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作者:孙皓晖 更新:2021-12-05 01:12
整个魏国似乎都将他这个最有资格就战场说话的老将忘记了,这使他很是窝火。假若他在大军中,他绝不会让庞涓进入桂陵、马陵那样的山地!龙贾对那些山地太熟悉了,熟得就象自家的后院一般。他还记得,吴起当年率军与齐国作战时说过,“桂陵、马陵,外缓内险,魏齐但有大战,这里便是伏击好战场也!”庞涓虽然通晓兵法,但是却不熟悉地形,如何有他这个老军头在这些战场险地摸爬滚打的经历?可是,他能做什么?竟然只有眼睁睁看着魏国精锐大军覆没!对于一个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来说,没有再被这更令人痛心的了。
这次秦军来犯,龙贾精神大振,决意要让天下看看吴起时代老将军的威风!他非常自信,只要将魏国仅存的三万精锐铁骑归入河西守军,他一定能够战胜秦军。尽管他本能的感到,河西很危险,卫鞅定然是个不循常法作战的可怕对手。他的人生沧桑告诉他,一个十几年便能将秦国大翻身的人,绝不会是公子卬他们说的那样是个欺世盗名的草包!但是,不管卫鞅如何厉害,仗总是要一刀一枪打的,只要有魏国的三万铁骑在手,纵然卫鞅是吴起再生,在河西这片土地上也休想占得龙贾便宜!
但是,今日安邑一行,龙贾的心却猛然沉了下去。
那两个荷花大少般的人物,竟然也算得名将?还有一个竟然就真的成了河西统帅!龙贾当真是苦笑不得了。他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莫非上天真要魏国灭亡么?否则,如何事事都是阴差阳错?这样的国君,这样的名将,和他这个一辈子在战场上滚爬的老军头,能拧在一起么?他当真是心里没底。如果仅仅是个人委屈,他完全可以忍受。这些膏粱名将瞧他土气而奚落他嘲笑他,可以忍了;国君对他这样年高的老军特有的辛苦没有一声抚慰,也可以忍了;这个膏粱统帅那样冷漠的让他连夜赶回河西,也可以忍了;更何况他本来就是打算连夜赶回的,只不过原来想的是率领三万铁骑赶回,现下却是只身赶回而已。这些都可以忍。可是,老龙贾实在不知道,如果那些膏粱名将要指挥他胡乱打仗,要拿近十万将士的生命瞎折腾,他还能不能忍受?当年,他这个“龙不死”,可是连威名赫赫的吴起都敢顶撞的呀。那个吴起啊,只要你顶撞得对,他非但不记仇,事后反而给你报功升爵!就凭这一点,吴起与军中将士结下了生生死死的情谊,打起仗来一声吼,人人拼死命!没有一个士兵逃亡过,没有一个将领战场上做过手脚,甚至,不打仗时连个违反军纪的都没有。那个仗打得呀,才叫痛快淋漓。
兵谚云,“一将不良,窝死千军!”而今遇上了如此一个不知打仗为何物的“名将”,还要事事听命于他,看样子,他是绝不会允许部属顶撞的……该如何与这样一个统帅相处呢?老龙贾可真是束手无策了。
能怎么样呢?也只有,但求问心无愧了。
秋风掠过原野,雪白的长须拂过脸颊,老龙贾不禁打了个激灵,一股老泪夺眶而出。
三、卫鞅出奇兵 老龙贾酣战身死
洛水东岸的高山顶上,卫鞅和车英、景监正在凝神东望。
