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作者:安·弗·安东洛夫—奥弗申柯 更新:2021-12-06 15:20
埋葬他时有很多人来为这位革命家送殡。乌德穆尔特(这位著名的师长在国内战争时曾在那里进行过战斗)的几位党的领导人也到莫斯科来为他送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因梅德韦杰夫为革命树立了丰功伟绩而在死后奖给他一枚勋章。
①拉季舍夫(1749—1802年),俄国革命思想家、作家、俄国革命思想传播者。他的主要著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记》描写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专制政权和农奴制度的残酷。书出版后被查禁。1790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从流放地回来后,重申废除农奴制的主张,再度蒙受迫害,被迫自杀。——译者注
死者生前进行党员登记的那个地区的区委书记预先通知老布尔什维克们说:“怎么,你们想为自己的这位被平反的朋友举办盛大葬礼吗?不行!”区委派出一位受托人即房管处的党组织书记(他是一个很象样的斯大林分子)去监视葬礼的进行。他首先发表了临葬悼词,悼词十分简短。接着这位受托人便下命令道:“拿棺材盖来!”但是棺材盖在一个诚实的人的手里。于是这时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党的第一书记便发表了讲话。接着又响起了“拿棺材盖来!”的喊声。继他之后沃特金斯克市委书记又发表了讲话……那个受托人又下令道:“拿棺材盖来!”最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的汽车开来了。他们抬来了一个用鲜艳的玫瑰花扎成的大花圈。德苏友好协会的代表发表了讲话。然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大使走到棺材跟前,把一枚勋章固定在死者的衣服上。当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预先阻止大使时,大使便发表了讲话,并在讲话中提到了斯大林进行政治杀害的牺牲者。“拿棺材盖来!”——那个受托人最后一次下了命令。
……追悼的钟声不再响了。70年代到来了。一位地位很高却叫不出名字的人郑重地说:“我们对亡灵已经感到厌烦了!”从这一天起,所有关于被害的列宁战友及一切著名活动家的周年纪念性文章,在结尾部分都是一大堆好听的话,极力称赞死者对党的忠诚——既不提死亡日期,也不谈遇害情况。象“镇压”、“诽谤”、“牺牲者”、“专横”这样一些字眼,部成了铁一般的禁忌语。这样一来,被斯大林杀害的人就只得到了一种纸上空谈的永垂不朽。
而为了使被斯大林杀害的人的幽灵不去惊扰新的几代人,革命者们的名字就从历史上被取消了。1918年7月6日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举行的叛乱被瓦采季斯、穆拉洛夫、涅夫斯基指挥的军队镇压下去了。但是剧作家M.沙特罗夫却被迫在“7月6日”这天代替他们来表演一个波德沃伊斯基①。根纳季·菲施描写了芬兰的革命事件。安东诺夫—奥弗申柯领导了赫尔辛福斯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布尔什维克。然而接着却下命令把他“除掉!”于是《在1917年6月》这本书的作者就从自己的书中把他除掉了。
①尼古拉·伊里奇·彼德沃伊斯基(1880—1948年)是俄国革命活动家,攻打冬宫的领导人之一。历任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俄军事组织局主席,彼得格勃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等专职。———译者注
……在埃尔米塔日参观的参观团成员们被指给看一把梯子,安东诺夫—奥弗申柯当年率领起义者就是爬上这把梯子,冲进冬宫的内室的。只是现在却用另一个人来代替他了。而那位另一个人是在床上死去的。
当时对待许多革命家的名字就是这么做的。赫鲁晓夫的上台,他的打算揭露斯大林和为斯大林时代几百万受害者平反的试图——这都是一种历史上的偶然性。贝利亚的失败也是这样一种偶然性。斯大林的流毒不可能随着斯大林的死去而结束。如果是在另一种偶合的情况下,贝利亚也许能夺得政权,并对所有的人进行一次新的“血腥屠杀”。那将是一场在一小撮斯大林走狗内部进行的争权夺利的斗争。这样一种小规模的斗争,其结局是难以预测的。历史的规律性还包括不了这种斗争。赫鲁晓夫死后人们竟未能在埋葬剑子手们的克里姆林宫的城墙旁为他找到一块葬身之地,同那个头目①埋葬在一起。“而斯大林同志是需要埋在那里的,这是辩证法的规律。”——总书记本人对此也会这样说的。但是历史的正义性毕竟占了上风。它在1985年来到了,我们有能力永远抓住它。
