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登基
作者:清虚道君 更新:2021-12-06 15:33
就在清虚对自己门下的弟子说此次大战的时候,通天教主在碧游宫中也对自己门下的一干弟子说着同样的话。
孔宣对孙膑、王阳明等人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便带着王屋山众弟子回转了王屋山。
孙膑派人快马向安南王报捷,自己和王阳明也随后向着长安城赶去。
此时的长安城已经是欢歌一片,在得到三山关大胜的消息之后,安南王下令举国欢庆,而原本担心朝廷大军打来的南瞻部洲军民,在听到三山关大胜的消息之后,也是高兴不已,毕竟没有人愿意经历战火。
安南王在得到孙膑与王阳明即将返京的消息之后,派文武大臣出城十里相迎,将孙膑与王阳明接到王宫之中。
孙膑在银安殿上也乘机请安南王登基,朝中一众大臣见孙膑请安南王登基,也都叩请安南王登基为帝。
安南王虽然心里极为高兴,可是心中还是有顾虑,一则担心自己称帝之后遭到西牛贺州更大的打击。二则朝中大臣一说,自己便登基为帝,显得自己太过心急了。便没有答应,退朝返回了皇宫。
可是返回皇宫之后的安南王却是心痒难耐,毕竟自己一生的愿望就在眼前,如果说自己不想称帝,那是笑话。
安南王身边的内宦总管刚毅,见到安南王的神情。知道安南王此时心中在想什么,便上前对安南王说道:“王爷。您可是在想刚才军师让您称帝之事?”
安南王笑道:“你这老货倒是机灵,不错,本王正是在想此事。”说着沉思片刻,始终是心痒难耐,有些话又不适合对朝中地大臣说,便对刚毅说道:“军师请我登基为帝,你怎么看。”
刚毅躬身说道:“王爷,奴才是个废人。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奴才只知道,孙膑仙师乃是那天上的仙人,神通广大,他说地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也不会害王爷的。”
安南王点点头说道:“孙膑仙师自然是不会害我,可是如果本王贸然称帝,必然会让西牛贺州的二十六皇兄震怒,到时候兵灾一起……。”
刚毅低头对安南王说道:“王爷,我南瞻部洲大军在孙膑仙师的操练下,已经变的极为的精壮,此次又在三山关下大败岳
就算是西牛贺州发兵讨伐,也讨不了好去。再说。就算是王爷不称帝,西牛贺州的那位宣和皇帝会放过王爷吗?”
安南王哈哈一笑,说道:“没想到本王竟然还没有你看地清楚,不错。就算是本王不称帝,我们的那位宣和皇帝也不会放过本王,反倒不如直接称帝,也显得名正言顺。”说完又是一阵哈哈大笑,便转进寝宫去了。刚毅也随在安南王身后而去。
朝中的一干大臣。见安南王不肯登基为帝,都有些意兴阑珊。但是见军师与丞相都似乎成竹在胸,下朝后便一窝蜂的向着军师府而去。
孙膑与王阳明两人都知道,朝中的大臣是一定会来地,早就吩咐在门口等候,将一干大臣请进府中。
等朝中重臣到齐之后,便有人开口说道:“军师、丞相,王爷登基为帝乃是天命所归,可是陛下却不愿意登基,此事如何是好?”
