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 更新:2021-12-06 15:45
一部名叫《赫尔加与霍华德》的X类影片正在曼哈顿上演,休斯式的短袖圆领汗衫销路很畅,两元一件,人们还佩戴徽章,上面刻有“这是一枚真正的霍华德·休斯徽章”。
在12月的新闻预告发布之后不久便有人首先对自传的真伪问题提出怀疑。休斯器械公司的一位代言人否认“有休斯的自传存在”。但是,这位隐身埋名的富翁,甚至对他的最亲密的合作者,也以行动诡秘著称;那些最了解他的人们认为,不承认有这部自传,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事实上这也是该书的编辑们意料中的事。《生活》杂志编辑主任拉尔夫·格雷夫斯拿出休斯同意连载该书的亲笔信给他的工作人员看,其中有一个人问他:“我们怎能判定这封信不是伪造的呢?”格雷夫斯回答说:“这是真迹,没错。我们请一位专家鉴定过了。”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一名副总经理艾伯特·利文撒尔对《纽约时报》说:“我们费了很大的劲,确定这确实是休斯的自传。”《生活》杂志的副总经理唐纳德·威尔逊也告诉另一位新闻记者:“喔,我们是绝对有把握的。请注意,我们是同麦格劳-希尔这样的人打交道,而且你也知道,我们并不是一家电影杂志!别忘了这是时代公司和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我们已经查过。我们有证据。”
威尔逊对另一个提出疑问的人说:“我们从来没有直接与休斯器械公司打过交道。他们对此事一无所知,并不使我们感到诧异,因为休斯先生对这项计划是完全保密的。”威尔逊他们与之打交道的人是欧文,12年来,他一直是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的作者。他写过四本不成功的小说,前不久又写了一本《赝品》,写的是埃尔米·德·霍里的生活,此人系欧文在西班牙伊维萨岛上的邻居,专门从事艺术品的伪造。如今回想起来,出版商似乎应当仔细考虑一下这位作者专门注意骗术的偏好,以及他自称休斯不愿同别人只愿同他交谈的说法。事实上,这本书纯属捏造。欧文从来没有见到过休斯,更谈不上给他录音了,而休斯对这个自称是他的代笔的人,更是毫无所知。乍看之下,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和《生活》杂志仿佛过于轻信,令人不可原谅。不过说实在的,这个骗子手法相当狡猾,而且也相当走运。
这个骗局的策划,始于一年前《新闻周刊》影印一张休斯手书的11行字的便笺的时候。一个月以后,《生活》杂志又将此件彩色套印刊登。欧文是一个漫画家的儿子,得其父遗传,双手极为灵巧,他发现,稍事练习,便能写出整页整页酷似休斯的笔迹的文字来。那时节,报纸上正有许多关于这位企业界巨头的报道,特别谈了许多关于他行动诡秘的消息。一些作者提出,他甚至可能已经死了,而外界的人无从知道。这便使欧文想到,搞一本自称得到休斯许可出版的回忆录或许不会被休斯戳穿,特别是他可能已经入土了。他说服了住在邻近马略尔卡岛上同样以卖文为生的理查德·萨斯坎德同他合作。后来,这两人的姓名变得家喻户晓,他们的相片登在全世界报刊的头版上——欧文,身材高大、健壮漂亮;萨斯坎德,如一友人所说,“是个脑袋长得奇形怪状的大肉堆”。他们的模样终于成为文字骗术达到登峰造极的象征。可是,开初他们两人在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编辑们的眼里,一个是虽无才华却可信赖的作者,另一个是他的勤奋的研究人员。编辑们无从知道欧文已说好同他的合作者分赃,75%归他本人,25%归萨斯坎德。第三个参与密谋的人,是欧文的妻子伊迪丝,她是一个漂亮的瑞士画家,是欧文的两个孩子的母亲。
欧文对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耍了一个极为巧妙的花招,先转给他们几封看来像霍华德·休斯手迹的亲笔信,在信中这位亿万富翁表示对合作写书的兴趣越来越大。后来,到了适当的时候,更寄去了一份有休斯签名的合同,其中第22款规定:“出版者同意,在他接受符合要求的全书手稿后30天内,对该书不做广告、不推销、不出售。”以25万元的代价取得最先连载权的《生活》杂志,也同意不声张此事。出版者为小心起见也采取了看来很合理的措施,他把那所谓休斯手迹的一部分交给一位专家鉴定,专家拿它和真迹的样品比较后,写出鉴定报告说:“此种手迹由旁人模拟欲达近似的可能性不及百万分之一。”后来,另一家分析公司也表示同意,并断言“根据我们在鉴定可疑手迹和签名方面的多年经验”,欧文交来的材料,除霍华德·休斯外,“不可能”出自任何其他人之手。
