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作者:孙皓晖 更新:2021-12-05 01:17
魏冄大笑:“你个上将军,却专一动此等心思,好没来由也。太后与芈氏王族,八秆子都挨不上,真正的王族公主,有几个嫁给他国了?日后再说此等没力气话,老夫给你两拳!”白起哈哈大笑:“与丞相说事,当真快哉!便是挨得两拳也高兴!”
次日,白起立即下令大将王陵:率领一千铁骑从陆路兼程赶往彝陵。
王陵虑事周密,到了彝陵关先令军马扎营城外,联络留守水军并准备一千桶猛火油,自己却带了几名军吏登上彝山仔细踏勘。
彝陵者,彝山之陵也。早在三皇五帝时期,这里便是楚人祖先的渔猎区域。在楚人传说中,其最早祖先是黄帝的孙子高阳氏。高阳氏的重孙叫重离,做了帝喾的火正。这个重离神通广大,将用火技巧传遍各部落邦国,“光融天下”,帝喾赐号“祝融”——祝,大也;融,明也;祝融,便是大明天下。后世便以祝融为火神,楚人也就成了火神的后裔。到了大约近千年之后的殷商末期,祝融的后裔部族却做了西部诸侯周文王的臣子,大约被封在了“熊”地,或以猎熊为生,总而言之姓了熊。
事周四代之后,熊氏部族出了个雄心勃勃的首领叫熊绎。这个熊绎不甘臣服周邦,率领部族向西南的茫茫大山迁徙,一直走到了峡江两岸的山地,才定居下来艰难谋生。这时候,周已经灭了商,周武王也死了,继任的周成王便将熊绎“封”做“楚蛮”,子男爵,算做最低等级的诸侯。实际上,仅仅是赐了一个表示极大蔑视的封号而已。这时,不知是何种因由,熊绎的部族却改姓了“芈”,将部族的城邑建在了长江南岸的丹阳。这个丹阳,就是后来的屈氏故乡秭归。
自熊绎开始,熊氏部族有了“楚”这个后来成为国号的封号,楚人开始以诸侯名义自立于天下。于是,楚人追认熊绎为“先王”,将熊绎陵寝称为“先王陵”。熊绎便葬在彝山。彝山连绵横亘在峡江出口与丹阳之间,先后埋葬了熊绎之后的十几代“先王”。于是,“彝陵”便成了楚人妇孺皆知的名号。后来修建的峡江要塞便自然而然地叫做了彝陵。
彝陵是彝山陵群,从西向东依着山势展开。既要陵墓壮观,又受人力限制,于是楚人便依山为陵,灵柩葬于山腹,将高耸的山头做了接天的陵顶;而后再圈造陵园,石坊、石俑、石宫殿耸立地面,便成了一座高墙包围的松柏园林。如此一来,每个山头便是一座先王陵,绵延逶迤松柏苍翠,竟是整个彝山都成了茫茫楚王陵。
“鸟!得老子花一阵功夫整治!”王陵狠狠骂了一句。
次日,王陵下令:水陆两军一万兵士先向彝山搬运猛火油,再将铁锤锹耒等诸般工具运上山头。忙得一日,诸事就绪,王陵下令每座陵寝守定八百名士兵,先向陵园宫殿关节处浇满梦火油,而后一声令下:“举火!”顿时号角齐鸣,各个山头同时然起大火,连绵苍翠的千年古松柏林本来就油脂丰满,一经火头,倏忽之间便是汪洋火海,峡江天空竟是烟火蒸腾松油香弥漫一时蔚为奇观!
旬日之间,大火方才渐渐熄灭。王陵带着一千骑士上山查看,只见所有的地面物事都被烧成了焦黑的炭团,每个陵园山头都变成了光秃秃的丑陋荒岗,再也没有了往昔林海呼啸宫殿耸立的葱茏景象,根本无须再度捣毁。
“好!变成了乱葬坟!”王陵哈哈大笑,立即飞马急报白起。
白起接报,一面立即派出快马特使飞报咸阳,一面立即下令水陆大军集结云梦泽西岸,推迟班师,准备迎击楚军!
