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者:chjui    更新:2021-12-06 13:43
  金针一套、药鼎一个、丹丸数十瓶。其中一瓶补元丹加快了他的修炼进度,使他提前两年完成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境地,进而一举凝成元丹,到了元丹初期。
  又过了三个月,还是没有任何进度。无所事事的木林决定出去走走,开开眼界。到了这个境界他才明白修士在没有结丹前,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的。
  试想前面有一个可以增寿的目标,对于只比普通人而言稍稍有些强大的修士,那是一个多么具有诱惑力的目标,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放下,只有修炼放不下。结丹以后,才能叫修真者,没有结丹的只能叫修士或者武者。成为修真者之后,就有了大把的时间。他想去看一看老师们所说得外面的世界,比较一下自己的族人和外族人的生活,拜访一下太叔公口中其他的修士们或者修真者。
  还有一个疑问始终盘旋在他的脑海。那就是在当时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条件下,古人是怎么发现经络、发明了针灸,整理出了包括黄帝内经等一大批思想严谨,条理分明的中医论著。他想在外面找到答案,因为他是具有现代思想的修真者。
  第二节 游 学
  1981年春节过后,木林准备远行了,他要看看这个世界。
  先把太叔公和父母地墓地进行了重新修葺、和山中的动物们告了个别、然后到队长家开介绍信,在那个年代没有身份证,出外全靠介绍信,没有介绍信会把你当作盲流收容,然后进行审查,最后遣送回去。
  告诉队长自己要出去。队长以为木林正在长身体,东西不够吃,准备出去要饭去。
  内心有些羞愧,木讷地对木林说:“孩子,叔这几年没有照顾好你和太叔公,让你受苦了!要是不嫌弃,今后你就在叔家过吧!”
  木林也不好说破,只是坚持要走。队长坚定地对木林说:“孩子!你放心!只要叔有一口吃的,绝对饿不着你!”
  木林知道队长家有7个孩子,只靠队长2人的工分,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面对自己,能说出这些话,仗义的情怀比天大。
  木林无奈,只得对队长说是想看一看那些干校的老师。如果不是内心坚守着要走出去长见识的想法,木林说不定也就留下来了。
  队长反复劝说无效后,对木林说,“孩子,那你写上26份吧。也代我们去看看他们。如果他们日子好过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也不差你这一口。”
  队长不会写字,木林也牢记着老师们临走时说的话,根本不敢去给他们添麻烦,只得胡写了26份没有填写具体日期的介绍信。
  队长见木林欲言又止,以为他是不放心太叔公和父母亲的墓地,对他说“你放心,太叔公和你爹娘逢年过节我会给他们烧纸的。”
  木林说“不是,叔,我想说的是你该把二狗子和铁蛋他们送去上学了,要不然你看,村里连个会写字都没有,更不要说理解上级的指示了。”
  木林和老师们认为没有知识是可悲的,因为他们失去了思考,根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队长看着木林很长时间,才说:“孩子,难得你那么仗义,明天我就把他们送去山外上学。”
  放下了最后一撞心事的木林准备开始踏上流浪之旅,进入江湖。他始终认为他应该是如同古人般的游学,因为他是一个儒者。
  天黑后,县招待所—“叔叔,我要住店。”
  “介绍信。”冷冰冰、工具式的对话。
  “唉!小朋友,你家大人呢?”这会
  “叔叔,我家大人去县里办事,办事后,他们就走了,想节省点钱。叔叔,我一个人住,能便宜点吗?他们让我来卖药材。”没办法,木林只有十二岁,身高高1.45米,穿着一件大大的蓝布衣,谁都不会相信一个孩子自己单独住店。
  “卖药材,是生产队的吗?”
  “当然了!”“那好,给你便宜一半吧!这是发票,现在给你开房间吗?”
