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作者:孙皓晖 更新:2021-12-05 01:19
魏冄办事如霹雳猛火。白起刚到蓝田三日,一队牛车便星夜运来了囤在咸阳府库的八千桶猛火油。对于一次大战来说,这是最富裕的准备了。
这些大型利器在秦军中是第一次集中操演,将士们亢奋异常,惟恐不能熟练操持技巧而被临阵裁汰,竟是不吃不喝不睡地守在大校场反复演练。步兵主将山甲更是老而弥辣,火暴暴地来回巡查,旬日之间便嘶哑了声音红肿了眼睛。白起大急,严令全体将士按照统一号令操演,违令者立即裁汰!这才制止了步军将士无休止地疯狂操演。
十月初大校,竟是人人娴熟个个精通,无一士卒因器械原因被裁汰。
五、冬战河内 狂飙拔城
隆隆聚将鼓又一次响了起来!
白起升帐发令:步军五万,编为三个大营——冲车营一万五千、弓弩营一万,由中军主将蒙骜统领;攻城营两万五千,由步军主将山甲统领;三大营先期两日出河西离石要塞,沿大河东岸山地,向魏国故都安邑秘密进发!骑兵五万,编为四路,第一路一万五千,由前军大将王龁率领;第二路一万五千,由后军大将王陵率领;第三路一万五千,由骑兵主将嬴豹率领;都从陕塬山地隐蔽过河,王龁铁骑埋伏于孟津北岸山谷;王陵铁骑沿大河北岸河滩的无人区秘密进入敖仓渡口北岸的河谷埋伏;嬴豹东进到淇水入河口的山谷埋伏;第四路五千精骑,白起亲自率领,出龙门峡谷渡河,直压汾水入河口的皮氏 ;五路大军务必于立冬前一日到达集结地,立冬那日一齐发动猛攻。
白起严厉命令:“步军先下安邑、蒲坂,再依次攻克河内城池!三路骑兵务必击溃魏国从北上援军!我自率五千精骑,扫清河内之零星驻军,并驰援策应各路大军!”
于是,就在立冬这一天,猛烈的攻城大战在河内突兀开打。
十月之交,立冬是个节气大关。从立冬开始,人们便进入了窝冬期。为了祈祷冬日平安,不要遭受饥寒劫难,大河上下便有了一个久远的习俗:立冬吃暖羹。一到立冬之日,举凡山乡城邑,家家都在院中支起一口大锅煮暖冬羹。羹者,五谷菜粥也。舂得黄亮的小米,光洁滑溜的麦仁,雪白肥胖的杏仁,紫红带核的红山枣儿,还有青青的秋葵与晒干的藿菜,殷实之家还要加进各种碎肉骨头,一股脑儿煮将去,一两个时辰后便是一锅五彩纷呈粘滑生香的暖冬羹。呼噜呼噜浑身冒汗地喝完这顿糊饭热羹,便是漫长的冬日了。其时山乡庶民便是省火缩食,尽可能的将储存的那点儿五谷接续到来年夏收。于是,民间也便有了冬日寒食的习俗。那时侯,除了楚国江南,秦、赵、燕、齐、中山、卫、魏、韩国等整个北方的山野乡民,都有冬日寒食的风习。虽然有人说,“寒食”是晋文公为了追念抱木自焚的介子推,而将清明前一日定为禁火寒食的“寒食节”而起。但究其实,寒食流布天下穷乡僻壤而成久远习俗,实在是生计艰难使然。
民人生计,暖冬羹之后便是窝冬,农夫歇田,商旅歇脚,百工减劳,大事都要等到来年春回大地再办理。邦国政务,立冬节气后也是多谋而少动,列国出使的车马大是冷落,用兵更是自然停止。本来赵国要大举攻韩,眼看着冬日迫近,便自然而然的要等到开春后了。这是一种久远的习俗,却是比礼法更为广泛地被天下所认同,竟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不管其中包括了多少原由,总而言之是有了“冬夏无大事”这样的天下之风,也才有了“春秋纪事”的讲究——举凡大事,都发生在春秋两季。
惟其如此,尽管列国间虎视眈眈,即将大战的传闻不断,暖冬羹的烟火还是弥漫了大河上下。就是打仗,也是开春之后了,窝冬之期想好对策养足精神便了,暖冻羹还是要吃得热热火火才是。可谁能想到,就在暖冬羹的炊烟弥漫之际,大河北岸竟是轰然一声惊雷,天下顿时瞠目结舌——秦国大军飓风般卷来,河内六十余城岌岌可危!