遥遥可见大河之水劈开崇山峻岭,从林胡云中的白云深处澎湃而来,在郁郁葱葱的广袤高原上一泻千里向南流去。那滚滚滔滔的大河水,带着敕勒川大草原的清新,带着阴山大森林的青绿,在万里无云的碧蓝天空下,就象一条闪亮透明的缎带,温柔的缠绕着雄峻粗犷的千山万壑,竟是壮丽异常。
“大良造,那就是河东的离石要塞。”车英遥遥指向大河对面。
正是秋高气爽,远眺之下,依稀可见大河东岸山头上的红色旗帜和灰色城堡。卫鞅知道,那就是魏国河西大军依托的本土根据地——离石要塞。大河在这里被两山夹峙,河面狭窄,水流又深又急,河面上一座大石桥直通河西,是上下千里唯一的一座大河石桥。从位置说,离石要塞东北不到二百里,便是赵国重镇晋阳 ;东南二百多里,便是魏国北部重镇平阳 ,离石要塞恰恰在赵秦魏三国交合地带,自然成为魏国北部的屏障与根基。离石要塞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城堡,但却是卡在大河上游的一道门户!离石在手,既可以东面威胁赵国、中山国,又可以西面渡河,威胁秦国。魏文侯后期,吴起正是以平阳为第一跳板,以离石要塞为第二跳板,渡过大河,与秦国在河西大战三年,尽夺河西千里土地的。
“离石要塞,悬在秦国头上的一把利剑。”景监说。
“夺过离石要塞,将这把利剑架在魏国脖子上!”车英接道。
卫鞅没有说话,默默的将目光转向大河西岸的魏军营寨,心中不禁赞叹龙贾的老辣。龙贾的河西大军自然不会驻扎在离石要塞,那里只是他的后援基地。所谓河西大军,分别驻扎在大河西岸的三个山头。这三个山头,东距大河五六十里,西距洛水也是五六十里,在两河的中间地带形成一个天然的“品”字形,互为犄角之势。中央山头上一面大纛旗迎风招展,显然便是龙贾的中军大营。北面前出的山头上,隐隐有战马嘶鸣,应当是龙贾的骑兵右军。南面前出的山头营寨前,隐隐可见鹿角壕沟,显然是龙贾的步兵左军。三座山头各自相隔二三里,中间各是一片开阔的谷地。四面山原地势都很低缓,魏军营寨完全是居高临下,既可迅速展开,又可快速回拢。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片易守难攻的营地。
“你们说,龙贾的粮草辎重藏在何处?”卫鞅没有回头。
车英:“当在大河西岸的那片山沟里。大良造请看,那条路伸到山下就没了。”
“我看也是。那座山过河就是离石要塞,两边均可救急。”景监赞同。
卫鞅微微点头,回头吩咐,“车英,立即命行军司马,寻找几个当地老秦人,请到中军。走,我等回帐。”
回到中军大帐,卫士立即给卫鞅拿来秦军的传统战饭,一块很咸很辣的干牛肉,一块又硬又酥的干烙饼,一大碗野菜汤。几百年来,深受游牧部族骑兵影响的秦军,历来的粮草辎重都比别国军队简单。非但每人携带五斤干肉、五斤干饼算做三天军粮,而且辎重队伍也不运谷麦生粮,骡马大队驮运的全部是干饼、干肉和马料。大军歇息,从来不用埋锅造饭,但有饮水便成。如果是兼程疾进,士兵们就边走边吃。所以,秦军的辎重后军从来没有牛车挑夫,非常精悍且行动迅速,几乎从来都是与大军同步前进。主力大军中也没有专门的炊兵,全部是作战兵士。只有在扎营休战的时间里,秦军士兵门才采来野菜,埋锅煮汤。卫鞅很喜欢这种简单生活,真正是与士兵们一模一样,竟觉得比官署宫廷还酣畅了许多。
