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作者:孙皓晖 更新:2021-12-05 01:22
尚商坊则不然,六国大商社无不飞檐高挑楼阁重叠庭院数进,家家都比秦国大臣的官邸豪阔。便是尚商坊的散卖店铺,也动辄十数开间,铜门铜柜精石铺地,其华贵豪阔,其大店做派,都与长阳街不可同日而语。
老秦人还是喜爱长阳街。
质朴的秦市,有独到的可人处。勤奋敬业,方便国人,白日从不停业,入夜则一直等到净街方关门歇息。若没有战事,大咸阳不在午夜净街,长阳街总有店铺通宵达旦地挑着风灯,等候着不期而至的漂泊孤客。每每是五更鸡鸣,曙色未起,尚商坊还是一片沉寂,六国商贾们还在梦乡,长阳街的晨市早已经是红红火火了。早起的老秦人趁着朦胧天光紧步上市,或交易几件物事,或猛咥一顿鲜香之极的锅盔羊肉,完事之后立即便去忙自己的生计。即或官府吏员游学士子,也多相约在长阳街晨市说事,吃喝间铺排好当日要务,便匆匆离市去应卯任事。日久成习,长阳街晨市不期然成了大咸阳一道诱人的黎明风物。
清晨相遇,市人的第一个话题大多是天气。
连日红霾,人们原本已经没有了惊诧,相逢摇头一叹,甚话不说便各自忙碌去了。今日却是不同,谁见了谁都要停下来嘀咕几句,说的也几乎都是同一则传闻:齐国有个占候家进了咸阳,占秦国红霾曰:“霾之为气,雨土霏微,天地血色,上下乖戾也。”不管生人熟人,相互嘀咕得几句,便争相诉说起一连串已经多日不说似乎已经遗忘了的惊诧疑问。有人忙着解说,甚叫霾,天象家阴阳家叫做“雨土”,老秦人说法是天上下土。有人便问,天上下土也得有个来由,秦川青山绿水温润多雨,何方来得如此漫天红尘整日作雨飘洒?有人便惊诧,老哥哥也,莫非秦国当真又要出事了?不管谁说谁问,话题都是一色的霾事。
“快去看了!南门悬赏!一字千金——!”
市人相聚私语之时,突然一个童仆从街中飞奔而过,清亮急促的稚嫩喊声一路洒落。无论是店中市人还是当街洒扫的仆役,一时纷纷惊讶。一老者高声急问:“甚甚甚,一字千金?说明白也!”有人遂高声大笑:“碎崽子没睡醒,你老伯也做梦么?一字千金,我等立马丢了扫把,读书认字去!”街中店中,顿时一片哄然大笑。
“南门悬赏!一字千金!快去看了——!”童仆依旧边跑边喊。
随着稚嫩急促的喊声一路飞溅,市人渐渐把持不定了。先是几个好事者拔腿奔南门而去,接着便是店堂食客们丢下碗筷去了,接着,洒扫庭除者也拖着扫把抱着铜盆抹布纷纷向南门去了。不消片刻,连正在赶赴官署的吏员与游学士子们,也纷纷回车跟着去了。
南门东侧的车马场,大大地热闹起来了。
城墙下立起了一道两丈余高的木板墙,从城门延伸到车马场以东,足足两箭之地。木板墙上悬挂着一幅幅白布,从两丈多高的大板顶端直至离地三尺处,匹练垂空,壮观之至。最东边第一幅白布上,钉着四个斗大的铜字——吕氏春秋。铜字下立着一方本色大木板,板上红字大书:吕氏春秋求天下斧正,改一字者赏千金!一幅幅大白布向西顺次排开,上面写满了工整清晰的拳头大字。茫茫白墙下,每隔三丈余摆有一张特大书案,案上整齐排列着大砚、大笔、大羊皮纸。每张大案前站定两名衣饰华贵的士子,不断高声地宣示着:“我等乃文信侯门客,专一督察正误之功!大著求错,如商君徙木立信。无论何人,但能改得一字,立赏千金!”
如此旷世奇观,潮水般聚拢的人群亢奋了。
不消半个时辰,南门东城墙下人如山海。护城河两岸的大树上,挂满了顽皮的少年。车马场停留的车马,被纷纭人众全部挤了出去。识字的士子们纷纷站上了石礅,站上了土丘,高声念诵着白布墙上的文章。人群中时不时一片哄然惊叹,一片哗然议论,直比秦国当年的露天大市还热闹了许多。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夫工匠,此时则分外地轻松舒畅,遇见寻常难谋一面的老熟人,便哈哈大笑着一嗓子撂过去:“老哥哥能事!快去改,一个字够你走遍天下!”对面老熟人也笑呵呵一句撂过来:“该你老兄弟改!一个字,够你老鳏夫娶一百个老妻!”呼喝连连,阵阵哄然大笑不断隆隆荡开在漫无边际的人海。那些读过书识得字者,则无论学问高低根基深浅,都被邻里熟人撺掇得心下忐忑,各个红着脸盯着白布黑字的大墙,费力地端详着揣摩着,希图弄出一个两个自家解得清楚的字,好来几句说头。老秦人事功,你做甚得像甚,平日读书被人敬作士子,交关处却给不上劲,就像整日练武却从不打仗一样会被人看扁看矮的;改得改不得,不必当真,但有个说头,至少在人前不枉了布衣士子的名头。
突然,一个布衣整洁的识字者跳上了一个石礅,人海顿时肃静了。
“诸位,在下念它几篇,改它一字,平分赏金如何?”