焚毁彝陵的消息传开,非但楚人奔走相告惊慌愤怒,天下各国也无不为之震惊,视为楚国最大耻辱!然则也忒煞奇怪,一个多月过去,楚国大军竟是毫无动静。各路斥候日日快报,竟都是一句话:“楚都无异常!”白起又一此焦躁起来,如此奇耻大辱楚国王室竟能无动于衷?他无论如何不能相信,可偏偏又不能不信。便在此时,咸阳王使飞马赶到郢城,宣谕王书:召丞相魏冄速回咸阳,另有对楚秘策施行;白起大军留驻南郡镇抚,来春班师。
“穰侯啊,这秘策却是甚来?”白起大是困惑。
魏冄哈哈大笑:“太后秦王出了奇,老夫如何得知了?”
六、楚怀王第一次独断国事
却说迁都寿邑,楚怀王竟是昏昏睏觉三个月不亦乐乎。
寿邑,后世称为寿春 ,是扼守淮水南岸的一座要塞城堡。城南便是一片大湖,叫做芍陂,虽不若云梦泽烟波浩淼,却也是方圆百余里一望无际。北临淮水,南拥芍陂,既有农耕灌溉之利,又有商旅舟楫之便,寿邑便成了淮南地带的大城,与淮北的陈城遥遥相望,成为支撑整个北楚的两座重镇。淮水两岸多战事,历来是楚国北上中原逐鹿的大战场,当年的楚庄王便将寿邑封给了军力最强的昭氏部族。一百多年下来,昭氏精心经营,寿邑便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六里千户之城——城方六里,民居千户。
虽则如此,楚王的东迁大军一朝涌到,寿邑便顿时显得窄小拥挤起来。随迁百官臣僚连同家族人口足足十五六万,禁军三万,内侍侍女奴仆及尚坊百工三万余,王族嫡系人口及各种奴仆随从也是五六万,运送王室财货的牛车一千辆、大船一千艘、全部车夫水手将近三万,再加上昭雎家族与昭氏子弟兵将近十万,满荡荡五十万出头,卷着漫天烟尘涌来,将一座宁静的城堡顿时淹没了!城内官署、客栈与富商大贾的所有空房都被紧急征用,饶是如此,却连王室都不够用。于是,城外扎满了连绵帐篷,牛车被改成棚车住人,战船也密密麻麻泊在淮水与芍陂,竟做了临时仓储府库。站在城头一望,方圆二三十里竟是黄蒙蒙一望无际,活生生与当年越国迁都琅邪一般无二。
长途驰驱颠簸,虽然一路上都抱着那个肥白细嫩的新王后做肉垫儿,楚怀王仍然是疲惫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昏睡三日好容易醒来,老国王便想出城走走,谁知刚一出“王宫”,就被满街拥挤的人潮车流与飞扬漫天的尘土吓得坐在了门槛上。
“这这,哪家叛乱了么?没,没了王法了?”楚怀王像在梦中一般。
“侬毋晓得,城里城外一般样呢!还是回去抱侬睏觉了。”新王后也慌得眼珠儿滴溜溜转。
“回去回去,睏觉睏觉!”楚怀王终于选择了最省心的一件事儿。
乱归乱,楚国毕竟历经多次迁都,像昭雎这般年纪的老臣子人人都经过两三次,只要不打仗,还都挺得住。老昭雎是执政令尹,这里又是昭氏的根基之地,便也不去与老国王做无谓絮叨,只打起精神全力周旋调配,将周遭的三个小城堡也圈进了“都城”,竟也在两个月中将乱纷纷的五十多万人马大体安顿就绪。好在寿邑原本丰饶,王室财货在迁徙中也大体是绝大部分都搬了过来,有吃有喝,没有发生大骚乱,局面便渐渐安定了下来。
在秋风来临之际,昭雎第一次进宫,动议楚王举行新都大典。终是可以出城了,楚怀王高兴得连连点头:“好也好也!老令尹居功至伟了,便按老令尹谋划了!”于是,出城祭天拜地,向天地通报了楚国“中兴大业于新都”的壮志远图,又诏告朝野:新都定名为“寿郢”,依楚国祖制对天下仍称郢都。在城外郊野风光徜徉一日,楚怀王郁闷大消,临回宫时对昭雎颇神秘地一笑:“老令尹,‘寿郢’这名号好也,长寿之郢,兴国运了!”老昭雎呵呵笑道:“我王当真圣明!老臣如何便没有想到了?”楚怀王大是舒坦,凑近昭雎耳边低声道:“本王有先祖宣王留下的国运秘籍,自能暗合天机了!侬毋晓得,今年内楚国便是大转机,中兴之兆也!”老昭雎连连点头:“大是大是!我王如此说,老臣心下便安了。”
便在楚怀王喜滋滋等待国运转机的时候,陈城令飞马急报:秦国特使泾阳君嬴显入楚,不日将到寿郢。
一石激水浪千层!当此楚国新败正担心秦国趁势猛攻之际,秦国特使南来究竟何意?楚国君臣顿时哗然,纷纷猜测秦使来意,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应对之策。此时屈原蜷缩放逐之地,春申君因“丢失郢都,丧师十万”之罪,被昭雎以楚王名义贬黜为“驻守安陆,戴罪立功”的野臣,楚国的新派人物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在新都的大臣不是昭雎一党,便是受昭雎一党挟制,但遇大事,倒是出奇地众口一词。然则这次却有了例外,竟是人各有说,且对策也是千奇百怪!
