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 文人反扑、义务教育
作者:二手电瓶 更新:2022-01-23 09:00
第十四章
14.24 文人反扑、义务教育
兴武元年五月初,京城皇宫,大明宫正殿,小朝会。
“三千书生孔庙哭灵?”卫旭从龙椅上下来,晃了晃手中的奏折仍在地上,“带头的是九位致仕官员,还弄了个‘九君子’名号,剩下的人里面包括三十多个举人、上百秀才?
他们这是不满朕下发的‘学校增加数科考试内容’,故意出来上眼药对吧?朕这里还有不少政策没有下发,他们就如此嚣张,怎么,是想与朕共治天下吗?”
“臣等不敢!”大殿内的各路大臣冷汗都出来了,哗啦啦跪了一地,他们不傻,很清楚卫旭看不上所谓的“读书人”,因此孔庙哭灵的事情真不是他们组织的,而是底下人想要上位搞的“下克上”。
就在三月初,卫旭正式以圣旨的形式向全国下发了《基础数学》课本,作为所有读书人以后的必修内容,也算是他向所谓的“科举制”挥出的第一刀。
这本教材实际上由林黛玉牵头,与史湘云再加上薛家姐妹合作编写,总的思路就是现代社会的小学教材,只是水平比小学数学稍微难了点儿,成年人如果认真学,最多个把月就能掌握。
就这样的一点儿东西,下发之后竟然受到了巨大的抵制,从京城到地方,各地但凡是有所谓“读书人”的地方,就没有一个不反对的。
官员劝阻的折子就不说了,地方上搞出的百人以上各种名义“学社”、集体要求撤销的,就已经上百起,所谓的“三千人孔庙哭灵”,不过是最大的一次罢了。
如果说科举制度在刚开始,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当时代进入了现实中的明清时期、《红楼》世界的大顺朝,所谓的“科举制”已经只剩下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阻碍了。
这帮大头巾眼中已经只剩下利益,任何能称得上“好处”的东西,他们永远都只会想着装进自己兜里;任何有可能危害自身利益的事情,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予以毁灭。
为了利益,他们的眼里没有任何道德、底线或者是国家、民族又或者是责任、荣誉,为了利益,他们丝毫不在意龙椅上坐的是谁,也不在乎是否对国家、民族有利或者有害。
“陛下,正所谓‘书生意气’,这次事情应该只是少数有心之人搞出来的,那些书生大部分都还年轻,被人利用盲目活动,甚至连具体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林如海马上出列劝道。
“这话我信。”卫旭点了点头,但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脸色巨变,“所以我也没准备拿这些连功名都没有的废料怎么样——李盛,我记得霍向东是在连云港对吧?”
当初卫旭的那帮弟子,有他在江南时提拔的所谓“五大指挥使”,也就是徐州王义、邳州宋大勇、连云港霍向东、宿州吴刚和亳州罗志,也有后来提拔的扬州徐飞、苏州杜广、安庆尚峰和徽州耿阳。
还有当初在东方白手下的五大主帅,也就是罗方、李盛、王斌、王超还有刘灿,再加上其他身份差不多的弟子,卫旭一视同仁,从没在意过所谓的“派系”。
他们当初分别驻守要地,多年来征战各地加上“天子门生”,如今不是已经成为省、府主将,就是入京做了朝廷重臣,比如白山黑水战区的罗方、徐飞,又或者是现在的五军都督府中军大都督李盛。
“陛下,因为南方战事完毕,已经没必要再占用大军,反倒是齐鲁之地刚刚平定,急需精兵梳理。”李盛立刻出列,“因此五军都督府经过研究之后,已经调他去了微山湖附近驻扎。
具体驻地是鱼台县一座原本的军营,经过扩建之后,如今足以容纳一个卫,其余军队以卫甚至千户为单位,分驻齐鲁大地,只是总部设在了鱼台,霍向东亲自坐镇。”
“鱼台?倒是距离曲阜不远。”卫旭冷冷的说道,“告诉他,立刻派出两个千户,前往协助当地官府,对以上事件中所有领头人员予以逮捕、处理。”
“陛下三思——”韩楚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因为这次连林如海都不再说话,“他们毕竟是敌方名士,监督建议敌方政务,本就是......”
