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作者:[美]詹姆斯·冈恩 更新:2021-12-06 14:55
’可是从来就找不到一个人会这么说:‘请教会我如何生活,以便我能得到快乐。’”
“这饱受折磨的可怜的世界!这注定要发生周期性暴行的悲惨世界,却还在为它的所谓自由洋洋得意呢。”
“自由,互相带来痛苦的自由;互相把对方逼上疯狂和犯罪道路的自由;大规模和个别屠杀的自由,患上由压力引起的疾病的自由:胃部痉挛、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心脏病、溃疡性结肠炎,还有糖尿病;这是把自己折磨得早早进入坟墓的自由。”
“在1950年,美国每10万人中就有33人自杀,这就是自由。”
“保护和促进其公民世俗的快乐,这便是政府的职能,而且应该成为政府的职能。”快乐学家念道。
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就像棵小树苗那样站得直直的:“《快乐主义宣言》,2003年12月31日。”
“什么是《四月愚人修正案》?”
“3个月后通过的宪法第二十六次修正案,它使快乐主义成为了国家的法律。”
第四章
磨难并不能使人崇高;快乐有时候倒能做到这一点,而磨难,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卑微而心怀愤恨。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①
【①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等,其短篇小说尤为脍炙人口。——译者注。】
快乐学家正沿着弯弯曲曲的过道往研究院走去,保育员从后面追了上来。
“我想起他叫什么名字了。”保育员兴奋地喘着粗气。“伯恩斯,他叫戈默·伯恩斯。”
在履行他这一上午还没完成的职责的时候,快乐学家思量着这条信息的含义。他站在快乐学壁画跟前,一边参加讨论,一边用半个脑子慢慢思索着。
快乐学并非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存在着这样的哲学思考。古希腊人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最美好的东西?答案是:“快乐”。这种哲学就是快乐主义。
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昔兰尼学派②的亚里斯提卜③信奉的是“纯粹”的快乐主义——及时行乐。但是继承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思想的伊壁鸠鲁④认识到,快乐必须是合理的,许多暂时的快乐只会带来以后的痛苦。
【②昔兰尼学派,古希腊哲学流派,由昔兰尼城的亚里斯提卜创立,以寻求快乐为人生惟一目的。——译者注。】
【③亚里斯提卜(公元前435?~公元前356)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昔兰尼学派创始人,快乐主义的倡导者。——译者注。】
【④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公元前270)古希腊哲学家,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译者注。】
后来,对社会的关注出现了。一个人应该追求个人的快乐,还是应该为周围人的快乐或者其他所有人的快乐而牺牲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显然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毫无价值,那么其他人的快乐又有什么价值可言?没有一种计算快乐的方法,功利主义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你根本没有办法对快乐进行衡量比较。利己主义是惟一站得住脚的哲学,只有从个人出发又回到个人,这种道德标准才有可能被接受。
快乐学首先是实用的,它是有效的。但是,哲学只是快乐学的一个方面。
必须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除巨大的心理焦虑:死亡、疾病、饥饿、寒冷以及社会关系。
老年病学已经减轻了对死亡的恐惧,医学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扫清了疾病。当小球藻从聚乙烯管道里源源涌来的时候,当海洋每年能固化1350亿吨碳的时候,再也没有人需要忍饥挨饿了。当房屋可以在一夜之间造好的时候,也就再也没有人无室可居了。
社会关系曾一度被早已经过时的习俗和法律弄得复杂无比。良心——这种社会的警察维护着它那人为的藩篱,惩罚着本能的欲望。现在,藩篱被推倒了,法律被改写了,警察的徽章被扯掉了。
对人体生理的研究揭示了腺体和情绪之间的确切关系。慢慢地,腺体可以被有意识地控制了:肾上腺、脑垂体,还有下丘脑。这种控制后来发展成了一种有效而宝贵的功能,这便是快乐学训练的功能。研究院课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快乐学训练。