“秦军烧我王陵,人神共愤天下汹汹!秦国必是慑于天下公议,来向我王谢罪修好。我王当严词谴责,许秦国赔偿十万金重修彝陵!”大司马昭常第一个做出了评判。
“秦国若不重修彝陵,我便出兵夺回郢都!”已经重新做了上将军的子兰出语惊人。
“差矣差矣。”上柱国景翠虽是将军,却有着一副文人气度,悠然笑着,“秦军夺我四十余城,设得一郡。然此地皆在水乡,秦人本西陲蛮夷北人,惯于放牧骑乘,却不服南国水土湿热,定是无法长驻,成了炭团在手。秦使南来,诸位说他要做甚?”说得口滑,景翠竟学了秦人一句土语,殿堂中竟是轰然大笑。
“上柱国有理!我看是秦人要还我土地,索我钱财了!”一个大臣立即响应。
“不对了!秦军要撤,怕我追歼,便来求和了!”一个将军昂昂高声分外气壮。
“诸位所说,失之偏颇也。”太史令郑詹尹摇摇雪白的头颅,“秦人蛮勇虎狼,岂能吐出果腹之肉也?我王迁寿郢,上应天象,秦国岂能不知?秦使此来,畏惧天道休战求和而已。我王可顺势应之,而后相机夺回失地,再北上伐秦。
次日,白起立即下令大将王陵:率领一千铁骑从陆路兼程赶往彝陵。
王陵虑事周密,到了彝陵关先令军马扎营城外,联络留守水军并准备一千桶猛火油,自己却带了几名军吏登上彝山仔细踏勘。
彝陵者,彝山之陵也。早在三皇五帝时期,这里便是楚人祖先的渔猎区域。在楚人传说中,其最早祖先是黄帝的孙子高阳氏。高阳氏的重孙叫重离,做了帝喾的火正。这个重离神通广大,将用火技巧传遍各部落邦国,“光融天下”,帝喾赐号“祝融”——祝,大也;融,明也;祝融,便是大明天下。后世便以祝融为火神,楚人也就成了火神的后裔。到了大约近千年之后的殷商末期,祝融的后裔部族却做了西部诸侯周文王的臣子,大约被封在了“熊”地,或以猎熊为生,总而言之姓了熊。
事周四代之后,熊氏部族出了个雄心勃勃的首领叫熊绎。这个熊绎不甘臣服周邦,率领部族向西南的茫茫大山迁徙,一直走到了峡江两岸的山地,才定居下来艰难谋生。这时候,周已经灭了商,周武王也死了,继任的周成王便将熊绎“封”做“楚蛮”,子男爵,算做最低等级的诸侯。实际上,仅仅是赐了一个表示极大蔑视的封号而已。这时,不知是何种因由,熊绎的部族却改姓了“芈”,将部族的城邑建在了长江南岸的丹阳。这个丹阳,就是后来的屈氏故乡秭归。
自熊绎开始,熊氏部族有了“楚”这个后来成为国号的封号,楚人开始以诸侯名义自立于天下。于是,楚人追认熊绎为“先王”,将熊绎陵寝称为“先王陵”。熊绎便葬在彝山。彝山连绵横亘在峡江出口与丹阳之间,先后埋葬了熊绎之后的十几代“先王”。于是,“彝陵”便成了楚人妇孺皆知的名号。后来修建的峡江要塞便自然而然地叫做了彝陵。
彝陵是彝山陵群,从西向东依着山势展开。既要陵墓壮观,又受人力限制,于是楚人便依山为陵,灵柩葬于山腹,将高耸的山头做了接天的陵顶;而后再圈造陵园,石坊、石俑、石宫殿耸立地面,便成了一座高墙包围的松柏园林。如此一来,每个山头便是一座先王陵,绵延逶迤松柏苍翠,竟是整个彝山都成了茫茫楚王陵。
“鸟!得老子花一阵功夫整治!”王陵狠狠骂了一句。
次日,王陵下令:水陆两军一万兵士先向彝山搬运猛火油,再将铁锤锹耒等诸般工具运上山头。忙得一日,诸事就绪,王陵下令每座陵寝守定八百名士兵,先向陵园宫殿关节处浇满梦火油,而后一声令下:“举火!”顿时号角齐鸣,各个山头同时然起大火,连绵苍翠的千年古松柏林本来就油脂丰满,一经火头,倏忽之间便是汪洋火海,峡江天空竟是烟火蒸腾松油香弥漫一时蔚为奇观!