卫鞅刚刚用过战饭,车英就带来了三位老人。
车英一说这是大良造,老人们就一齐拜倒,唏嘘流泪的哭诉起来。
魏国占领河西已经四五十年了。魏文侯后期与魏武侯时期,的确是雄心勃勃的将河西之地当作本土一样治理。但在魏惠王即位后,却由于秦献公拼死抗争,连年进行收复河西的大战,加之魏国君臣都志在中原争霸,便认为河西之地是“兵家战区”,撤回了官吏和魏国老农户,任这里的老秦人自生自灭。虽然没有了官府管辖,龙贾的几万大军还是照样向河西老秦人征赋征役,散兵游勇欺压老秦人的事,更是屡见不鲜。于是,河西老秦人便部族相结,纷纷逃亡到山中自保。近十几年来,河西老秦人听说秦国变法后大富起来了,便又成群结伙的偷偷下山,想逃向关中。不想山口要道都被魏军封锁,虽零零星星逃走了一些,大部分老秦人还是在山中过着半匪半民的日子。近日秦军开过洛水,龙贾收缩兵力,撤回了封堵山口要道的军兵。老秦人们方才得以偷偷出山打探,才知道秦国大军到了,奔走相告间竟是喜不自胜,却又听说秦国法令严苛,疑惑会不会接纳他们这些遗民,一时间竟是不敢出山。
“我等三人,在山外采药,被几位军爷找来,请大良造饶恕我等遗民。”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叩头不止。
卫鞅连忙扶起老人,连连感慨叹息,“丢土遗民,国府之责,庶民何罪?河西老秦人饱受沦丧之苦,卫鞅代国君向河西父老赔罪了。”说罢,便是深深三躬。
老人们大出所料,一阵激动,竟一齐伏地,放声大哭起来。
卫鞅车英也唏嘘不止,连忙将老人们扶起入座,吩咐拿来战饭菜汤让老人们充饥。
一个老人惊讶了,“还是秦军老战饭也!大良造也用如此战饭么?”
车英笑道:“老人家,大良造和士兵们一模一样,有时比士兵吃得还简朴呢。”
老人拭泪感慨,“二十年前,我也是秦军骑士呢。大将如此,秦国有望啊……”
“老人家,你当过秦军骑士么?”卫鞅目光闪亮。
老人点头,“少梁之战,我身负重伤,被埋在死尸堆里了。夜里爬出来,爬到天亮,却不想迷失了山向。要不是这两个采药老哥哥,早没我了……”
“你便和两位老人家,一直采药?”
老人点点头“两位老哥哥教我的,他们还懂点儿医道呢。”
“老人家,你等对这一带山地很熟悉么?”
“那熟!大路小路,人道兽道,闭上眼都能走出去!”老骑士慨然回答。
“魏军扎营的三座山,也熟么?”
“熟!”另一个精瘦的老人笑道:“那三座山本来没有名字,我等叫它三熊山。中间那座山有黑熊,北边那座山有白熊,南边那座山有灰熊。就叫它三熊山可!”
“后山有路么?”
老骑士沉吟,“有是有,很难走,大狗熊踩踏出来可。”
这次秦军来犯,龙贾精神大振,决意要让天下看看吴起时代老将军的威风!他非常自信,只要将魏国仅存的三万精锐铁骑归入河西守军,他一定能够战胜秦军。尽管他本能的感到,河西很危险,卫鞅定然是个不循常法作战的可怕对手。他的人生沧桑告诉他,一个十几年便能将秦国大翻身的人,绝不会是公子卬他们说的那样是个欺世盗名的草包!但是,不管卫鞅如何厉害,仗总是要一刀一枪打的,只要有魏国的三万铁骑在手,纵然卫鞅是吴起再生,在河西这片土地上也休想占得龙贾便宜!