孙膑对王阳明对视一笑,说道:“上古之时尧、舜禅让,舜帝也是推辞数次之后,方才接位为帝。”
众臣一听便知道孙膑话中的意思,起身说道:“不错,不错,正该如此。”随后便告辞离开军师府,各自回家。
随后的几天,朝中众臣又接连两次请安南王登基,又被安南王所推辞,直到第四次的时候,安南王方才故作无奈的答应了。登基为帝,定年号为隆武。
安南王登基的消息传到东胜神州,东灵王麾下的众臣也想请东灵王登基,东灵王微微一笑,对众臣说道:“不急、不急,让他们先去争夺,等他们争斗结束的时候,才是我东胜神州出手地时候。”
众臣此时方才知道东灵王的想法,,而这也是最好的办法,自己一方会得到最大的利益,都微笑着点点头。
而西牛贺州地宣和皇帝却是暴跳如雷,身为一个帝王,他无法忍受这种情况的出现,这是对他最大的侮辱,绝对无法忍受。
此时的宣和皇帝立马下令,让岳飞出征,讨伐南瞻部洲。
可是朝中的一众大臣却告知宣和皇帝,由于林仁肇与岳飞,接连两次在三山关前战败,损失了不少地士卒,现在国中能够调遣地大军不过五十万,其他的都在各处防御,无法调动,而五十万地大军想要征讨南瞻部洲是不足的。
此时宣和皇帝的心已经静下来了,知道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南瞻部洲,东胜神州的那位东灵王也不是安分守己的人。
自己不但要进攻南瞻部洲,还要防备东胜神州的偷袭,虽然自己占据了西、北两洲,以及东胜神州的一部分,可是自己的对手并不比自己弱上多少。
因为自己要面对的是两个兄弟,而不是一人,难免会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
冷静下来之后,宣和皇帝让岳飞加紧练兵,准备随时进攻东南二洲。
可是还没有等到他将兵练好,南瞻部洲的军队已经走出三山关开始讨伐西牛贺州。
听到这则消息的宣和皇帝,怒极而笑,看着自己面前的讨伐檄文,说道:“你还真是心急啊,朕没有前去讨伐你,你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随后示意身边的内侍,在朝堂上将檄文念出来。
“朕曾闻,为人者当有忠、孝、仁、义四节,今西牛贺州伪帝宣和……。”这名内侍念到这里,看着宣和皇帝跪倒在地不敢继续念下去。
宣和皇帝面色平静的说道:“朕恕你无罪,你继续往下念。”
内侍看了宣和皇帝一眼,站起身来,继续念道:“伪帝宣和无诏登基,是为不忠;毒杀先帝,是为不孝;残害忠良,是为不仁;威迫兄弟,是为不义。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如何能窃据神器,统帅万民。
朕本不欲兄弟相残,但为国家计,为社稷计,为百姓计,不得不暂居皇位,以讨伐伪帝,待大业完成,当退位隐避,再行挑选明君。
今朕已派麾下百万大军讨伐西牛贺州,望各路有识之士前来襄助,共讨伪帝。”
内侍战战兢兢的念完,便跪倒在地,不敢动弹。
宣和皇帝对内侍说道:“与你无关,你不必害怕,下去吧。”
内侍闻言方才起身,离开金銮殿。
宣和皇帝看着金銮殿上的一众大臣,说道:“都说说看吧,南瞻部洲已经发出檄文,要来讨伐朕这个伪帝了。”
老丞相王宪走出对宣和皇帝说道:“陛下,如今岳飞大将军不在京城,南瞻部洲大军又不能不顾,老臣愿带兵前去阻拦。”
王宪此时虽然是三朝老臣,名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可是由于他儒门修士的身份,在朝堂上是非常的尴尬的,朝堂上的一干大臣,几乎都是佛门弟子,他得不到相信,发出的命令几乎没有人执行,处在一众有职无权的地步。
不过王宪并没有丝毫的怨言,现在看到朝廷遇到了危险,王宪还是挺身而出,想要为朝廷做些什么。