欧文最妙的一招,是告诉他的出版者,那位古怪的工业界巨头坚持在开给他的支票上只填缩写姓名:“H·R·休斯”。欧文取到这些支票后,便转交给他的妻子伊迪丝,她戴上假发,带一张改写过的护照和一张偷来的身份证,飞到苏黎世,在瑞士信贷银行用“赫尔加·R·休斯”的名义开立账户。在这个账号320496的户头里,她最后共存进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的将近一百万美元,随后她又将这笔款子提出,存放到马路对面的瑞士银行去。这期间,她的丈夫和萨斯坎德也在旅行,到纽约公共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加利福尼亚的棕榈泉、《休斯敦纪事报》和《休斯敦邮报》资料室以及《时代-生活》档案室(这一着是最不客气的)去调查休斯的生平。他们最有价值的收获,是休斯已经退休的主要助手未发表的回忆录手稿。欧文从此人的一个合伙者手里借来拍了照。他和萨斯坎德一边把材料集中,一边轮流假充“休斯”在录音机上彼此采访。录音随后抄出,欧文还在这长一千页的稿子上,用那位亿万富翁的笔迹写下边注。搞出的这成果看来十分逼真,竟然把若干年前曾和休斯很接近的人也愚弄了。
骗局开始败露的时间是1972年1月7日下午,那天休斯在巴哈马饭店用电话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同七名于他隐身埋名前对他进行过采访的记者谈了两个半小时。他申斥欧文的书纯是骗局,并且趁此机会否认以前那些说他的指甲长达六英寸,说他已憔悴不堪,说他的头发长达腰部等类的报道。听他讲话的七名记者,一致断定是休斯的声音。欧文却说这是一个骗局,但是他已快完了。整个密谋在伊迪丝那一头也开始败露。休斯的一名律师要求他的雇主填写一张问题单,盖上手印以示确凿可靠。其中一个问题是:“您最后一次,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在支票上背签是在什么时候?”休斯的亲笔答复是:“十多年以前。”这些骗子以为,瑞士银行账号户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侵犯的。其实并非如此。在有犯罪嫌疑的情况下,银行方面可以将一切细节都透露出来的,并且,当瑞士方面了解到开给霍华德·R·休斯的支票,被一个自称赫尔加·R·休斯的讲德语的女人兑成了现款,他们知道在苏黎世有人作案了。于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搜索这个神秘的赫尔加。
1月20日,星期四,有关此事新发展的动人消息传到了纽约的那一天,欧文参加了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和《生活》杂志负责人的一次会议。他镇静自若,对这件消息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一、他给一个装扮成休斯的骗子录了音;二、休斯派了一个“忠实的仆人”去存支票;三、他欧文,是个江湖骗子。他盯着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眼睛,用一种无比诚恳的声音说:“最后一个可能性,我打算排除掉,我希望在座诸位也是这样。”他表演得十分高超,在座的都点头表示同意。会后,他飞回伊维萨岛——这引起《生活》杂志编辑们的愤慨,他们本以为他会一直待在纽约等待危机解决。有记者指出,伊迪丝同瑞士方面形容的那个赫尔加很相像时,欧文回答说:“你们真认为,我会让我家的人卷进像这样的一种活动吗?”在曼哈顿,欧文的律师还未对他产生任何怀疑,他向记者透露,他认为自己的主顾上了一伙骗子的当,其中两个是专门模仿签字的老手,第三个是身高六英尺三英寸、很像霍华德·休斯的瘦高个儿。
这是这一阴谋的关键时刻,要了解克利福德·欧文后来的结局,必须抓住这一时机。他已将大部分存款兑换成了现款,他仍然自由自在,他本来是有可能既保住钱财又保住自由之身的。在伊维萨和马略卡岛上逍遥自在的有的是其他逃犯。他同伊迪丝以及萨斯坎德可以留在他们原来住的岛上,也可以逃到某一南美国家中去,因为有好几个南美国家对他们这种罪犯是不会引渡的。钱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几乎没有他们买不起的东西。另一条路是极其可怕的,彻底暴露已迫在眼前了。欧文到底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飞回纽约,自投罗网呢?根据接近他的人的意见,原因是他无法抗拒大出风头的诱惑。此人一辈子就一心想出风头。他写了几本书,全没引起人注意,但是,这一鬼招却使他如愿以偿,在他知道有一批记者在肯尼迪机场眼巴巴地等候着他的时候,他便仿佛着了魔似的非去不行了。这完全像飞蛾抵不住火的诱惑一样。他下飞机时,他竟不能回答记者们的问题——这对他整个故事是一个可悲的嘲弄。他患了喉头炎,他哑着嗓子对记者说:“先生们,这真难受。”至少这一次,人们都相信了他。