旬日之间,大火方才渐渐熄灭。王陵带着一千骑士上山查看,只见所有的地面物事都被烧成了焦黑的炭团,每个陵园山头都变成了光秃秃的丑陋荒岗,再也没有了往昔林海呼啸宫殿耸立的葱茏景象,根本无须再度捣毁。
“好!变成了乱葬坟!”王陵哈哈大笑,立即飞马急报白起。
白起接报,一面立即派出快马特使飞报咸阳,一面立即下令水陆大军集结云梦泽西岸,推迟班师,准备迎击楚军!
焚毁彝陵的消息传开,非但楚人奔走相告惊慌愤怒,天下各国也无不为之震惊,视为楚国最大耻辱!然则也忒煞奇怪,一个多月过去,楚国大军竟是毫无动静。各路斥候日日快报,竟都是一句话:“楚都无异常!”白起又一此焦躁起来,如此奇耻大辱楚国王室竟能无动于衷?他无论如何不能相信,可偏偏又不能不信。便在此时,咸阳王使飞马赶到郢城,宣谕王书:召丞相魏冄速回咸阳,另有对楚秘策施行;白起大军留驻南郡镇抚,来春班师。
“穰侯啊,这秘策却是甚来?”白起大是困惑。
魏冄哈哈大笑:“太后秦王出了奇,老夫如何得知了?”
六、楚怀王第一次独断国事
却说迁都寿邑,楚怀王竟是昏昏睏觉三个月不亦乐乎。
寿邑,后世称为寿春 ,是扼守淮水南岸的一座要塞城堡。城南便是一片大湖,叫做芍陂,虽不若云梦泽烟波浩淼,却也是方圆百余里一望无际。北临淮水,南拥芍陂,既有农耕灌溉之利,又有商旅舟楫之便,寿邑便成了淮南地带的大城,与淮北的陈城遥遥相望,成为支撑整个北楚的两座重镇。淮水两岸多战事,历来是楚国北上中原逐鹿的大战场,当年的楚庄王便将寿邑封给了军力最强的昭氏部族。一百多年下来,昭氏精心经营,寿邑便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六里千户之城——城方六里,民居千户。
虽则如此,楚王的东迁大军一朝涌到,寿邑便顿时显得窄小拥挤起来。随迁百官臣僚连同家族人口足足十五六万,禁军三万,内侍侍女奴仆及尚坊百工三万余,王族嫡系人口及各种奴仆随从也是五六万,运送王室财货的牛车一千辆、大船一千艘、全部车夫水手将近三万,再加上昭雎家族与昭氏子弟兵将近十万,满荡荡五十万出头,卷着漫天烟尘涌来,将一座宁静的城堡顿时淹没了!城内官署、客栈与富商大贾的所有空房都被紧急征用,饶是如此,却连王室都不够用。于是,城外扎满了连绵帐篷,牛车被改成棚车住人,战船也密密麻麻泊在淮水与芍陂,竟做了临时仓储府库。站在城头一望,方圆二三十里竟是黄蒙蒙一望无际,活生生与当年越国迁都琅邪一般无二。
长途驰驱颠簸,虽然一路上都抱着那个肥白细嫩的新王后做肉垫儿,楚怀王仍然是疲惫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昏睡三日好容易醒来,老国王便想出城走走,谁知刚一出“王宫”,就被满街拥挤的人潮车流与飞扬漫天的尘土吓得坐在了门槛上。
“这这,哪家叛乱了么?没,没了王法了?”楚怀王像在梦中一般。
“侬毋晓得,城里城外一般样呢!还是回去抱侬睏觉了。”新王后也慌得眼珠儿滴溜溜转。
“回去回去,睏觉睏觉!”楚怀王终于选择了最省心的一件事儿。
