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作者:孙皓晖 更新:2021-12-05 01:21
然则,周人的厄运并没有从此结束,几乎是衣食住行每件事情,都与“凡事皆有法式”的秦法生出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尽纠缠——
村社分界量地,丈地者步伐难免大小有别,此等伸缩周人向不计较。可秦法偏偏有“步过六尺者罚”的法令,直教族老们无人敢于举步丈地!
每日清晨官市交易,斤两稍有出入周人也是浑然无觉。可秦法偏偏却明定度量衡规格,在官市设有校准度量衡的法定尺斗秤,你纵不去校准,市吏却经常在市间转悠查勘,但有那家衡器出错,吏员便登录入策报官处罚。素来不善市易的周人胆颤心惊,索性不入官市,私相在邻里之间做起了“黑市”买卖;若是几尺布几斗谷之类的小宗互易,官府倒也不问,然若是土地牲畜车辆兵器之类的器物做私相交易,又是大大违法!
最为寻常的道路街市的整洁,秦法也有严厉条文。道边严禁弃灰,街市严禁污秽;但凡路边倒灰、牛马道中拉屎、店铺泼脏水污秽街市者,一律黥刑——在脸上烙记刺字!若是直接对弃灰、赶车、打扫店铺的仆人黥刑还则罢了,毕竟周人的仆役是奴隶,可秦法却是仆役弃灰,主人受刑,五六年中竟有一百多个“国人”的鬓角被烙印刺字。
“疬罪”更教人毛骨悚然!疬者,医家谓疬子颈,民人谓烂脖子,后世谓颈项间结核。此等病常因体虚气郁而发,常三五枚串生于颈项间,日久蔓延胸腋糜烂溃疡,此收彼起,非但使发病者“恶死”,且可能染及他人,其时根本无法医治。亘古以来,“疬病”视同瘟疫,一旦发作于某地,往往便是人口大祸,历代圣王之治都是无可奈何。周人崇尚王道,对诸般瘟疫恶病都是视做天命听之任之。这秦人却是心硬手硬法更硬,法令明定“疬者定杀”,瘟疫等同!定杀之法有二:水边疬者溺杀,而后捞出尸身掩埋;远水疬者生埋,后世谓之活埋。那年,洛阳恰恰有五六个国人生疬。东周君与七城官吏根本没有觉察,周人自然也不会去举发。不想却被定期料民的秦国黑衣吏发现,立即请命调来三百甲士,竟在洛阳王城外将几个有爵国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真活埋了……
日积月累,在推行一件迟来的法令时,周人终于发作了。
这件法令,便是周人无法想象的什伍连坐法。
连坐法,商鞅变法首创。在秦国行之百年,秦人已经由最初的反对习以为常了。岁月悠悠,连坐的秦人倒生发出一种邻里砥砺、族人互勉、举相奉公守法的新民俗来,违法犯罪者大减,血肉同心者大增。战国中期秦国已有五个“方千里”的广袤土地,占整个中国的三分之一!已经有两千余万人口,占整个古中国的几乎一半!然举国却只有一座云阳国狱,可见犯罪率之低!在后来的扩张中,秦国凡建新郡县,必行连坐法。究其根本,也是因了此法在老秦本土行之有效。尽管如此,秦国对周室遗民还是宽松了些许,终秦昭襄王之世,始终没有在三川郡推行连坐法。直到秦孝文王嬴柱即位,三川郡守上书言事,以为八年过去,当在秦周人中推行连坐法,否则战事但起,只怕周室遗民难以守法。嬴柱觉得并无不妥,也就下诏准许了。
然则,对于老周遗民,这什伍连坐简直就是反叛天理辱没人心!