不过,直到快乐测量仪发明之后,快乐主义才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快乐测量仪使心理学和哲学这种具有内省性质的领域具有了统计数字上的意义。这种运用心理电流反射工作的简单仪器,已经成为每间屋子不可缺的一部分。通过快乐测量仪不断的报告,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实现这样一条格言:“只有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的幸福,这种行为才是最佳行为。”
快乐学家站在快乐学壁画面前解释着,他以前已经解释过这些东西,今后还将继续解释下去。他所要传授的智慧,在他身后的墙壁上以图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这便是快乐学壁画。画的左边有一个山谷,画的右边有一座双峰山,两座山峰一高一矮。山谷底部放着一张松软的垫子,垫子上睡着个以一种胎儿般的姿势蜷缩起来的人。两座山峰上各站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女郎,她们用诱人的姿态张开双臂。不过在那座矮峰上,女郎的形象比例失调,如烟似雾。
自然,这些都是象征。山谷象征着削减欲望,山峰象征着增加满足。获得幸福有两条途径:减少所求,增加所得。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有小径通向山顶,亦有小道通往谷底。路标指示着方向;这些道路就是快乐学的技巧。
通向高峰的是两条小径:“改造”和“替换”。一个人可以对外部世界进行改造,从而得到他所向往的东西,他也可以把他的失意升华,变成其他可以实现的目标。
那如烟似雾、如梦如幻的女郎所站的低矮的山峰,叫作“虚幻的满足”。通向这个女郎的道路有三条:“期待”、“白日梦”和“错觉”。期待可以带来真正的满足,白日梦只是有意识地期盼,而错觉则去除了愿望和满足之间的壁垒。
有四条小路通向山谷:“替换”,这条路可以往上通向山峰,也可以向下走入山谷,这条路意味着我们应该向往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其他的道路分别叫做:“贬低”、“投映”和“压制”,贬低有时候也被称为“酸葡萄法”,它在猫科动物身上能够得到最佳的发挥;一旦证明某样东西确实无法得到,那么这件东西也就变得毫无价值。投映,就是把愿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去;压制,则是一种防止愿望浮现到意识中来的办法。
山峰对应着山谷。尽管山峰看上去显得非常诱人,但是相比较而言,却没有多少价值。现实世界所能允许的改造微乎其微。人口在不断增长,虽然采取了控制措施使增长速度有所限制,但这仍然使得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变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一个人让他的幸福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改造,那么他注定要遭受挫折。
那座虚幻满足的低矮山峰是绝对危险的地方。因为在那儿,精神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障碍,获得满足,这会对人产生一种诱惑,使他再也不去追求别种形式的满足。正因为同样的缘故,麻醉品和幻觉影片是万万碰不得的东西,它们已经离疯狂不远,而疯狂——这种生物体自我保护的最终退却,它与社会格格不入,它无法生存。因此,它不属于快乐学范畴。
在快乐学修行的山谷中,才能找到快乐学的中心要旨,它无人触及,也无法触及。快乐学的技巧,能使人类不再为变幻莫测的环境所左右。
“只要我们拥有这些技巧,”快乐学家总结道,“没有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使我们失去快乐。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掌握着我们的幸福,就像神一样。”
伯恩斯仍然没有恢复知觉,不过,中和剂很快就使他在椅子里微微动了一下。他睁开那双漆黑而深陷的眼睛,茫然地瞪着快乐学家。这双眼睛缓慢而阴郁地把记忆从一个隐秘的地方发掘了出来。
伯恩斯的脸扭曲着,摸索着抬起右手,脸又疼得抽搐了一下。他低头呆呆地凝视着手腕上的敷料,犹豫而试探地扭动自己的手指。
快乐学家弯下腰去捡起那把刀,低头看了片刻,把刀递给伯恩斯,刀柄向前。“你在找这个吗?”他彬彬有礼地问道。
伯恩斯舔了舔嘴唇。“对。”他说着,接过那把刀,笨拙地握在手里,似乎不知道用这刀干什么才好。
“你为什么想杀我?”快乐学家通情达理地问道。
“因为,”伯恩斯的回答显得鬼鬼祟祟,“因为你对我干的那些事情。”
“我都干了些啥?不管那是什么,要是我能够帮助你的话……”
“做过的事情无法挽回。”伯恩斯阴沉沉地说。
“这种态度可只有快乐学时代之前才有。”快乐学家说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不过,你说的究竟是什么事情?”