乱归乱,楚国毕竟历经多次迁都,像昭雎这般年纪的老臣子人人都经过两三次,只要不打仗,还都挺得住。老昭雎是执政令尹,这里又是昭氏的根基之地,便也不去与老国王做无谓絮叨,只打起精神全力周旋调配,将周遭的三个小城堡也圈进了“都城”,竟也在两个月中将乱纷纷的五十多万人马大体安顿就绪。好在寿邑原本丰饶,王室财货在迁徙中也大体是绝大部分都搬了过来,有吃有喝,没有发生大骚乱,局面便渐渐安定了下来。
在秋风来临之际,昭雎第一次进宫,动议楚王举行新都大典。终是可以出城了,楚怀王高兴得连连点头:“好也好也!老令尹居功至伟了,便按老令尹谋划了!”于是,出城祭天拜地,向天地通报了楚国“中兴大业于新都”的壮志远图,又诏告朝野:新都定名为“寿郢”,依楚国祖制对天下仍称郢都。在城外郊野风光徜徉一日,楚怀王郁闷大消,临回宫时对昭雎颇神秘地一笑:“老令尹,‘寿郢’这名号好也,长寿之郢,兴国运了!”老昭雎呵呵笑道:“我王当真圣明!老臣如何便没有想到了?”楚怀王大是舒坦,凑近昭雎耳边低声道:“本王有先祖宣王留下的国运秘籍,自能暗合天机了!侬毋晓得,今年内楚国便是大转机,中兴之兆也!”老昭雎连连点头:“大是大是!我王如此说,老臣心下便安了。”
便在楚怀王喜滋滋等待国运转机的时候,陈城令飞马急报:秦国特使泾阳君嬴显入楚,不日将到寿郢。
一石激水浪千层!当此楚国新败正担心秦国趁势猛攻之际,秦国特使南来究竟何意?楚国君臣顿时哗然,纷纷猜测秦使来意,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应对之策。此时屈原蜷缩放逐之地,春申君因“丢失郢都,丧师十万”之罪,被昭雎以楚王名义贬黜为“驻守安陆,戴罪立功”的野臣,楚国的新派人物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在新都的大臣不是昭雎一党,便是受昭雎一党挟制,但遇大事,倒是出奇地众口一词。然则这次却有了例外,竟是人各有说,且对策也是千奇百怪!
“秦军烧我王陵,人神共愤天下汹汹!秦国必是慑于天下公议,来向我王谢罪修好。我王当严词谴责,许秦国赔偿十万金重修彝陵!”大司马昭常第一个做出了评判。
“秦国若不重修彝陵,我便出兵夺回郢都!”已经重新做了上将军的子兰出语惊人。
“差矣差矣。”上柱国景翠虽是将军,却有着一副文人气度,悠然笑着,“秦军夺我四十余城,设得一郡。然此地皆在水乡,秦人本西陲蛮夷北人,惯于放牧骑乘,却不服南国水土湿热,定是无法长驻,成了炭团在手。秦使南来,诸位说他要做甚?”说得口滑,景翠竟学了秦人一句土语,殿堂中竟是轰然大笑。
“上柱国有理!我看是秦人要还我土地,索我钱财了!”一个大臣立即响应。
“不对了!秦军要撤,怕我追歼,便来求和了!”一个将军昂昂高声分外气壮。
“诸位所说,失之偏颇也。”太史令郑詹尹摇摇雪白的头颅,“秦人蛮勇虎狼,岂能吐出果腹之肉也?我王迁寿郢,上应天象,秦国岂能不知?秦使此来,畏惧天道休战求和而已。我王可顺势应之,而后相机夺回失地,再北上伐秦。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