必要’,可见近几年推动的大陆政策已经搁浅触礁。”社论尖锐地提出:当前大陆政策面临的境况正是:形势逼人!何去何从?评论认为,李登辉讲话“措辞相当友善,却似未有突破性的宣示”,而其“关键仍在中共未能承认我方的‘主权与治权’的事实”。文章就“如何破解此一僵局”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降低议题层次”,认为台湾当局“一直以争取对等地位为主要目标”,但把“对等地位争议”提升到两岸”互相承认国号”和所谓的“元首外交”层次,“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必然制造僵局”。“我们怎能冀望中共能在这个层次有所退让?”应当“暂时从这类最高层次的尖锐问题上转移开来”,而不应把“国号及元首层次的对等问题视为一切大陆政策的‘前提’,这才是‘务实’的大陆政策!”二是“改变折冲战场”,认为“应当将两岸折冲的主战场回归于两岸之间,而不宜迷信在国际上公开交火的效用”。评论说:“大张旗鼓地参与联合国与元首外交,恐怕均是声势上的效果大于实质意义,甚至是利在一时,祸在未来。”文章批评台湾当局近几年“不惜在国际外交战线进行激烈的政治交火,而在两岸协商会面的场合,均亟力避免谈论所谓政治性议题,只顾在技术问题上打转”,“这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易图难,甚至是舍民族而求国际的作法”。社论最后说:“当然,以台湾形势的凶险,我们有必要寻求外国友人的援手,但更应勇敢地将两岸的对话直接拆诸全体中国人的公评与支持!具体作法即是将两岸对话向政治议题发展。”综观《联合报》社论的主调,似与李登辉讲话主旨相悖。
朝野各党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李登辉讲话评价不一。共同点是都强调了两个重点,一是承认“分裂分治的事实”,二是呼吁我承诺对台不使用武力。国民党人士多赞扬李讲话,而民进党则认为“并无新意”,质疑李讲话能否为两岸关系带来新出路。从“台独”立场出发,民进党秘书长苏贞昌还攻击李登辉“在全体人民对国家定位尚未形成一致共识前,一再以统一为前提提出两岸政策主张”。新党领导人王建煊则认为李登辉谈话与“江八点”是“各说各话”,而“李六点”又“了无新意”,“乍看之下似乎对解决两岸问题有关系,实质上并无助益”。
港报认为未能为两岸关系开创新局香港《天天日报》4月9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李江论点,泾渭分明》,全文如下:李登辉昨天在“国家统一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阐释台湾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期望,并作为对江泽民春节前的讲话作出正式回应。
二、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加强两岸交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骄傲和精神支柱。我们历来以维护及发扬固有文化为职志,也主张以文化作为两岸交流的基础,提升共存共荣的民族情感,培养相互珍惜的兄弟情怀。在浩瀚的文化领域里,两岸应加强各项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并进一步推动资讯、学术、科技、体育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三、增进两岸经贸往来,发展互利互补关系面对全球致力发展经济的潮流,中国人必须互补互利,分享经验。台湾的经济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而大陆的经济发展则应以台湾作为借鉴。我们愿意提供技术与经验,协助改善大陆农业,造福广大农民;同时也要以既有的投资与贸易为基础,继续协助大陆繁荣经济,提升生活水准。至于两岸商务与航运往来,由于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有关部门必须多方探讨,预作规划。在时机与条件成熟时,两岸人士并可就此进行沟通,以便透彻了解问题和交换意见。
四、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双方领导人借此自然见面本人曾经多次表示,两岸领导人在国际场合自然见面,可以缓和两岸的政治对立,营造和谐的交往气氛。目前,两岸共同参与若干重要的国际经济及体育组织,双方领导人若能借出席会议之便自然见面,必然有助于化解两岸的敌意,培养彼此的互信,为未来的共商合作奠定基础。我们相信,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的情形愈多,愈有利于双方关系发展及和平统一进程,并且可以向世人展现两岸中国人不受政治分歧影响,仍能携手共为国际社会奉献的气度,创造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新时代。
五、两岸均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炎黄子孙须先互示真诚,不再骨肉相残。我们不愿看到中国人再受内战之苦,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因此,于民国80年宣布终止动员戡乱,确认两岸分治的事实,不再对大陆使用武力。遗憾的是,四年来,中共当局一直未能宣布放弃对台潮金马使用武力,致使敌对状态持续至今。我们认为,大陆当局应表现善意,声明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不再做出任何引人疑虑的军事行动,从而为两岸正式谈判结束敌对状态奠定基础。本人必须强调,以所谓“台独势力”或“外国干预”作为拒不承诺放弃对台用武的理由,是对中华民国立国精神与政策的漠视和歪曲,只会加深两岸猜忌,阻挠互信。两岸正式谈判结束敌对状态的成熟度,需要双方共同用真心诚意来培养酝酿。目前,我们将由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结束敌对状态的相关议题进行研究规划,当中共正式宣布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后,即在最适当的时机,就双方如何举行结束敌对状态的谈判,进行预备性协商。