另一次命运的嘲弄接踵而至。有两名记者以为,欧文曾同休斯从前的一个助手——约翰·迈耶(Meier)——接触过。
在12月的新闻预告发布之后不久便有人首先对自传的真伪问题提出怀疑。休斯器械公司的一位代言人否认“有休斯的自传存在”。但是,这位隐身埋名的富翁,甚至对他的最亲密的合作者,也以行动诡秘著称;那些最了解他的人们认为,不承认有这部自传,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事实上这也是该书的编辑们意料中的事。《生活》杂志编辑主任拉尔夫·格雷夫斯拿出休斯同意连载该书的亲笔信给他的工作人员看,其中有一个人问他:“我们怎能判定这封信不是伪造的呢?”格雷夫斯回答说:“这是真迹,没错。我们请一位专家鉴定过了。”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一名副总经理艾伯特·利文撒尔对《纽约时报》说:“我们费了很大的劲,确定这确实是休斯的自传。”《生活》杂志的副总经理唐纳德·威尔逊也告诉另一位新闻记者:“喔,我们是绝对有把握的。请注意,我们是同麦格劳-希尔这样的人打交道,而且你也知道,我们并不是一家电影杂志!别忘了这是时代公司和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我们已经查过。我们有证据。”
威尔逊对另一个提出疑问的人说:“我们从来没有直接与休斯器械公司打过交道。他们对此事一无所知,并不使我们感到诧异,因为休斯先生对这项计划是完全保密的。”威尔逊他们与之打交道的人是欧文,12年来,他一直是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的作者。他写过四本不成功的小说,前不久又写了一本《赝品》,写的是埃尔米·德·霍里的生活,此人系欧文在西班牙伊维萨岛上的邻居,专门从事艺术品的伪造。如今回想起来,出版商似乎应当仔细考虑一下这位作者专门注意骗术的偏好,以及他自称休斯不愿同别人只愿同他交谈的说法。事实上,这本书纯属捏造。欧文从来没有见到过休斯,更谈不上给他录音了,而休斯对这个自称是他的代笔的人,更是毫无所知。乍看之下,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和《生活》杂志仿佛过于轻信,令人不可原谅。不过说实在的,这个骗子手法相当狡猾,而且也相当走运。
这个骗局的策划,始于一年前《新闻周刊》影印一张休斯手书的11行字的便笺的时候。一个月以后,《生活》杂志又将此件彩色套印刊登。欧文是一个漫画家的儿子,得其父遗传,双手极为灵巧,他发现,稍事练习,便能写出整页整页酷似休斯的笔迹的文字来。那时节,报纸上正有许多关于这位企业界巨头的报道,特别谈了许多关于他行动诡秘的消息。一些作者提出,他甚至可能已经死了,而外界的人无从知道。这便使欧文想到,搞一本自称得到休斯许可出版的回忆录或许不会被休斯戳穿,特别是他可能已经入土了。他说服了住在邻近马略尔卡岛上同样以卖文为生的理查德·萨斯坎德同他合作。后来,这两人的姓名变得家喻户晓,他们的相片登在全世界报刊的头版上——欧文,身材高大、健壮漂亮;萨斯坎德,如一友人所说,“是个脑袋长得奇形怪状的大肉堆”。他们的模样终于成为文字骗术达到登峰造极的象征。可是,开初他们两人在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编辑们的眼里,一个是虽无才华却可信赖的作者,另一个是他的勤奋的研究人员。编辑们无从知道欧文已说好同他的合作者分赃,75%归他本人,25%归萨斯坎德。第三个参与密谋的人,是欧文的妻子伊迪丝,她是一个漂亮的瑞士画家,是欧文的两个孩子的母亲。
欧文对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耍了一个极为巧妙的花招,先转给他们几封看来像霍华德·休斯手迹的亲笔信,在信中这位亿万富翁表示对合作写书的兴趣越来越大。后来,到了适当的时候,更寄去了一份有休斯签名的合同,其中第22款规定:“出版者同意,在他接受符合要求的全书手稿后30天内,对该书不做广告、不推销、不出售。”以25万元的代价取得最先连载权的《生活》杂志,也同意不声张此事。出版者为小心起见也采取了看来很合理的措施,他把那所谓休斯手迹的一部分交给一位专家鉴定,专家拿它和真迹的样品比较后,写出鉴定报告说:“此种手迹由旁人模拟欲达近似的可能性不及百万分之一。”后来,另一家分析公司也表示同意,并断言“根据我们在鉴定可疑手迹和签名方面的多年经验”,欧文交来的材料,除霍华德·休斯外,“不可能”出自任何其他人之手。