快马斥候流星般飞进大梁,魏国君臣一片惊惶。
年老的魏襄王竟簌簌抖成了一团:“这这这,岂有此理?如何,便便冬日与人开战?”臣子们也乱成了一片,丞相魏齐只不断高声喝问:“丢了几城?啊!丢了几城?”眼看无人应答,便高声吼道:“谁愿领兵驰援?封万户!”饶是如此,几个武臣也是脸色铁青地紧紧闭着嘴巴不吭声。魏襄王情急,竟拉长了哭声:“国尉啊,你倒是说说,该谁领兵了?”
白发苍苍的老国尉叫富无,原是执掌捕盗刑治大权的司寇,却因与丞相魏齐不和,被调任没有实权的国尉。见国王亲自发问,他皱着眉头黑着脸道:“自庞涓战死,魏国便再没有拜上将军,几员领兵大将都在要塞军营,仓促之间,能有何人?”魏齐见这老头儿在这个要命关口扯到自己不赞同设上将军头上,连忙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高声插断道:“臣启我王:大将新垣衍、公孙喜勇猛善战,可解河内之危!”老富无便是一阵冷笑:“社稷存亡,丞相竟还是一味任用私人,国将不国也。”魏襄王急迫道:“你倒是举荐一个了!”老富无铁青着脸色道:“信陵君!现成大将如何不用?”魏齐胀红着脸厉声道:“信陵君打过仗么?国事不是儿戏!”老富无亢声道:“名器束之高阁,如何便能放光?!”
魏襄王黑着脸思忖良久,兀自嘟哝道:“找信陵君谋划谋划也可,打仗还是晋鄙新垣衍公孙喜靠实了。”魏齐本来就一心捕捉老国王的颜色,立即高声道:“我王明断!掌玺官立即草诏,宣三大将入朝听候王命!”老富无大急,满脸通红地嚷了起来:“河内燃眉之急,纵然用此三人,也得立即派出快马特使,下令星夜北上!召来大梁,往返便是两日啊!魏齐!可有你这般丞相?我王明断啊!”魏齐此时如何能眼看这老倔头气焰猛长,便气狠狠厉声呵斥道:“军国大事,社稷存亡,我王要面授机宜,还要颁赐兵符、设宴壮行!富无,你这国尉白做了?王道法度,岂容如此草率?!”
“忒聒噪。”魏襄王不耐地摆摆手,“好了好了,立即派快马特使,召三将回大梁。”
大殿中一片愕然。白发苍苍的老富无一声长叹,竟是径自拂袖出殿去了。一班大臣眼见这个耿介老臣尚且碰得鼻青脸肿,便也悄无声息地各自散去了。
直到次日午后,河外将军晋鄙、睢水将军公孙喜、长垣将军新垣衍才分别从驻地赶到大梁 。这时的魏国没有上将军,丞相魏齐独揽军政大权。三位将军风风火火赶到,并不能直接晋见国王领取兵符,而是必须先到丞相府应卯。魏齐便先摆了一场接风宴席,与三位将军很是说了一番体己话,透漏了朝中大臣的诸般微妙局势,尤其叮嘱了三人千万不要沾那个晦气国尉府的边儿。酒宴结束,已是三更,魏齐反复念叨着:“社稷存亡,国事当先,老夫便与三位辛苦一趟了。”才备齐车辆,领着三人夤夜进宫。
魏襄王人老嗜睡,夤夜被老内侍唤醒,便大是不悦,被几名宫女半拥半抱着扶出来,竟是一片懵懂,不管魏齐说什么,都只是点头嗯哼。魏齐看在眼里,便不再禀报经过,只轻轻说一声:“请我王颁赐兵符。”
忒煞奇怪!魏襄王的老眼竟豁然睁开,亮闪闪的打量了三位将军一阵,竟摇晃着老迈的步子,亲自到帷幕后的密室搬出了三只铜匣,又小心翼翼地从胸前贴肉处摘下一支精致的铜钥匙,颤巍巍地打开了兵符匣。
“每人可调五万铁骑。”魏襄王郑重其事地说了一句。
“臣启我王。”老将晋鄙拱手道:“秦军有备而来,汹汹难当,十五万兵力不足退敌。臣请三路各十万,三十万大军一举退敌!”