“我妻子。”伯恩斯说道,“我说的是我妻子。”
快乐学家想起来了。在搬到这个辖区来之前,伯恩斯和辖区里的一个人结了婚,那是个几乎还不满20岁的年轻姑娘。大体上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
“这饱受折磨的可怜的世界!这注定要发生周期性暴行的悲惨世界,却还在为它的所谓自由洋洋得意呢。”
“自由,互相带来痛苦的自由;互相把对方逼上疯狂和犯罪道路的自由;大规模和个别屠杀的自由,患上由压力引起的疾病的自由:胃部痉挛、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心脏病、溃疡性结肠炎,还有糖尿病;这是把自己折磨得早早进入坟墓的自由。”
“在1950年,美国每10万人中就有33人自杀,这就是自由。”
“保护和促进其公民世俗的快乐,这便是政府的职能,而且应该成为政府的职能。”快乐学家念道。
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就像棵小树苗那样站得直直的:“《快乐主义宣言》,2003年12月31日。”
“什么是《四月愚人修正案》?”
“3个月后通过的宪法第二十六次修正案,它使快乐主义成为了国家的法律。”
第四章
磨难并不能使人崇高;快乐有时候倒能做到这一点,而磨难,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卑微而心怀愤恨。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①
【①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等,其短篇小说尤为脍炙人口。——译者注。】
快乐学家正沿着弯弯曲曲的过道往研究院走去,保育员从后面追了上来。
“我想起他叫什么名字了。”保育员兴奋地喘着粗气。“伯恩斯,他叫戈默·伯恩斯。”
在履行他这一上午还没完成的职责的时候,快乐学家思量着这条信息的含义。他站在快乐学壁画跟前,一边参加讨论,一边用半个脑子慢慢思索着。
快乐学并非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存在着这样的哲学思考。古希腊人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最美好的东西?答案是:“快乐”。这种哲学就是快乐主义。
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昔兰尼学派②的亚里斯提卜③信奉的是“纯粹”的快乐主义——及时行乐。但是继承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思想的伊壁鸠鲁④认识到,快乐必须是合理的,许多暂时的快乐只会带来以后的痛苦。
【②昔兰尼学派,古希腊哲学流派,由昔兰尼城的亚里斯提卜创立,以寻求快乐为人生惟一目的。——译者注。】
【③亚里斯提卜(公元前435?~公元前356)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昔兰尼学派创始人,快乐主义的倡导者。——译者注。】
【④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公元前270)古希腊哲学家,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译者注。】
后来,对社会的关注出现了。一个人应该追求个人的快乐,还是应该为周围人的快乐或者其他所有人的快乐而牺牲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显然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毫无价值,那么其他人的快乐又有什么价值可言?没有一种计算快乐的方法,功利主义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你根本没有办法对快乐进行衡量比较。利己主义是惟一站得住脚的哲学,只有从个人出发又回到个人,这种道德标准才有可能被接受。
快乐学首先是实用的,它是有效的。但是,哲学只是快乐学的一个方面。
必须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除巨大的心理焦虑:死亡、疾病、饥饿、寒冷以及社会关系。
老年病学已经减轻了对死亡的恐惧,医学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扫清了疾病。当小球藻从聚乙烯管道里源源涌来的时候,当海洋每年能固化1350亿吨碳的时候,再也没有人需要忍饥挨饿了。当房屋可以在一夜之间造好的时候,也就再也没有人无室可居了。
社会关系曾一度被早已经过时的习俗和法律弄得复杂无比。良心——这种社会的警察维护着它那人为的藩篱,惩罚着本能的欲望。现在,藩篱被推倒了,法律被改写了,警察的徽章被扯掉了。
对人体生理的研究揭示了腺体和情绪之间的确切关系。慢慢地,腺体可以被有意识地控制了:肾上腺、脑垂体,还有下丘脑。这种控制后来发展成了一种有效而宝贵的功能,这便是快乐学训练的功能。研究院课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快乐学训练。