自后稷成族,周人便以农耕立身,刀耕火种致力稼穑,安土重迁敦厚务本。无论治族治国,周人都以王道德治为本。一部《周本纪》,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世代周人笃厚礼让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民风。在周人的传统中,不能说完全没有强制性法令,但确实可以说,周人秩序的基本规范是传统习俗与种种礼仪。礼仪渐渐丰富,终成礼制。究其实,礼制可说是一种具有普遍制约作用的软性律法。也就是说,在周人的天地里,夏商王朝的种种硬性王法都化做了无数弥漫着人情气息的礼仪德行,邦国、部族、井田、奴隶、征伐、赏赐,一切的一切,都在一种威严肃穆而又温情脉脉的礼仪中运行着。此种治民传统对后世发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的道家、儒家、墨家,都很是推崇这种不依赖赤裸裸的法令而达到的王道之治,都将这种远古德治描述为最为理想的“大同”世界。其中以孔子最为推崇周王朝的德治礼制,慨然赞叹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随着周人势力的壮大,由部族而诸侯,由诸侯而王天下,周人治理天下的礼制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德治礼治的成分渐渐减少,法治的成分渐渐增多;王道德化的方式渐渐减少,诉诸武力与官府强制的方式愈来愈多。在不断滋生的士人、地主等新生族群看来,此乃世之相争使然,无可避免也!而在周人看来,这却是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无日不思回复到那恬静悠远的古堡庄园里去,主人踏青放歌,奴隶莘莘劳作,主人为奴隶劳心谋划,奴隶为主人献身效力,讲信修睦,盗贼不做,万事惟以德化,此万古王道也!尽管这种美妙日月在周人自己的王国中也不复存在了,仅有的几万周人子孙已经打得争得不可开交,然周人的族群邻里乃至家庭人口之间的相处准则,却依然是尊奉礼制的,是温情脉脉而井然有序的。
一朝入秦,情势陡变!
这秦法不要人互相礼敬,却要人互相举发,互相告罪,周人当真瞠目结舌!为大人隐,为圣人隐,为贤者隐,总之是为一切身份高于自己的人物隐瞒过失罪责,这是周人笃信力行的德性。然则,这秦法却要小人公然举发大人,卑贱者公然举发尊贵者,天下还有做人礼数么!更有甚者,举发有功,小人竟得爵,大人竟入狱,还有世事么!天下大势原已沦落,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王道式微诸侯坐大,以致乾坤之变目不暇接,周人无可奈何地认做天命还则罢了。可如今,却要在自己的卧榻厅堂之内,邻里族人之间,活生生地撕开面皮六亲不认地相互撕咬,小人做瓦釜雷鸣,妇人做乾坤颠倒,直与禽兽一般无二,周人顿时便要闭过气也。
面对心头扎来的一刀,周人终于鼓噪起来!
七城的县人、里君并一班族老齐聚东周君宫室 ,唏嘘哭诉慷慨激昂,声言东周君若不挺身救周,周人便要自行逃散到楚国岭南去也!东周君原本也是六神无主,想顺从秦国守住宗庙,可秦人老是给自己难堪,以致连自己的长子都杀了;想反秦自立,又担心国人一盘散沙;如今见官民同心反秦,精神便是陡然一振,再无虚言安抚,只是昼夜密谋。君臣民一拍即合,反秦大计便在无比亢奋中秘密确定了。 旬日之间,东周君的九路特使接踵上路,除了分赴六大战国,其余三使联结剩余的实力诸侯卫国、鲁国与中山国余部。密使兼程出发,周人便立即忙碌紧张起来,密组王师、修葺战车、征发兵器、整顿甲胄,一时不亦乐乎。
一月之后各路相继回报:韩魏两国力挺王师反秦,非但同时发兵,且愿为王师提供三万精兵的粮草兵器;楚赵燕齐四国也欣然拥戴王师,承诺在王师举兵反秦时立即出兵攻击秦国后路;鲁国、卫国各向王师纳贡六百金并三千斛军粮,发兵之时运送到军营;中山国余部慨然允诺,联兵匈奴攻击秦国上郡!也就是说,只要王师举兵,天下便成汹汹反秦之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诚所谓也!”东周君感慨万端。
又是命蹇事乖,极为隐秘的合纵谋划,兵马未动却惊动了秦国。正当立秋举兵之时,秦国的三川郡守前来郑重宣读诏书:秦王特命相国吕不韦为特使、上卿司马梗为副使,旬日之后前来抚慰东周,督导疏浚三川沟洫,重建洛阳要塞,使三川郡真正成为秦国坚不可摧的东大门。东周君大是惊慌,立即密召一班昔日在天子殿前“协理阴阳”的高爵老臣前来商议对策,同时命卜师在太庙以最正宗的文王八卦占卜吉凶。
想不到,太庙卜师卜出了一个坎卦!
