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作者:孙皓晖 更新:2021-12-05 01:14
可是,那黑色的旌旗始终只在函谷关城头上飘扬,始终没有呼啸着冲杀出来。他甚至不明白,司马错大军为何不清理战场?为何不收缴这些有用的兵器?三日之中,苏秦原本渐渐复黑的须发又一次骤然变白了,竟是白如霜雪!吓得荆燕几乎要哭叫起来。那时的苏秦,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到任何一个国家去,他让荆燕不要管他,只管带着骑士们回燕。可荆燕就是不听,只咬定一句话:“大哥死,我也死!大哥不怕死,荆燕怕个鸟!”只日夜跟着他在萧瑟的战场上转悠,要不是子之的骑兵将军找来,荆燕还真是没奈何。
如今,子之的顽强却激活了苏秦麻木的灵魂。苏秦巡视了子之的军营,看到濒临绝境的伤兵们在子之的努力下已经恢复了活力,不禁怦然心动!身为统兵大将,子之的确具有过人之处。他的战场谋划没有被采纳,但在危机关头,却依然挺身而出拼死抵抗,败退之后又全力救治伤兵,宁可自己在最后疗伤。凡此种种,都使苏秦蓦然想起了自己在洛阳郊野的顽强挣扎——头悬梁锥刺骨,一腔孤愤,从来没有想到过“失败”二字!苏秦啊苏秦,你的那种精气神到哪里去了?
“以亚卿之见,我当如何应对?”多日来,苏秦第一次露出了一丝笑容。
“稳定燕国,站稳根基,卷土重来!”
“如何站稳根基?”
“你我联手,稳如泰山。”
苏秦沉默了。在他看来,战国大争之世,名士以功业立身便无坚不摧。如同所有志存高远的名士一样,他蔑视权力场中的朋党之争,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在那个国家与权臣结盟而立身,更没有想过与那个将军结盟,以军事实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在此之前,若有人对他提出这样的动议,他一定会大笑一通嗤之以鼻,可今日,他却久久没有说话。
“武信君,”子之苍白失血的脸如同一方冰冷的岩石:“你有合纵功业,有六国丞相之身,有燕国朝野人望,是一个天下人物。可是,这些都是虚的,就象天上的云彩。一旦功败垂成,这些资望都会烟消云散。瞬息之间,你的脚下便无立锥之地。”子之沉重的喘息着,惨淡的笑着:“我,子之,六代世族,身为实权亚卿,长期统军抗胡,外有辽东铁骑,内有目下的万余死士,算得一个有实力有根基的大臣。但是,我也有政敌,有对手。这次战败回燕,若他们联手,再拉过燕王,我是必然要被他们整跨,甚至全族都要被杀掉的。武信君,子之所言你我困境,可是实情?”
“既然如此,如何联手?”苏秦在帐中缓慢的踱着步子。
“你有能力化解朝臣攻扞,阻挡燕王与旧族结盟;我有实力,保蓟城不会发生宫变,不会动摇你的爵位权力,更不会有人对你暗中动手。”
“亚卿啊,你在合纵大战中是有功之臣,何怕攻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子之惨然一笑:“武信君还是不了解燕国啊。”
“罢了。”苏秦叹息一声:“那就一起往前走吧。”
子之虽然卧榻,却是顿时目光炯炯:“好!我们便立即做明,让蓟城知晓!”
“做明?如何做明?”苏秦大是困惑,这种事儿能大张旗鼓的对人说么?
子之笑道:“你有一个小弟,我有一个小妹,两家联姻,便是做明了。”
“有用么?”苏秦苦笑不得,他历来蔑视这种官场俗套,更不相信这种老掉牙的世俗透顶的办法,竟能威慑政敌而改变一个人行将淹没的命运?
“武信君,”子之竟然从军榻上站了起来:“如公与张仪者,信念至上,联姻自是无用。可是,天下官场凭信念做事者有几人?历来权臣多庸碌,他们就是相信这种血亲联姻,相信这才是割不断打不烂的。你我一旦做明,便无人在你我中间挑唆生事,连燕王也会顾忌三分。武信君,相信我,我早看透了燕国这群鸟兽!”