“三十万?”老魏王猛然沉下脸,“秦军可只有十万。”
“我王明鉴!”新垣衍心直口快,“秦军虽是十万,但战力强于我军。大魏有四十万大军,若得三十万精锐,便可断敌归路,聚歼秦军,为河外战败雪耻!”
一说到调兵,魏襄王便一点儿不象懵懂老人,黑着脸道:“本王清楚,秦军十万,步骑各半。大魏铁骑十五万,还退不得十万步骑混师?没打过仗么?”
“我等想打一个大胜仗!为国雪耻!”公孙喜慷慨一句。
“大胜仗?”魏襄王冷冷一笑。“列国都成了疯子,齐国赵国楚国,都不防了?你等打仗,他们来偷袭大梁,谁来护卫社稷?”片刻之间,竟是运筹庙堂成算在胸。
三位将军顿时默然。魏齐极是老到,适时插上笑道:“我王神明。就是十五万了。至于聚歼,莫做此想。六国联军七八十万,都没聚歼二十万秦军,你能聚歼得了?只要河内不失,便是大胜!”
“正是。”魏襄王矜持地笑了,“本王再加一句:河内六十余城,丢几座小城邑不打紧。只要保住安邑、蒲坂、左邑、朝歌、野王、修武几座大城,便许你等大功!”
“好!我王神明!”魏齐大是兴奋,“三位将军,大功便在眼前!”
三位将军却是愕然相顾,终是谁也没有开口。
魏襄王疲惫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好了,安歇去吧,明日午后,本王在长亭为你等壮行。”说罢颤巍巍站起,便被四名侍女左右前后地拥抱着去了。
“走啊。”魏齐笑了,“大喜事,还愣怔个甚?到我府中再痛饮一番了!”
次日午后,大梁南门外旌旗招展仪仗铺排,魏襄王率文武百官到十里长亭为三将隆重壮行,亲赐每人一辆镶嵌着硕大明珠的青铜轺车,随行大臣无不啧啧叹羡。赐酒、赐车、开鼎、赐宴、训诫、赏歌、拜谢等等,十几道仪典程序进行完毕,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这些大型利器在秦军中是第一次集中操演,将士们亢奋异常,惟恐不能熟练操持技巧而被临阵裁汰,竟是不吃不喝不睡地守在大校场反复演练。步兵主将山甲更是老而弥辣,火暴暴地来回巡查,旬日之间便嘶哑了声音红肿了眼睛。白起大急,严令全体将士按照统一号令操演,违令者立即裁汰!这才制止了步军将士无休止地疯狂操演。
十月初大校,竟是人人娴熟个个精通,无一士卒因器械原因被裁汰。
五、冬战河内 狂飙拔城
隆隆聚将鼓又一次响了起来!
白起升帐发令:步军五万,编为三个大营——冲车营一万五千、弓弩营一万,由中军主将蒙骜统领;攻城营两万五千,由步军主将山甲统领;三大营先期两日出河西离石要塞,沿大河东岸山地,向魏国故都安邑秘密进发!骑兵五万,编为四路,第一路一万五千,由前军大将王龁率领;第二路一万五千,由后军大将王陵率领;第三路一万五千,由骑兵主将嬴豹率领;都从陕塬山地隐蔽过河,王龁铁骑埋伏于孟津北岸山谷;王陵铁骑沿大河北岸河滩的无人区秘密进入敖仓渡口北岸的河谷埋伏;嬴豹东进到淇水入河口的山谷埋伏;第四路五千精骑,白起亲自率领,出龙门峡谷渡河,直压汾水入河口的皮氏 ;五路大军务必于立冬前一日到达集结地,立冬那日一齐发动猛攻。
白起严厉命令:“步军先下安邑、蒲坂,再依次攻克河内城池!三路骑兵务必击溃魏国从北上援军!我自率五千精骑,扫清河内之零星驻军,并驰援策应各路大军!”