六、两岸共同维护港澳繁荣,促进港澳民主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固有领土,港澳居民是我们的骨肉兄弟,1997年后的香港和1999年后的澳门情势,是我们密切关心的问题。中华民国政府一再声明,将继续维持与港澳的正常连系,进一步参与港澳事务,积极服务港澳同胞。维持经济的繁荣与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是港澳居民的愿望,也受到海外华人和世界各国的关注,更是海峡两岸无可旁贷的责任。我们希望大陆当局积极响应港澳居民的要求,集合两岸之力,与港澳人士共同规划维护港澳繁荣与安定。
台湾舆论褒贬不一李登辉发表有关两岸关系的六项“政策宣示”后,台湾舆论及各党各界迅速作出反应。4月9日,台湾各主要报纸都全文刊登了李登辉的讲话并发表了社论。社会各界人士也都透过各种新闻媒体表达了看法、意见、解读和评论。总的来看,绝大多数台报对李登辉六项主张加以吹捧,认为是对江泽民主席八项主张的“善意回应”,对发展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部分舆论指出,李登辉讲话“了无新意”、“未有突破性宣示”,有些提法和做法“不务实”或“不切实际”。
《中央日报》在社论《面对现实,才能促进两岸关系正常化》中说:“李总统这篇讲话是继政府公布国家统一纲领及台湾两岸关系说明书后,又一篇指导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一篇促进台海两岸关系正常化的文件,自必受到台海两岸中国人适度的重视。”社论在逐条阐明李讲话的六个要点之后说:“总括地说,李总统的这项谈话,明白地表达了我们严正而坚定的立场,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兼顾了现实,而为两岸关系的促进,创造了比以往更明显而良好的气氛。”
《中国时报》在社论中说:“李总统就当前大陆政策发表重要讲话,重申基本立场并提出六点具体作法,一方面既在提供未来大陆工作的原则根据,一方面也在回应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就对台政策提出的八点看法和主张。李总统这篇讲话,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应有重要意义。”“李总统在讲话中,为维护台湾2100万人的安全、福祉与权益,表达了明确的立场,并且在态度及作法上,也显示了务实的思考与善意的回应。”“李总统对中华民国国家主权的坚持,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表现。今天中华民国在台湾决无以牺牲主权原则来换取妥协之理。”“李总统对大陆政策的宣示,反映了中华民国政府与人民的基本共识,也掌握了开展两岸关系的重要环节,对维护两岸和平共荣与开拓民族之光明前途用心深长。”社论在最后说:“我们在表示认同与支持的同时,也期待在政策决定之后能早日策定具体可行的方法与步骤,加以落实,使两岸关系由此迈向新境,达成预期的绩效。”《台湾新生报》在解析李登辉讲话的社论中认为,李登辉讲话“是继江泽民除夕谈话之后,两岸领导人首度隔海对话”,“不但极受海内外重视,同时也将会对今后两岸的互动具有实质的影响”。社论说:“综观李总统讲话,在全文3000字之中,完全是以民族大义、国家统一、全体中国人的福祉为重,所提主张,充满了务实、期待、善意和诚意”。
与其他各报调子不同而又具有一定深度的评论,是《联合报》一篇题为《将两岸对话直接诉诸全体中国人的支持!》的社论,社论首先认为:“国统会已停开两年四个月,这次开会,也是形式胜于实质;国统纲领更已与现实脱节,形同其文,现在却决定‘文字和内容也无修改必要’,可见近几年推动的大陆政策已经搁浅触礁。”社论尖锐地提出:当前大陆政策面临的境况正是:形势逼人!何去何从?评论认为,李登辉讲话“措辞相当友善,却似未有突破性的宣示”,而其“关键仍在中共未能承认我方的‘主权与治权’的事实”。文章就“如何破解此一僵局”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降低议题层次”,认为台湾当局“一直以争取对等地位为主要目标”,但把“对等地位争议”提升到两岸”互相承认国号”和所谓的“元首外交”层次,“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必然制造僵局”。“我们怎能冀望中共能在这个层次有所退让?”应当“暂时从这类最高层次的尖锐问题上转移开来”,而不应把“国号及元首层次的对等问题视为一切大陆政策的‘前提’,这才是‘务实’的大陆政策!”二是“改变折冲战场”,认为“应当将两岸折冲的主战场回归于两岸之间,而不宜迷信在国际上公开交火的效用”。评论说:“大张旗鼓地参与联合国与元首外交,恐怕均是声势上的效果大于实质意义,甚至是利在一时,祸在未来。”文章批评台湾当局近几年“不惜在国际外交战线进行激烈的政治交火,而在两岸协商会面的场合,均亟力避免谈论所谓政治性议题,只顾在技术问题上打转”,“这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易图难,甚至是舍民族而求国际的作法”。社论最后说:“当然,以台湾形势的凶险,我们有必要寻求外国友人的援手,但更应勇敢地将两岸的对话直接拆诸全体中国人的公评与支持!具体作法即是将两岸对话向政治议题发展。”综观《联合报》社论的主调,似与李登辉讲话主旨相悖。
朝野各党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李登辉讲话评价不一。共同点是都强调了两个重点,一是承认“分裂分治的事实”,二是呼吁我承诺对台不使用武力。国民党人士多赞扬李讲话,而民进党则认为“并无新意”,质疑李讲话能否为两岸关系带来新出路。从“台独”立场出发,民进党秘书长苏贞昌还攻击李登辉“在全体人民对国家定位尚未形成一致共识前,一再以统一为前提提出两岸政策主张”。新党领导人王建煊则认为李登辉谈话与“江八点”是“各说各话”,而“李六点”又“了无新意”,“乍看之下似乎对解决两岸问题有关系,实质上并无助益”。
港报认为未能为两岸关系开创新局香港《天天日报》4月9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李江论点,泾渭分明》,全文如下:李登辉昨天在“国家统一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阐释台湾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期望,并作为对江泽民春节前的讲话作出正式回应。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