“然则,我说起话来不是自觉气短么?”
子之哈哈大笑一阵:“武信君啊,古人有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放胆去说,名头只会更响!”
苏秦无奈的笑了:“好吧,便听你一回。”
当夜,苏秦在子之催促下给三弟苏代修书一封,荆燕派快马骑士连夜送往洛阳苏庄。子之也派出心腹司马先行赶回蓟城安排。苏秦歇息后,子之又召集将士秘密计议了两个时辰。诸事妥当,第二天便拔营回燕了。
蓟城早已流言四起,狐疑纷纷,宫廷朝野都乱了方寸。
燕国老世族们原本就认为燕国不宜涉足中原,只可固守燕山辽东并相机向胡地扩张,象当年秦穆公一样西进称霸。这在世族中称之为“北图大计”,对于燕文公重用苏秦发动合纵,世族历来是反对的。可燕国兵力大部分是公室部族掌控,老世族们也无可奈何。苏秦合纵成功,燕国威望骤然增长,老世族们便见风使舵,连忙跟着鼓噪,拥戴燕易王出兵联军抗秦,意图从灭秦大功中分一杯羹。正在人人兴高采烈之际,噩耗突然传来:联军兵败,子之战死,燕国六万兵马全军覆没!
消息传开,蓟城朝局大乱。老世族们立马急转弯,聚相大骂苏秦误国,子之败军!上书燕易王,请求“驱逐苏秦,斩首子之,以安国人”!原先力主合纵的子之实力派,也裂为几拨各找出路,纷纷附和老世族,怕子之连累他们也做了刀下冤魂。燕易王原本是想通过合纵振兴燕国,所以才将与东胡对峙的六万主力军投入联军,如今六万精锐全部覆没,对他简直就是当头一棒!抗胡大军本是王室根基,有这支大军在,老世族们的私家兵马便不足挂齿,可没有了这支大军,蓟城周围老世族的私家兵马便顿时成了封喉利剑,如何不让燕易王芒刺在背?想来想去,燕易王只有屈尊斡旋,与世族大臣们一起大骂苏秦大骂子之,磋商如何妥善处置罪臣?如何重整“北图大计”?
正在一团乱麻的时候,又传来消息:子之未死,却是重伤难治;还有一万多伤兵,也都是奄奄一息;苏秦羞于回燕,已经在战场自杀!老世族们更是弹冠相庆,聚相痛饮。苏秦死活,老世族们本不在意。令人高兴的是,没有了苏秦的子之,纵然活着带兵回来,也只能是上法场的鱼肉而已。燕易王更加蔫了,苏秦与子之,一个有主见,一个有实力,一个是他的灵魂,一个是他的胆量;如今一个死了,一个也快要死了,他这个国王却在哪里去找如此两个大才?燕易王彻底绝望了,亲自驾车出宫,要与老世族们开价了。
车行宫门,又传来消息:苏秦安然无恙,已经与子之合营休整;子之创伤痊愈,仍然握有一万多精兵!燕易王一听,立即转头回宫,下令三千禁军严守宫门,决意要等到真相大白再说。这个消息一传开,大臣们又开始了微妙的变化。老世族们狐疑纷纷,难辨真假,可聚相会商之后,仍然坚持聒噪,一片声请求燕王立即问罪苏秦子之,形成“既决”之势!可燕易王偏偏生了热寒急症,不能理事,老世族们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忙于寻找门路投靠的子之同党们却嗅到了一丝另外的气息,连忙停止了奔波,有的便索性不再出门了。
旬日之间,又一个消息传遍了蓟城:武信君与亚卿战场患难,已结联姻血亲,誓同生死,效忠燕王!两三日之间,蓟城朝局立转,老世族们甚嚣尘上的聒噪竟顿时变成了窃窃议论,蜗居的子之同党们开始逢人便喊“亚卿冤枉!”文臣名士也开始念叨起武信君的盖世才华,只是王宫依然沉寂,燕易王依然热寒未退不能理事。
这一日快马飞报:武信君与亚卿班师回国!燕易王传下了一句话的诏令:“本王带病郊迎”,并没有要求全体大臣跟随。可在郊迎的那天,蓟城所有的官员却都出动了,连百工国人也空巷而出,人们都想看看这支败军之师究竟如何了?