但是,今日安邑一行,龙贾的心却猛然沉了下去。
那两个荷花大少般的人物,竟然也算得名将?还有一个竟然就真的成了河西统帅!龙贾当真是苦笑不得了。他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莫非上天真要魏国灭亡么?否则,如何事事都是阴差阳错?这样的国君,这样的名将,和他这个一辈子在战场上滚爬的老军头,能拧在一起么?他当真是心里没底。如果仅仅是个人委屈,他完全可以忍受。这些膏粱名将瞧他土气而奚落他嘲笑他,可以忍了;国君对他这样年高的老军特有的辛苦没有一声抚慰,也可以忍了;这个膏粱统帅那样冷漠的让他连夜赶回河西,也可以忍了;更何况他本来就是打算连夜赶回的,只不过原来想的是率领三万铁骑赶回,现下却是只身赶回而已。这些都可以忍。可是,老龙贾实在不知道,如果那些膏粱名将要指挥他胡乱打仗,要拿近十万将士的生命瞎折腾,他还能不能忍受?当年,他这个“龙不死”,可是连威名赫赫的吴起都敢顶撞的呀。那个吴起啊,只要你顶撞得对,他非但不记仇,事后反而给你报功升爵!就凭这一点,吴起与军中将士结下了生生死死的情谊,打起仗来一声吼,人人拼死命!没有一个士兵逃亡过,没有一个将领战场上做过手脚,甚至,不打仗时连个违反军纪的都没有。那个仗打得呀,才叫痛快淋漓。
兵谚云,“一将不良,窝死千军!”而今遇上了如此一个不知打仗为何物的“名将”,还要事事听命于他,看样子,他是绝不会允许部属顶撞的……该如何与这样一个统帅相处呢?老龙贾可真是束手无策了。
能怎么样呢?也只有,但求问心无愧了。
秋风掠过原野,雪白的长须拂过脸颊,老龙贾不禁打了个激灵,一股老泪夺眶而出。
三、卫鞅出奇兵 老龙贾酣战身死
洛水东岸的高山顶上,卫鞅和车英、景监正在凝神东望。
遥遥可见大河之水劈开崇山峻岭,从林胡云中的白云深处澎湃而来,在郁郁葱葱的广袤高原上一泻千里向南流去。那滚滚滔滔的大河水,带着敕勒川大草原的清新,带着阴山大森林的青绿,在万里无云的碧蓝天空下,就象一条闪亮透明的缎带,温柔的缠绕着雄峻粗犷的千山万壑,竟是壮丽异常。
“大良造,那就是河东的离石要塞。”车英遥遥指向大河对面。
正是秋高气爽,远眺之下,依稀可见大河东岸山头上的红色旗帜和灰色城堡。卫鞅知道,那就是魏国河西大军依托的本土根据地——离石要塞。大河在这里被两山夹峙,河面狭窄,水流又深又急,河面上一座大石桥直通河西,是上下千里唯一的一座大河石桥。从位置说,离石要塞东北不到二百里,便是赵国重镇晋阳 ;东南二百多里,便是魏国北部重镇平阳 ,离石要塞恰恰在赵秦魏三国交合地带,自然成为魏国北部的屏障与根基。离石要塞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城堡,但却是卡在大河上游的一道门户!离石在手,既可以东面威胁赵国、中山国,又可以西面渡河,威胁秦国。魏文侯后期,吴起正是以平阳为第一跳板,以离石要塞为第二跳板,渡过大河,与秦国在河西大战三年,尽夺河西千里土地的。
“离石要塞,悬在秦国头上的一把利剑。”景监说。
“夺过离石要塞,将这把利剑架在魏国脖子上!”车英接道。
卫鞅没有说话,默默的将目光转向大河西岸的魏军营寨,心中不禁赞叹龙贾的老辣。龙贾的河西大军自然不会驻扎在离石要塞,那里只是他的后援基地。所谓河西大军,分别驻扎在大河西岸的三个山头。这三个山头,东距大河五六十里,西距洛水也是五六十里,在两河的中间地带形成一个天然的“品”字形,互为犄角之势。中央山头上一面大纛旗迎风招展,显然便是龙贾的中军大营。北面前出的山头上,隐隐有战马嘶鸣,应当是龙贾的骑兵右军。南面前出的山头营寨前,隐隐可见鹿角壕沟,显然是龙贾的步兵左军。三座山头各自相隔二三里,中间各是一片开阔的谷地。四面山原地势都很低缓,魏军营寨完全是居高临下,既可迅速展开,又可快速回拢。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片易守难攻的营地。