宣和皇帝看着王宪,心中轻叹一声,对于这位老丞相,宣和皇帝还是很清楚的,知道王宪是忠于自己的,可是就算如此,自己也不能重用他,因为自己要依靠佛门的力量来对抗道门。可是这样的力量,王宪给不了自己,所以自己只能将王宪冷置。
可是没有想到当朝廷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的,依然是这位被自己冷置了许多年的老丞相,若说宣和皇帝不感动,那是骗人的。
宣和皇帝起身说道:“好!没想到老丞相如此年纪,依然一心为公。今封丞相王宪为太师,带领大军阻挡南瞻部洲的叛
王宪听到封赏,脸上平淡之极,没有露出一丝的喜色,王宪已经当了许多年的丞相,早已经是位极人臣,此时再加封太师,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
况且从当年的权倾天下,到现在的有名无实,王宪已经将一切都看得很淡了,现在的王宪只不过是想要为这个帝国再做最后一点努力。
孔宣对孙膑、王阳明等人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便带着王屋山众弟子回转了王屋山。
孙膑派人快马向安南王报捷,自己和王阳明也随后向着长安城赶去。
此时的长安城已经是欢歌一片,在得到三山关大胜的消息之后,安南王下令举国欢庆,而原本担心朝廷大军打来的南瞻部洲军民,在听到三山关大胜的消息之后,也是高兴不已,毕竟没有人愿意经历战火。
安南王在得到孙膑与王阳明即将返京的消息之后,派文武大臣出城十里相迎,将孙膑与王阳明接到王宫之中。
孙膑在银安殿上也乘机请安南王登基,朝中一众大臣见孙膑请安南王登基,也都叩请安南王登基为帝。
安南王虽然心里极为高兴,可是心中还是有顾虑,一则担心自己称帝之后遭到西牛贺州更大的打击。二则朝中大臣一说,自己便登基为帝,显得自己太过心急了。便没有答应,退朝返回了皇宫。
可是返回皇宫之后的安南王却是心痒难耐,毕竟自己一生的愿望就在眼前,如果说自己不想称帝,那是笑话。
安南王身边的内宦总管刚毅,见到安南王的神情。知道安南王此时心中在想什么,便上前对安南王说道:“王爷。您可是在想刚才军师让您称帝之事?”
安南王笑道:“你这老货倒是机灵,不错,本王正是在想此事。”说着沉思片刻,始终是心痒难耐,有些话又不适合对朝中地大臣说,便对刚毅说道:“军师请我登基为帝,你怎么看。”
刚毅躬身说道:“王爷,奴才是个废人。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奴才只知道,孙膑仙师乃是那天上的仙人,神通广大,他说地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也不会害王爷的。”
安南王点点头说道:“孙膑仙师自然是不会害我,可是如果本王贸然称帝,必然会让西牛贺州的二十六皇兄震怒,到时候兵灾一起……。”
刚毅低头对安南王说道:“王爷,我南瞻部洲大军在孙膑仙师的操练下,已经变的极为的精壮,此次又在三山关下大败岳
就算是西牛贺州发兵讨伐,也讨不了好去。再说。就算是王爷不称帝,西牛贺州的那位宣和皇帝会放过王爷吗?”
安南王哈哈一笑,说道:“没想到本王竟然还没有你看地清楚,不错。就算是本王不称帝,我们的那位宣和皇帝也不会放过本王,反倒不如直接称帝,也显得名正言顺。”说完又是一阵哈哈大笑,便转进寝宫去了。刚毅也随在安南王身后而去。
朝中的一干大臣。见安南王不肯登基为帝,都有些意兴阑珊。但是见军师与丞相都似乎成竹在胸,下朝后便一窝蜂的向着军师府而去。
孙膑与王阳明两人都知道,朝中的大臣是一定会来地,早就吩咐在门口等候,将一干大臣请进府中。
等朝中重臣到齐之后,便有人开口说道:“军师、丞相,王爷登基为帝乃是天命所归,可是陛下却不愿意登基,此事如何是好?”