欧文最妙的一招,是告诉他的出版者,那位古怪的工业界巨头坚持在开给他的支票上只填缩写姓名:“H·R·休斯”。欧文取到这些支票后,便转交给他的妻子伊迪丝,她戴上假发,带一张改写过的护照和一张偷来的身份证,飞到苏黎世,在瑞士信贷银行用“赫尔加·R·休斯”的名义开立账户。在这个账号320496的户头里,她最后共存进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的将近一百万美元,随后她又将这笔款子提出,存放到马路对面的瑞士银行去。这期间,她的丈夫和萨斯坎德也在旅行,到纽约公共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加利福尼亚的棕榈泉、《休斯敦纪事报》和《休斯敦邮报》资料室以及《时代-生活》档案室(这一着是最不客气的)去调查休斯的生平。他们最有价值的收获,是休斯已经退休的主要助手未发表的回忆录手稿。欧文从此人的一个合伙者手里借来拍了照。他和萨斯坎德一边把材料集中,一边轮流假充“休斯”在录音机上彼此采访。录音随后抄出,欧文还在这长一千页的稿子上,用那位亿万富翁的笔迹写下边注。搞出的这成果看来十分逼真,竟然把若干年前曾和休斯很接近的人也愚弄了。
骗局开始败露的时间是1972年1月7日下午,那天休斯在巴哈马饭店用电话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同七名于他隐身埋名前对他进行过采访的记者谈了两个半小时。他申斥欧文的书纯是骗局,并且趁此机会否认以前那些说他的指甲长达六英寸,说他已憔悴不堪,说他的头发长达腰部等类的报道。听他讲话的七名记者,一致断定是休斯的声音。欧文却说这是一个骗局,但是他已快完了。整个密谋在伊迪丝那一头也开始败露。休斯的一名律师要求他的雇主填写一张问题单,盖上手印以示确凿可靠。其中一个问题是:“您最后一次,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在支票上背签是在什么时候?”休斯的亲笔答复是:“十多年以前。”这些骗子以为,瑞士银行账号户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侵犯的。其实并非如此。在有犯罪嫌疑的情况下,银行方面可以将一切细节都透露出来的,并且,当瑞士方面了解到开给霍华德·R·休斯的支票,被一个自称赫尔加·R·休斯的讲德语的女人兑成了现款,他们知道在苏黎世有人作案了。于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搜索这个神秘的赫尔加。
1月20日,星期四,有关此事新发展的动人消息传到了纽约的那一天,欧文参加了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和《生活》杂志负责人的一次会议。他镇静自若,对这件消息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一、他给一个装扮成休斯的骗子录了音;二、休斯派了一个“忠实的仆人”去存支票;三、他欧文,是个江湖骗子。他盯着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眼睛,用一种无比诚恳的声音说:“最后一个可能性,我打算排除掉,我希望在座诸位也是这样。”他表演得十分高超,在座的都点头表示同意。会后,他飞回伊维萨岛——这引起《生活》杂志编辑们的愤慨,他们本以为他会一直待在纽约等待危机解决。有记者指出,伊迪丝同瑞士方面形容的那个赫尔加很相像时,欧文回答说:“你们真认为,我会让我家的人卷进像这样的一种活动吗?”在曼哈顿,欧文的律师还未对他产生任何怀疑,他向记者透露,他认为自己的主顾上了一伙骗子的当,其中两个是专门模仿签字的老手,第三个是身高六英尺三英寸、很像霍华德·休斯的瘦高个儿。
这是这一阴谋的关键时刻,要了解克利福德·欧文后来的结局,必须抓住这一时机。他已将大部分存款兑换成了现款,他仍然自由自在,他本来是有可能既保住钱财又保住自由之身的。在伊维萨和马略卡岛上逍遥自在的有的是其他逃犯。他同伊迪丝以及萨斯坎德可以留在他们原来住的岛上,也可以逃到某一南美国家中去,因为有好几个南美国家对他们这种罪犯是不会引渡的。钱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几乎没有他们买不起的东西。另一条路是极其可怕的,彻底暴露已迫在眼前了。欧文到底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飞回纽约,自投罗网呢?根据接近他的人的意见,原因是他无法抗拒大出风头的诱惑。此人一辈子就一心想出风头。他写了几本书,全没引起人注意,但是,这一鬼招却使他如愿以偿,在他知道有一批记者在肯尼迪机场眼巴巴地等候着他的时候,他便仿佛着了魔似的非去不行了。这完全像飞蛾抵不住火的诱惑一样。他下飞机时,他竟不能回答记者们的问题——这对他整个故事是一个可悲的嘲弄。他患了喉头炎,他哑着嗓子对记者说:“先生们,这真难受。”至少这一次,人们都相信了他。
另一次命运的嘲弄接踵而至。有两名记者以为,欧文曾同休斯从前的一个助手——约翰·迈耶(Meier)——接触过。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