但凡周人,皆大体通晓八卦,知道这坎卦乃是凶险卦象,兆其所事不宜轻动。周文王的《彖辞》对坎卦的释义是:“习坎,重险也。”也就是说,坎卦的总体征兆是重重险难。其“六三”位的阴爻最为凶险,周公写的《爻辞》释义云:“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春秋孔子写的《象传》对“六三”解释得更直接:“来之坎坎,终无功也。”坎坎者,险难重叠也。窞者,深坑也。意谓所卜之事进退皆险,终究不会成功。听卜师一番拆解,东周君不禁惊愕默然。
“我君毋忧,可效太公毁甲故事!”昔日老太师白发飞扬慷慨拍案,“武王伐纣,以龟甲占卜,卦象不吉,武王沉吟。太公闯入太庙,踩碎龟甲,大呼‘吊民伐罪,上合天道,当为则为,何须以朽骨定行止也!’其时雷电骤起,风雨大作,举座无不变色。然武王却肃然一拜太公,决然定策伐纣,始有过孟津、会诸侯、直入朝歌!若听凭卦象,焉有周室八百年王业矣!”
“老太师大是!”昔日在王室掌军的老司马立即呼应,“文王八卦虽我周室大经,然终以事用,不为大道之断。终文王之世,通连诸侯,筹划反商,几曾问过八卦吉凶?我君当断则断,无虑卦象也!”
“当断则断,我君无虑卦象!”举座异口同声。
“上下同欲,夫复何言!”东周君大是感奋底气十足地拍案而起,“吊民伐罪,兴灭继绝,本君决意大兴王师,反秦复周!”
“万岁大周!”小小殿堂一片呐喊。
大计一定,立即开始兴师筹划。第一件大事,颁行誓词。三代之世大兴王师,该王都要在发兵之日亲临军前发布激励将士并晓谕天下的慷慨之辞,谓之“誓”。
村社分界量地,丈地者步伐难免大小有别,此等伸缩周人向不计较。可秦法偏偏有“步过六尺者罚”的法令,直教族老们无人敢于举步丈地!
每日清晨官市交易,斤两稍有出入周人也是浑然无觉。可秦法偏偏却明定度量衡规格,在官市设有校准度量衡的法定尺斗秤,你纵不去校准,市吏却经常在市间转悠查勘,但有那家衡器出错,吏员便登录入策报官处罚。素来不善市易的周人胆颤心惊,索性不入官市,私相在邻里之间做起了“黑市”买卖;若是几尺布几斗谷之类的小宗互易,官府倒也不问,然若是土地牲畜车辆兵器之类的器物做私相交易,又是大大违法!
