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者:[美]詹姆斯·冈恩 更新:2021-12-06 13:38
《危机》
作者:[美]詹姆斯·冈恩
声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主编的话
詹姆斯·冈恩1923年诞生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二次大战期间曾在美国海军服役,任少尉军官。战后,他进入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大学学习,1947年获新闻专业学士学位,1951年获英语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在母校和西北大学从事戏剧工作,又在一家平装本书籍出版社任编辑。但他大部分时间是在母校工作,先担任校友杂志的编辑,后又任大学公关部主任的助理。1970年,他开始担任教学工作,主讲小说写作和科幻小说,1974年升为教授,1993年退休。期间,他获拜伦·考德威尔·史密斯奖,表彰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获埃德华·格里尔奖,表彰他在教学上的成就。
冈恩的科幻创作生涯始于1949年。那年,他的处女作《通讯系统》在《惊人故事》上发表,用的是笔名埃德温·詹姆斯。1952年,在发表了10篇小说之后,他才开始用真名发表作品。冈恩擅长短篇小说的创作。即使是他的长篇小说,读来也似短篇小说的组合。至今,他已发表80多则故事,出版了19本书,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他的主要作品有《这个堡垒世界》(1955年)、《星际桥梁》(1955年)、《空间站》(1958年)、《快乐制造者》(1961年)、《长生不老的人》(1962年)、《倾听者》(1972年)、《校园》(1977年)和《危机》(1986年)等。除小说创作之外,冈恩的评论和学术专著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荣誉:1976年荣获美国科幻小说研究会颁发的“朝圣奖”,同年又因《交替世界:图文式科幻史》获特别雨果奖,1983年因《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的基地》获雨果奖,1992年获伊顿终身成就奖。
作为编辑,他的主要成就是《科幻之路》四卷(1977~1982年)和《科幻小说新百科全书》(1988年)。《科幻之路》集中了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系统地介绍了科幻的性质、发展、演变及其名家名作,是科幻爱好者的必读之书。《科幻小说新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尤其收集了大量的科幻电影资料。它体现了科幻界内部的观点和认识,反映了最新的时代内容。
冈恩热心推动科幻小说的发展,参与许多科幻活动。他曾任美国科幻作家协会主席(1971~1972年)、美国科幻小说研究会主席(1980~1982年)。1979年以来,他一直担任“约翰·坎贝尔纪念奖”评奖委员会主席。该奖由专家组成评委,授给年度最佳长篇科幻小说。他经常应邀出席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幻小说年会,并应美国新闻署邀请,赴许多国家和地区演讲,足迹遍及瑞典、丹麦、冰岛、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前苏联、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和台湾。每到一处,他总是满怀热情地介绍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反映变化的文学;科幻小说唤起了人们关注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和人类对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并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冈恩对科幻小说鞭辟入里的论说,10多年来一直指导着我在科幻海洋里遨游、探索。我从1982年起就和冈恩建立了联系,成了他的朋友;而1988年我又参加堪萨斯大学科幻教学集训班,成了他的学生。作为美国科幻界的元老,冈恩对科幻小说了如指掌,听他讲学,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我与他朝夕相处30天,对他的为人和造诣敬佩不已。在当今世界,美国的科幻小说无疑是首屈一指的,而冈恩又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编辑、学者和评论家。所以,把冈恩介绍给中国读者,一直是我的心愿。
今天,由我主编的《美国科幻大师詹姆斯·冈恩科幻系列》终于与国内读者见面,我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这套系列共5本,即《星际桥梁》、《空间站》、《快乐制造者》、《危机》和《大灾难》,基本上代表了作者1955~1997年间科幻创作的思路和风格。在这些作品的中译本出版之际,我要感谢冈恩教授的大力支持,感谢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真诚合作,感谢方飞、顾伟勤、王恩铭、吴刚和孔斌五位译者的辛勤劳动。他们为繁荣科幻事业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我为引进国外的科幻小说做更大的努力。