君臣国人们望眼欲穿的守侯到日暮时分,突见前方烟尘大起,鼓角齐鸣,旌旗招展,马蹄如雷,两面大纛旗当先飘扬!眼尖者纷纷叫嚷:“呀——!快看!六国丞相武信君苏!”“还有一面!燕国亚卿子!”更有国人失惊出声:“看哪!铁甲骑士!足有两万!”“还有步卒方阵!三个,少说也有五六千!”国人们为燕国在大败之后仍保有如此一支精兵激动了,一时间纷纷高呼:“武信君万岁!”“亚卿万岁!”“燕王万岁!”
朝臣们懵了,燕易王也懵了。恍惚之间,竟是弄不清昨日是梦今日是梦?燕易王狠狠忍住了自己,几乎没有说话,只是按照礼宾大臣的引导完成了仪式。奇怪的是,苏秦与子之以及迎接的朝臣,也都几乎没有说话。直到王宫大宴,君臣们才渐渐恢清醒过来,才开始仔细的掂量对面的人物,才开始了小心翼翼的试探。
“武信君啊,河内大战死里逃生,本王与众臣工为你等压惊了。来,干了。”
苏秦饮下一爵,肃然拱手道:“启禀燕王:苏秦身为六国丞相,已经将河内大战情形备细记载,分送六国。苏秦在燕国有武信君之爵,所以将送燕一卷亲自带回,请燕王明察。”说罢一挥手,荆燕便将一个木匣恭敬的捧到了燕王书案。
燕易王打量着木匣:“传言纷纷,真伪难辨,本王与诸位臣工,都是莫衷一是啊。”
“今日大宴,容我当众说明。”苏秦便从各国兵力、主将说起,说到总帐谋划,说到战法改变,说到大战经过,说到敖仓被袭,尤其详细的讲述了子之在谋划战法与挽救战场危局中的柱石作用,末了道:“联军之败,根源有三;其一,苏秦不善兵事,整合六军不力;其二,子兰徒有其表,调度失当;其三,六军战力参差不齐,军制互不相统;其四,魏国懈怠,敖仓被袭。”
如今,子之的顽强却激活了苏秦麻木的灵魂。苏秦巡视了子之的军营,看到濒临绝境的伤兵们在子之的努力下已经恢复了活力,不禁怦然心动!身为统兵大将,子之的确具有过人之处。他的战场谋划没有被采纳,但在危机关头,却依然挺身而出拼死抵抗,败退之后又全力救治伤兵,宁可自己在最后疗伤。凡此种种,都使苏秦蓦然想起了自己在洛阳郊野的顽强挣扎——头悬梁锥刺骨,一腔孤愤,从来没有想到过“失败”二字!苏秦啊苏秦,你的那种精气神到哪里去了?
“以亚卿之见,我当如何应对?”多日来,苏秦第一次露出了一丝笑容。
“稳定燕国,站稳根基,卷土重来!”
“如何站稳根基?”
“你我联手,稳如泰山。”
苏秦沉默了。在他看来,战国大争之世,名士以功业立身便无坚不摧。如同所有志存高远的名士一样,他蔑视权力场中的朋党之争,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在那个国家与权臣结盟而立身,更没有想过与那个将军结盟,以军事实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在此之前,若有人对他提出这样的动议,他一定会大笑一通嗤之以鼻,可今日,他却久久没有说话。
“武信君,”子之苍白失血的脸如同一方冰冷的岩石:“你有合纵功业,有六国丞相之身,有燕国朝野人望,是一个天下人物。可是,这些都是虚的,就象天上的云彩。一旦功败垂成,这些资望都会烟消云散。瞬息之间,你的脚下便无立锥之地。”子之沉重的喘息着,惨淡的笑着:“我,子之,六代世族,身为实权亚卿,长期统军抗胡,外有辽东铁骑,内有目下的万余死士,算得一个有实力有根基的大臣。但是,我也有政敌,有对手。这次战败回燕,若他们联手,再拉过燕王,我是必然要被他们整跨,甚至全族都要被杀掉的。武信君,子之所言你我困境,可是实情?”