“谁给他们的权力?朕怎么不知道?”卫旭冷冷说道,“朕可从来没想过,和哪一个共治天下,怎么,有谁要来教教朕,下一步该怎么治国吗?”
从立国之初,他就明确布告天下,自己是当世“人皇”,职责是“代天牧狩、统领天下、庇护万民、建设国家、扩展文明”,并且专门说明,这里的“万民”包括了天下每一个人,绝不会搞什么狗屁的“与XX共治天下”。
“微臣万死——”韩楚“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通令,所谓的‘孔庙哭灵’事件中,领头的九名致仕官员全部抄家灭族,不分良贱老幼一个不留;凡有功名者,一律革除功名后斩首示众,以上处理由军方执行,地方协助并监管。
所有参与但没有功名人员,一律废除科举资格,且三代之内不得以任何名义进入朝廷公职,遇赦不赦,死活不论;当地官员执政无能,一把手就地革职,以‘渎职’论罪,其余人员诫勉。
另外,以圣旨形势向孔家传令,当代‘衍圣公’承爵人自尽谢罪,所在孔氏一支开除族谱,并令孔氏家老重议继承人,完成后上报朝廷册封。
李盛,这件事情你直接交给霍向东,让他亲自监督办理,如果中间出了什么问题,比如有人跑了又或者是地方不靖之类,就让他自己跳进微山湖清醒。”卫旭冷冷的说道。
“皇爷放心,末将这就去办!”李盛说完就躬身一礼,转身准备出大殿。
“回来!”卫旭叫住了他,“其他地方的所谓‘哭灵’、‘诗社’、‘小聚’之类,以此为标准安排处理,可以按照人数以及参与者身份区分处理等级,你们拟定一个标准报上来。”
“末将遵旨!”李盛这才出了大殿。
“陛下,如此一来,地方上恐怕......”韩楚只能继续劝阻,“这天下自古就是‘皇权不下县’,虽然陛下安排了相应梳理,但完全做到还需要时间,如今这地方上,一直是宗族、乡老为主。
虽然少部分人愧对皇恩、盲目出头,但他们确实是朝廷稳固地方的有力住手,没了他们的帮助,恐怕以后连租税、粮饷乃至于劳役都不好落实。
微臣知道陛下做的很对,但还请宽限一些时日,将各项政策法令梯次推进,比如以十年为限完成,若是过于急躁的话,微臣担心会重蹈隋炀之旧事。”
“无所谓。”卫旭淡淡的瞥了他一眼,红色华夏初期,面对的情况可比现在复杂、困难的多,但在“军管”的强力推动下,区区三年就完成了三大改造。
“陛下,若是杀戮过甚......”这次林如海也看不下去了。
“你们应该知道,朕的政策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有多大推进作用吧?”卫旭冷冷的打断了他,这位老丈人能力没的说,但思想还是有些跟不上,“你们觉得,朕会为了几个不长眼的东西而推迟?
还有,这群所谓的‘读书人’,能有如此闲工夫出来搞事情,都是因为平日里太闲了吧?好啊,正好朕有一份新的政策需要推行,今天就一并说了——鸳鸯,念吧!”
因为连皇宫都放弃了,卫旭自然不需要所谓的“宦官”,当然也不需要那好几千的宫女,以上人员全部废除,卫家人暂时还住在皇宫内院,待香山行宫改建完之后就搬过去,这需要大约一年左右。
不过他并不是不要人伺候,而是减少了人员数量,比如现在家里全靠几十号女官负责维护,负责人就是当初的荣国府第一丫鬟鸳鸯。
“自兴武二年起,所有科举考试限制年龄,参与者不得低于十六岁或者高于四十岁,凡虚报年龄妄图蒙混过关者,一律按照‘欺君’罪名,从严从重处理。
凡参与科举者,必须有乡镇或府县学校从教时间限制,考取秀才者,需从教两年,举人为三年,进士为五年,以上数据允许叠加,未能达到规定时间者,不得参加更高级考试,已考取功名者,不得授官!
以上法令执行,由各地官府予以监督,配合‘义务教育’制度一体推行,两年内若有任何乡镇未能建立百人以上蒙学,或者县级未能建立三百人以上中学者,以‘渎职’论罪!”