于是,就在立冬这一天,猛烈的攻城大战在河内突兀开打。
十月之交,立冬是个节气大关。从立冬开始,人们便进入了窝冬期。为了祈祷冬日平安,不要遭受饥寒劫难,大河上下便有了一个久远的习俗:立冬吃暖羹。一到立冬之日,举凡山乡城邑,家家都在院中支起一口大锅煮暖冬羹。羹者,五谷菜粥也。舂得黄亮的小米,光洁滑溜的麦仁,雪白肥胖的杏仁,紫红带核的红山枣儿,还有青青的秋葵与晒干的藿菜,殷实之家还要加进各种碎肉骨头,一股脑儿煮将去,一两个时辰后便是一锅五彩纷呈粘滑生香的暖冬羹。呼噜呼噜浑身冒汗地喝完这顿糊饭热羹,便是漫长的冬日了。其时山乡庶民便是省火缩食,尽可能的将储存的那点儿五谷接续到来年夏收。于是,民间也便有了冬日寒食的习俗。那时侯,除了楚国江南,秦、赵、燕、齐、中山、卫、魏、韩国等整个北方的山野乡民,都有冬日寒食的风习。虽然有人说,“寒食”是晋文公为了追念抱木自焚的介子推,而将清明前一日定为禁火寒食的“寒食节”而起。但究其实,寒食流布天下穷乡僻壤而成久远习俗,实在是生计艰难使然。
民人生计,暖冬羹之后便是窝冬,农夫歇田,商旅歇脚,百工减劳,大事都要等到来年春回大地再办理。邦国政务,立冬节气后也是多谋而少动,列国出使的车马大是冷落,用兵更是自然停止。本来赵国要大举攻韩,眼看着冬日迫近,便自然而然的要等到开春后了。这是一种久远的习俗,却是比礼法更为广泛地被天下所认同,竟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不管其中包括了多少原由,总而言之是有了“冬夏无大事”这样的天下之风,也才有了“春秋纪事”的讲究——举凡大事,都发生在春秋两季。
惟其如此,尽管列国间虎视眈眈,即将大战的传闻不断,暖冬羹的烟火还是弥漫了大河上下。就是打仗,也是开春之后了,窝冬之期想好对策养足精神便了,暖冻羹还是要吃得热热火火才是。可谁能想到,就在暖冬羹的炊烟弥漫之际,大河北岸竟是轰然一声惊雷,天下顿时瞠目结舌——秦国大军飓风般卷来,河内六十余城岌岌可危!
快马斥候流星般飞进大梁,魏国君臣一片惊惶。
年老的魏襄王竟簌簌抖成了一团:“这这这,岂有此理?如何,便便冬日与人开战?”臣子们也乱成了一片,丞相魏齐只不断高声喝问:“丢了几城?啊!丢了几城?”眼看无人应答,便高声吼道:“谁愿领兵驰援?封万户!”饶是如此,几个武臣也是脸色铁青地紧紧闭着嘴巴不吭声。魏襄王情急,竟拉长了哭声:“国尉啊,你倒是说说,该谁领兵了?”
白发苍苍的老国尉叫富无,原是执掌捕盗刑治大权的司寇,却因与丞相魏齐不和,被调任没有实权的国尉。见国王亲自发问,他皱着眉头黑着脸道:“自庞涓战死,魏国便再没有拜上将军,几员领兵大将都在要塞军营,仓促之间,能有何人?”魏齐见这老头儿在这个要命关口扯到自己不赞同设上将军头上,连忙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高声插断道:“臣启我王:大将新垣衍、公孙喜勇猛善战,可解河内之危!”老富无便是一阵冷笑:“社稷存亡,丞相竟还是一味任用私人,国将不国也。”魏襄王急迫道:“你倒是举荐一个了!”老富无铁青着脸色道:“信陵君!现成大将如何不用?”魏齐胀红着脸厉声道:“信陵君打过仗么?国事不是儿戏!”老富无亢声道:“名器束之高阁,如何便能放光?!”
魏襄王黑着脸思忖良久,兀自嘟哝道:“找信陵君谋划谋划也可,打仗还是晋鄙新垣衍公孙喜靠实了。”魏齐本来就一心捕捉老国王的颜色,立即高声道:“我王明断!掌玺官立即草诏,宣三大将入朝听候王命!”老富无大急,满脸通红地嚷了起来:“河内燃眉之急,纵然用此三人,也得立即派出快马特使,下令星夜北上!召来大梁,往返便是两日啊!魏齐!可有你这般丞相?我王明断啊!”魏齐此时如何能眼看这老倔头气焰猛长,便气狠狠厉声呵斥道:“军国大事,社稷存亡,我王要面授机宜,还要颁赐兵符、设宴壮行!富无,你这国尉白做了?王道法度,岂容如此草率?!”