吴定柏
上海外国语大学
1998年2月
中译本序言
提笔写《危机》这本小说时,原本是想写一部电视连续剧。70年代中期,一部名为《六百万富翁》的电视连续剧十分走红,排列在全美最受欢迎的六大电视节目之中。这部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广播公司的电视网上播出,吸引了大批观众。为了争夺这批电视观众,另一家美国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有意播出一部科幻电视连续剧。其时我正打算前往洛杉矶,所以,我的好莱坞经纪人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可加以扩充并改编成这样一部科幻电视连续剧的想法。“当然有。”我对他说。于是,我的经纪人就为我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决策人员安排了一次会面。在这次会面中,我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官员们描述了我对这样一部电视连续剧的想法,其中心线索和关键人物是一个受未来委托而被派遣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的人。我们生活的时代,问题成堆,矛盾重重,如果听任它们自由发展,人类的未来将成为一个无法生活的地狱!那个受未来派遣而来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的。但有趣的是,这个来自未来的人,每次介入进来解决好一个问题,或者介入进来帮助其他人解决了问题之后,总是忘记了自己是谁,并且还忘记了自己刚做了些什么。为此,他不得不每次为自己留下一张便条,以便及时地提醒自己。根据这样一个中心线索和关键人物的特点,我把《太阳的儿子》的情节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官员们做了个梗概性介绍。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决策人员似乎喜欢我的想法,但那次谈话之后,我再也没有听到他们的回音。过了一个月左右,我想,既然我已经把情节的构思准备工作都做了,我干脆把它写成小说得了。于是,我写了《太阳的儿子》这篇小说,并把它卖给了《模拟》杂志。1977年3月,我的这篇小说在该杂志上发表。第二年,这篇小说被收入《1978年度世界最佳科幻小说集》里,我也因此收到环球电影公司属下一家制片厂的来信,询问是否可以购买这篇小说的电视和电影版权。这家制片厂后来支付了1年期限购买权的费用。我随后与制片厂通了数封信,告诉他们把这篇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可能性,并罗列了近20个其他可以写成电视连续剧的重要题材。
可事情发展的结果是,环球公司属下的那家制片厂在那一年还没有结束便宣告解体,他们的购买权也因此而自动失效。几年之后,我写好并出版了其他6本书后,决定顺着《太阳的儿子》的结局继续写下去。我当时的想法是,这篇小说之所以在电视连续剧问题上遇到障碍,是由于制片商们还不能看到其他戏剧性情节的发展。《太阳的儿子》开头部分有一张约翰逊读到的便条,上面提到了那场危机——“你刚使这个世界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你记不得……”现在看来,在《太阳的儿子》里写这么一句话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可在那时,我脑子里一点也不知道怎样写“使这个世界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故事。只是在自己的写作生涯中,我掌握了一条原则,即:最棘手的问题可编织成最精彩的故事。据此原则,我写了《世界的末日》这篇小说,描写这个世界是怎样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的末日》后来发表在《模拟》杂志上。
紧接此后,我在较短的时间里分别写出了《富豪的野心》、《智慧的较量》、《时代的女英》和《河边的鬼火》4篇小说,它们全都刊载在《模拟》杂志上。在写所有这些短篇小说的过程中,我为自己确定了一些难题,其中之一就是在写故事时,要把一切写得仿佛是由一架摄影机拍摄下来那样客观自然,不带任何主观推测的成分。这种写作方法,我早在写作《太阳的儿子》时就采纳使用了。我这样做的指导思想是:这种写作手法一定会使那些对我作品可能会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制作人,看到它们适宜于拍电影、拍电视的特性;再者,这种写作手法不管怎么说,也是对我写作技巧上的一种挑战。为了使这些短篇小说连贯串通起来,我在写每一篇短篇小说时,还特意为每一篇写了一个富于戏剧味道的开场景,这样一来,不管是连载性的小说,还是电视连续剧,它们每一篇,或者每一集都有一个明确说明连载或连续性质的情景。这种做法套用电视术语的话,可称做“玩笑式的引子”;在这本书里,它成了全书的《序曲:笼中人》。
我向自己提出的第二个挑战比第一个挑战容易些,即让所有短篇小说的标题相对称。我不知道这些标题在汉语中读上去怎么样,但在英语中,它们有着相同的格式:名词+1个修饰它的of介词短语。