大殿内无论文武,全都惊呆了!
14.24 文人反扑、义务教育
兴武元年五月初,京城皇宫,大明宫正殿,小朝会。
“三千书生孔庙哭灵?”卫旭从龙椅上下来,晃了晃手中的奏折仍在地上,“带头的是九位致仕官员,还弄了个‘九君子’名号,剩下的人里面包括三十多个举人、上百秀才?
他们这是不满朕下发的‘学校增加数科考试内容’,故意出来上眼药对吧?朕这里还有不少政策没有下发,他们就如此嚣张,怎么,是想与朕共治天下吗?”
“臣等不敢!”大殿内的各路大臣冷汗都出来了,哗啦啦跪了一地,他们不傻,很清楚卫旭看不上所谓的“读书人”,因此孔庙哭灵的事情真不是他们组织的,而是底下人想要上位搞的“下克上”。
就在三月初,卫旭正式以圣旨的形式向全国下发了《基础数学》课本,作为所有读书人以后的必修内容,也算是他向所谓的“科举制”挥出的第一刀。
这本教材实际上由林黛玉牵头,与史湘云再加上薛家姐妹合作编写,总的思路就是现代社会的小学教材,只是水平比小学数学稍微难了点儿,成年人如果认真学,最多个把月就能掌握。
就这样的一点儿东西,下发之后竟然受到了巨大的抵制,从京城到地方,各地但凡是有所谓“读书人”的地方,就没有一个不反对的。
官员劝阻的折子就不说了,地方上搞出的百人以上各种名义“学社”、集体要求撤销的,就已经上百起,所谓的“三千人孔庙哭灵”,不过是最大的一次罢了。
如果说科举制度在刚开始,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当时代进入了现实中的明清时期、《红楼》世界的大顺朝,所谓的“科举制”已经只剩下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阻碍了。
这帮大头巾眼中已经只剩下利益,任何能称得上“好处”的东西,他们永远都只会想着装进自己兜里;任何有可能危害自身利益的事情,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予以毁灭。
为了利益,他们的眼里没有任何道德、底线或者是国家、民族又或者是责任、荣誉,为了利益,他们丝毫不在意龙椅上坐的是谁,也不在乎是否对国家、民族有利或者有害。
“陛下,正所谓‘书生意气’,这次事情应该只是少数有心之人搞出来的,那些书生大部分都还年轻,被人利用盲目活动,甚至连具体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林如海马上出列劝道。
“这话我信。”卫旭点了点头,但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脸色巨变,“所以我也没准备拿这些连功名都没有的废料怎么样——李盛,我记得霍向东是在连云港对吧?”
当初卫旭的那帮弟子,有他在江南时提拔的所谓“五大指挥使”,也就是徐州王义、邳州宋大勇、连云港霍向东、宿州吴刚和亳州罗志,也有后来提拔的扬州徐飞、苏州杜广、安庆尚峰和徽州耿阳。
还有当初在东方白手下的五大主帅,也就是罗方、李盛、王斌、王超还有刘灿,再加上其他身份差不多的弟子,卫旭一视同仁,从没在意过所谓的“派系”。
他们当初分别驻守要地,多年来征战各地加上“天子门生”,如今不是已经成为省、府主将,就是入京做了朝廷重臣,比如白山黑水战区的罗方、徐飞,又或者是现在的五军都督府中军大都督李盛。
“陛下,因为南方战事完毕,已经没必要再占用大军,反倒是齐鲁之地刚刚平定,急需精兵梳理。”李盛立刻出列,“因此五军都督府经过研究之后,已经调他去了微山湖附近驻扎。
具体驻地是鱼台县一座原本的军营,经过扩建之后,如今足以容纳一个卫,其余军队以卫甚至千户为单位,分驻齐鲁大地,只是总部设在了鱼台,霍向东亲自坐镇。”
“鱼台?倒是距离曲阜不远。”卫旭冷冷的说道,“告诉他,立刻派出两个千户,前往协助当地官府,对以上事件中所有领头人员予以逮捕、处理。”
“陛下三思——”韩楚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因为这次连林如海都不再说话,“他们毕竟是敌方名士,监督建议敌方政务,本就是......”