“彩——!”人群哄然喝了一声。
布衣士子一回身,指点着白墙大布锐声念了起来:“这是《贵公篇》,云: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高论!好!”人群中一片掌声喊声。
“改得改不得?”
“改不得——!”万众一吼,震天动地。
布衣士子无可奈何地做一个鬼脸,又指点着大墙:“再听!这是《顺民篇》,云: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曾有之也。得民心,必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悦。取民之所悦,而民取矣!民之所悦,岂非终哉!此取民之要也。”
“万岁!”
“改得改不得?”
“一字不改——!”万众吼声热辣辣再度爆发。
布衣士子摇摇头,又回身指点:“再听,这是《荡兵篇》,云: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兵之所自来者久矣,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武者不能革,工者不能移。……天下争斗,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矣!……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民,民悦之也。”
“义兵万岁!”
“改得改不得?”
“改不得——!”
“不要赏金么?”
“不要——!”山呼海啸般的声浪淹没了整个大咸阳。
布衣士子跳下石礅,回身对着白布大墙肃然一躬,高诵一句:“大哉!文信侯得天下之心也!”一脸钦敬又神采飞扬地淹没到人群中去了,似乎比当真领了赏金还来得舒坦。
熙熙攘攘之际,一队人马护卫着一辆华贵的轺车驶到了。
轺车马队堪堪停在车马场边,已经下马的几个锦绣人物从车上抬下了一口红绫缠绕的大铜箱。其余锦绣人物,却簇拥着一个散发无冠的白发老者来到了大白墙下。
书案旁门客一声长喝:“群众让道群众,战国话语,出《吕氏春秋·不二》:“听群众之议治国,国危无日矣!”,纲成君到——”
人群哗地闪开了。大红锦衣须发雪白的蔡泽,大步摇到了一方大石前,推开前来扶持的门客,一步蹬上石礅。人群情知有事,渐渐平息下来。蔡泽的公鸭嗓呷呷回荡起来:“诸位,老夫业已辞官,将行未行之际,受文信侯之托,前来督察征询一字师。《吕氏春秋》者,文信侯为天下所立治国纲纪也。今日公诸于咸阳市门,为的是广告天下,万民斟酌!天下学问士子,但有目光如炬者尽可正误。正得一字,立赏千金,并尊一字师!老夫已非官身,决以公心评判。来人,摆开赏金!”话音落点,两名锦绣人物解开了红绫,打开了箱盖,码排整齐的一层金饼灿灿生光,赫然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万千人众骤然安静了。
百余年来,商君的徙木立信已经成为老秦人津津乐道的久远传奇。老秦人但说秦国故事,这徙木立信便是最为激动人心的篇章。无论说者听者,末了总有一句感喟:“移一木而赏百金,商君风采不复见矣!”不想,今日这文信侯一字千金,手笔显然是大多了。然则,商君作为是立信于民,这文信侯如此举动,却是所为何来?一部书交万民斟酌,自古几曾有过?那诸子百家法墨道儒,皇皇典籍如满天群星,谁个教老百姓斟酌过?再说,老百姓有几个识得字,能斟酌个甚,只怕能听明白的都没几个。要老百姓说好,除非你在书里替老百姓说话,否则谁说你好?噢,方才那个布衣士子念了几篇,都是替老百姓说话的。怪道交万民斟酌,图个甚来?还不是图个民心,图个公议。可是,赫赫文信侯权倾朝野,希图这庶民公议又是为甚?列位看官留意,老秦人原本木讷厚重,商鞅变法之后的秦人,对法令官府的笃信更是实实在在;凡事只要涉及官府,涉及国事,秦人素来都分外持重,没有山东六国民众那般议论风生勃勃火热。荀子入秦,感慨多多,其中两句评判最是扎实:“民有古风,官有公心。”要使民众听从一书之说而怀疑官府,老秦人便要先皱起眉头揣摩一番了。今日这一字千金,不像徙木立信那般简单,小心为妙。世间事也是奇特,若蔡泽不说,老秦人还图个热闹看个希奇,尽情地呼喝议论;蔡泽气昂昂一宣宗旨,万千人海一时倒有了忐忑之心。
“天下文章岂能无改?在下来也!”
