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作者:孙皓晖    更新:2021-12-05 01:21
  如此姿态,与蔡泽的始则孜孜以求求之不得便要愤世归隐相比,直是霄壤之别,如何不令人大是钦佩!
  “书简之事,可是空穴来风?”正在举殿肃然之时,老廷尉又冷冷一问。
  “实有其事也。”吕不韦坦然应承,“不韦少年修学,喜好为文,确曾写下若干片段文字。后入商旅,亦常带身边揣摩修改。二十年前,这些书简不意失散于商旅,不韦从此不再执笔。大吏所得,或正是当年失散之书简。”
  “如此说来,阁下对秦法秦政确实是不以为然了!”阳泉君突然插进。
  “有不以为然处。”吕不韦依旧是坦然从容,“自秦变法强国,至今已过百年,山东六国无日不在非议咒骂,不在抨击挑剔。不韦山东小邦人氏,少年为文,难免附会世俗,时有非议秦法秦政处。后来,吕不韦以商旅之身走遍天下,遂深感山东六国之论多为荒诞不经之恶意诅咒,自当撇之如履也。然以今日为政目光看去,其间亦不乏真知灼见之论!譬如当年墨子大师之兼爱说、孟子大师之仁政说、今世荀子大师之王道说,均对秦法秦政有非议处。非议之要,便在责备秦政失之于‘苛’,若以‘宽政’济之,则秦法无量,秦政无量也!凭心而论,吕不韦敬重秦法秦政之根基,然亦认为,秦法秦政并非万世不移之金科玉律也!何谓法家?求变图强者谓之法家!治国如同治学,惟求‘真知’,可达大道也。何谓真知?庄子云,得道之知谓‘真知’。何谓治国之真知?能聚民,能肃吏,能强国,治国之大道也!去秦法秦政之瑕疵,使秦法秦政合乎大争潮流而更具大争实力,有何不可也?若因山东六国咒骂之辞而屏弃当改之错,无异于背弃孝公商君变法之初衷也,不亦悲乎!”吕不韦粗重地喘息了一声,眼中竟有些潮湿了,“不韦言尽于此,阳泉君与朝议诸公若以此为非秦之说,夫复何言!”
  随着回荡的余音,举殿大臣良久默然……是啊,夫复何言?阳泉君们最想坐实的罪名,吕不韦竟是一口应承了!非但如此,还给秦国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难题:秦法秦政敢不敢、要不要应时而进?实在说,这确实才是一个开府丞相要思虑的治国大方略。然则对于秦国而言,这个难题太大了,也太犯忌了……
  “散朝。”嬴异人淡淡一句,竟自起身离开了大殿。
  没有人挺身建言要坚持议个子丑寅卯出来,朝臣们都默默散了。天上纷纷扬扬飘着雪花,脚下的大青砖已经积起了粗糙的雪斑,灰色的厚云直压得王城一片朦胧,竟是分不出到了甚个时辰。然则,谁也没有说一句天气如何,谁也没有为这今冬第一场大雪喊一声好。一片茫茫雪雾笼罩着一串串脚步匆匆的黑色身影,辚辚隆隆地弥散进无边无际的混沌之中。
  四、岁首突拜相 亲疏尽释怀
  朝会之后一个月,便是秦国岁首。
  自夏有历法,古人对一年十二个月的划分便确定了下来。到了战国之世,一年已经被精确到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然则,十二个月中究竟哪个月是一年的开端?即被称为正月的岁首,各代各国却是不同。历法史有“三正”之说,说得便是夏商周三代的岁首各不相同:夏正(月)为一月,商正(月)为十二月,周正(月)为十一月。春秋战国之世礼崩乐坏,各国背离周制,开始了自选岁首的国别纪年。譬如齐宋两国便回复商制,将丑月(十二月)作为正月;而作为周室宗亲的最大诸侯国晋国,则依然采取周制,将十一月奉为正月。三家分晋之后,魏赵韩则各有不同:魏韩为殷商故地,如齐,取商制,十二月为正月;赵国为夏故地,取夏制,一月为正月。秦国虽非周室宗亲诸侯,然作为东周开国诸侯,直接承袭周部族的发祥之地,以致周人秦人皆有“周秦同源”之说,是故自立国春秋之世便一直承袭周制历法,十一月为岁首。后来,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建制,颁行了新创的颛顼历,十月定为岁首。这是后话。
  就实而论,“岁首”并无天象推演的历法意义。也就是说,各国岁首不同,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一年长短的划分不同。无论何月做岁首,一年都是十二个月。岁首之意义,在于各国基于不同的耕耘传统、生活习俗与其他种种原因,而做的一种特异纪年。用今日观念考量,可视为一种人为的国别文明纪年。譬如后世以九月作为“学年”开端,以七月作为“会计年度”开端一样,只有“专业”的意义,而没有历法的意义。
  岁首之要,在除旧布新。这个“新”,因了“旧”的不同而年年不同。