孙膑对王阳明对视一笑,说道:“上古之时尧、舜禅让,舜帝也是推辞数次之后,方才接位为帝。”
众臣一听便知道孙膑话中的意思,起身说道:“不错,不错,正该如此。”随后便告辞离开军师府,各自回家。
随后的几天,朝中众臣又接连两次请安南王登基,又被安南王所推辞,直到第四次的时候,安南王方才故作无奈的答应了。登基为帝,定年号为隆武。
安南王登基的消息传到东胜神州,东灵王麾下的众臣也想请东灵王登基,东灵王微微一笑,对众臣说道:“不急、不急,让他们先去争夺,等他们争斗结束的时候,才是我东胜神州出手地时候。”
众臣此时方才知道东灵王的想法,,而这也是最好的办法,自己一方会得到最大的利益,都微笑着点点头。
而西牛贺州地宣和皇帝却是暴跳如雷,身为一个帝王,他无法忍受这种情况的出现,这是对他最大的侮辱,绝对无法忍受。
此时的宣和皇帝立马下令,让岳飞出征,讨伐南瞻部洲。
可是朝中的一众大臣却告知宣和皇帝,由于林仁肇与岳飞,接连两次在三山关前战败,损失了不少地士卒,现在国中能够调遣地大军不过五十万,其他的都在各处防御,无法调动,而五十万地大军想要征讨南瞻部洲是不足的。
此时宣和皇帝的心已经静下来了,知道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南瞻部洲,东胜神州的那位东灵王也不是安分守己的人。
自己不但要进攻南瞻部洲,还要防备东胜神州的偷袭,虽然自己占据了西、北两洲,以及东胜神州的一部分,可是自己的对手并不比自己弱上多少。
因为自己要面对的是两个兄弟,而不是一人,难免会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
冷静下来之后,宣和皇帝让岳飞加紧练兵,准备随时进攻东南二洲。
可是还没有等到他将兵练好,南瞻部洲的军队已经走出三山关开始讨伐西牛贺州。
听到这则消息的宣和皇帝,怒极而笑,看着自己面前的讨伐檄文,说道:“你还真是心急啊,朕没有前去讨伐你,你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随后示意身边的内侍,在朝堂上将檄文念出来。
“朕曾闻,为人者当有忠、孝、仁、义四节,今西牛贺州伪帝宣和……。”这名内侍念到这里,看着宣和皇帝跪倒在地不敢继续念下去。
宣和皇帝面色平静的说道:“朕恕你无罪,你继续往下念。”
内侍看了宣和皇帝一眼,站起身来,继续念道:“伪帝宣和无诏登基,是为不忠;毒杀先帝,是为不孝;残害忠良,是为不仁;威迫兄弟,是为不义。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如何能窃据神器,统帅万民。
朕本不欲兄弟相残,但为国家计,为社稷计,为百姓计,不得不暂居皇位,以讨伐伪帝,待大业完成,当退位隐避,再行挑选明君。
今朕已派麾下百万大军讨伐西牛贺州,望各路有识之士前来襄助,共讨伪帝。”
内侍战战兢兢的念完,便跪倒在地,不敢动弹。
宣和皇帝对内侍说道:“与你无关,你不必害怕,下去吧。”
内侍闻言方才起身,离开金銮殿。
宣和皇帝看着金銮殿上的一众大臣,说道:“都说说看吧,南瞻部洲已经发出檄文,要来讨伐朕这个伪帝了。”
老丞相王宪走出对宣和皇帝说道:“陛下,如今岳飞大将军不在京城,南瞻部洲大军又不能不顾,老臣愿带兵前去阻拦。”
王宪此时虽然是三朝老臣,名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可是由于他儒门修士的身份,在朝堂上是非常的尴尬的,朝堂上的一干大臣,几乎都是佛门弟子,他得不到相信,发出的命令几乎没有人执行,处在一众有职无权的地步。
不过王宪并没有丝毫的怨言,现在看到朝廷遇到了危险,王宪还是挺身而出,想要为朝廷做些什么。
宣和皇帝看着王宪,心中轻叹一声,对于这位老丞相,宣和皇帝还是很清楚的,知道王宪是忠于自己的,可是就算如此,自己也不能重用他,因为自己要依靠佛门的力量来对抗道门。可是这样的力量,王宪给不了自己,所以自己只能将王宪冷置。
可是没有想到当朝廷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的,依然是这位被自己冷置了许多年的老丞相,若说宣和皇帝不感动,那是骗人的。
宣和皇帝起身说道:“好!没想到老丞相如此年纪,依然一心为公。今封丞相王宪为太师,带领大军阻挡南瞻部洲的叛
王宪听到封赏,脸上平淡之极,没有露出一丝的喜色,王宪已经当了许多年的丞相,早已经是位极人臣,此时再加封太师,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
况且从当年的权倾天下,到现在的有名无实,王宪已经将一切都看得很淡了,现在的王宪只不过是想要为这个帝国再做最后一点努力。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