  “好的叔叔,谢谢你!”木林住店后嘿嘿偷笑着,第二天拿着介绍信,卖了十公斤砂仁、十公斤石斛、有了钱,先给了队长70元,说明是一帮小朋友的学费,匆匆告别后,木林独自一人踏上了旅途。
  他首先来到了上清宫,上清宫是祭祀太上老君和正一道传道授法的地方。这时的木林,已经换上了合体的黄军装,头戴黄军帽,身背黄书包,走在街上,融进了普通人群,犹如一滴水融入了大海。
  木林不想使自己显得另类。走进道观,人们只当他是来这里闲逛的学生,谁也不会想到他是来这里取经的。修真者元丹初成后,就要开始锻炼神识,神识实质化后,就可以利用神识呼风唤雨。而砖木土石会记录下部分他们锻炼神识的信息,这还是他在玄清宫无意间发现神识的作用。
  那一次是他准备离去,最后和玄清官告别,那是个阴天,他用神识搜寻玄清宫,想着能不能发现别的藏宝,结果他看到两个道士的虚影在呼吸吐纳,练着本门拳法。虚惊一场后,才反映过来是本门始祖的修行片段,多次锻炼后,什么时间都可以看到这种音像,音像的多少和那个人的神识强弱有关。
  找了个无人注意的角落坐下,展开神识观看音像。良久离去,手里多了一些符箓,“没赚头!”木林如是想着,此行圆满结束。
  下一站他来到了龙虎山。龙虎山在贵溪县西南部。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名山。道教称其为第三十二福地,龙虎山是天师道发展至龙虎宗时张陵后嗣世居之地,是龙虎宗、正一道的中心,在道教诸名山中居重要的地位。
  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于元代中后期形成后,一直流传至今。白天见到道观残破,天师府成为学校,心中无奈。来这里,本来也没有想到能够见到修士,只是心存万一。
  晚上他又来到了天师府,展开神念,他只是想搜集一下当年得道之人修真时的信息。神念笼罩了天师府,木林脑中闪过几个修真者修内丹的过程,使他对修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是修真者炼外丹的地方却是在别处,当他费尽周折来到炼丹的洞府时,他知道此次又有了大收获。
  也许是经过了什么变故,近三百年没有人进入,洞府内的收藏特别丰富,当他把一个收藏药材的储物袋、几十个玉丹瓶及二个丹鼎、七八本道书丹经收到戒指里时,按捺住了心内的狂喜。差点要大喊,“我踩到狗屎了!”
  他知道,现在不是服丹之时,只有神识实质化和肉体强度淬练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服丹,以期达到金丹大道,然后在追求更高的层次。在这几个地方,他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修真者,就连修士也没有见到,也许大家都躲在家里悄悄练习,都没有什么成就,他当然没有发现了。即使发现了,他也不会把找到的人家门派的东西还给人家,因为他还是处在搜集破烂的年龄。
  下一个目标他准备到先到神农架,然后再到武当山,出川进藏,再到大西北,进入内蒙草原到东北,最后再游览内地城市。
  木林就这样,一边搜人、一边搜宝、一边游览、一边采药,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游学来到了临川古城,自古以来临川文化昌盛,人杰地灵,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
  在游览完这些景点后,木林顺便到中药店出售了一些在野外采摘的药材,补充了一下旅费,(什么,野外采药要晒干,不知道有玄清攻么。)也辛亏当时开得介绍信,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
  吃过午饭后,木林信步走在人行道上,耳听得一阵敲锣声。
  随即响起了“各位大叔大爷、大娘、大姐!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俺们一家今天来到了这里,遭难了,孩子他娘生病花光了钱财,俺夫子三人在贵宝地卖艺献丑,请各位朋友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凑几个盘缠,给孩子他娘治病,孩子们,起手了!”
  木林挤进去一看,是父子三个在卖艺。
  大孩子十三、四岁先练了一手大洪拳,小孩子看着只有六、七岁练了一趟罗汉拳.时逢《少林寺》公影不久,众人喝彩。也是当时生活困难,给钱的人少,只有几分钱。
  两个小孩子又练了一套单刀进枪,给钱的仍然寥寥无几,有一部分人没有钱,不好意思白看,已经开始走了。
  这时父亲急忙说道:“各位朋友!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没有绝活我也不好意思请各位帮忙,先看一下孩子们的锁喉枪!”
  父亲拿起枪,将枪身顶在腹部,枪尖顶在孩子的喉部,父子两个一运气,相对使劲,枪身弯了,小孩子拿着铜锣开始收钱,人们可怜孩子,撂下了不少的钱、粮票、布票。
  休息了一阵,父亲说还有小得没有亮绝招,现在让他亮亮喷铁球。小孩子运了半天气,将一枚比乒乓球略小的铁弹(让人们捏捏,是真的)吞下,咽喉部位一个比喉结更突出的疙瘩看得分明。
  大孩子端着托盘来讨钱,两圈下来,有些收获。他不转第三圈,或许是不忍心让铁蛋折磨弟弟的咽喉太久。弟弟把铁胆喷了出来,一喷两三米,人们跳到嗓门的心脏好像终于落地了,大孩子把那颗湿漉漉的铁蛋收拾起。弟弟漱口,沙哑着声音致谢,人们逐渐散场了。
  木林留在原地没有走,看着这一家四口在收拾道具,母亲一脸蜡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