①“那个头目”指斯大林。——译者注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奇书网--www.Qisuu.Com
①拉季舍夫(1749—1802年),俄国革命思想家、作家、俄国革命思想传播者。他的主要著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记》描写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专制政权和农奴制度的残酷。书出版后被查禁。1790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从流放地回来后,重申废除农奴制的主张,再度蒙受迫害,被迫自杀。——译者注
死者生前进行党员登记的那个地区的区委书记预先通知老布尔什维克们说:“怎么,你们想为自己的这位被平反的朋友举办盛大葬礼吗?不行!”区委派出一位受托人即房管处的党组织书记(他是一个很象样的斯大林分子)去监视葬礼的进行。他首先发表了临葬悼词,悼词十分简短。接着这位受托人便下命令道:“拿棺材盖来!”但是棺材盖在一个诚实的人的手里。于是这时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党的第一书记便发表了讲话。接着又响起了“拿棺材盖来!”的喊声。继他之后沃特金斯克市委书记又发表了讲话……那个受托人又下令道:“拿棺材盖来!”最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的汽车开来了。他们抬来了一个用鲜艳的玫瑰花扎成的大花圈。德苏友好协会的代表发表了讲话。然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大使走到棺材跟前,把一枚勋章固定在死者的衣服上。当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预先阻止大使时,大使便发表了讲话,并在讲话中提到了斯大林进行政治杀害的牺牲者。“拿棺材盖来!”——那个受托人最后一次下了命令。
……追悼的钟声不再响了。70年代到来了。一位地位很高却叫不出名字的人郑重地说:“我们对亡灵已经感到厌烦了!”从这一天起,所有关于被害的列宁战友及一切著名活动家的周年纪念性文章,在结尾部分都是一大堆好听的话,极力称赞死者对党的忠诚——既不提死亡日期,也不谈遇害情况。象“镇压”、“诽谤”、“牺牲者”、“专横”这样一些字眼,部成了铁一般的禁忌语。这样一来,被斯大林杀害的人就只得到了一种纸上空谈的永垂不朽。
而为了使被斯大林杀害的人的幽灵不去惊扰新的几代人,革命者们的名字就从历史上被取消了。1918年7月6日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举行的叛乱被瓦采季斯、穆拉洛夫、涅夫斯基指挥的军队镇压下去了。但是剧作家M.沙特罗夫却被迫在“7月6日”这天代替他们来表演一个波德沃伊斯基①。根纳季·菲施描写了芬兰的革命事件。安东诺夫—奥弗申柯领导了赫尔辛福斯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布尔什维克。然而接着却下命令把他“除掉!”于是《在1917年6月》这本书的作者就从自己的书中把他除掉了。
①尼古拉·伊里奇·彼德沃伊斯基(1880—1948年)是俄国革命活动家,攻打冬宫的领导人之一。历任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俄军事组织局主席,彼得格勃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等专职。———译者注
……在埃尔米塔日参观的参观团成员们被指给看一把梯子,安东诺夫—奥弗申柯当年率领起义者就是爬上这把梯子,冲进冬宫的内室的。只是现在却用另一个人来代替他了。而那位另一个人是在床上死去的。
当时对待许多革命家的名字就是这么做的。赫鲁晓夫的上台,他的打算揭露斯大林和为斯大林时代几百万受害者平反的试图——这都是一种历史上的偶然性。贝利亚的失败也是这样一种偶然性。斯大林的流毒不可能随着斯大林的死去而结束。如果是在另一种偶合的情况下,贝利亚也许能夺得政权,并对所有的人进行一次新的“血腥屠杀”。那将是一场在一小撮斯大林走狗内部进行的争权夺利的斗争。这样一种小规模的斗争,其结局是难以预测的。历史的规律性还包括不了这种斗争。赫鲁晓夫死后人们竟未能在埋葬剑子手们的克里姆林宫的城墙旁为他找到一块葬身之地,同那个头目①埋葬在一起。“而斯大林同志是需要埋在那里的,这是辩证法的规律。”——总书记本人对此也会这样说的。但是历史的正义性毕竟占了上风。它在1985年来到了,我们有能力永远抓住它。
①“那个头目”指斯大林。——译者注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奇书网--www.Qisuu.Com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