不过,直到快乐测量仪发明之后,快乐主义才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快乐测量仪使心理学和哲学这种具有内省性质的领域具有了统计数字上的意义。这种运用心理电流反射工作的简单仪器,已经成为每间屋子不可缺的一部分。通过快乐测量仪不断的报告,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实现这样一条格言:“只有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的幸福,这种行为才是最佳行为。”
快乐学家站在快乐学壁画面前解释着,他以前已经解释过这些东西,今后还将继续解释下去。他所要传授的智慧,在他身后的墙壁上以图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这便是快乐学壁画。画的左边有一个山谷,画的右边有一座双峰山,两座山峰一高一矮。山谷底部放着一张松软的垫子,垫子上睡着个以一种胎儿般的姿势蜷缩起来的人。两座山峰上各站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女郎,她们用诱人的姿态张开双臂。不过在那座矮峰上,女郎的形象比例失调,如烟似雾。
自然,这些都是象征。山谷象征着削减欲望,山峰象征着增加满足。获得幸福有两条途径:减少所求,增加所得。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有小径通向山顶,亦有小道通往谷底。路标指示着方向;这些道路就是快乐学的技巧。
通向高峰的是两条小径:“改造”和“替换”。一个人可以对外部世界进行改造,从而得到他所向往的东西,他也可以把他的失意升华,变成其他可以实现的目标。
那如烟似雾、如梦如幻的女郎所站的低矮的山峰,叫作“虚幻的满足”。通向这个女郎的道路有三条:“期待”、“白日梦”和“错觉”。期待可以带来真正的满足,白日梦只是有意识地期盼,而错觉则去除了愿望和满足之间的壁垒。
有四条小路通向山谷:“替换”,这条路可以往上通向山峰,也可以向下走入山谷,这条路意味着我们应该向往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其他的道路分别叫做:“贬低”、“投映”和“压制”,贬低有时候也被称为“酸葡萄法”,它在猫科动物身上能够得到最佳的发挥;一旦证明某样东西确实无法得到,那么这件东西也就变得毫无价值。投映,就是把愿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去;压制,则是一种防止愿望浮现到意识中来的办法。
山峰对应着山谷。尽管山峰看上去显得非常诱人,但是相比较而言,却没有多少价值。现实世界所能允许的改造微乎其微。人口在不断增长,虽然采取了控制措施使增长速度有所限制,但这仍然使得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变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一个人让他的幸福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改造,那么他注定要遭受挫折。
那座虚幻满足的低矮山峰是绝对危险的地方。因为在那儿,精神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障碍,获得满足,这会对人产生一种诱惑,使他再也不去追求别种形式的满足。正因为同样的缘故,麻醉品和幻觉影片是万万碰不得的东西,它们已经离疯狂不远,而疯狂——这种生物体自我保护的最终退却,它与社会格格不入,它无法生存。因此,它不属于快乐学范畴。
在快乐学修行的山谷中,才能找到快乐学的中心要旨,它无人触及,也无法触及。快乐学的技巧,能使人类不再为变幻莫测的环境所左右。
“只要我们拥有这些技巧,”快乐学家总结道,“没有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使我们失去快乐。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掌握着我们的幸福,就像神一样。”
伯恩斯仍然没有恢复知觉,不过,中和剂很快就使他在椅子里微微动了一下。他睁开那双漆黑而深陷的眼睛,茫然地瞪着快乐学家。这双眼睛缓慢而阴郁地把记忆从一个隐秘的地方发掘了出来。
伯恩斯的脸扭曲着,摸索着抬起右手,脸又疼得抽搐了一下。他低头呆呆地凝视着手腕上的敷料,犹豫而试探地扭动自己的手指。
快乐学家弯下腰去捡起那把刀,低头看了片刻,把刀递给伯恩斯,刀柄向前。“你在找这个吗?”他彬彬有礼地问道。
伯恩斯舔了舔嘴唇。“对。”他说着,接过那把刀,笨拙地握在手里,似乎不知道用这刀干什么才好。
“你为什么想杀我?”快乐学家通情达理地问道。
“因为,”伯恩斯的回答显得鬼鬼祟祟,“因为你对我干的那些事情。”
“我都干了些啥?不管那是什么,要是我能够帮助你的话……”
“做过的事情无法挽回。”伯恩斯阴沉沉地说。
“这种态度可只有快乐学时代之前才有。”快乐学家说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不过,你说的究竟是什么事情?”
“我妻子。”伯恩斯说道,“我说的是我妻子。”
快乐学家想起来了。在搬到这个辖区来之前,伯恩斯和辖区里的一个人结了婚,那是个几乎还不满20岁的年轻姑娘。大体上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