“既然如此,如何联手?”苏秦在帐中缓慢的踱着步子。
“你有能力化解朝臣攻扞,阻挡燕王与旧族结盟;我有实力,保蓟城不会发生宫变,不会动摇你的爵位权力,更不会有人对你暗中动手。”
“亚卿啊,你在合纵大战中是有功之臣,何怕攻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子之惨然一笑:“武信君还是不了解燕国啊。”
“罢了。”苏秦叹息一声:“那就一起往前走吧。”
子之虽然卧榻,却是顿时目光炯炯:“好!我们便立即做明,让蓟城知晓!”
“做明?如何做明?”苏秦大是困惑,这种事儿能大张旗鼓的对人说么?
子之笑道:“你有一个小弟,我有一个小妹,两家联姻,便是做明了。”
“有用么?”苏秦苦笑不得,他历来蔑视这种官场俗套,更不相信这种老掉牙的世俗透顶的办法,竟能威慑政敌而改变一个人行将淹没的命运?
“武信君,”子之竟然从军榻上站了起来:“如公与张仪者,信念至上,联姻自是无用。可是,天下官场凭信念做事者有几人?历来权臣多庸碌,他们就是相信这种血亲联姻,相信这才是割不断打不烂的。你我一旦做明,便无人在你我中间挑唆生事,连燕王也会顾忌三分。武信君,相信我,我早看透了燕国这群鸟兽!”
“然则,我说起话来不是自觉气短么?”
子之哈哈大笑一阵:“武信君啊,古人有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放胆去说,名头只会更响!”
苏秦无奈的笑了:“好吧,便听你一回。”
当夜,苏秦在子之催促下给三弟苏代修书一封,荆燕派快马骑士连夜送往洛阳苏庄。子之也派出心腹司马先行赶回蓟城安排。苏秦歇息后,子之又召集将士秘密计议了两个时辰。诸事妥当,第二天便拔营回燕了。
蓟城早已流言四起,狐疑纷纷,宫廷朝野都乱了方寸。
燕国老世族们原本就认为燕国不宜涉足中原,只可固守燕山辽东并相机向胡地扩张,象当年秦穆公一样西进称霸。这在世族中称之为“北图大计”,对于燕文公重用苏秦发动合纵,世族历来是反对的。可燕国兵力大部分是公室部族掌控,老世族们也无可奈何。苏秦合纵成功,燕国威望骤然增长,老世族们便见风使舵,连忙跟着鼓噪,拥戴燕易王出兵联军抗秦,意图从灭秦大功中分一杯羹。正在人人兴高采烈之际,噩耗突然传来:联军兵败,子之战死,燕国六万兵马全军覆没!
消息传开,蓟城朝局大乱。老世族们立马急转弯,聚相大骂苏秦误国,子之败军!上书燕易王,请求“驱逐苏秦,斩首子之,以安国人”!原先力主合纵的子之实力派,也裂为几拨各找出路,纷纷附和老世族,怕子之连累他们也做了刀下冤魂。燕易王原本是想通过合纵振兴燕国,所以才将与东胡对峙的六万主力军投入联军,如今六万精锐全部覆没,对他简直就是当头一棒!抗胡大军本是王室根基,有这支大军在,老世族们的私家兵马便不足挂齿,可没有了这支大军,蓟城周围老世族的私家兵马便顿时成了封喉利剑,如何不让燕易王芒刺在背?想来想去,燕易王只有屈尊斡旋,与世族大臣们一起大骂苏秦大骂子之,磋商如何妥善处置罪臣?如何重整“北图大计”?