“忒聒噪。”魏襄王不耐地摆摆手,“好了好了,立即派快马特使,召三将回大梁。”
大殿中一片愕然。白发苍苍的老富无一声长叹,竟是径自拂袖出殿去了。一班大臣眼见这个耿介老臣尚且碰得鼻青脸肿,便也悄无声息地各自散去了。
直到次日午后,河外将军晋鄙、睢水将军公孙喜、长垣将军新垣衍才分别从驻地赶到大梁 。这时的魏国没有上将军,丞相魏齐独揽军政大权。三位将军风风火火赶到,并不能直接晋见国王领取兵符,而是必须先到丞相府应卯。魏齐便先摆了一场接风宴席,与三位将军很是说了一番体己话,透漏了朝中大臣的诸般微妙局势,尤其叮嘱了三人千万不要沾那个晦气国尉府的边儿。酒宴结束,已是三更,魏齐反复念叨着:“社稷存亡,国事当先,老夫便与三位辛苦一趟了。”才备齐车辆,领着三人夤夜进宫。
魏襄王人老嗜睡,夤夜被老内侍唤醒,便大是不悦,被几名宫女半拥半抱着扶出来,竟是一片懵懂,不管魏齐说什么,都只是点头嗯哼。魏齐看在眼里,便不再禀报经过,只轻轻说一声:“请我王颁赐兵符。”
忒煞奇怪!魏襄王的老眼竟豁然睁开,亮闪闪的打量了三位将军一阵,竟摇晃着老迈的步子,亲自到帷幕后的密室搬出了三只铜匣,又小心翼翼地从胸前贴肉处摘下一支精致的铜钥匙,颤巍巍地打开了兵符匣。
“每人可调五万铁骑。”魏襄王郑重其事地说了一句。
“臣启我王。”老将晋鄙拱手道:“秦军有备而来,汹汹难当,十五万兵力不足退敌。臣请三路各十万,三十万大军一举退敌!”
“三十万?”老魏王猛然沉下脸,“秦军可只有十万。”
“我王明鉴!”新垣衍心直口快,“秦军虽是十万,但战力强于我军。大魏有四十万大军,若得三十万精锐,便可断敌归路,聚歼秦军,为河外战败雪耻!”
一说到调兵,魏襄王便一点儿不象懵懂老人,黑着脸道:“本王清楚,秦军十万,步骑各半。大魏铁骑十五万,还退不得十万步骑混师?没打过仗么?”
“我等想打一个大胜仗!为国雪耻!”公孙喜慷慨一句。
“大胜仗?”魏襄王冷冷一笑。“列国都成了疯子,齐国赵国楚国,都不防了?你等打仗,他们来偷袭大梁,谁来护卫社稷?”片刻之间,竟是运筹庙堂成算在胸。
三位将军顿时默然。魏齐极是老到,适时插上笑道:“我王神明。就是十五万了。至于聚歼,莫做此想。六国联军七八十万,都没聚歼二十万秦军,你能聚歼得了?只要河内不失,便是大胜!”
“正是。”魏襄王矜持地笑了,“本王再加一句:河内六十余城,丢几座小城邑不打紧。只要保住安邑、蒲坂、左邑、朝歌、野王、修武几座大城,便许你等大功!”
“好!我王神明!”魏齐大是兴奋,“三位将军,大功便在眼前!”
三位将军却是愕然相顾,终是谁也没有开口。
魏襄王疲惫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好了,安歇去吧,明日午后,本王在长亭为你等壮行。”说罢颤巍巍站起,便被四名侍女左右前后地拥抱着去了。
“走啊。”魏齐笑了,“大喜事,还愣怔个甚?到我府中再痛饮一番了!”
次日午后,大梁南门外旌旗招展仪仗铺排,魏襄王率文武百官到十里长亭为三将隆重壮行,亲赐每人一辆镶嵌着硕大明珠的青铜轺车,随行大臣无不啧啧叹羡。赐酒、赐车、开鼎、赐宴、训诫、赏歌、拜谢等等,十几道仪典程序进行完毕,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