最为寻常的道路街市的整洁,秦法也有严厉条文。道边严禁弃灰,街市严禁污秽;但凡路边倒灰、牛马道中拉屎、店铺泼脏水污秽街市者,一律黥刑——在脸上烙记刺字!若是直接对弃灰、赶车、打扫店铺的仆人黥刑还则罢了,毕竟周人的仆役是奴隶,可秦法却是仆役弃灰,主人受刑,五六年中竟有一百多个“国人”的鬓角被烙印刺字。
“疬罪”更教人毛骨悚然!疬者,医家谓疬子颈,民人谓烂脖子,后世谓颈项间结核。此等病常因体虚气郁而发,常三五枚串生于颈项间,日久蔓延胸腋糜烂溃疡,此收彼起,非但使发病者“恶死”,且可能染及他人,其时根本无法医治。亘古以来,“疬病”视同瘟疫,一旦发作于某地,往往便是人口大祸,历代圣王之治都是无可奈何。周人崇尚王道,对诸般瘟疫恶病都是视做天命听之任之。这秦人却是心硬手硬法更硬,法令明定“疬者定杀”,瘟疫等同!定杀之法有二:水边疬者溺杀,而后捞出尸身掩埋;远水疬者生埋,后世谓之活埋。那年,洛阳恰恰有五六个国人生疬。东周君与七城官吏根本没有觉察,周人自然也不会去举发。不想却被定期料民的秦国黑衣吏发现,立即请命调来三百甲士,竟在洛阳王城外将几个有爵国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真活埋了……
日积月累,在推行一件迟来的法令时,周人终于发作了。
这件法令,便是周人无法想象的什伍连坐法。
连坐法,商鞅变法首创。在秦国行之百年,秦人已经由最初的反对习以为常了。岁月悠悠,连坐的秦人倒生发出一种邻里砥砺、族人互勉、举相奉公守法的新民俗来,违法犯罪者大减,血肉同心者大增。战国中期秦国已有五个“方千里”的广袤土地,占整个中国的三分之一!已经有两千余万人口,占整个古中国的几乎一半!然举国却只有一座云阳国狱,可见犯罪率之低!在后来的扩张中,秦国凡建新郡县,必行连坐法。究其根本,也是因了此法在老秦本土行之有效。尽管如此,秦国对周室遗民还是宽松了些许,终秦昭襄王之世,始终没有在三川郡推行连坐法。直到秦孝文王嬴柱即位,三川郡守上书言事,以为八年过去,当在秦周人中推行连坐法,否则战事但起,只怕周室遗民难以守法。嬴柱觉得并无不妥,也就下诏准许了。
然则,对于老周遗民,这什伍连坐简直就是反叛天理辱没人心!
自后稷成族,周人便以农耕立身,刀耕火种致力稼穑,安土重迁敦厚务本。无论治族治国,周人都以王道德治为本。一部《周本纪》,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世代周人笃厚礼让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民风。在周人的传统中,不能说完全没有强制性法令,但确实可以说,周人秩序的基本规范是传统习俗与种种礼仪。礼仪渐渐丰富,终成礼制。究其实,礼制可说是一种具有普遍制约作用的软性律法。也就是说,在周人的天地里,夏商王朝的种种硬性王法都化做了无数弥漫着人情气息的礼仪德行,邦国、部族、井田、奴隶、征伐、赏赐,一切的一切,都在一种威严肃穆而又温情脉脉的礼仪中运行着。此种治民传统对后世发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的道家、儒家、墨家,都很是推崇这种不依赖赤裸裸的法令而达到的王道之治,都将这种远古德治描述为最为理想的“大同”世界。其中以孔子最为推崇周王朝的德治礼制,慨然赞叹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随着周人势力的壮大,由部族而诸侯,由诸侯而王天下,周人治理天下的礼制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德治礼治的成分渐渐减少,法治的成分渐渐增多;王道德化的方式渐渐减少,诉诸武力与官府强制的方式愈来愈多。在不断滋生的士人、地主等新生族群看来,此乃世之相争使然,无可避免也!而在周人看来,这却是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无日不思回复到那恬静悠远的古堡庄园里去,主人踏青放歌,奴隶莘莘劳作,主人为奴隶劳心谋划,奴隶为主人献身效力,讲信修睦,盗贼不做,万事惟以德化,此万古王道也!尽管这种美妙日月在周人自己的王国中也不复存在了,仅有的几万周人子孙已经打得争得不可开交,然周人的族群邻里乃至家庭人口之间的相处准则,却依然是尊奉礼制的,是温情脉脉而井然有序的。
一朝入秦,情势陡变!
这秦法不要人互相礼敬,却要人互相举发,互相告罪,周人当真瞠目结舌!为大人隐,为圣人隐,为贤者隐,总之是为一切身份高于自己的人物隐瞒过失罪责,这是周人笃信力行的德性。然则,这秦法却要小人公然举发大人,卑贱者公然举发尊贵者,天下还有做人礼数么!更有甚者,举发有功,小人竟得爵,大人竟入狱,还有世事么!天下大势原已沦落,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王道式微诸侯坐大,以致乾坤之变目不暇接,周人无可奈何地认做天命还则罢了。可如今,却要在自己的卧榻厅堂之内,邻里族人之间,活生生地撕开面皮六亲不认地相互撕咬,小人做瓦釜雷鸣,妇人做乾坤颠倒,直与禽兽一般无二,周人顿时便要闭过气也。
面对心头扎来的一刀,周人终于鼓噪起来!