“你们说,龙贾的粮草辎重藏在何处?”卫鞅没有回头。
车英:“当在大河西岸的那片山沟里。大良造请看,那条路伸到山下就没了。”
“我看也是。那座山过河就是离石要塞,两边均可救急。”景监赞同。
卫鞅微微点头,回头吩咐,“车英,立即命行军司马,寻找几个当地老秦人,请到中军。走,我等回帐。”
回到中军大帐,卫士立即给卫鞅拿来秦军的传统战饭,一块很咸很辣的干牛肉,一块又硬又酥的干烙饼,一大碗野菜汤。几百年来,深受游牧部族骑兵影响的秦军,历来的粮草辎重都比别国军队简单。非但每人携带五斤干肉、五斤干饼算做三天军粮,而且辎重队伍也不运谷麦生粮,骡马大队驮运的全部是干饼、干肉和马料。大军歇息,从来不用埋锅造饭,但有饮水便成。如果是兼程疾进,士兵们就边走边吃。所以,秦军的辎重后军从来没有牛车挑夫,非常精悍且行动迅速,几乎从来都是与大军同步前进。主力大军中也没有专门的炊兵,全部是作战兵士。只有在扎营休战的时间里,秦军士兵门才采来野菜,埋锅煮汤。卫鞅很喜欢这种简单生活,真正是与士兵们一模一样,竟觉得比官署宫廷还酣畅了许多。
卫鞅刚刚用过战饭,车英就带来了三位老人。
车英一说这是大良造,老人们就一齐拜倒,唏嘘流泪的哭诉起来。
魏国占领河西已经四五十年了。魏文侯后期与魏武侯时期,的确是雄心勃勃的将河西之地当作本土一样治理。但在魏惠王即位后,却由于秦献公拼死抗争,连年进行收复河西的大战,加之魏国君臣都志在中原争霸,便认为河西之地是“兵家战区”,撤回了官吏和魏国老农户,任这里的老秦人自生自灭。虽然没有了官府管辖,龙贾的几万大军还是照样向河西老秦人征赋征役,散兵游勇欺压老秦人的事,更是屡见不鲜。于是,河西老秦人便部族相结,纷纷逃亡到山中自保。近十几年来,河西老秦人听说秦国变法后大富起来了,便又成群结伙的偷偷下山,想逃向关中。不想山口要道都被魏军封锁,虽零零星星逃走了一些,大部分老秦人还是在山中过着半匪半民的日子。近日秦军开过洛水,龙贾收缩兵力,撤回了封堵山口要道的军兵。老秦人们方才得以偷偷出山打探,才知道秦国大军到了,奔走相告间竟是喜不自胜,却又听说秦国法令严苛,疑惑会不会接纳他们这些遗民,一时间竟是不敢出山。
“我等三人,在山外采药,被几位军爷找来,请大良造饶恕我等遗民。”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叩头不止。
卫鞅连忙扶起老人,连连感慨叹息,“丢土遗民,国府之责,庶民何罪?河西老秦人饱受沦丧之苦,卫鞅代国君向河西父老赔罪了。”说罢,便是深深三躬。
老人们大出所料,一阵激动,竟一齐伏地,放声大哭起来。
卫鞅车英也唏嘘不止,连忙将老人们扶起入座,吩咐拿来战饭菜汤让老人们充饥。
一个老人惊讶了,“还是秦军老战饭也!大良造也用如此战饭么?”
车英笑道:“老人家,大良造和士兵们一模一样,有时比士兵吃得还简朴呢。”
老人拭泪感慨,“二十年前,我也是秦军骑士呢。大将如此,秦国有望啊……”
“老人家,你当过秦军骑士么?”卫鞅目光闪亮。
老人点头,“少梁之战,我身负重伤,被埋在死尸堆里了。夜里爬出来,爬到天亮,却不想迷失了山向。要不是这两个采药老哥哥,早没我了……”
“你便和两位老人家,一直采药?”
老人点点头“两位老哥哥教我的,他们还懂点儿医道呢。”
“老人家,你等对这一带山地很熟悉么?”
“那熟!大路小路,人道兽道,闭上眼都能走出去!”老骑士慨然回答。
“魏军扎营的三座山,也熟么?”
“熟!”另一个精瘦的老人笑道:“那三座山本来没有名字,我等叫它三熊山。中间那座山有黑熊,北边那座山有白熊,南边那座山有灰熊。就叫它三熊山可!”
“后山有路么?”
老骑士沉吟,“有是有,很难走,大狗熊踩踏出来可。”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