“谁给他们的权力?朕怎么不知道?”卫旭冷冷说道,“朕可从来没想过,和哪一个共治天下,怎么,有谁要来教教朕,下一步该怎么治国吗?”
从立国之初,他就明确布告天下,自己是当世“人皇”,职责是“代天牧狩、统领天下、庇护万民、建设国家、扩展文明”,并且专门说明,这里的“万民”包括了天下每一个人,绝不会搞什么狗屁的“与XX共治天下”。
“微臣万死——”韩楚“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通令,所谓的‘孔庙哭灵’事件中,领头的九名致仕官员全部抄家灭族,不分良贱老幼一个不留;凡有功名者,一律革除功名后斩首示众,以上处理由军方执行,地方协助并监管。
所有参与但没有功名人员,一律废除科举资格,且三代之内不得以任何名义进入朝廷公职,遇赦不赦,死活不论;当地官员执政无能,一把手就地革职,以‘渎职’论罪,其余人员诫勉。
另外,以圣旨形势向孔家传令,当代‘衍圣公’承爵人自尽谢罪,所在孔氏一支开除族谱,并令孔氏家老重议继承人,完成后上报朝廷册封。
李盛,这件事情你直接交给霍向东,让他亲自监督办理,如果中间出了什么问题,比如有人跑了又或者是地方不靖之类,就让他自己跳进微山湖清醒。”卫旭冷冷的说道。
“皇爷放心,末将这就去办!”李盛说完就躬身一礼,转身准备出大殿。
“回来!”卫旭叫住了他,“其他地方的所谓‘哭灵’、‘诗社’、‘小聚’之类,以此为标准安排处理,可以按照人数以及参与者身份区分处理等级,你们拟定一个标准报上来。”
“末将遵旨!”李盛这才出了大殿。
“陛下,如此一来,地方上恐怕......”韩楚只能继续劝阻,“这天下自古就是‘皇权不下县’,虽然陛下安排了相应梳理,但完全做到还需要时间,如今这地方上,一直是宗族、乡老为主。
虽然少部分人愧对皇恩、盲目出头,但他们确实是朝廷稳固地方的有力住手,没了他们的帮助,恐怕以后连租税、粮饷乃至于劳役都不好落实。
微臣知道陛下做的很对,但还请宽限一些时日,将各项政策法令梯次推进,比如以十年为限完成,若是过于急躁的话,微臣担心会重蹈隋炀之旧事。”
“无所谓。”卫旭淡淡的瞥了他一眼,红色华夏初期,面对的情况可比现在复杂、困难的多,但在“军管”的强力推动下,区区三年就完成了三大改造。
“陛下,若是杀戮过甚......”这次林如海也看不下去了。
“你们应该知道,朕的政策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有多大推进作用吧?”卫旭冷冷的打断了他,这位老丈人能力没的说,但思想还是有些跟不上,“你们觉得,朕会为了几个不长眼的东西而推迟?
还有,这群所谓的‘读书人’,能有如此闲工夫出来搞事情,都是因为平日里太闲了吧?好啊,正好朕有一份新的政策需要推行,今天就一并说了——鸳鸯,念吧!”
因为连皇宫都放弃了,卫旭自然不需要所谓的“宦官”,当然也不需要那好几千的宫女,以上人员全部废除,卫家人暂时还住在皇宫内院,待香山行宫改建完之后就搬过去,这需要大约一年左右。
不过他并不是不要人伺候,而是减少了人员数量,比如现在家里全靠几十号女官负责维护,负责人就是当初的荣国府第一丫鬟鸳鸯。
“自兴武二年起,所有科举考试限制年龄,参与者不得低于十六岁或者高于四十岁,凡虚报年龄妄图蒙混过关者,一律按照‘欺君’罪名,从严从重处理。
凡参与科举者,必须有乡镇或府县学校从教时间限制,考取秀才者,需从教两年,举人为三年,进士为五年,以上数据允许叠加,未能达到规定时间者,不得参加更高级考试,已考取功名者,不得授官!
以上法令执行,由各地官府予以监督,配合‘义务教育’制度一体推行,两年内若有任何乡镇未能建立百人以上蒙学,或者县级未能建立三百人以上中学者,以‘渎职’论罪!”
大殿内无论文武,全都惊呆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