正在一团乱麻的时候,又传来消息:子之未死,却是重伤难治;还有一万多伤兵,也都是奄奄一息;苏秦羞于回燕,已经在战场自杀!老世族们更是弹冠相庆,聚相痛饮。苏秦死活,老世族们本不在意。令人高兴的是,没有了苏秦的子之,纵然活着带兵回来,也只能是上法场的鱼肉而已。燕易王更加蔫了,苏秦与子之,一个有主见,一个有实力,一个是他的灵魂,一个是他的胆量;如今一个死了,一个也快要死了,他这个国王却在哪里去找如此两个大才?燕易王彻底绝望了,亲自驾车出宫,要与老世族们开价了。
车行宫门,又传来消息:苏秦安然无恙,已经与子之合营休整;子之创伤痊愈,仍然握有一万多精兵!燕易王一听,立即转头回宫,下令三千禁军严守宫门,决意要等到真相大白再说。这个消息一传开,大臣们又开始了微妙的变化。老世族们狐疑纷纷,难辨真假,可聚相会商之后,仍然坚持聒噪,一片声请求燕王立即问罪苏秦子之,形成“既决”之势!可燕易王偏偏生了热寒急症,不能理事,老世族们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忙于寻找门路投靠的子之同党们却嗅到了一丝另外的气息,连忙停止了奔波,有的便索性不再出门了。
旬日之间,又一个消息传遍了蓟城:武信君与亚卿战场患难,已结联姻血亲,誓同生死,效忠燕王!两三日之间,蓟城朝局立转,老世族们甚嚣尘上的聒噪竟顿时变成了窃窃议论,蜗居的子之同党们开始逢人便喊“亚卿冤枉!”文臣名士也开始念叨起武信君的盖世才华,只是王宫依然沉寂,燕易王依然热寒未退不能理事。
这一日快马飞报:武信君与亚卿班师回国!燕易王传下了一句话的诏令:“本王带病郊迎”,并没有要求全体大臣跟随。可在郊迎的那天,蓟城所有的官员却都出动了,连百工国人也空巷而出,人们都想看看这支败军之师究竟如何了?
君臣国人们望眼欲穿的守侯到日暮时分,突见前方烟尘大起,鼓角齐鸣,旌旗招展,马蹄如雷,两面大纛旗当先飘扬!眼尖者纷纷叫嚷:“呀——!快看!六国丞相武信君苏!”“还有一面!燕国亚卿子!”更有国人失惊出声:“看哪!铁甲骑士!足有两万!”“还有步卒方阵!三个,少说也有五六千!”国人们为燕国在大败之后仍保有如此一支精兵激动了,一时间纷纷高呼:“武信君万岁!”“亚卿万岁!”“燕王万岁!”
朝臣们懵了,燕易王也懵了。恍惚之间,竟是弄不清昨日是梦今日是梦?燕易王狠狠忍住了自己,几乎没有说话,只是按照礼宾大臣的引导完成了仪式。奇怪的是,苏秦与子之以及迎接的朝臣,也都几乎没有说话。直到王宫大宴,君臣们才渐渐恢清醒过来,才开始仔细的掂量对面的人物,才开始了小心翼翼的试探。
“武信君啊,河内大战死里逃生,本王与众臣工为你等压惊了。来,干了。”
苏秦饮下一爵,肃然拱手道:“启禀燕王:苏秦身为六国丞相,已经将河内大战情形备细记载,分送六国。苏秦在燕国有武信君之爵,所以将送燕一卷亲自带回,请燕王明察。”说罢一挥手,荆燕便将一个木匣恭敬的捧到了燕王书案。
燕易王打量着木匣:“传言纷纷,真伪难辨,本王与诸位臣工,都是莫衷一是啊。”
“今日大宴,容我当众说明。”苏秦便从各国兵力、主将说起,说到总帐谋划,说到战法改变,说到大战经过,说到敖仓被袭,尤其详细的讲述了子之在谋划战法与挽救战场危局中的柱石作用,末了道:“联军之败,根源有三;其一,苏秦不善兵事,整合六军不力;其二,子兰徒有其表,调度失当;其三,六军战力参差不齐,军制互不相统;其四,魏国懈怠,敖仓被袭。”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