作者:[美]詹姆斯·冈恩
声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主编的话
詹姆斯·冈恩1923年诞生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二次大战期间曾在美国海军服役,任少尉军官。战后,他进入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大学学习,1947年获新闻专业学士学位,1951年获英语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在母校和西北大学从事戏剧工作,又在一家平装本书籍出版社任编辑。但他大部分时间是在母校工作,先担任校友杂志的编辑,后又任大学公关部主任的助理。1970年,他开始担任教学工作,主讲小说写作和科幻小说,1974年升为教授,1993年退休。期间,他获拜伦·考德威尔·史密斯奖,表彰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获埃德华·格里尔奖,表彰他在教学上的成就。
冈恩的科幻创作生涯始于1949年。那年,他的处女作《通讯系统》在《惊人故事》上发表,用的是笔名埃德温·詹姆斯。1952年,在发表了10篇小说之后,他才开始用真名发表作品。冈恩擅长短篇小说的创作。即使是他的长篇小说,读来也似短篇小说的组合。至今,他已发表80多则故事,出版了19本书,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他的主要作品有《这个堡垒世界》(1955年)、《星际桥梁》(1955年)、《空间站》(1958年)、《快乐制造者》(1961年)、《长生不老的人》(1962年)、《倾听者》(1972年)、《校园》(1977年)和《危机》(1986年)等。除小说创作之外,冈恩的评论和学术专著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荣誉:1976年荣获美国科幻小说研究会颁发的“朝圣奖”,同年又因《交替世界:图文式科幻史》获特别雨果奖,1983年因《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的基地》获雨果奖,1992年获伊顿终身成就奖。
作为编辑,他的主要成就是《科幻之路》四卷(1977~1982年)和《科幻小说新百科全书》(1988年)。《科幻之路》集中了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系统地介绍了科幻的性质、发展、演变及其名家名作,是科幻爱好者的必读之书。《科幻小说新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尤其收集了大量的科幻电影资料。它体现了科幻界内部的观点和认识,反映了最新的时代内容。
冈恩热心推动科幻小说的发展,参与许多科幻活动。他曾任美国科幻作家协会主席(1971~1972年)、美国科幻小说研究会主席(1980~1982年)。1979年以来,他一直担任“约翰·坎贝尔纪念奖”评奖委员会主席。该奖由专家组成评委,授给年度最佳长篇科幻小说。他经常应邀出席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幻小说年会,并应美国新闻署邀请,赴许多国家和地区演讲,足迹遍及瑞典、丹麦、冰岛、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前苏联、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和台湾。每到一处,他总是满怀热情地介绍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反映变化的文学;科幻小说唤起了人们关注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和人类对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并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冈恩对科幻小说鞭辟入里的论说,10多年来一直指导着我在科幻海洋里遨游、探索。我从1982年起就和冈恩建立了联系,成了他的朋友;而1988年我又参加堪萨斯大学科幻教学集训班,成了他的学生。作为美国科幻界的元老,冈恩对科幻小说了如指掌,听他讲学,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我与他朝夕相处30天,对他的为人和造诣敬佩不已。在当今世界,美国的科幻小说无疑是首屈一指的,而冈恩又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编辑、学者和评论家。所以,把冈恩介绍给中国读者,一直是我的心愿。
今天,由我主编的《美国科幻大师詹姆斯·冈恩科幻系列》终于与国内读者见面,我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这套系列共5本,即《星际桥梁》、《空间站》、《快乐制造者》、《危机》和《大灾难》,基本上代表了作者1955~1997年间科幻创作的思路和风格。在这些作品的中译本出版之际,我要感谢冈恩教授的大力支持,感谢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真诚合作,感谢方飞、顾伟勤、王恩铭、吴刚和孔斌五位译者的辛勤劳动。他们为繁荣科幻事业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我为引进国外的科幻小说做更大的努力。