  去岁秦国之旧,在于连葬两王,新君朝会又无功而散,新朝诸事似乎被这个寒冷的冬天冰封了,临近岁首竟还没有开张之象。惟其如此,朝野都在纷纷议论,都在揣测中等待着那道启岁的诏书。其时秦国民议之风虽不如山东六国那般毫无顾忌,却也比后世好过了不知多少倍。新朝会议政的方方面面,早已经通过大臣门客六国商旅郡县吏员城乡亲朋,传遍了咸阳市井,传遍了村社山乡。所有消息中最使人怦然心动的,便是顾命大臣吕不韦的“宽政济秦法”说!朝如此,野如此,臣如此,民如此,咸阳王城如此,山东六国亦如此。
  在秦人心目中,秦法行之百年,使国强使民富使俗正,且牢固得已经成了一种传统,便是聚相私议,也绝无一人说秦法不好。但闻山东人士指斥秦法,老秦人从来都是愤愤然异口同声地痛骂六国,毫不掩饰地对秦法大加颂扬,几乎从来没有过例外。这次却是奇也,老秦人听到有大臣在朝会公然主张“宽政济秦法”,心下竟不禁怦然大动!第一次对非议秦法者保持了罕见的长久的沉默,竟莫名其妙地弥漫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惶惶然来。咸阳王城一个月没有动静,这种惶惶然便化成了各种流言流淌开来。有人说,太后与阳泉君逼新君拜蔡泽为相,上将军蒙骜与驷车庶长及一班老卿臣极力反对,新君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丞相大印极有可能佩在纲成君腰上!有人说,吕不韦非议秦政是硬伤,能继续做太子傅已经是托天之福了,根本不可能做开府丞相!更有惊人消息说,吕不韦销声匿迹,实则已经被阳泉君指使黑冰台中的芈氏剑士刺杀了!也有人说,想杀吕不韦没那么容易,吕不韦早已经逃离秦国了。然则不管人们交相传播何种新消息,议论罢了总是要纷纷叹息一阵,这个吕不韦呵,还真是可惜了也!
  在山东六国,当商旅义报与斥候专使从各个途径印证了消息的真实,并普天下播撒得纷纷扬扬时,六国都城先是幸灾乐祸,继而便是莫名困惑。幸灾乐祸者,虎狼秦国真暴政也,终于连他们自己人也不能容忍了!秦国自诩变法最为深彻,强国之道堪为天下师,连稷下学宫的荀子等名士们都曾经喊出过“师秦治秦,六国可存”,如今呢?嘿嘿,只怕秦国在道义上要大打折扣了!儒家说苛政猛于虎。如今这恶名肯定是坐实秦国了,秦人赖以昂昂蔑视六国的秦法秦政还值得一提么?就实说,山东六国的变法也一直没有终止过。然自秦国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并对山东形成强大威慑,六国便始终以“暴政”说攻讦秦国,无论六国如何在曾经的变法甚至比秦国手段还要酷烈,以及在后来的变法中竭力仿效秦国,前者譬如齐威王大鼎烹煮恶吏以整肃吏治,韩国申不害当殿诛杀旧贵族,后者譬如赵武灵王以胡服骑射之名全面变法,除了保留实封制,几乎无一不效法秦国变法;然则宣示于世,则大昌其为仁政爱民之变法,竭力与秦国的暴政拉开距离。也就是说,在六国舆论中,虽同是变法,秦国却是变法之异类,是大大违背王道仁政的苛虐暴政,只有六国变法才是天下正道,是天道王道之精义!说则说,真正的天道王道老是较量不过暴政,更兼王道之国官场腐败内乱连连庶民叫苦不迭,暴政之国却是清明稳定朝野无怨声,长此以往,六国也渐渐暗自气馁了。不期此时秦国竟有新贵大臣在朝会公然非议秦政,六国君臣如何不惊喜过望!有此佐证,六国在道义上便可以大大的扬眉吐气,对内对外皆可昂昂然说话了!有此开端,反秦声浪便会重新卷起,六国合纵何愁不能重立!如此这般一番推演,六国都城自然大大活泛了起来。然则,六国君臣又是莫名困惑,素来不容非议秦法秦政的暴虐秦人,如何既没杀这个吕不韦?也不用这个吕不韦?咄咄怪事!
  一时议论蜂起,魏国便派出特使与赵楚齐三国秘密商议,四大国分别以不同形式到咸阳“秘密”策动吕不韦出关拜相,做苏秦一般的六国丞相!随着各色特使车马在大雪飞扬的窝冬期进入咸阳,尚商坊的六国大商们便流传出了一股弥漫天下的议论:秦国不容王道之臣,六国求贤若渴,相位虚席以待大贤!
  骤然之间,与吕不韦相关的种种传闻便成了天下议论的中心。
  此时的吕不韦,却静静地蜗居在城南庄园,不入朝,不走动,不见客,只埋首书房,竟是当真窝冬了。各种流言经几位老执事们淙淙流到吕庄,吕不韦也只是听听而已,淡漠得令执事们大是困惑。一日西门老总事来报,近日山东士商多来拜访,均被他挡回;今日却来了尚商坊的魏赵齐楚四国大商,说是专程前来要了结那年商战的几件余事,已在门外守侯竟日,实在难以拒绝。吕不韦淡淡笑道:“老总事只去说,吕不韦不识时务铁心事秦,虽罪亦安,说之无益也。”西门老总事颇是惊诧:“他等确是原先那班大商,不是六国密使也!”吕不韦笑道:“春秋战国之世,几曾有过不与国事的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