陡然一声破众,人海一阵骚动叫好,哗然闪开了一条夹道。
老秦人还是喜爱长阳街。
质朴的秦市,有独到的可人处。勤奋敬业,方便国人,白日从不停业,入夜则一直等到净街方关门歇息。若没有战事,大咸阳不在午夜净街,长阳街总有店铺通宵达旦地挑着风灯,等候着不期而至的漂泊孤客。每每是五更鸡鸣,曙色未起,尚商坊还是一片沉寂,六国商贾们还在梦乡,长阳街的晨市早已经是红红火火了。早起的老秦人趁着朦胧天光紧步上市,或交易几件物事,或猛咥一顿鲜香之极的锅盔羊肉,完事之后立即便去忙自己的生计。即或官府吏员游学士子,也多相约在长阳街晨市说事,吃喝间铺排好当日要务,便匆匆离市去应卯任事。日久成习,长阳街晨市不期然成了大咸阳一道诱人的黎明风物。
清晨相遇,市人的第一个话题大多是天气。
连日红霾,人们原本已经没有了惊诧,相逢摇头一叹,甚话不说便各自忙碌去了。今日却是不同,谁见了谁都要停下来嘀咕几句,说的也几乎都是同一则传闻:齐国有个占候家进了咸阳,占秦国红霾曰:“霾之为气,雨土霏微,天地血色,上下乖戾也。”不管生人熟人,相互嘀咕得几句,便争相诉说起一连串已经多日不说似乎已经遗忘了的惊诧疑问。有人忙着解说,甚叫霾,天象家阴阳家叫做“雨土”,老秦人说法是天上下土。有人便问,天上下土也得有个来由,秦川青山绿水温润多雨,何方来得如此漫天红尘整日作雨飘洒?有人便惊诧,老哥哥也,莫非秦国当真又要出事了?不管谁说谁问,话题都是一色的霾事。
“快去看了!南门悬赏!一字千金——!”
市人相聚私语之时,突然一个童仆从街中飞奔而过,清亮急促的稚嫩喊声一路洒落。无论是店中市人还是当街洒扫的仆役,一时纷纷惊讶。一老者高声急问:“甚甚甚,一字千金?说明白也!”有人遂高声大笑:“碎崽子没睡醒,你老伯也做梦么?一字千金,我等立马丢了扫把,读书认字去!”街中店中,顿时一片哄然大笑。
“南门悬赏!一字千金!快去看了——!”童仆依旧边跑边喊。
随着稚嫩急促的喊声一路飞溅,市人渐渐把持不定了。先是几个好事者拔腿奔南门而去,接着便是店堂食客们丢下碗筷去了,接着,洒扫庭除者也拖着扫把抱着铜盆抹布纷纷向南门去了。不消片刻,连正在赶赴官署的吏员与游学士子们,也纷纷回车跟着去了。
南门东侧的车马场,大大地热闹起来了。
城墙下立起了一道两丈余高的木板墙,从城门延伸到车马场以东,足足两箭之地。木板墙上悬挂着一幅幅白布,从两丈多高的大板顶端直至离地三尺处,匹练垂空,壮观之至。最东边第一幅白布上,钉着四个斗大的铜字——吕氏春秋。铜字下立着一方本色大木板,板上红字大书:吕氏春秋求天下斧正,改一字者赏千金!一幅幅大白布向西顺次排开,上面写满了工整清晰的拳头大字。茫茫白墙下,每隔三丈余摆有一张特大书案,案上整齐排列着大砚、大笔、大羊皮纸。每张大案前站定两名衣饰华贵的士子,不断高声地宣示着:“我等乃文信侯门客,专一督察正误之功!大著求错,如商君徙木立信。无论何人,但能改得一字,立赏千金!”
如此旷世奇观,潮水般聚拢的人群亢奋了。
不消半个时辰,南门东城墙下人如山海。护城河两岸的大树上,挂满了顽皮的少年。车马场停留的车马,被纷纭人众全部挤了出去。识字的士子们纷纷站上了石礅,站上了土丘,高声念诵着白布墙上的文章。人群中时不时一片哄然惊叹,一片哗然议论,直比秦国当年的露天大市还热闹了许多。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夫工匠,此时则分外地轻松舒畅,遇见寻常难谋一面的老熟人,便哈哈大笑着一嗓子撂过去:“老哥哥能事!快去改,一个字够你走遍天下!”对面老熟人也笑呵呵一句撂过来:“该你老兄弟改!一个字,够你老鳏夫娶一百个老妻!”呼喝连连,阵阵哄然大笑不断隆隆荡开在漫无边际的人海。那些读过书识得字者,则无论学问高低根基深浅,都被邻里熟人撺掇得心下忐忑,各个红着脸盯着白布黑字的大墙,费力地端详着揣摩着,希图弄出一个两个自家解得清楚的字,好来几句说头。老秦人事功,你做甚得像甚,平日读书被人敬作士子,交关处却给不上劲,就像整日练武却从不打仗一样会被人看扁看矮的;改得改不得,不必当真,但有个说头,至少在人前不枉了布衣士子的名头。
突然,一个布衣整洁的识字者跳上了一个石礅,人海顿时肃静了。
“诸位,在下念它几篇,改它一字,平分赏金如何?”