吴定柏
上海外国语大学
1998年2月
中译本序言
提笔写《危机》这本小说时,原本是想写一部电视连续剧。70年代中期,一部名为《六百万富翁》的电视连续剧十分走红,排列在全美最受欢迎的六大电视节目之中。这部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广播公司的电视网上播出,吸引了大批观众。为了争夺这批电视观众,另一家美国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有意播出一部科幻电视连续剧。其时我正打算前往洛杉矶,所以,我的好莱坞经纪人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可加以扩充并改编成这样一部科幻电视连续剧的想法。“当然有。”我对他说。于是,我的经纪人就为我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决策人员安排了一次会面。在这次会面中,我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官员们描述了我对这样一部电视连续剧的想法,其中心线索和关键人物是一个受未来委托而被派遣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的人。我们生活的时代,问题成堆,矛盾重重,如果听任它们自由发展,人类的未来将成为一个无法生活的地狱!那个受未来派遣而来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的。但有趣的是,这个来自未来的人,每次介入进来解决好一个问题,或者介入进来帮助其他人解决了问题之后,总是忘记了自己是谁,并且还忘记了自己刚做了些什么。为此,他不得不每次为自己留下一张便条,以便及时地提醒自己。根据这样一个中心线索和关键人物的特点,我把《太阳的儿子》的情节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官员们做了个梗概性介绍。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决策人员似乎喜欢我的想法,但那次谈话之后,我再也没有听到他们的回音。过了一个月左右,我想,既然我已经把情节的构思准备工作都做了,我干脆把它写成小说得了。于是,我写了《太阳的儿子》这篇小说,并把它卖给了《模拟》杂志。1977年3月,我的这篇小说在该杂志上发表。第二年,这篇小说被收入《1978年度世界最佳科幻小说集》里,我也因此收到环球电影公司属下一家制片厂的来信,询问是否可以购买这篇小说的电视和电影版权。这家制片厂后来支付了1年期限购买权的费用。我随后与制片厂通了数封信,告诉他们把这篇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可能性,并罗列了近20个其他可以写成电视连续剧的重要题材。
可事情发展的结果是,环球公司属下的那家制片厂在那一年还没有结束便宣告解体,他们的购买权也因此而自动失效。几年之后,我写好并出版了其他6本书后,决定顺着《太阳的儿子》的结局继续写下去。我当时的想法是,这篇小说之所以在电视连续剧问题上遇到障碍,是由于制片商们还不能看到其他戏剧性情节的发展。《太阳的儿子》开头部分有一张约翰逊读到的便条,上面提到了那场危机——“你刚使这个世界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你记不得……”现在看来,在《太阳的儿子》里写这么一句话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可在那时,我脑子里一点也不知道怎样写“使这个世界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故事。只是在自己的写作生涯中,我掌握了一条原则,即:最棘手的问题可编织成最精彩的故事。据此原则,我写了《世界的末日》这篇小说,描写这个世界是怎样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的末日》后来发表在《模拟》杂志上。
紧接此后,我在较短的时间里分别写出了《富豪的野心》、《智慧的较量》、《时代的女英》和《河边的鬼火》4篇小说,它们全都刊载在《模拟》杂志上。在写所有这些短篇小说的过程中,我为自己确定了一些难题,其中之一就是在写故事时,要把一切写得仿佛是由一架摄影机拍摄下来那样客观自然,不带任何主观推测的成分。这种写作方法,我早在写作《太阳的儿子》时就采纳使用了。我这样做的指导思想是:这种写作手法一定会使那些对我作品可能会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制作人,看到它们适宜于拍电影、拍电视的特性;再者,这种写作手法不管怎么说,也是对我写作技巧上的一种挑战。为了使这些短篇小说连贯串通起来,我在写每一篇短篇小说时,还特意为每一篇写了一个富于戏剧味道的开场景,这样一来,不管是连载性的小说,还是电视连续剧,它们每一篇,或者每一集都有一个明确说明连载或连续性质的情景。这种做法套用电视术语的话,可称做“玩笑式的引子”;在这本书里,它成了全书的《序曲:笼中人》。
我向自己提出的第二个挑战比第一个挑战容易些,即让所有短篇小说的标题相对称。我不知道这些标题在汉语中读上去怎么样,但在英语中,它们有着相同的格式:名词+1个修饰它的of介词短语。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