七城的县人、里君并一班族老齐聚东周君宫室 ,唏嘘哭诉慷慨激昂,声言东周君若不挺身救周,周人便要自行逃散到楚国岭南去也!东周君原本也是六神无主,想顺从秦国守住宗庙,可秦人老是给自己难堪,以致连自己的长子都杀了;想反秦自立,又担心国人一盘散沙;如今见官民同心反秦,精神便是陡然一振,再无虚言安抚,只是昼夜密谋。君臣民一拍即合,反秦大计便在无比亢奋中秘密确定了。 旬日之间,东周君的九路特使接踵上路,除了分赴六大战国,其余三使联结剩余的实力诸侯卫国、鲁国与中山国余部。密使兼程出发,周人便立即忙碌紧张起来,密组王师、修葺战车、征发兵器、整顿甲胄,一时不亦乐乎。
一月之后各路相继回报:韩魏两国力挺王师反秦,非但同时发兵,且愿为王师提供三万精兵的粮草兵器;楚赵燕齐四国也欣然拥戴王师,承诺在王师举兵反秦时立即出兵攻击秦国后路;鲁国、卫国各向王师纳贡六百金并三千斛军粮,发兵之时运送到军营;中山国余部慨然允诺,联兵匈奴攻击秦国上郡!也就是说,只要王师举兵,天下便成汹汹反秦之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诚所谓也!”东周君感慨万端。
又是命蹇事乖,极为隐秘的合纵谋划,兵马未动却惊动了秦国。正当立秋举兵之时,秦国的三川郡守前来郑重宣读诏书:秦王特命相国吕不韦为特使、上卿司马梗为副使,旬日之后前来抚慰东周,督导疏浚三川沟洫,重建洛阳要塞,使三川郡真正成为秦国坚不可摧的东大门。东周君大是惊慌,立即密召一班昔日在天子殿前“协理阴阳”的高爵老臣前来商议对策,同时命卜师在太庙以最正宗的文王八卦占卜吉凶。
想不到,太庙卜师卜出了一个坎卦!
但凡周人,皆大体通晓八卦,知道这坎卦乃是凶险卦象,兆其所事不宜轻动。周文王的《彖辞》对坎卦的释义是:“习坎,重险也。”也就是说,坎卦的总体征兆是重重险难。其“六三”位的阴爻最为凶险,周公写的《爻辞》释义云:“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春秋孔子写的《象传》对“六三”解释得更直接:“来之坎坎,终无功也。”坎坎者,险难重叠也。窞者,深坑也。意谓所卜之事进退皆险,终究不会成功。听卜师一番拆解,东周君不禁惊愕默然。
“我君毋忧,可效太公毁甲故事!”昔日老太师白发飞扬慷慨拍案,“武王伐纣,以龟甲占卜,卦象不吉,武王沉吟。太公闯入太庙,踩碎龟甲,大呼‘吊民伐罪,上合天道,当为则为,何须以朽骨定行止也!’其时雷电骤起,风雨大作,举座无不变色。然武王却肃然一拜太公,决然定策伐纣,始有过孟津、会诸侯、直入朝歌!若听凭卦象,焉有周室八百年王业矣!”
“老太师大是!”昔日在王室掌军的老司马立即呼应,“文王八卦虽我周室大经,然终以事用,不为大道之断。终文王之世,通连诸侯,筹划反商,几曾问过八卦吉凶?我君当断则断,无虑卦象也!”
“当断则断,我君无虑卦象!”举座异口同声。
“上下同欲,夫复何言!”东周君大是感奋底气十足地拍案而起,“吊民伐罪,兴灭继绝,本君决意大兴王师,反秦复周!”
“万岁大周!”小小殿堂一片呐喊。
大计一定,立即开始兴师筹划。第一件大事,颁行誓词。三代之世大兴王师,该王都要在发兵之日亲临军前发布激励将士并晓谕天下的慷慨之辞,谓之“誓”。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