“彩——!”人群哄然喝了一声。
布衣士子一回身,指点着白墙大布锐声念了起来:“这是《贵公篇》,云: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高论!好!”人群中一片掌声喊声。
“改得改不得?”
“改不得——!”万众一吼,震天动地。
布衣士子无可奈何地做一个鬼脸,又指点着大墙:“再听!这是《顺民篇》,云: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曾有之也。得民心,必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悦。取民之所悦,而民取矣!民之所悦,岂非终哉!此取民之要也。”
“万岁!”
“改得改不得?”
“一字不改——!”万众吼声热辣辣再度爆发。
布衣士子摇摇头,又回身指点:“再听,这是《荡兵篇》,云: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兵之所自来者久矣,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武者不能革,工者不能移。……天下争斗,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矣!……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民,民悦之也。”
“义兵万岁!”
“改得改不得?”
“改不得——!”
“不要赏金么?”
“不要——!”山呼海啸般的声浪淹没了整个大咸阳。
布衣士子跳下石礅,回身对着白布大墙肃然一躬,高诵一句:“大哉!文信侯得天下之心也!”一脸钦敬又神采飞扬地淹没到人群中去了,似乎比当真领了赏金还来得舒坦。
熙熙攘攘之际,一队人马护卫着一辆华贵的轺车驶到了。
轺车马队堪堪停在车马场边,已经下马的几个锦绣人物从车上抬下了一口红绫缠绕的大铜箱。其余锦绣人物,却簇拥着一个散发无冠的白发老者来到了大白墙下。
书案旁门客一声长喝:“群众让道群众,战国话语,出《吕氏春秋·不二》:“听群众之议治国,国危无日矣!”,纲成君到——”
人群哗地闪开了。大红锦衣须发雪白的蔡泽,大步摇到了一方大石前,推开前来扶持的门客,一步蹬上石礅。人群情知有事,渐渐平息下来。蔡泽的公鸭嗓呷呷回荡起来:“诸位,老夫业已辞官,将行未行之际,受文信侯之托,前来督察征询一字师。《吕氏春秋》者,文信侯为天下所立治国纲纪也。今日公诸于咸阳市门,为的是广告天下,万民斟酌!天下学问士子,但有目光如炬者尽可正误。正得一字,立赏千金,并尊一字师!老夫已非官身,决以公心评判。来人,摆开赏金!”话音落点,两名锦绣人物解开了红绫,打开了箱盖,码排整齐的一层金饼灿灿生光,赫然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万千人众骤然安静了。
百余年来,商君的徙木立信已经成为老秦人津津乐道的久远传奇。老秦人但说秦国故事,这徙木立信便是最为激动人心的篇章。无论说者听者,末了总有一句感喟:“移一木而赏百金,商君风采不复见矣!”不想,今日这文信侯一字千金,手笔显然是大多了。然则,商君作为是立信于民,这文信侯如此举动,却是所为何来?一部书交万民斟酌,自古几曾有过?那诸子百家法墨道儒,皇皇典籍如满天群星,谁个教老百姓斟酌过?再说,老百姓有几个识得字,能斟酌个甚,只怕能听明白的都没几个。要老百姓说好,除非你在书里替老百姓说话,否则谁说你好?噢,方才那个布衣士子念了几篇,都是替老百姓说话的。怪道交万民斟酌,图个甚来?还不是图个民心,图个公议。可是,赫赫文信侯权倾朝野,希图这庶民公议又是为甚?列位看官留意,老秦人原本木讷厚重,商鞅变法之后的秦人,对法令官府的笃信更是实实在在;凡事只要涉及官府,涉及国事,秦人素来都分外持重,没有山东六国民众那般议论风生勃勃火热。荀子入秦,感慨多多,其中两句评判最是扎实:“民有古风,官有公心。”要使民众听从一书之说而怀疑官府,老秦人便要先皱起眉头揣摩一番了。今日这一字千金,不像徙木立信那般简单,小心为妙。世间事也是奇特,若蔡泽不说,老秦人还图个热闹看个希奇,尽情地呼喝议论;蔡泽气昂昂一宣宗旨,万千人海一时倒有了忐忑之心。
“天下文章岂能无改?在下来也!”
陡然一声破众,人海一阵骚动叫好,哗然闪开了一条夹道。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